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黄巾之乱开始后。何进因裙带关系。被封大将军。开始全权指挥镇压起义战争。他知道自己水平如何。就任命名将皇甫嵩。卢植等人为帅。再加上对各地郡守州牧征兵限制解除。黄巾之乱被平定。
按理说。起义平定。就该继续歌舞升平。收兵入库。于是汉灵帝希望何进交兵权。可尝到权利滋味的何进以余党很多为由不肯交出兵权。汉灵帝见此也不好强制取消他兵权。在加何皇后枕头风。于是睁只眼闭只眼让他继续带兵。
可皇帝也不傻。东汉外戚权侵天下事件太多。为以防万一。
看上去昏聩的汉灵帝也做了自己应对。那就是设置“西园八校尉”意在分化何进兵权。这西园八校尉可不简单。领头是汉灵帝心腹宦官“蹇硕”手下能人辈出。前三国知名如袁绍。曹操都曾是八校尉之一。
上军校尉---小黄门·蹇硕
中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
下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
典军校尉---议郎·曹操
助军左校尉--赵融
助军右校尉--冯芳
左校尉----谏议大夫·夏牟
右校尉----淳于琼
西园八校尉。成军之后最高指挥官为宦官蹇硕。他不仅是皇家亲军还是众军之首。所有京军都由宦官蹇硕管制。何进手下军队也不列外。
为争权夺利。蹇硕先动手。她看到皇帝身体不好。何皇后要是在皇帝死后成太后。小皇帝登基何进必定大权独揽。自己势力肯定没好果子吃。
于是先发制人。以西北韩遂土匪本性不改为由。求灵帝派何进出征。只要大将军领兵在外。外戚势力就群龙无首。他们就可趁机剥夺何进兵权。汉灵帝深感自己时日无多。外戚势力过大也让他担忧。于是就同意命何进出征。
何进虽是蠢货。可也不太傻。如此调虎离山计还是看的明白。奈何皇帝有命不得不从。于是就假意答应。在让自己妹妹在皇帝哪里软言相劝。使出各种办法拖延时间。就是不去。
于是屠夫何进期待事情发生。灵帝驾崩。皇长子刘辩登基。何皇后成太后。汉少帝年幼何皇后和何进把持朝政。
灵帝一死。东汉政治天平再一次失衡。宦官势力每况愈下。外戚势力如日中天。当外戚势力如日中天时。宦官都在后院瑟瑟发抖。这种时候他们无非二种选择。第一绝地反击鱼死网破。第二认输求饶。以求活路。
二选一没有折中道路。
可宦官势力十常侍各有各小算盘。之前就一直暗害何进的蹇硕深知自己无论怎么做都难逃一死。坚定要求绝地反击。而赵忠。郭胜等宦官则不然。特别郭胜。他有恩于何进。当初如果不是他何皇后都不能进京更别说成皇后。
卖友求荣之人。那个时代都有。
何进正愁没理由借题发挥。这理由就来啦。于是立刻派军诛杀蹇硕。以除掉心腹之患。 就这样。宦官集团中。唯一拥有军事力量的蹇硕被杀。宦官势力最后的一点武力屏障也没有啦。等待他们的不过是凭心情好坏的裁决。
外戚一家独大对何进可说是天大好事。
可这个时候。何进开始犯浑。屠夫本色不改的他。在袁绍教唆下开始做赶尽杀绝之事。即使曹操。陈琳劝说也无济于事。于是自己进宫求何太后懿旨以扎草除根。
何进权利虽然大。可自己妹妹权利更大。她也无可奈何。这时候有一个著名人物给他出啦个馊主意。
这时候我不得不为何进智商点赞啊!
