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为什么老年背叛曹操?
原创

荀彧为什么老年背叛曹操?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荀彧为什么老年背叛曹操?曹操为何要杀荀彧?其实是同一个问题。我来一并回答。

公元212年。荀彧因病在家修养。曹操派人送来一个盒子。荀彧打开一看。竟是空无一物。荀彧摇了摇头。早已明白主公的意思。于是服药自尽了。

公元191年。荀彧来投曹操。曹操大喜过望。见人便说:吾之子房来了。荀彧年纪轻轻便有“王佐之才”。他的理想就是匡扶汉室。天下太平。此时为了天下太平。必须选择和曹操并肩作战。曹操有勇有谋。有领导魄力。值得辅佐。荀彧为曹操举荐人才。稳定后方。制定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妙计。最终三足鼎立。荀彧也因此一步步升迁。先后加封为侍中。尚书令。荣耀无数。曹操还将女儿嫁给荀彧的儿子。两人互相联姻。儿女亲家。此时的曹操和荀彧关系亲密无间。

曹操集团权势一天天增大。曹操内心的“取汉而代之”的野心也日益膨胀起来。这些心思被曹操集团的下属看出来了。军师祭酒董昭向曹操劝进。提出“五等爵制”。只有先恢复了爵位制后。曹操后面的称王称帝才顺理成章。这一建议被中书令荀彧强烈反对。曹操因此对荀彧十分失望。关系破裂。

第一。信仰不同。早起荀彧和曹操的目的一致。都是平定天下。等到天下三足鼎立了。曹操集团开始了篡汉谋逆了。这和荀彧的匡扶汉室的理想相违背。

第二。阶级利益不同。曹操集团分两大阵营。一个是颍川阵营。以荀彧、荀攸、陈群、钟繇为代表。把控着朝政;另一个就是谯沛阵营曹氏家族为代表。他们掌握着军队。是曹操的嫡系。荀彧跳出来反对谯沛集团提出的“五等爵制”。在曹操看来。这是以荀彧为首的颍川阵营公开反对谯沛的开端。必须制止。

因此。曹操为了集团利益。原则上荀彧必须死。所以才有了曹操空盒杀荀彧的那一幕了。

其他观点:

有人说“曹操好人妻。刘备爱搞基。”

其实。曹操与荀彧那个腻歪关系。不亚于刘备与关羽。

荀彧背弃袁绍转投曹操之后。曹操兴奋地拉着荀彧的手称为“吾之子房”。

此情此景。是否与关羽所言“吾兄在。不忍背弃”一样哦。

虽说是戏言。但他们彼此之间的情义及合作的精神。有得一拼。而且其结局及其相像。

豹眼一向认为。荀彧与关羽才是真正要匡扶汉室的人。只不过他们所选择的斗争方式。有所不同罢了。

01

荀彧力主曹操奉迎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曲线救国的策略。

曹操爱惜关羽的才能。恩宠有加。想感化他收为己用。但关羽认为曹操就是一个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为得是图王称霸。并非匡扶汉室。

而此时。刘备一直高举“匡扶汉室”的大旗。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关羽认为刘大哥是真心要恢复汉室的。所以一心追随刘备。

荀彧素有“王佐之才”。举家投奔袁绍之后。本欲要协助他成就大业。但发觉袁绍格局不够。成不了大事。于是转而投奔曹操。

恰巧献帝东归。号令天下勤王。曹操部将都不主张勤王。曹操犹豫不决。此时。荀彧力陈利弊。劝说曹操“奉迎天子。号令天下。”

荀彧应该比关羽更清楚。真正打动曹操的是利益。而非道义。曹操图王称霸的野心。荀彧更加清楚。

那为何荀彧还要辅佐曹操呢?

