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萧何是刘邦的王佐之才。帮助刘邦管理内务后勤。被刘邦评价为开国第一功臣。功劳比韩信还要大。
荀彧是曹操的王佐之才。帮助曹操夺取北方半壁江山。不仅要管理后勤。还要帮曹操出谋划策。平定四方。
两个人相比较而言。荀彧懂的东西要更加全面。如果两个人的智商相等的话。显然荀彧要稍逊一筹。因为他懂得多。涉猎面更广。自然就没有那么深入了。
01萧何主管后勤、法令。有点类似前期的诸葛亮。
萧何过去是沛县主吏掾。好歹也是大秦帝国的公务员。地位比刘邦要高得多。在刘邦起义以后。萧何看出了天下大势。索性也就跟着反了。
按照道理。萧何这样的公务员。名声又那么好。必然是要成为领袖人物的。可是萧何却把刘邦推到了领袖的位置上。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
一来他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做领袖。只适合辅佐别人成就大业。二来当时带头造反罪名实在是太大了。萧何的小心脏还承受不起。
成为刘邦的帮手以后。萧何帮助刘邦管理后勤工作。刘邦只管在前线打仗。后勤的粮食供给、运输。完全不要刘邦操心。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没有萧何这样的人。帮刘邦处理粮草的话。可能刘邦还真的没法子打胜仗。
刘邦到了关中以后。其他人都去抢财宝、女人去了。唯独萧何跑去秦王宫的档案库。把秦国的档案典籍全都搜集了起来。这为后来汉朝建立各种制度打下了基础。
而且萧何拿到了重要的蜀地详图以及对蜀地的介绍。他藏匿了这份介绍。使得项羽和其他人都觉得蜀地是不毛之地。这才把这地方送给了刘邦。
刘邦的后勤供应、法令制定。全都要依赖萧何。所以萧何就跟刘邦的大管家很类似。刘邦自己可能都不知道有多少家产。可是萧何的脑子里却一清二楚。
三国的诸葛亮在刘备活着的时候。跟萧何就比较类似了。主要管理后勤工作。入了蜀地以后。又帮助刘备制定蜀令。方便管理蜀地军民。
02荀彧不仅要管后勤。还要帮曹操出谋划策。
荀彧对曹操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可以说。曹操的其他谋士他都可以不要。大不了得不到天下。但是曹操如果没有荀彧。可能连个小小的州牧都做不成。
曹操每次出征。几乎都是荀彧帮他坐镇大本营。这一份工作的分量我们应该了解。他要是反叛曹操。那曹操彻底没戏了。老家都被人给弄掉了曹操还能飞上天不成?
豫州刺史郭贡帅众数万来至城下。或言与吕布同谋。众甚惧。贡求见彧。彧将往。惇等曰“君。一州镇也。往必危。不可”彧曰“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贡见彧无惧意。谓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又与程昱计。使说范、东阿。卒全三城。以待太祖。---《三国志》
荀彧坐镇中央。还需要帮曹操运送粮草、兵马。以此保证曹操在前线不用为这些硬件条件所烦恼。诸葛亮当年六出祁山。就是因为常常断粮。所以不得不撤军。
曹操多次出征。如果没有荀彧在后方主政。那曹操真的是有家无回了。荀彧守城的能力。还是可圈可点的。
第一次。曹操带兵攻打徐州的时候。吕布偷袭了曹操的大后方兖州。当时镇守兖州的就是荀彧。由于荀彧镇定自若。成功迷惑住了郭贡的人马。这才等来了曹操。
第二次。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带兵在前线。朝中大量官员表示袁绍必胜。也是荀彧坐镇中央。不仅稳住了大局。而且为曹操下定了决战的决心。
第三次。曹操南征荆州。遭到了周瑜、刘备的联合攻击。最终大败而归。同样还是荀彧。帮助曹操稳住朝中人心。给了曹操收拾旧山河的信念。
可以说荀彧不仅是曹操的萧何。而且还是曹操的张良。出谋划策方面。他能够指点曹操果断出击。坐镇后方上。他又能多次保证曹操后院安宁。
03荀彧还是比不上萧何。
从最后的结果。我们就可以看得出荀彧和萧何之间的差距。荀彧50岁的时候。就被曹操给逼死了。而萧何64岁的时候才善终。
有人说。萧何不就是会倒腾点粮食吗?他怎么可能比得上多谋善断的荀彧呢?其实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一个误区。倒腾粮食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吗?恰恰相反。
在古代。粮食比任何东西都要重要。你有10万人马。却没有足够的粮食。不用两天不战自败。同样1万人马。人家粮食充沛。战斗力就是比你这10万人马要强。
