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收到曹操的空食盒后,为什么就自尽了?这是有什么内涵吗?
原创

荀彧收到曹操的空食盒后,为什么就自尽了?这是有什么内涵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荀彧有王佐之才。当初他是投在袁绍门下。看不习惯袁绍。认为袁绍无作为。又主动投到曹操门下。曹操说。荀彧是我的子房啊。委以重任。荀彧也没有辜负所望。屡次立下功劳。成为曹操军中最重要的谋士之一。但是。当曹操成功后。开始骄横起来。汉献帝要加封曹操为魏公。赐九锡。荀彧公开表达了不同意见。认为曹操本是兴义师来安宁汉室的。不该接受称号。这引起了曹操的不满。212年荀彧到谯县劳军。曹操把他留住。晚上赐给他一个食盒。打开一看。里面是空的。荀彧是聪明人。明白曹操的意思是不给你吃的了。你自己想办法吧。这是对荀彧的侮辱啊。荀彧就拔剑自尽了。

同样的故事是有人送给曹操一盒酥。当时的聪明人杨修看到了。便与众人分吃了。原来曹操在盒子上写了字“一盒酥”。杨修认为是写“一人一口酥”。搞得曹操也是哭笑不得。后来杨修在汉中随军时。听到曹操晚上口令“鸡肋”。他马上打点行装收拾撤退。曹操知道了后。也表示无奈。鸡肋的意思: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后来。曹操找个机会把杨修杀了。这人太聪明。什么都看得出。知道太多哇。

而荀彧是老实忠诚之人。一向忠心耿耿对曹操进言献策。立下很多功劳。但是曹操感觉荀彧只是忠于汉室。不是忠于他个人。又不好找机会干什么。于是灵机一动。送他个空盒子。表示两人关系到此为止。而荀彧是多想了。认为是奇耻大辱。又想到曹操势力已形成。原来是自己看走了眼哇。自己也50岁了。又有重病。不如了断算了。很是悲呛。

同样看走眼的还有。曹操早年逃跑途中遇到的陈宫。陈宫原来是个县令。抓住了曹操。但是为曹操的志向所感。于是弃官跟随曹操一起跑路。结果在一起投宿曹操老友吕伯奢家时。曹操误杀了吕伯奢家人。曹操不反悔。回头又把打酒归来的吕伯奢也给杀了。错上加错。陈宫大失所望。原来这个曹操本是个禽兽之人。还说什么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把陈宫气的不得了。又连夜弃下曹操独个跑路了。

其他观点:

关注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大汉万岁亭侯、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荀彧荀文若辞世。时年五十岁。《三国志》称其为“以忧薨”。而东晋史学家孙盛撰写的《魏氏春秋》则说荀彧属于自尽。起因就是曹操送给了荀彧一个空食盒。

晏子二桃除三士。曹操空盒害令君。奸相杀人不用刀。但是以荀彧对大汉朝廷的忠诚。和他阔达如海的胸襟。又怎么会因为一个空食盒而自尽?即使曹操真的送了一个空食盒过来。那含义也未必真的就是要荀彧自绝——荀彧饱读诗书。起码能从空盒中读出三层含义。又怎么会舍弃大汉天子刘协。自己撒手而去?

荀彧之薨。疑点重重。咱们今天就来根据史料记载和古代典籍。来看看曹操的盒子里到底“装”了什么——汉朝没有真空技术。所以当时并不存在真正的空盒子。即使是真空盒子。里面也未必什么都没有。

曹操为何送给荀彧空食盒?我们用《道德经》和论语中的话来解读。就会发现曹操送给荀彧的空食盒。可能承载了太多深意。

盒子里原先装的什么食物。被谁吃了?