因为荀彧更清楚。自从董卓专权擅政以后。汉室已经名存实亡。匡扶汉室已经成为一句空话。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所有的诸侯势力。不管以何种名义起事。但都是在图谋自己的霸业。没有人再为汉室考虑了。

在这种情况下。荀彧要实现自己维持汉室的理想。就只能采取曲线救国的策略。恢复汉室已经是不可能了。只能依靠曹操的力量。延缓汉室灭亡的时间。为献帝和汉室寻求一个相对完满的结局。

02

道不同。最终必然会分道扬镳。

汉中之战后。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已经违背了匡扶汉室的初心。暴露了与曹操一样的野心。关羽已经不能再跟随刘备。去完成匡扶汉室的使命。于是。一意孤行。发动了襄樊之战。不成功。便成仁。为了忠义为殉道。

荀彧的情况也差不多。当曹操要准备称王的时候。荀彧已经不能再阻止曹操的行为。

此时。荀彧为了自己的信仰。只能选择与曹操分道扬镳。

如果荀彧再坚持曲线救国的方针。不仅不能够救国。自己忠于汉室的信仰。再也没有机会证明了。荀彧就会成为为虎作伥、助纣为虐的帮凶。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进爵魏公、加九锡。

荀彧认为:

\"(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荀彧是曹操的首席谋士。而且在朝廷中持有荀彧一样意见的大臣。大有人在。

荀彧的意见。彻底惹怒了曹操。如果不除掉荀彧。曹操就没法上位。

在此之前。曹操为了取得荀彧的支持。可谓大费心机。极力拉拢。不仅把女儿嫁给荀彧的儿子。而且坚持要让荀彧进位三公。但荀彧不为所动。

无奈之下。曹操就令荀彧自尽。荀彧为了自己的信仰。也就接受了这个结果。

豹眼之所以把荀彧这事。跟关羽一起来说。是因为只有这样才更好的理解。为何荀彧一直辅佐曹操。到了最后才背叛曹操;又为何关羽一直追随刘备。却在最后莫名其妙的发动了襄樊之战。把刘备拖入了绝境。

看一下他们做出最后决定的时间节点。就会很清楚了。

荀彧是在曹操要进爵魏公之前。关羽是在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之后。

刘邦在临终前。与大臣们白马盟誓:非刘氏子孙不得为王。否则天下共诛之。

曹操要称王。天下共诛之;刘备要称王。天下也要共诛之。

刘备虽然姓刘。但与姓曹一样。不是刘邦所说的可以封王的那些刘氏子孙。

刘备称王。与曹操一样。都是汉贼。都是谋反。

但这是献帝刘协的理念。是荀彧、关羽的理念。此时的天下人。已经没有几人认同了。可以称作愚忠。也可以称作不识时务。

豹眼很钦佩他们的人品和信仰。但看到他们的故事。总想起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的事来。

虽然年代久远。不可同日而语。但总感觉有相似之处。

历史的潮流不可逆转。但荀彧、关羽他们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也值得后世敬仰。

其他观点:

荀彧并非忠于汉室

不知从何时起。荀彧忠于汉室的这个论调大行其道。许多人都认为荀彧是一个真正忠于汉室之人。然而我们就荀彧的所作所为来看。他哪里忠于汉室了?汉献帝被曹操如此欺负。连皇后都被曹操干掉了。荀彧要是真的忠于汉室。他就不会无动于衷了!总的来说。本文认为。从以下这三个方面来看。足以证明。荀彧这个人并非忠于汉室!

1、 荀彧对汉献帝的遭遇视而不见

这一点我们之前就曾经说过。随着曹操权势的变大。汉献帝手中的实力越发削弱。多次遭到曹操的欺负。在这种情况下。荀彧若是忠臣。不管怎么说也应该去劝谏一下曹操。让曹操收敛一点吧?然而史书上并没有相关记载。直到曹操要加九锡了。荀彧才出言反对。那么之前的荀彧在干嘛。为啥坐视曹操做大!明明他就坐镇曹操后方。为啥不帮助汉献帝提升皇权、实力?说白了。荀彧就没打算忠心于汉献帝。没打算忠于汉室!

2、 汉室不可复兴

其实我们从三国各种人物的作态可以发现。普天之下。除了那些黎民百姓还对汉室有点怀念。哪一个英雄豪杰会怀念汉室?哪一个聪明人会说汉室还可以复兴的?在这些聪明人、上层人看来。汉室衰亡。是一个改变不了的事实。没人愿意去为汉室陪葬!