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三国志》
一来人家吃得饱。打仗有力气。二来人家心里有底。打起仗来有精神。相对来说会减少忐忑不安的心态。
诸葛亮每次出征。都要算好了来去路上的粮草消耗。剩余部分才是他能在前线呆的时间。曹操在官渡之战时。没了军粮。甚至用杀管粮食的人来提升士兵们的士气。
可是粮食从哪儿来?需要从普通老百姓的嘴巴里一点点抠出来。这是非常残忍且现实的事情。如果做不周全。必然会引起民变。
由此可见。萧何的这份工作。做的是非常到位的。诸葛亮在这方面也十分有专长。而荀彧在粮食供应这方面虽然也不错。却比不上前两位。
总结:天下大才少通才。
我一直认为。天下的通才。其实并不值得夸赞和鼓励。为什么呢?因为绝大多数人。只能通过努力变成专才。通才是极少数天才才能达到的境界。
既然如此。又何必大肆鼓吹这些通才呢?其实每个人在某一个方面做到十分出色。这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正如萧何。在后勤方面已经做到了极致。即使他不会像张良那样出谋划策。他照样是建立大汉朝的第一功臣。
相对来说。荀彧真的是什么都懂。既能够管后勤。又能够管法令。而且还能给曹操在军事上出谋划策。这固然是好的。但是每一样都做到位的话。必然在每一样上都没有专才出色。
参考资料:
《史记》
《三国志》
其他观点:
曹操是把荀彧当自己的张良的。操在兖州。招贤纳士。有叔侄二人来投操:乃颍川颍阴人。姓荀。名彧单。字文若。荀绲之子也;旧事袁绍。今弃绍投操;操与语大悦。曰:“此吾之子房也!”
其他观点:
荀彧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为其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服毒自尽)。年五十。获谥为\"敬\"。后追赠太尉。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上。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荀彧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以免于别人的讥议。 后来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大为惊异。说道:\"这是王佐之才啊!\"
荀彧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他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敬称为\"荀令君\"。他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战术方面。他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荀彧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操。
同年。曹操征孙权。让荀彧到谯县劳军。荀彧到达以后。曹操乘机把他留在军中。封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曹操军至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不久忧虑而死(关于荀彧的死。魏氏春秋曰: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时年五十岁。谥号敬侯。其子荀恽嗣。后官至虎贲中郎将。 次年。曹操进封魏公。
咸熙二年(265年)。追赠荀彧为太尉。
荀彧
萧何
萧何(?-前193年)。汉族。西汉初年政治家、宰相。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汉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谥号\"文终侯\"。
刘邦攻进咸阳时。所有将领都被咸阳的繁花似锦迷了眼睛。唯独萧何。赶往秦丞相御史府。并派士兵迅速包围丞相御史府不准任何人出入。然后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一一进行清查。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统统收藏起来。留待日后查用。
