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一、官渡之战的定海神针
荀彧认为曹操是个值得扶持的英雄。便愿意在其患难之刻。与之勠力同心!官渡开战。曹操仅靠屡遭战乱的豫州、徐州及兖州三个穷地。维持战争开支!穷到什么地步呢。董卓西凉军。跑到豫州抢劫一番。感觉车马费都赚不回来。便不愿再来!徐州被曹操几度屠城。搞得人烟稀少。野狗都无力奔跑!兖州更是蝗灾劫后。活着的人最大希望是往河北逃荒!
荀彧上午殚精竭虑严防玉带诏派的捣乱。下午精打细算为曹军筹粮。晚上还要研究战局。充当心理咨询师。适时给曹操的精神上点激素。让他保持亢奋!最困难时刻。曹操决心撤退。上山打游击。荀彧写信告诉他。这是黎明前的黑暗。胜利就在前头!提醒曹操。改变战术。以奇制正!不能正面与对方打消耗战!
由于曹操阵营中。许多军政要员都是荀彧推荐的。我相信。荀彧同时也会给更多的军政要员写信。做政治思想工作。确保队伍稳定。为取得官渡胜利。荀彧不仅确保后方巩固。挫败衣带诏谋反;竭力供应军需粮草。至少在火烧乌巢前。尚存半月余粮;最重要的贡献是维持全军士气高昂。战力旺盛!说荀彧是官渡之战的定海神针。并不过分!
二、荀彧为何与曹操分道扬镳
由于太过放心。官渡后。曹操热衷于征战。更放心荀彧镇后。两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越来越简。越来越少!尤其是曹操身边新的谋士郭嘉、董昭、许攸、程昱、贾诩等崛起。很多人有才但是品行复杂。这使得荀彧在曹操眼里的分量与作用。逐渐被稀释!先是将军事从荀彧手中转给荀攸。再转给郭嘉手中!再就是。将利用幕府与朝廷的分制。将许多行政实权转到董昭、华歆、陈群等手中!
心理学上有个定律叫泡菜效应!同样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分开煮。其味道是不一样的。也是中国人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说荀彧忠汉。实是最大谎言!他追随曹操。建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严惩衣带诏反叛。无不效忠曹操。眼里哪有汉献帝!荀彧如果忠汉。那么他该倒向衣带诏一派。几分钟就可置曹操死在官渡!荀彧只能说是忠臣。但是只是在曹操与刘协间区别。
工作原因。与曹操渐渐疏远。与汉献帝交往过密。荀彧发觉汉献帝竟然是个仁慈贤明。天赋极高的天子。甚至比起枭雄曹操。更有可能成为一代明君。造福天下!这时。心忧天下的荀彧。目睹大汉子民的苦难。心理倾向开始偏离!加之曹操许多漠视人情的做法。逼得荀彧开始“倔强”起来!
荀彧拒绝为曹操恢复九州制、进爵国公、加封九锡等事项背书。将此类事情搁置在中书台。不予上报!最后董昭、华歆、陈群等在百官大会上倡议。高票通过。荀彧看了一眼汉献帝。便不置可否。宣布散会。罢官在家。
曹操传令。由华歆任中书令。调荀彧到军中参谋军事!宣布完。夏侯惇亲自护送荀彧至谯县曹操行营!此时曹操对外宣布。荀彧生病。暂在亳州养病。
三个月后。曹操派人送来一个食盒。里面并非外界传说是空的。那里面沾着三粒小白丸。后来全到了荀彧的肚子里了!这三个月间。如果荀彧给曹操写信求生。曹操就打算放过荀彧的性命。毕竟整个曹营。荀彧提携的军政人员相当庞大。甚至可以说是根基!后来曹军再无当初的锐气。跟荀彧死后曹军队根基动摇有关!
三个月禁闭。荀彧丝毫无悔。曹操痛下杀手!荀彧贴心要跟汉献帝。那个能量爆发起来。要比董承、伏完、耿纪、魏讽等人高上千百倍。曹操对待文官。与武将的态度决然不同!不为我用。必为我杀!
如果说。杀害荀彧是曹操的迫不得已。那么曹操从此失去朝气。只能算是命中注定。怨不得别人了!袁绍弃用沮授等起家谋士班底。落得个身败名裂。家破人亡;曹操根除起家谋士荀彧等颍川派。导致势如破竹的曹氏崛起。在赤壁栽了个的大跟头。从此落得与刘备、孙权平起平坐!两者原因。均在于早期创业的承诺。被老板随意摒弃。队伍心散了!大家不在意为谁打天下了。瓜分眼前利益。才是根本!