手握兵权。杀几个宦官还需借外力。是不是太不了解自身实力。如果招进来的是忠诚良将还是幸运。要是来的是野心家你能过的好吗?在这一刻。袁绍和何进就想猪仙附体一样。都干了件蠢事情。
唯一明白人还是文章写的好的。陈琳。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捕麻雀。尚不靠欺骗。更况国事?将军为国舅。握重兵。诛宦官不过举手之间。舍此不为。而借诸侯力。好比倒持宝剑。将柄授他人。不会成功。反会招更大的变乱!”(一语中的)
可是猪仙附体的屠夫何进。不听建议。反而命同样猪仙附体的袁绍下命召集诸侯进京。于是一场原本可以很简单就解决的诛杀宦官事件。成为东汉动乱开始。
只是何进并没有看到。因为他早在诸侯进京之前。就已经挂啦。
外戚集团领袖何进身死。宦官集团也元气大伤。这还没完何进死后。所谓的热血青年袁绍袁术兄弟。还有其他人开始反击。他们悍然领兵火烧宫门。率军诛杀所有宦官。宫内只要没胡须全部不分青红皂白杀死。还在街上到处找没胡子的杀。最后杀到没胡子的人一见军士。第一件事就是脱裤子证明自己不是阉人。也算千古奇谈。
于是东汉皇都洛阳成为修罗场。所有宦官全部一个不留被杀的干干净净。洛阳大乱。只留下小皇帝刘辩还有何皇后在后宫瑟瑟发抖。
一场又一场宫变动乱屠杀。让东汉王朝二大支柱势力。外戚宦官全部灰飞烟灭。只留孤儿寡母热血无脑青年将领独守空城。
董卓的胡作非为开始。他借武力废杀少帝刘辩何太后。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又在打败同样奉召入京丁原后。独霸京师。开始自己各种倒行逆施之举。废立皇帝后。东汉朝廷威信江河日下。三国乱世开始。
其他观点:
大将军何进之死。与汉末天下大乱有一定的直接关联。但是何进之死不是汉末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因为何进虽然死了。但是支撑东汉朝廷的另外两根台柱子:宦官和大士族仍然还存在!只要宦官和士族仍然紧密的团结在汉少帝刘辩身边。东汉的中央政府依然有控制力。
但是很可惜的是。何进死后。士族与宦官发生了火拼。最后宦官被杀绝。以汝南袁氏为首的士族与董卓合作。对其他反对宦官的势力不够公平。因而埋下了大乱的祸根。后来还是以汝南袁氏为首的士族与董卓闹掰。双方都拥兵自立。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了。这才导致了天下大乱。
然而我们只要仔细的分析正史的记载。就可以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哪怕何进不死。天下依然会大乱。
首先根据史料记载。先还原一下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中平六年(公元 189年)。汉灵帝驾崩。在他死后。大将军何进与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为了争夺权力。矛盾与日俱增。手握兵权的何进本想直接杀了十常侍。但是由于何太后不同意。何进只得罢手。
后来在袁绍的建议与支持下。何进征召以董卓为代表的边将进京。企图借助他们的力量逼迫何太后同意自己诛杀宦官的计划。然而对于这个计划。当时身为典军校尉的曹操有不同的意见。他认为:擒贼擒王即可。消灭宦官只需要杀几个太监头领就行了。没必要杀掉所有的宦官。如果动静太大。反倒会打草惊蛇。
太祖闻而笑之曰:“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魏书》
第一个区别:何进对董卓的态度。
按照正史记载。何进在征召董卓进京后。立马就反悔了。是的!何进在听从了卢植等人的建议后。立马就叫停了董卓进京。并且还派兵监视董卓。不让他进京。但是正在何进阻止董卓进京时。袁绍却突然背着何进。利用他有假节调动军队的权力。偷偷招董卓继续进京。董卓在得到袁绍的授意后。不受何进的命令。依然带兵进驻了洛阳郊外。
(何)进意更狐疑。遣(种)劭宣诏止之。卓不受。遂前至河南。——《后汉书·种劭传》
当时何进命令东郡太守桥瑁、武猛都尉丁原在洛阳附近警戒(都是何进的心腹)。并没有招董卓进京。而是把他安排在了长安城附近。不让他到洛阳。但是董卓不听命令。带着几千人马还是驻扎到了洛阳的郊外。
因此可以这么说:何进最早确实想过招董卓进京。但是董卓不是他的心腹。何进认为董卓不可靠。便又拒绝了董卓进京。然而董卓有袁绍的暗中支持。还是驻扎到了京城的郊外。
第二个区别:袁绍为什么招董卓进京?