萧何收藏的这些秦朝的律令图书档案。使刘邦对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强弱形势、风俗民情等等了如指掌。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据。对日后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没。这也足见萧何的深谋远虑。
刘邦率先攻入咸阳后不久。项羽也率军入关。并在同年二月自封为西楚霸王。 并背弃原来的约定。改立刘邦为汉王。刘邦憋了一肚子气。有心与项羽决一死战。怎奈势单力薄。实难取胜。只好采纳萧何、张良等人的建议。隐忍入蜀。休兵养士。广招人才。待机再与项羽争个高低。
汉军将士不愿在蜀中久驻。思念家乡。开小差的人也越来越多。 一天。韩信见久在汉营仍不受重用。一气之下离开了汉营。萧何得知后。马上放下尚没处理完的紧急公务。亲自策马追赶韩信。连个招呼也来不及向刘邦打。萧何不辞辛苦。一路问。一路追。直到天黑了。还没追着韩信。正想下马休息一下。忽然远远望见有个人牵着马在河边徘徊。萧何顿时抖擞精神。快马加鞭。说了一大堆劝韩信回去的话。这时候。滕公夏侯婴也策马赶到;两个人苦苦地相求非要韩信回去不可。他们说:\"要是大王再不听我们的劝告。那我们三个人一起走。好不好?\"韩信只好跟着他们回去。到了第三天。三人才回到南郑。
回到南郑时候。萧何力劝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刘邦就让萧何去召韩信来。马上就拜他为大将军。萧何直率地说:\"大王平时太不注重礼仪了。拜大将军是件大事。不是小孩子闹着玩儿似的叫他来就来。大王真要拜韩信为大将军。先得命人造起一座拜将台。选个好日子。大王还得沐浴更衣。亲自戒斋。然后隆重地举行拜将仪式。这样。才能让全体将士都能听从大将军的指挥。就像听从大王的指挥一样。\"刘邦说:\"好吧。我都听你的。请你去办吧。 \"\"萧何月下追韩信\"就由此而来!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率汉军渡陈仓。战荥阳。破魏平赵。收燕伐齐。连战连胜。 在垓下设十面埋伏。一举将项羽全军歼灭。为刘邦平定了天下。 很显然。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军事才能的充分发挥和运用。乃至汉王刘邦能够最终夺取天下。从一定程度上说。同萧何的慧眼识才。倾力荐贤是密不可分的。
萧何死后。曹参继任丞相。一切公务悉照旧章。照例而行。清静治民。乐在其中。长此以往。一些朝臣便在惠帝面前参奏他因循苟且。惠帝也疑心他不理政务。便召见曹参问其缘故。曹参反问惠帝道:\"陛下自思圣叨英武。能及先帝吗? \"惠帝被问得涨红了脸。答道:\"朕年未成冠。且无阅历。如何及得先帝! \"曹参又问:\"陛下视臣及得萧丞相吗? \"\"朕看来似乎也不能及。 \"惠帝答道。\"陛下说的正是!伏思先帝以布衣起家。南征北讨。方有天下。若非大智慧。大勇毅。焉能至此。萧丞相明订法令。中具规模。行之已久。万民称颂。今陛下用臣为相。只要能够奉公守法。遵照旧章。能继旧业。已属幸事。若自作聪明;推翻成法。必致上下紊乱。恐欲再求今日之太平。已无可得矣! \"惠帝恍然大悟。这就是成语\"萧规曹随\"的来历。
早期追随刘邦的萧何就不予余力的支持和拥护刘邦。楚汉战争期间。刘项在荥阳一线相持二十八个月。这段时间。刘邦将整个关中都交给萧何管理(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这一举措赋予萧何极大的权力。当然。萧何也干得极有成效。汉朝建立后刘邦把萧何推举到丞相的职位。也可以说明萧何在刘邦心中的地位。
萧何
个人认为萧何和荀彧所处时代不同。功绩也不能一概而论。萧何助刘邦一统天下。建立汉家400年江山。自是功不可没;荀彧自曹操起兵之初。一路帮助曹操度过各种险境。建立三分天下最强之魏国。也是劳苦功高。设想如果两人时代互换。不知道会是个什么情况。有兴趣的友友们互相讨论啊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5085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刘邦,项羽,韩信,丞相,兖州,天下,关中,后勤,粮食,人马
没想到大家都对荀彧和萧何能类比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萧何是刘邦的王佐之才。帮助刘邦管理内务后勤。被刘邦评价为开国第一功臣。功劳比韩信还要大。荀彧是曹操的王佐之才。帮助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