有一本比较畅销的书。对荀彧之死提出了另类解读:在这桩公案中。荀彧是委屈的。曹操是无辜的。真正惹祸的是杨修杨德祖。

按照那本书的说法。是孙权为了讨好曹操。就进献了一盒粉末状的酥糖(也有说是一盒乳酪)。曹操吃了一匙之后。觉得很鲜美。在盒子上写下“一盒酥”三个字就出去了。

曹操刚出去。大秘(主簿)杨修就进来了。看见“一盒酥”三个字。马上呼朋唤友。一人一口就把这一盒酥糖都吃掉了——这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就不再赘述。而接下来的故事。就跟荀彧之薨有关了。

曹操并不知道这盒酥糖已经被馋嘴的杨修偷吃了。还满怀温情地教人马上把这盒酥糖送给荀彧荀令君(曾任尚书令。故敬称荀令君)。

曹操有好吃的不忘老伙伴。这本来是一个好故事。也比较符合曹操的性格。就像他所《短歌行》所唱的那样:“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不止一次把自己比作周公。把酥糖送给荀彧。也有分享之意:给你高官厚禄你不要。但是好吃的。有我一口。就有你一口——此前曹操请汉献帝加封荀彧为三公(太尉、师徒、司空)之职。但是被荀彧委婉而坚决地推辞了。

但是曹操不知道。他那甜美的一盒酥已经被杨修吃得只剩下狐疑和猜忌了。空盒送到。荀彧仰药自尽。一段有福同享的美谈。变成了相爱相杀的悲剧。

但杨修偷吃了曹操送给荀彧的酥糖。只是小说家言。当不对真。而且小说家们的说法也互相矛盾:被史学家采纳的说。是曹操当时就捉住了杨修这只馋嘴猫。“操虽称美。而心甚嫉之”。

这就是说。“偷吃案”当场就被破获了。曹操也不会马虎到给礼物打包装的时候不掂分量。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建安十七年曹操正在跟孙权在濡须口对峙。孙权不会送给曹操食物。送去了曹操也不敢吃——读者诸君都知道。曹操是以多疑著称的。

曹操与荀彧积怨已久。曹操已有尾大不掉之忧

曹操这个人最怕的就是后院起火。所以他每次外出征伐。都是留下足够兵力镇守后方。而且从不与敌人旷日持久打消耗战。能捞就捞一把。捞不着就赶紧撤。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曹操不止被咬过一次了:陈宫、伏完、董承、刘备。甚至孔融杨彪等人。也未尝不想咬曹操一口。

因为经常被人惦记。所以曹操睡觉都要睁一只眼睛。在前期。曹操外出打仗。只可以放心大胆把后背交给荀彧的。而荀彧也没有让曹操失望。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荀彧地位越来越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曹操就有尾大不掉之忧了:“荀攸常为谋主。彧兄衍以监军校尉守邺。都督河北事。”

这时候荀家俨然已经成了仅次于曹家的大汉第二望族:荀彧总管曹军后方钱粮兵源。前线总参谋长是荀彧的侄子(荀攸虽然比荀彧还大六岁。但却是侄子辈)。河北“总督”是荀彧的哥哥(荀衍。字休若。荀彧三哥)。还有一个荀谌(荀彧四哥)在袁绍兵败官渡后不知所终。不知道藏在谁家了。

更令曹操忧心忡忡的。是诸曹夏侯也对荀彧心服口服。连诸曹夏侯中的领军人物夏侯惇。也跟荀彧有过命的交情(参见陈宫张邈之乱)。

诸曹夏侯尚且如此。程昱崔琰毛玠就更不用说了。马屁精董昭(谥号为“定”)想推曹操“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也得先跟荀彧商量。

荀彧当一口回绝。并提醒曹操应该“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也就是敲打曹操别翘起尾巴忘了初心。

曹操是不是奸臣不好说。但是他对功名利禄极其热衷。这倒是真的。他一开始想封侯拜将。以便自己的墓碑上有牛可吹。后来更是大权独揽决不许他人染指。如果曹操受封国公。就可以在封地建立自己的宗庙(公可以。侯不可以)。九锡就是“九赐”。出门的排场更大。

