不到两岁的孩子,整天要看《汪汪队》,怎么办?
原创

不到两岁的孩子,整天要看《汪汪队》,怎么办?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我是维尼妈妈沐滢。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去年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女儿“沉迷”《汪汪队》。如何正确让孩子面对动画片及电子产品的文章。其中提到了一些利弊和方法。

现在拿来再看。我的方法是非常管用的。女儿养成了对电子产品很好的控制力。我们一周看一次电视。时间大约40分钟。其他时间都是拿来阅读。做游戏。

方法供您参考:

首先。两岁的孩子需要严格控制看电视的时长

美国儿科学会(AAP)的最新版建议。将孩子适合接触电视等电子产品的年龄从2岁提前至了1岁半。但是又有哪个家长敢拍着胸脯表示。自己就很放心地把孩子完全扔给电视机。而不去考虑他的视力问题和智力发育问题呢?

2岁孩子是没有自控能力的。你想在这个时候发展出他们的自控能力。这也违背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

在这个阶段。最关键的就是父母的引导和时间管控。

既然您已经感受到孩子整天看电视的不妥。那么就需要给他制定一个每日或者每周看电视的时间。

规则由父母来制定。当然需要和孩子共同来执行。

我给孩子制定了一个看电视的时长和频率:

2岁。每周2次。每次10分钟。所看的动画片大概为《熊小米》等时长在7-11分钟一集的动画片。

3岁。每周一次。每次20分钟。所看动画片在11-20分钟一集的动画片。《汪汪队》也是那时候开始迷恋上的。网络电视版是两集联播。所以每周只看一次。

4岁。每周一次。每次40分钟。

既然制定了时长。就要事前约定好

其实不管是看电视玩电子产品。还是育儿的其他小事情。事前约定往往都是重要的一环。

首先我们跟孩子讲明规则。然后约好让他去遵守这个规则。到了时间。我们就要把电视关掉。

有的孩子会在事前满口答应下来。但是真到了关闭电视机的时候大哭大闹。这时就是真的见证父母教育能力和与孩子博弈的时候。

孩子一哭。父母就妥协。开着电视。甚至把动画片当成哄孩子不哭闹的“奖励”了。这样的后果只能助长孩子越来越离不开动画片。也会让孩子觉得。“哭”是武器。只要我一哭。你肯定没办法!

用“温和且坚定”的态度解决孩子哭闹的问题

应对孩子哭闹的问题。我是这样解决的:

到了时间。我告诉女儿:“看电视结束的时间到了”。然后在她听完片尾曲之后关闭了电视。

女儿显然很不舍。她还想看。于是便哭了起来。

我走到她的身边。平静地让她哭。女儿一边哭其实一边偷偷瞄着我。

我对她说:如果你觉得妈妈关掉了电视机。你很难过。哭出来会好些的话。那么妈妈抱着你。哭完再和妈妈说。

与此同时。我用一些拥抱、拍拍背的肢体语言安抚她。

她就在我怀里哭了一会儿。平静了。

我说:你刚才哭是因为妈妈关掉了电视。而你还想看。着急而哭。对吧?

女儿点头。

我说:你的心情妈妈理解。动画片很好看。妈妈小时候也喜欢看。但是我们既然已经约定好了。你也同意了。那么我们就要执行。

女儿说。我还是想看。

我说。那我们看一会儿绘本好不好?

《汪汪队》的衍生绘本。虽然说不上经典。但是也算能弥补孩子对一部动画喜爱。而又不能长时间盯电视的遗憾。

女儿一听很高兴。主动去拿绘本看了。

不过这种书。我也是比较控制她的阅读时长。这样的绘本因为不够经典。绘本的画风和语言都比较电视化、口水化。所以我一般安排在阅读总时长的20%左右。

养成阅读习惯。从而取代动画片

因为我家维尼从小就养成了阅读习惯。所以我说去看绘本。她欣然接受。并且觉得这事一件很快乐的事。

让阅读成为孩子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这个好习惯会受益终身。

所以。与其苦恼孩子总看电视怎么办。不如用更有趣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带孩子读适龄的。好玩的绘本。和孩子在亲子互动绘本游戏中。促成高质量的陪伴。

阅读和接触电子产品。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安排中。比例可以为8:2。

多和孩子谈一谈动画片里的故事。巧用“泛灵心理”管孩子

我陪着维尼看过几集《汪汪队》。觉得是一部非常好的动画片。我也曾经在《0-6岁适合的动画及相关绘本书单》中推荐过这部动画片。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我的头条主页下方菜单查看。

《汪汪队》里的团队协作精神。适合4岁+的孩子逐渐去体会和模仿学习的。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逐渐有“协作”、“分享”等社会交往意识。让孩子知道什么事儿都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完成的。放大每个人的优点。一同完成一件事。才能成功。

而且。0-6岁的孩子还会认为“万物皆有生命”。

这个理论出自与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泛灵论”。

皮亚杰认为。2-7岁的孩子处在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获得能够进行逻辑思维的运算图式。经常能够表现出“泛灵论”。即为无生命物体赋予生命或者生命特质。

所以。如果孩子喜欢《汪汪队》。那么在日常中多将“汪汪队”带入到你和孩子的对话中。

例如。孩子不好好吃饭。我说:维尼快来看看。今天的菜是莱德做的还是天天做的呀?你给评评谁做的好吃?