其实汉灵帝死后。有两个细节一直被很多人忽略:第一个细节是袁绍的叔叔袁隗。他是汉灵帝钦点的托孤大臣。身兼太尉和录尚书事两大重要职务。与何进共同辅佐新君;第二个细节是董卓曾经受过袁隗恩惠。是袁氏一族的门生故吏。
以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参录尚书事。——《后汉书》并州刺史段颎荐(董)卓公府。司徒袁隗辟为掾。——《吴书》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应该都能理解。灵帝安排两个托孤大臣。一个是自己的大舅哥。屠夫出身却能掌管兵马大权的大将军何进;一个是大士族的代表。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手上却没有兵权。只有行政权的太尉袁隗。汉灵帝把这两个人安排在一起搭班子。两人能合的来吗?
怕是何进想巴结袁隗。但是袁隗瞧不上何进这个屠夫之辈吧?
既然袁隗不愿意屈身于何进之下。那么他应该怎么办?最合理的办法肯定是。征召自己信得过的人。比如董卓这种既是袁隗门生故吏。手上又有兵权的人进京。再借助这些人的力量与何进掰腕子。
所以袁绍招董卓进京的目的很明确。他就是要把水给搅浑。把时局搅浑。最好让何进与宦官拼个你死我活。然后他们袁氏在从中获利。搬开所有的挡路石。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却将袁绍的叔叔袁隗给省略了。把董卓和袁氏一族的关系也给一并省略了。导致袁绍招董卓进京。就是袁绍一时脑残。出了馊主意。而何进听从了袁绍的建议。自然也是脑残中的脑残。袁绍背小锅。何进背大锅。
第三个区别:董卓为什么能进京?
如果只看《三国演义》。会有一种错觉:就是何进死后。洛阳城内群龙无首。董卓因为兵强马壮。进京之后无人可以与他匹敌。于是他就把持了朝政。杀太后废立皇帝。祸乱朝政。但是如果仔细看史料记载。会发现当时的情况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董卓进京时。他的兵权实际上已经被汉灵帝给剥夺了。据史料记载的推测。董卓被征召前大概只有两万人。后来他被明升暗降。约有一万五千人被剥离出了董卓的掌控。等于说。董卓进京时。他手上的兵力最多不过五千人。大概在三千人左右。
在袁绍等人诛杀十常侍期间。车骑将军何苗被董卓的弟弟董旻杀掉。他手上的兵马被董卓吞并。这部分人马具体数目不详。但撑死了也就一两万人。不可能更多了。
区区一两万人。想控制洛阳那种百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有可能吗?
并且。虽然何进死了。但是洛阳附近掌管兵权的人还有很多。比如丁原。比如鲍信。只要有一个人能出来吼一嗓子。号召大家一起把董卓灭了。就凭董卓手上那点人马。他能打得过何进的余部?