封国公加九锡。那才是光宗耀祖。曹操盼了很久的殊荣。荀彧居然不肯给——尚书令不点头。报告就打不到大汉天子刘协那里去。曹操虽然脸皮厚。也不好意思亲自出面去找刘协要。曹操见刘协。按照规定是要由宫廷禁卫军(虎贲)拿着出鞘的钢刀(露刃)站在一边。为了虚名而丢了脑袋。这样的亏本买卖。曹操不会做。

原本可以顺水推舟卖曹操一个人情。但是一心匡扶汉室的荀彧偏偏不肯。双方的矛盾就此公开化。作为杀伐果断的一代枭雄。曹操肯定咽不下这口窝囊气。所以他除掉荀彧。也是有动机的。

曹操是枭雄丞相。但不是所有的丞相肚里都能撑船

三国三巨头。虽然都有雄才大略。但是睚眦杀人的事情也没少干。刘备杀了嘲笑他胡子少的张裕。孙权憋屈死了侄女婿陆逊。曹操也曾杀了骂他的边让——曹操杀了边让。才导致陈宫反水。

有时候的曹操还真是个小心眼。比如他为了伏完之事。就曾经多次跟荀彧碎碎念。弄得荀彧有口难辩:“你咋不早告诉我(卿昔何不道之)?”“这么大的事儿。你要是告诉过我。我怎么会不记得(此岂小事而吾忘之)!“你一直都在瞒着我(官渡事后何以不言)?”

《献帝春秋》记载。曹操在伏完事发之后。就已经对荀彧动了杀机。甚至可能怀疑荀彧跟伏完是一伙的:“太祖以此恨彧。而外含容之。”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曹操都没有掌控全局的把握。所以他对荀彧心怀怨恨。但也只能笑脸相迎——荀彧当时的影响力太大了:“彧德行周备。非正道不用心。名重天下。莫不以为仪表。海内英隽咸宗焉。”

荀彧已经成了众望所归的大宗师。也成了比刘备和孙权更大的威胁。深感尾大不掉的曹操。必然会找个机会除掉这个心腹之患——这时候的曹操。已经分不清荀彧到底是帮自己还是帮大汉天子刘协了。如果荀彧跟刘备搭上关系。那么曹操一觉醒来。可能就找不到自己的脑袋了。

关于荀彧的影响力。司马懿曾经给予过高度评价:“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司马懿之所以能够走到曹操身边。也是荀彧推荐的。除了司马懿。还有锺繇、陈群、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戏志才、郭嘉、杜畿。都是因为荀彧才进入曹营。别人不说。就单单看钟繇、陈群、戏志才、郭嘉这四个人。就知道荀彧的势力有多庞大了。

即使曹操心大如齐桓晋文。也不会坐视荀家一天天发展壮大。风头盖过诸曹夏侯。更何况曹操以多疑著称。连司马懿都被视为潜在威胁。他又怎么会放过荀氏集团的领军人物荀彧荀令君?

但是仇怨归仇怨。建安十七年的曹操内忧外患不绝。也未必一定要通过一个空食盒来逼死荀彧。而且也未必逼得死:万一荀彧把空盒子扔在一边。写封信开玩笑说我粗枝大叶。那我又该如何回复?

于是我们有了下面的猜测:

满腹经纶的荀彧应该知道:空食盒有很多种含义

《道德经》第六十三、第七十七和第八十章中有这样的话:“为无为。事无事 。味无味 ……天之道 。 其犹张弓欤 。高者抑之 。 下者举之 ;有余者 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 。 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 。 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虽有舟舆。 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

《论语·学而篇》中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大家都知道。汉朝黄老之学盛行。如果说曹操和荀彧都没有熟读老子的《道德经》。估计是没有人会相信的。

