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为何不肯受封和接受三公的任命?
原创

荀彧为何不肯受封和接受三公的任命?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我始终认为在汉末时期。真心要匡扶汉室的人只有一文一武两人。那就是关羽和荀彧。

荀彧并非不清楚曹操最终的目的是要自立。恐怕一开始就清楚。

同时也清楚。汉朝廷已经病入膏肓。荀彧要做的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明白了这一点。就清楚荀彧为啥不接受三公的任命。就是尽力阻挡曹操上位的步伐。延缓汉朝廷灭亡的时间而已。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01

匡扶汉室

中平六年(189年)。荀彧被举孝廉。任守宫令。不久。董卓废掉少帝。立献帝刘协。

董卓的专权跋扈。令荀彧对朝政感到失望。于是弃官归乡。

曹操、袁术等推举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让荀彧看到了一线希望。

荀彧投奔袁绍。企图辅佐他。匡扶汉室。

然而袁绍留给荀彧的感觉是最终不能成就大事。

而真正让荀彧离开的恐怕还是另一件事:

初平二年(191年)。冀州刺史韩馥、渤海太守袁绍等人欲废掉年幼的献帝。想立汉室宗亲刘虞为帝。但遭到刘虞断然拒绝。袁绍等人不死心。又请刘虞领尚书事。以便按照制度对众人封官。刘虞再次拒绝。

这件事恐怕让荀彧感到。袁绍讨伐董卓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忠于汉室。而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和野心。

于是。荀彧抛弃袁绍。转而投奔曹操。

对于荀彧的到来。曹操非常高兴。说:“这是我的子房啊。”于是任命荀彧为别部司马。荀彧时年二十九岁。

荀彧号称“王佐之才”。是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

汉室名存实亡。曹操也想称王图霸。这一点荀彧恐怕是清楚的。

但是。荀彧要做忠臣。要匡扶汉室。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别无选择。只能与狼共舞。

套用一句俗话。“看着表。洗着澡。舒服一秒是一秒”。

此时的荀彧恐怕也意识到。汉室已经是病入膏肓。神医华佗恐怕也无力回天啦。

荀彧的理想。就是尽人力。听天命。尽力延缓汉室的寿命。尽力让汉室死得体面一些。

两件事可以看出端倪:

其一。极力劝说曹操“奉迎天子。建都许县”。

如果曹操一心想匡扶汉室的话。这件事还需要讨论吗?还需要荀彧极力劝说吗?

曹操在权衡利弊。他所考虑的是“奉迎天子”有利还是有弊。利大还是弊大。

此时的曹操已经不再考虑匡扶汉室啦。

权衡的结果就是利大于弊。于是。接受了荀彧的建议。

荀彧也就有了继续辅佐曹操的理由。

如果曹操选择放弃勤王。不奉迎天子。很可能荀彧马上就离开啦。

其二。官渡之战最艰难的时期。曹操欲选择退兵。

如果退兵。有两种可能的选择:一是迁都。带着小皇帝继续一起玩。四处流浪;二是抛弃小皇帝打游击。开辟新的根据地。曹操仍然不失为一方诸侯。

无论哪种结果。都不是荀彧希望看到的。

所以。荀彧极力让曹操顶住。说:“坚持就有希望。”

但希望在哪里呢?你荀彧倒是说一个来听听啊!

没有。

但曹操还是接受了荀彧的建议。继续坚持。

如果就这么简单。那还是曹操吗?

曹操还能称得上奸雄吗?

坚守。等待奇迹出现。是最理想的结果。

但曹操绝对不会把鸡蛋都放在这个篮子里的。

曹操尽管当时是兵力两万。但其精锐就是五千精骑。

看看这五千精骑都干了些啥?