所以。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洛阳城中有人邀请董卓入城。而这个人也不是别人。应该就是袁绍的叔叔。太尉兼录尚书事的袁隗。
因为道理很简单。何进被杀。袁隗就是唯一的托孤大臣。他是除了皇帝之外。最具有号召力的人。袁隗不让董卓进京。董卓根本进不了京城。袁隗若是号召大家一起诛杀董卓。董卓也根本活不下去。
但是。袁隗偏偏没有这么干。他不仅没有阻止董卓进城。反而还大大方方的请董卓入城。并且还在入城前。在城外给他封了一个三公之中的大司空。以让董卓有合法的身份进入城。并参与朝政。
说到这里。我觉得史书上有个错误的记载需要拿出来澄清一下。
据《九州春秋》的记载。董卓进京时。率领步骑不过三千人。他觉得兵太少。害怕京城人士不服。便隔四五日派遣兵士半夜潜出京城。第二天早上高举旌鼓入城。号称\"西兵复入至洛中\"。让大家觉得得董卓的兵马数不胜数。不敢反抗。
率四五日。辄夜遣兵出四城门。明日陈旌鼓而入。宣言云“西兵复入至洛中”。人不觉。谓卓兵不可胜数。——《九州春秋》
这个记载。是很多人经常引用。被用来形容董卓兵强马壮。洛阳城内的实力派惧怕董卓。不敢与他抗衡。最后让董卓控制朝政的证据。但问题是。按照董卓进京和汉少帝被废的时间记载来看:
十常侍之乱是公元189年8月26日
董卓进京是公元189年8月28日
汉少帝被废是公元189年9月1日
董卓他是在进京之后的第三天就废掉了汉少帝刘辩。三天时间。明显与《九州春秋》中所记载的“率四五日”有明显矛盾了。时间明显对不上……
所以我觉得。董卓进京后。他兵强马壮应该是事实。吞并了何苗和丁原的部队。他能不兵强马壮么?但是《九州春秋》中记载的董卓玩心眼。靠小把戏吓唬人。应该是不存在的。
他之所以能进城。能吞并何进旧部。能手握军权。能掌控朝廷。全赖太尉袁隗对他的鼎立支持!并且。袁绍也有份!
因为董卓进京后。鲍信曾经建议袁绍。号召大家一起诛杀董卓。然而鲍信的建议。被袁绍给否绝了。
(鲍)信谓绍曰:“卓拥强兵。有异志。今不早图。将为所制;及其初至疲劳。袭之可禽也。”绍畏卓。不敢发。信遂还乡里。——《三国志·董卓传》
毕竟。何进被杀后。袁隗是当时唯一的托孤大臣。董卓就是叔叔袁隗请来的帮手。他怎么能杀董卓呢?!
因此鲍信之所以会跑。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他看穿了袁绍的小算盘。发现董卓原来是汝南袁氏的同党!他若是不跑。日后走漏了风声。他是第一个死的。于是。鲍信在当天夜里就赶紧跑了。
鲍信开溜后。立马引起一连串连锁反应。同样是何进余党的张杨、王匡跑路。就连曹操也看出了问题不对。赶紧跑路。因为朝廷的局势太复杂了。不跑只能当炮灰。
当然。后来袁绍也跑了。
第四个区别:天下为什么会大乱?
在《三国演义》中。把天下大乱的根源归咎在董卓身上。认为袁绍等人在关东会盟。讨伐董卓是为了匡扶汉室。后来在盟军的攻击下。董卓不能抵抗。于是烧毁洛阳城。迁都长安。而关东联军在此之后内斗不绝。于是天下立时大乱。
然而根据正史记载可以发现:关东联军讨伐董卓虽却有其事。但是关东联军真正出兵讨伐董卓的其实只有三个人:袁术、孙坚和曹操。其他的人。比如袁绍。都没有真正参与讨董。而鲍信、王匡、张扬这些人。他们反董的原因。其心态应该是出自于“对袁隗的愤恨”及“对何进的报恩”。
这也就是说。董卓乱政是事实。但是董卓乱政其实也不是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只是个直接原因。当时真正把董卓当对手的人并不多。大家想的更多的还是争地盘和为自己讨个说法的问题。
比如说袁绍。讨伐董卓他是盟主。可是他没有出一兵一卒。董卓可是杀了他全家的死敌。他居然就是不发一兵一卒。
再比如何进余党。也就是鲍信这些人。他们跟董卓有什么仇?何进又不是董卓杀的。他们其实就是不满意朝廷被董卓这种边将所控制!毕竟他们当初一大帮人为何进策划铲除宦官。既有功劳。也有苦劳。结果何进现在死了。他们这帮人没有得到任何封赏。却让汝南袁氏得了便宜。现在袁隗还把军权分给外来的董卓。他们非常不服!