不知看了《道德经》中的论述。再结合曹操送空食盒的举动。我们很容易从中读出曹操的三层含义。

第一种可能的含义。曹操向荀彧表示:我就是想要魏公和九锡的虚名好看。但是我要得到这两项殊荣。还需要得到荀令君您的支持。你不在乎高官厚禄。视之如敝履。但是我老曹很在乎。你就稍微动用一下手中的权力。把你看起来是多余的虚名。送给我吧。我给你空盒子。就是想让你在里面装上封魏公和加九锡的诏书。

第二种可能的含义。曹操是在向荀彧诉苦:我就是这个空盒子。以丞相的身份东征西讨。名不正言不顺。有了九锡中的斧钺。我就是代天征伐。刘备和孙权甚至刘璋那懦夫。都顶着自己加封的头衔。什么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刘备表孙权)、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刘璋表刘备)、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刘备表刘璋)。我这个“不务正业”的丞相。岂不是“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第三种可能的含义。就是曹操奉劝荀彧少说话:这空盒子你尝不出味道吧?没味道就对了。我这里饿着(没有得到应有的爵位待遇)。你也别吃得太饱。更重要的是要谨言慎行。我封魏公加九锡你不热心也就罢了。这时候出言反对坏我好事。有点太不够意思了吧?

当然。老子的《道德经》和孔子的《论语》原意未必如此。但是读书讲究触类旁通。有些话曲解一下。或许更能反映出发声者







的真实意图。至于曹操为什么会送给荀彧空食盒。荀彧为什么会收到空盒子就服药自尽。三国正史没有给出准确答案。这就有请读者诸君来发表高见了:您认为在曹操送给荀彧的空盒子里。究竟承载了怎样的深意?

其他观点:

建安十七年(212年)。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的一处宅院里。正在卧床养病的荀彧。忽然看见自己的仆人捧着什么东西匆匆地走来。

荀彧心中很是疑惑;仆人一进屋里。荀彧便问道:“何事如此匆忙啊?”

仆人赶忙回答:“禀告大人。是曹公派人前来探视大人的病情。并且送来了一个食盒。”

荀彧心中一动。沉吟了一下。说:“知道了。你把它放在桌上就行了。”

看着仆人离去的身影。荀彧不觉叹息了一声。他缓缓地立起身来。走到桌前。犹豫了一下。随即就坚定地把手伸过去。拿起了那个食盒。

荀彧慢慢地打开了食盒。眼睛一下子猛地大睁开来:食盒竟然是空的!

荀彧的身躯剧烈地战抖了一下。但是。他立刻就稳下心神。平静了起来。

过了良久。荀彧苦笑了一声:唉。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

当天。荀彧服毒自尽。

在荀彧身后。他被朝廷授予殊荣。谥号敬侯。

荀彧少年成名。被誉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

当董卓专权之时。荀彧意识到乱世即将到来。就弃官归乡。打算给自己的家族谋划一处避难之地。因为荀彧认为自己的家乡颍川乃是四战之地。一旦天下大乱。势必兵连祸结。灾难频繁。

最后。荀彧携带家人前往冀州。

当时冀州已经被袁绍占领。成为袁绍的地盘。袁绍见荀彧来。待之为上宾。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荀彧判定袁绍不是能够成就大事的杰出人物。就打定主意。准备另投明主。

191年。29岁的荀彧离开了袁绍。而投奔了曹操。37岁的曹操见到荀彧前来。不觉大为高兴。拍着荀彧的肩膀说:“这是我的子房啊!”