事实上。只要是看过正史的人都知道。东汉这个朝廷。比西汉可差远了!东汉除了前面两代皇帝比较英明。后面的皇帝都是些什么玩意儿!一大堆的小皇帝掌控天下。天下如何不乱?稍微来个成年的皇帝。又没有先祖的英明。只知道贪图享乐。这种王朝还有救?明眼人都知道。自东汉中期以来。其实整个汉室已经没啥希望了!到了桓灵二帝时期。黄巾军起义。彻底敲响了东汉的丧命钟。到了此时。已经没有几个人还心系汉室了。大家都只是在争夺权力而已!

典型的例子就好比是袁绍挑动大将军何进与宦官争斗。为了逼迫太后。袁绍竟然提议让董卓入京。这简直就是狼子野心。有意搞乱东汉天下!

董卓入洛阳。天下彻底崩坏。再也没有复兴的可能!这种情况。其实天下的聪明人都看到了。鲁肃见孙权。直接明言汉室不可复兴。劝孙权以统一天下为目标。而当时的孙权。其实骨子里还只是偏安一隅的思想;诸葛亮见刘备。策划的是三分天下。之后待天下生变。北伐中原。一统天下。可见在诸葛亮看来。原来的汉室已经不可复兴了。只能重建天下。可以看到。诸葛亮、鲁肃这种聪明人。都没想过原来的汉室还能复兴。因为他们知道东汉的腐朽!荀彧的聪明程度也不亚于诸葛亮和鲁肃。他能看不到汉室的最终结局?他会去逆天改命?笑话!

3、荀攸的表现

很多人对荀攸并不是非常熟悉。事实上。荀攸乃是荀彧的侄儿。也是曹操的谋主!对了。你没看错。曹操的谋主乃是荀攸。而并非是郭嘉!郭嘉是被后世吹出来的。地位远远不能跟荀攸相比!这么说吧。郭嘉可以说是曹操的参谋。然而荀攸是曹操的参谋长。这样解释后。估计大家都理解荀攸和郭嘉的区别了吧?别再信网上那些“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话语的。都是骗流量的!

荀攸原本并非曹操手下。他真正想投靠的人是刘焉。他想去做蜀郡太守。是荀彧将他拉进了曹营。得到了曹操的优待!而投靠曹操后。荀攸也表现得非常好。成为了曹操手下一等一的谋士。当时荀彧主内。为曹操打理内部事宜。荀攸主外。为曹操出谋划策。可以说。颍川荀氏算是曹操这边最大的士族了!

曹操进魏公。加九锡。荀彧不同意。许多人都认为荀彧是忠于汉室。但是大家没有看到。劝谏曹操进魏公。加九锡之人乃是荀攸!而荀彧荀攸叔侄的关系非常好。都是互通有无的。既然荀攸愿意力劝曹操进魏公。那就说明。在荀彧的内心深处。他其实并不反感曹操更进一步。他并非忠于汉室!

也有人说了。荀攸有可能是被逼迫的!这个说法其实也是有问题的。如果荀攸是被迫劝谏曹操进魏公。加九锡的。那么曹操当上魏公之后。应该只给荀攸一个闲职吧。不可能再让他掌握实权吧。毕竟一个对自己并非完全忠心的人。谁敢给他权力?可事实上。当曹操当上魏公后。荀攸直接当上了魏国的尚书令。可见曹操对荀攸是多么的信任与重视!这样来看的话。荀攸当初劝谏曹操进魏公进魏公乃是真心实意。并非被胁迫。也就是说。荀攸荀彧二人。其实都并非忠于汉室!

那么既然荀彧并非忠于汉室。且一直在帮着曹操出谋划策夺取天下。为何他要反对曹操进魏公、加九锡呢?为何他到老了却要背叛曹操呢?关于这个问题。本文认为有两个原因!

一、家族利益考量

荀彧之所以投靠曹操。且一直对曹操忠心耿耿。帮助曹操夺取天下。很大一个原因都是为了家族利益!