所以。汉末天下大乱的根源是什么?是何进被杀么?其实并不是。因为不管何进招不招董卓进京。他会不会被宦官杀掉。袁氏一族都会想办法把局势搅乱。哪怕宦官没有被诛杀。何进没有被杀死。到最后他也依然会被袁隗等人给玩死。而何进死后。袁氏必然要上台。天下这块蛋糕必然要重新分割。当蛋糕分的不够公平时。必然要天下大乱。
说到这里。也就说明了:何进之死与天下大乱没什么关系。何进死了就死了。如果太傅袁隗玩稳一点。把军权都交给袁绍、袁术两位。好好的团结一下大将军府剩下的那帮有兵权的幕僚。让袁氏一家人垄断朝廷。也就没董卓什么事了。而偏偏袁隗要派人去显阳苑拜董卓为司空。让他进了城。才有了大将军府的吴匡等人投奔董卓。吕布杀丁原投奔董卓。张辽也投董卓。王匡、鲍信没投。而是跑路了。
袁隗这位官场老手肯定不会不知道军权有多重要。他就是太相信董卓是自己人了。
其他观点:
何进是屠夫出身。是何皇后的哥哥。其实汉灵帝是想立刘协为皇帝的。因为刘辩举世比较轻浮。而刘协比较聪明。举止比较妥当。再加上刘协的生母王美人是被何皇后害死的。所以汉灵帝也比较同情刘协。
但是刘辩是嫡长子。所以汉灵帝也一直很犹豫。一直到了公元189年。汉灵帝临终把刘协托付给蹇硕。蹇硕叫何进入宫。想趁机会杀掉何进。这样就能立刘协为帝。可是蹇硕的司马叫潘隐。跟何进关系好。
当何进入宫的时候。潘隐用眼神示意何进有危险。让他不要进去。何进立马意识到。所以就赶紧离开。就没有入宫。于是刘辩被立为皇帝。由何太后临朝听政。而刘协为勃海王。
何进掌握朝政大权之后。就想除掉蹇硕。蹇硕也知道这一点。他写信告诉中常侍赵忠等人说。何进现在掌握了朝政。肯定要除掉我们(宦官)的。我现在还统领禁军。我们一起动手。除掉何进。
中常侍郭胜跟何进是老乡。他与赵忠等人商量了以后。觉得还是跟何进的好。就把蹇硕给他们的信给了何进。何进就将蹇硕除掉了。禁军也归到他手里。
袁绍对何进说。以前窦武想要除掉宦官。没有成功。失败被杀。就是因为他的计划被泄露了。而如今你大权在握。手下能人又十分多。完全可以一举除掉宦官们。何进觉得袁绍十分的有道理。
何进将他的想法告诉了何太后。宦官们送了很多钱财给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还有何太后的弟弟何苗。让他们向何太后求情。他们对何太后说。大将军是想杀掉皇帝的左右专权的。所以何太后不同意。
何进也比较为难。袁绍又出来出主意了。他建议何进召众州牧带兵入洛阳。逼何太后同意。何进觉得很有道理。陈琳表示强烈反对。他认为大将军手上有军权。自己来就可以了。何必找他人呢。到时候那些人不听命怎么办。于是董卓、丁原等人率兵前来。
十常侍假何太后的诏书。召何进入宫。将何进杀死。而袁绍也趁机杀入宫内。将宦官内杀死。就这样。宦官势力与外戚势力都被除掉了。董卓也入了洛阳。废掉了汉少帝刘辩。而立汉献帝刘协。
东汉中后期之所以能一直延续。其实就是外戚与宦官的相互平衡。但他们都是支持皇帝的。而如今。随着何进的死。都一并没了。而各地的州牧们都变成了割据的诸侯。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5086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宦官,袁绍,洛阳,太后,兵权,外戚,的人,校尉,大将军,皇帝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汉末何进的死会导致天下大乱?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黄巾之乱开始后。何进因裙带关系。被封大将军。开始全权指挥镇压起义战争。他知道自己水平如何。就任命名将皇甫嵩。卢植等人为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