从此。荀彧辅佐曹操。开始了剪灭群雄。统一北方的征程。

尽展才干。辅佐曹操统一北方

荀彧投靠了曹操之后。展现出了杰出的军政才华和远大的战略眼光;他殚精竭智。出谋划策。给曹操提供了很多优秀的建议。

1.政治上:荀彧坚决主张曹操奉迎汉献帝到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极大的优势。在道义上也以匡扶汉室而占据了制高点。同时。也吸引了大批心怀汉室的人才前来归附。壮大了曹操的声威及势力。

2.人事上:荀彧慧眼识人。善于举荐人才。

曹操麾下著名的谋士郭嘉、荀攸、钟繇、陈群、杜畿、司马懿等人。都是当时名士。富有才干。这些人才都是由荀彧推荐给曹操的。在这些人才的辅佐下。曹操如虎添翼。事业蒸蒸日上。很快统一了北方。成为力量最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

3.军事上:荀彧帮助曹操夺取兖州。扫平了吕布等割据势力。建立巩固了以兖州为中心的根据地;随后又平定徐州。大败张绣。据有兖、豫、徐等州。初步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军事基础。

荀彧力排众议。坚决支持曹操消灭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集团;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大败袁绍。取得了大胜。官渡之战以后。曹操打算南征荆州的刘表。而荀彧则力主继续进攻袁绍。彻底消灭袁绍的势力。统一北方。

曹操听取了荀彧的建议。最终完全消灭了袁绍的军事势力。统一了北方。

正是荀彧在曹操集团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使得曹操一直把他比作西汉初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张良。

荀彧出身于东汉的官僚世家。基于传统的忠孝思想。他一心忠于汉朝。

荀彧当初选择辅佐曹操。就是因为他经过观察。认为当时各方割据势力的代表人物。只有曹操是个雄才大略之人。能够成就大业;足以平定东汉末年的战乱。匡扶汉室。恢复天下的太平。

可是。荀彧没有料到的是:随着政治军事势力的不断发展。个人地位的不断高升。曹操竟然把汉献帝视为傀儡。而且还得寸进尺。步步紧逼。要求进爵王位。加封九锡。意欲篡汉自立。

这就使荀彧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与矛盾之中。

最终。荀彧选择继续忠于汉室。他力劝曹操尽忠汉朝:

“(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荀彧效忠汉室的行为。令曹操深以为恨。此时的曹操。早已羽翼丰满;其帐下谋士成群。战将如云;荀彧对曹操来说。已经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了。

荀彧对汉室的忠诚。引起了曹操的嫉恨;而荀彧的政治才干。也使一代枭雄的曹操大为不安。一旦成为政敌。荀彧将会令曹操非常忌惮的。在此情况之下。荀彧已经必须死了。

荀彧是东汉末年优秀的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其实。荀彧对曹操是很忠诚的。他认为自己和曹操志同道合。一定能够匡扶汉室。结束乱世。恢复太平的。

但是。荀彧没有想到。在自己的理想即将实现之际。曹操忽然萌生了政治野心。有了篡汉自立的意图。

五雷轰顶之下。荀彧对曹操的不臣行为进行了劝谏。希望曹操能够不忘初心。忠贞不二。复兴汉室。因此。荀彧惹得曹操非常不满。从此对荀彧很是猜忌、冷落。

荀彧看到这种情况。明白自己已经无力回天。心情郁闷。最终在无限抑郁中得了重病。

而曹操对军政才干极其杰出的荀彧也很忌惮。二人的政见一出现严重分歧。曹操就只能对荀彧痛下杀手了。一个政治才干如此出众的人物。曹操绝不能让荀彧加入到拥护汉献帝的队伍中去的。

这一点。荀彧也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当曹操乘其病中而送来一个空食盒的时候。荀彧就明白了曹操的意思;带着未能实现匡扶汉室这一毕生理想的深深遗憾。荀彧断然服毒自尽了。

当然。荀彧如此识趣。曹操也很满意。因此。荀彧赢得了极高的身后殊荣。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20:29

    食盒,汉室,袁绍,自己的,道德经,酥糖,盒子,刘备,势力,建安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20:29

    没想到大家都对荀彧收到曹操的空食盒后,为什么就自尽了?这是有什么内涵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20:29

    荀彧有王佐之才。当初他是投在袁绍门下。看不习惯袁绍。认为袁绍无作为。又主动投到曹操门下。曹操说。荀彧是我的子房啊。委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