其他观点:
当时镇守后方的是荀彧荀文若。也是曹操阵营中。最合适的人选。
荀彧。早年就被称为“王佐之才”。国士无双。天下大乱之际。荀彧跟随宗族避难冀州。初投袁绍。被袁绍奉为上宾。但是荀彧认为袁绍不能成大事。于是脱离袁绍投靠曹操。荀彧最终官至侍中。守尚书令。
荀彧设计保全兖州三城。拒袁绍于官渡。为曹操统一北方做出重大贡献。曹操亦对荀彧言听计从。称赞其为“吾之子房”。荀彧为曹操提供后勤保障工作。使曹操得以在前方安心作战。并举荐大批优秀人才。但是。当曹操要称魏国公、加封九锡之时。荀彧提出反对。因此与曹操渐行渐远。最终忧虑而死。
汉室名存实亡。那只好以死明志。荀彧显然是忠于汉室而不是忠于曹操的。他选择了以死明志。
综上。荀彧能力出众。可惜不识时务。英才殒落。曹操以匡扶汉室为名。笼络了大量精英为其服务。团结了多数人。因此。得以迅速壮大。
其他观点: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你说的应该是官渡之战吧。
曹操在官渡之战时。留守后方的应该是荀彧。
却说袁绍兴兵。望官渡进发。夏侯惇发书告急。曹操起军七万。前往迎敌。留荀彧守许都。
这段话出自《三国演义》。不一定可信。不过在《三国志》里面。虽然没有正面的描述留守后方的是谁。但是从侧面说明了留守后方的就是荀彧。如:时公(曹操)粮少。与荀彧书。议欲还许。
既然是给荀彧写信。那就证明荀彧不在曹操身边。肯定是在大本营。
曹操虽然还没有达到“御驾亲征”的高度。但作为一方霸主。自己亲自领兵外出作战。那么大本营必然要交给一个德才兼备的人看守。从当时曹操的人才团队来看。留守后方的必然是荀彧。
荀彧其人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荀彧的祖父荀季和。在汉顺帝、恒帝的时候就非常有名(知名当世)。荀彧的父亲一共有兄弟八人。在当时号称“八龙”。看来荀彧祖宗几代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荀彧年少的时候。南阳的何颙就说他是王佐之才。
当袁绍击败韩馥后。以上宾之礼接待荀彧。希望他成为自己的谋士。当时荀彧的弟弟以及老乡辛评、郭图等都在袁绍手下任职。但荀彧觉得袁绍不能成大事。再三思考之后。便决定追随曹操。
曹操对荀彧的赏识
曹操非常赏识荀彧的才能。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以为司马。这是曹操第一次见到荀彧时说的话。也就是说在曹操心目中。荀彧是张良一样的人物。并且直接任命他为司马。而实际上荀彧也是曹操智囊团的核心人物。
后来军队中很多大事他都会征求荀彧的意见。几乎达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而官渡之战便是典型的例子。
官渡之战的时候。由于袁绍兵力强盛。而曹操兵力和粮草不足。曹操自己都摇摆不定。犹豫不决。没有信心坚持下去。于是便写信给荀彧。准备退军。
荀彧在回信中。指出曹操与袁绍各自的利弊。鼓励并支持曹操坚持与袁绍对抗。同时分析战局。认为袁绍必败。正是因为得到荀彧的肯定和支持。才坚定了曹操必胜的信心。最后战胜了袁绍。成为了北方霸主。
建安17年。董昭等人认为曹操应该进爵为国公。因此找荀彧征求意见。但荀彧认为。曹操起兵是匡正朝廷、安定国家。所以应该对汉帝忠诚。保持退让。不应该得到九锡的最高礼遇。
曹操听说这件事以后。便对荀彧产生了不满。
后来。朝廷征讨孙权的时候。曹操以此为由。上表请派荀彧到谯县慰劳军队。然后擅自将荀彧留在自己帐下。任命他为侍中、光禄大夫、参谋丞相军事。
也就是说本来曹操和荀彧表面上都是汉朝廷的官员。但曹操的这一举动不论是从表面上还是实质上。都将荀彧当做自己帐下的官员。从侧面向荀彧表明。我曹操就是有不臣之心。
荀彧当然是个明白人。因此便忧伤郁闷而去世了。
荀彧死后的第二年。曹操晋位为魏王。
其实荀彧追随曹操。目的还是在于匡扶汉室。当他发现曹操和其他诸侯一样怀有不臣之心的时候。他的内心是非常失望的。以至于忧伤郁闷而死。
《三国演义》中有描写曹操谋害荀彧的情节。但这毕竟是演绎故事。真相究竟是怎么样。我们也无法得知。不过。从曹操在荀彧死后才晋位魏王来看。曹操对荀彧还是有所顾虑的。从侧面也反映出荀彧在曹操心目中的分量。
因此。官渡之战时留守曹操后方的肯定是荀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5087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袁绍,兖州,汉室,之战,谋士,都是,是个,军政,的人,汉献帝
没想到大家都对曹操打袁绍,镇守后方的到底是谁?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一、官渡之战的定海神针 荀彧认为曹操是个值得扶持的英雄。便愿意在其患难之刻。与之勠力同心!官渡开战。曹操仅靠屡遭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