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之策具体指什么?秦国是如何应对的?
原创

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之策具体指什么?秦国是如何应对的?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军事外交政策的总称。是战国七雄之间的相互政治军事博弈策略。但合纵与连横必须分开来说。合纵即苏秦主张集6国集体的全部力量。全力向西攻秦。谓合纵。也就是说联合多个弱国攻击一个强国。连横即张仪主张的以一个强国为主。进攻几个弱国。同时拉拢其他几个国家诱以利益。使其不加入反秦集团。逐个击破。谓连横。从现在发现史料来看。苏秦张仪不是一个年代的人。两人相差20多年。发生政治交叉的可能性不大。当二人的政治主张却是泾渭分明的。与苏秦的同时代的人大概应该是公孙衍。

历史已经证明合纵失败的。连横是成功的。秦国之所以会成功。关键在于一点。就是远交近攻。分而治之。这个外交政策在齐国身上有着最淋漓尽致的体现。秦国所有的外交政策彻底导向齐国。齐国的任何要求都会答应。齐国使臣到秦国会受到最高礼遇。齐国的高官都会得到秦国的巨额贿赂。齐国也希望和秦国交好。是由于秦齐没有实际接壤。反秦合纵对齐国利益不大。维持7国总体现状平衡最符合齐国利益。任何一个军事集团的结盟齐国都会反对。齐国最大的希望是秦国一直有求于己、其他五国也有求于己。两面都获得最大利益。齐国差点让燕国灭国。对燕国恨入骨。秦国引诱齐国灭宋。使得齐国成为其他5国的公敌。也使得齐国受到了外交孤立。再就是秦燕两国也不接壤。但齐国也怕秦与燕结盟。所以与秦国结盟也是齐国的外交准则。双方的外交的途径不一样。但目标却是一样的。所以现实导致了双方利益完全契合了。

稳定了齐国。就总体上破坏了合纵政治联盟。对于其他五国则采取各个击破政策。集中一切军事力量攻击韩国(韩国是7国最先被灭的).然后居中6国之间。相互攻击。让齐魏两国讨伐军事力量仅此自己的赵国。6国之间彼此也是矛盾也很多。但对待秦国这个“潜在”威胁并不警惕。但却希望吞并邻国壮大自己。目光短浅。只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目标。在这一点上。6国都不如秦国。而秦国知道。只要6国只要有2个国家相互攻击。合纵之策必败无疑。6国合纵肯定破灭。秦派人引诱齐、魏攻伐军事力量仅次于自己的赵国。等等一系列政策都是破坏6国合纵。贾谊的《过秦论》有着很明确的说法。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其他观点:

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纵横家的主要代表是苏秦和张仪。其他没有什么立场原则、主要以游说谋取权位的人也可以算是纵横家。比如苏秦的弟弟苏代和苏厉、范睢、蔡泽等人。

《战国策》记载。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

苏秦最初西行至秦。游说秦惠王东向出兵。蚕食六国。兼并天下。那个时候秦惠王刚刚诛杀商鞅。对辩士很是痛恨。对苏秦也就不大理睬。于是。苏秦就跑到赵国去游说。让赵国联合其它国家一起对抗秦国。要不然就被秦国歼灭了。就这样。在苏秦的鼓动下。赵、魏、韩、楚、齐、燕六国组成了一个联盟用以共同对抗秦国。苏秦任从约长。佩六国相印。相当于这个联盟的行动总指挥。但随后在一次秦国出兵赵国时。这个盟约就立马土崩瓦解了。苏秦自己最后也被齐国的大夫谋杀了。在贾谊的《过秦论》中也论及了这次合纵的败局。“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以苏秦为代表的纵横家有一段精彩的评论:“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司马迁认为。虽然苏秦这些人最后基本都身败名裂。但他们从事合纵连横。在各国诸侯间叱咤风云。“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也算是有过人之处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39:09

    苏秦,秦国,齐国,连横,纵横家,六国,诸侯,的人,利益,合纵连横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39:09

    没想到大家都对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之策具体指什么?秦国是如何应对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8:39:09

    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军事外交政策的总称。是战国七雄之间的相互政治军事博弈策略。但合纵与连横必须分开来说。合纵即苏秦主张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