孩子觉得很有趣。她很认真地品尝每一道菜。最后达到了我希望她好好吃饭的目的。

摒弃家庭成员的一些生活恶习

其实。我们通常去控制孩子的看电视时间。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孩子的行为从何而来?

是我们家长沉迷手机。毫无自控力的行为的内化。

我们对“看电视”这件事的认知也有误区。把看动画片当成一种让孩子不哭不闹的方法、吃饭时的奖励。那么孩子就一定会对电视形成依赖。

所以。想要让孩子不沉迷。就需要父母以身作则。坚决改掉自己沉迷刷手机的习惯。全家人吃饭的时候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否则。我们给孩子制定任何规则。他们都会觉得是不公平的。双重标准没有办法管好孩子。

最后。我写的这篇文章

https://www.toutiao.com/i6721564879313961485/

您也可以做详细地参考使用。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其他观点:

我跟大多数家长们的观点不太一样。相反我们家娃从小到大我都没有限制过她看电视和看平板的时间。想看就看。电视开通了小米盒子儿童频道会员。每天所有儿童节目都免费看。平板上也有各种动画片。和宝宝巴士系列。

首先。说下我没限制的理由。现在这个时代。无疑已经是数字化信息化多媒体时代。想完全控制娃不接触网络电子产品基本上不太可行。基于此为何不顺应时代。娃通过看电视。看pad也是一个获取知识的很好的途径。而且动画的展现形式比读绘本更丰富。更能刺激小朋友的感官体验。丰富想象力。当然。很多家长会觉得伤眼睛。这点我也同意。但其实想想。即便你现在控制了她不过多看电视。难道能保证得了她之后眼睛绝不会近视吗?况且现在视力矫正的方式有很多。个人认为。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有利即有弊。看大家更能接受哪一个吧。

其次。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双职工。一天当中三分之二的时间娃都是同家里老人度过。老人忙于做家务看娃已经够累了。还会有多少精力教给予娃更多的知识。先不论老人能教授多少必须的知识。知识质量怎么样。在当前低幼龄阶段内。相同时间内。动画片所传递出的信息密度绝对是高于书本或者口头。

最后。分享下我们家娃的实例。她在2岁左右时候。最喜欢的是小猪佩奇和宝宝巴士儿歌系列。再后来喜欢看爱探险的朵拉和汪汪队。再后来消防员山姆。雷恩消防队。pad上面会喜欢看宝宝巴士系列的各种app。地震安全。生活常识。做蛋糕。做果汁。咖啡等等一系列。现在喜欢看仙女班班。阿奇。萌鸡小队。宇宙护卫队等等。pad上已经会自己下载app。我不得不承认。她真的从电视和pad上获取到很多知识。是我没有教给过她。有的甚至我都不知道。例如现在很严重的新冠状病毒。在前期。我又看到朋友圈有分享易于儿童理解的图画式说明的文章。我大概看了下。觉得对四五岁的幼儿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另我没想到的事。宝宝巴士一经推出新的针对幼儿预防新冠状病毒的app。里面的内容通俗易懂。也有趣。她自己看了几遍后会主动去勤洗手。还会监督家庭成员要勤洗手。每天还要给大家做卫生知识讲座。我认为这些都是得意于动画多媒体的多元化知识传播。还有一点是。上学期幼儿园举办看图讲故事比较。娃有幸被班级选中。参加全园的比赛并最终获奖。我认为儿童的想象力绝不是凭空而来。她一定是看到。听到。了解到的多了。才会在此基础上构建她们自己的想象蓝图。所以最终。我的观点是。在现阶段。尽量多为她们创造能够获取到高质量知识的途径。没啥坏处。

其他观点:

我家孩子两岁半。只要一回家就想看汪汪队和小猪佩奇。一看就是好长时间。眼睛都不带眨一下。为了你不让他看。他就跟你闹。最近。我把电视电源拔了。告诉他电视坏了。他试着开了两次没反应。拉着我的手让我给他开。我也打不开。说爸爸回来修修。

这样闹了几次就没瘾了。

最近我都是哪怕不干家务也陪在他身边。玩玩具或者给他看绘本。做游戏。觉得效果还挺好。或者他自己玩。我在他附近干点家务。反正就是要多抽时间陪孩子。他爸爸为了他也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陪他。带他出去玩啥的。

其实我觉得有宝宝的家里最好不放电视。有个老师能帮忙没收家长手机我也在努力学习自律中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39:54

    孩子,看电视,动画片,电视,时间,都是,我说,巴士,时长,想看

  • 滴蜡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39:54

    没想到大家都对不到两岁的孩子,整天要看《汪汪队》,怎么办?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7:39:54

    我是维尼妈妈沐滢。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去年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女儿“沉迷”《汪汪队》。如何正确让孩子面对动画片及电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