东征刘备就是这五千精骑。曹操亲自带队。

如果不能闪电式击溃刘备。袁绍乘机抄了曹操的老巢。曹操就在徐州打游击啦。

最终吃掉或者赶走刘备是可能的。徐州就是曹操新的根据地啦。

火烧乌巢。又是这五千精骑。曹操亲自带队。

这是战胜袁绍的唯一机会。如果不能取胜。曹操也没必要再回许都啦。

你袁绍占了许都。那就把献帝委托给袁绍照顾。曹操可能就去冀州或者徐州啦。

再看赤壁大战之前。曹操依然是带着这五千精骑。一日夜急行军三百里。追赶刘备。就想彻底把刘备赶尽杀绝。

这五千精骑是曹操的命根子。只要这个命根子在。曹操就是一方诸侯。

官渡之战。如果没有奇迹出现。曹操就会带着命根子走啦。大不了从头再来。

就像刘备一样。只要兄弟关张在。刘备就有底气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翘起地球。

能不能那是后话。先吹吹牛逼。给伙计们打打气再说。

官渡之战。如果曹操实在顶不住啦。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荀彧也就没有遗憾啦。

天命如此。非人力可为啊!

幸运的是。曹操这一赌注押对啦。荀彧也就大出一口气。

在这种情势下。荀彧能不死心塌地。殚精竭虑的支持曹操吗?

荀彧就没有考虑曹操战败的后果吗?

曹操战败啦。如果实力没有啦。袁绍就控制了朝廷。那就再想辙吧。

恐怕跟随曹操而去的可能不大。几乎为零。

用同舟共济来说明荀彧与曹操的关系。恐怕会误解。

确切的说。从一开始二者就是同床异梦。

心照不宣。彼此无害。

孔融一个书呆子。一开始就知道袁绍、曹操都是汉贼。都不想投靠。还把劝说他选择一个投靠的的幕僚左承祖给杀掉啦。

难道荀彧就看不出。曹操一心想成就自己的霸业吗?

打死我也不信。荀彧是政治家。战略家。不是书呆子。

荀彧是真心要匡扶汉室的。但他没有选择。只能勉为其难。出此下策。

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尽管荀彧是愚忠。但只有愚忠才是真正的忠臣。

荀彧值得尊重!

02

为信仰而舍身

按照汉制。不封异姓王。三公就是最高的爵位。

无论荀彧多么了不起。但他毕竟就是曹操的部属。

一旦荀彧接受了曹操的举荐。位居三公。就跟曹操平起平坐啦。

这显然不合适。那将曹操置于何地哪?

只能是给曹操封王。

曹操是明白人。荀彧也不糊涂啊。

曹操十几次要推举荀彧为三公。荀彧十几次拒绝。都是千年老狐狸。玩得就是聊斋啊。

曹操要称王。已经箭在弦上。荀彧已经无能为力啦。

但荀彧还是做最后的努力。不惜用生命来捍卫自己忠实汉室的信仰。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

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曹操心想:你荀彧好可爱啊。我生来就没想做君子。成圣人;我只想称王称霸。

至此。曹操与荀彧直接摊牌啦。

同床异梦。终究会分床而睡的。

曹操认为。既然你荀彧不想食魏禄。那汉禄也就不能再吃啦。

最后借你的脑袋用一下。就算你再帮我一把吧。

荀彧是当时反对曹操进位的首脑。杀鸡儆猴是不确切的。理该是“射人先射马\"啦。

荀彧是忠臣。不该说“擒贼先擒王”哦!

但曹操要上位。谁也不能阻挡。曹操已经准备”遇神杀神。遇鬼杀鬼“啦。

荀彧自杀而死。时年五十岁。谥号敬侯。其子荀恽嗣。后官至虎贲中郎将。 次年。曹操进封魏公。咸熙二年(265年)。追赠荀彧为太尉。

荀彧为了自己的信仰。甘愿付出生命。也算求仁得仁。求锤得锤啦。

荀彧死后。曹操没有难为他的后人。多少也算对世人一个交代。

大势所趋。任何人都无能为力。

荀彧有这个境界。但曹操那么多谋士、部将。拼死拼活地追随曹操。却不是为了匡扶汉室哦。

曹操不能上位。那些人忙活半生图的啥呢?他们也不干哦。

不能把荀彧之死看做一个悲剧。如果能看做是一段美谈、一段佳话。这也是一种境界。

其他观点:

荀彧字文若。颍川郡颖阴县(今河南许昌)人。

荀彧年轻时。南阳何颙认为他是“王佐才也”。后来他从袁绍帐下转而投奔曹操。辅佐曹操统一北方的经历证明。其确实是一流的战略家。曹操视荀彧为张良一样的王佐之才。在合作过程中还与荀彧结成了儿女亲家。

说到荀彧为何不肯受封和接受三公的任命。其实。荀彧是接受过封赏的。

《三国志·魏书》载:“建安八年。太祖录彧前后功。表封彧为万岁亭侯……建安十二年。复赠彧邑千户。合二千户。”

荀彧不接受三公的任命。见于《资治通鉴·卷第五十六·汉记五十七》:“建安十二年……三月。增封彧千户。又欲授以三公。彧使荀攸深自陈让。至于十数。乃止。”一个要授予其三公。一个让荀攸辞让十来次。才作罢。

荀彧为啥不接受封为三公的任命。有荀彧“谦冲节俭”。不贪财的原因。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看出了曹操的狼子野心。

荀彧投奔曹操。是看中了他的雄才大略。想辅助他实现匡扶汉室的目的。建议他“奉天子以令不臣”。也是让他先保护好汉献帝。扫清天下叛逆。归位于献帝。而不是辅助曹操做汉贼。取汉献帝而代之。

荀彧在品质上属于名士清流之类。忠诚于正统汉室。想落个千古忠义之士的名节。既然看出曹操最终是想谋取汉室而代之的猫腻。就不再接受他的更高封赏了。我不想陪你玩儿了。免得到最后落个辅助汉贼的不忠名声。

在曹操终于图谋“进爵国公、九锡备物”、进而封王比肩皇帝时。荀彧说他:你本来是打着匡朝宁国的旗号兴兵的。就该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保持你的好品德。不能这样做啊!一席话惹怒了曹操。

曹操看出这个首席谋士不能为自己所用了。先把他打发到谯县慰劳军队。后进军濡须时。荀彧因病留在寿春。忧郁而死。《三国志》上是这样交代的。

《后汉书》上说曹操派人送给荀彧一个空食盒。荀彧打开一看:明白了曹操是在暗示他“没你的汉家食禄了”。服毒自杀。

司马光、杜牧、苏东坡等后人有对荀彧辅助曹操行为的评价。可以从中理解荀彧为何不接受“三公”的封赏。有心者可以翻阅资治通鉴、全唐文、东坡志林等书籍。

其他观点:

这就是读书人的气节!

以前普通百姓是读不起书。识不了字的。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会写字。不用说以前了。就算是现在。我都看到过很多五十岁左右的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别的字都不会写的。还有的领钱签字找人代笔的。

所以。古代要当官就要识字。就要读书。

读书人要学的要背的就是忠于国忠于君忠于民。绝不当叛徒。

荀彧是好样的。在他的内心中。他一直是汉朝的臣子。那么他就要一直忠心于汉朝。忠心于汉朝的皇帝。忠心于汉朝的臣民。虽然他在曹操手底下的做事。但做的事同时对曹操有利。同样对汉室江山对汉朝子民也有利。这是他一直秉持的。

一开始。曹操和他关系很好。两人的愿意都是振兴汉朝。荀彧自然支持曹操。后来。曹操有了反心。看到汉朝实在扶不起来了。要自立为王。这个时候荀彧与曹操的矛盾就出来了。

曹操自立。争取荀彧的支持。荀彧不同意。所以不受封。

曹操也就知道荀彧不是自己的人了。

从社会的发展看。曹操能够顺应时事。或许是对的。但荀彧坚持自己的品行和气节。更值得人们尊敬。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20:00

    汉室,袁绍,自己的,汉朝,三公,建安,刘备,也就,战略家,都是

  • 写相思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20:00

    没想到大家都对荀彧为何不肯受封和接受三公的任命?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20:00

    我始终认为在汉末时期。真心要匡扶汉室的人只有一文一武两人。那就是关羽和荀彧。荀彧并非不清楚曹操最终的目的是要自立。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