天下大乱后。荀彧最开始选择的人。乃是袁绍。当时袁绍对他也非常敬重。于是荀彧便同他弟弟荀谌一起在袁绍手下效力!袁绍乃是四世三公。家室非常好。而且袁绍这人。雄才大略。俨然有一副明主之相。关于这一点。大家一定不要相信演义类的小说。在小说中。袁绍被描绘成为了一个志大才疏之人。远远比不上曹操。可大家试想一下。一个志大才疏的袁绍。身边怎么会团聚这么多英雄豪杰?一个志大才疏的袁绍。怎么可能统一北方四州?一个志大才疏的袁绍。又怎么可能深得民心?

本质上来说。正史中的袁绍。是真的非常厉害的。只不过他最终战败了。曹操胜利了。而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所以袁绍被描绘成一个能力一般之人!

现在问题来了。既然袁绍如此厉害。且礼敬荀彧。为啥荀彧还会离开袁绍。转投曹操?难不成曹操真的是个大帅哥。令荀彧心生向往?事实上。正史中的曹操。长相根本算不上漂亮。甚至可以说丑!荀彧之所以弃袁绍而投曹操。主要是为了家族利益!

当时的袁绍阵营。人才非常多。而且人家比荀彧去得早。老早就把位置站稳了。也就是说荀彧要是想更进一步。想要在袁绍处有更高的地位。是非常困难的!而没有更高的地位。荀氏家族的利益肯定是无法最大化的。有可能最终沦为二三流的家族。于是为了家族利益。荀彧选择了离开袁绍。投奔了曹操!一方面曹操这边军事能力比较强。有做大做强的希望。另一方面。曹操这边缺少文臣谋士。全都是些武将。荀彧他们来投曹操。必将受到更大的重用。随着曹操势力的扩大。荀彧等人在曹操阵营的地位将会更高。荀氏家族的利益将会更大!

所以说。荀彧之所以投靠曹操。且一直全心全意帮曹操争夺天下。其实就是为了保障家族利益。可这无法解释荀彧最后的倔强啊。按理说荀彧和曹操是绑定在一起的。曹操进魏公、加九锡。实力更加强大。这是好事啊。这意味着荀彧家族将会更上一层楼啊。为啥荀彧会反对呢?

二、荀彧有诸葛亮一样的抱负

荀彧和诸葛亮都是三国时期一等一的战略家。能力非常强。这等厉害的人。其实都有远大的抱负!诸葛亮的抱负是帮着刘备一统天下。即便刘备去世。他仍然矢志不渝。同样的。荀彧其实也有这样的抱负。他也想辅佐明君。一统天下!

事实上。在古时候。文人的终极梦想。就是辅佐明君一统河山。这才是显示他们能力的最好方式!荀彧有心一统天下。所以他一直在帮着曹操稳定内部。出谋划策。在荀彧的帮助下。曹操的战功也确实达到了非常高的地步。他成功地击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接下来只要剿灭南方势力。曹操就真的可以统一天下了。可关键时候。赤壁之战发生了。曹操大败!至此。曹操再也没有发动如此大战。刘备和孙权势力稳固。开始和曹操争雄!

前文我们说过。荀彧这个人。本身并非忠于汉室。且曹操加九锡对荀氏家族更有利。所以他本来是没必要去反对曹操进魏公。加九锡的!所以说。我们只能从荀彧自身来解释。为啥他会反对曹操在此时加九锡?而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荀彧想让曹操继续打下去。要先一统天下再去篡夺汉室。但是曹操不想打了。他想先夺汉室。再慢慢一统天下。于是两个人的矛盾激化、爆发。最终荀彧身死!

结语

本文认为。荀彧这个人。根本就没有完全忠于汉室。因为明眼人都知道当时的汉室已经不可复兴了。且从荀彧叔侄的表现来看。他俩对汉室也确实没啥忠心表现!荀彧之所以要反对曹操进魏公。加九锡。其实主要是因为他心中有更大的抱负。他想让曹操先一统天下·。再篡夺汉室。但是曹操不愿意。于是两人矛盾激化!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20:29

    汉室,袁绍,天下,刘备,都是,关羽,家族,利益,自己的,东汉

  • 入了迷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20:29

    没想到大家都对荀彧为什么老年背叛曹操?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20:29

    荀彧为什么老年背叛曹操?曹操为何要杀荀彧?其实是同一个问题。我来一并回答。公元212年。荀彧因病在家修养。曹操派人送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