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1958年9月下旬。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带着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干部部部长等两名少将。响应号召打起背包。隐姓埋名前往军区所属徐州某部的连队里“当兵”。当时佩带的军衔都是列兵。这一年。开国上将杨得志已年满47岁。年龄再大一点估计就瞒不住基层的干部战士们了。
这是主席的亲自号召。它源于1957年5月党中央《关于各级领导干部参加体力劳动》的指示。在贯彻这个指示的过程中。昆明军区第13军37师政委何云峰大校、副师长张化民中校。自发下到连队。以当普通一兵的方式。践行了中央关于领导干部参加体力劳动的要求。而何云峰、张化民两位首长下连当兵的事迹。随即也被各大报纸争先报道。
主席在了解整个过程以后。对此做法给予了极大肯定。遂于1958年8月的北戴河会议上。正式发出“军队干部每年下连当兵一个月”的号召。并且说明:所有带“长”的。例如军长、师长等。都要下连队当一名小兵。时间是一个月到两个月。头一年最好是两个月。下连队时。都要服从排长和班长的指挥。不久。在南京军区召开的扩大会议上。主席还当面向许世友司令员重新提起了这个建议。
(成钧中将)
伟人一声令下。各总部各军区的开国将军们纷纷行动起来。继杨得志上将之后。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邓华上将、北京军区司令员杨成武上将、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上将、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中将、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韦杰中将、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文年生中将、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中将、空军副司令员成钧中将等开国名将。也都迅速下到基层连队来当普通一兵。
而且这些将军们。还都选择了比较艰苦的一线连队。比如邓华上将去了海防某部前哨连。许世友上将到了舟山群岛某步兵连。陈再道上将前往战斗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的连队。陶勇上了“井冈山”号军舰。成钧则下到了某海岛雷达站。还有一些将军下到连对党了一名普通的炮兵、坦克兵、炊事兵、卫生兵。为了让班长排长们大胆管理。在下连队之初。绝大多数将军都使用了化名。穿上士兵装。头戴船形帽。肩佩列兵衔。以致许多战士都没认出这些将军来。甚至包括他们自己的的司令员。
(杨得志上将)
比如杨得志将军下连队时。就改名字为“杨绍起”。在媒体还不发达的50年代。干部战士们最初还真就没认出来。并且当时伴随55式军衔的授予。正在列装仿苏式的船型帽。所以这些将军们留下了大量头戴船型帽的士兵装束照片。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有许世友将军的旧照。这些将军们在连队严格实行同吃、同住、同训练等“五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身份公开后也坚决不要特殊照顾。
再比如许世友上将。下连见到连长高立山第一面。就对他说:“首先我向你表示态度。我这个兵好领导。一定听党支部和行政上的话。叫做什么就做什么。绝不会找你们的岔子”!杨得志上将被分配到某连的二排四班。每天早上收操回来就争着去扫地、擦玻璃。开饭时还忙着给大家分菜和盛饭。有急事必须司令员处理时。他只要离开班里。都照例请假。回来及时销假。严格遵守部队纪律。
如果说到军事素质方面。杨得志将军在红军时期、八路军时期就是个优秀射手。长期的战斗生涯也使他对枪械非常熟悉。所以到连队进行军事训练时。拆装枪支速度惊人。远远超过普通战士。差点因此露馅。并且这个名叫”杨绍起”的列兵在射击比赛中。一举拿下两个优秀奖和一个良好奖。瞬间在团里都成了明星人物。大家都知道新来个老兵。天生就枪法好。一个月时间以后。在最后的鉴定中。这些将军们都被连里评为“五好标兵”。
所以说。这些年近半百的开国上将和中将们。在下连队期间基本都做到了合格一兵的标准。这是由我军的历史和光荣传统所决定。一方面。是我军干部绝大多数都不是军校毕业生。1000多名开国将帅中只有81名是黄埔生。因此他们大多是从一名普通红军战士成长起来的。对士兵操典、生活训练方式、连队生活都非常熟悉。50年代距离战争结束也不过八、九年光景。堪称轻车熟路。
(许世友上将)
另外一方面。我军从建军时起。就有官兵平等的作风。所以这些将军们。即便是在战争中成为各级指挥员以后。生活待遇跟普通战士们也没有什么区别。同吃同住同行军。那么重新回到连队“当兵”的时候。也能够很快适应基层的生活和训练。这要是养尊处优的国军将领。那肯定是没戏了。解放战争中被俘的“常乃超”们。大多是要么战场上跑不动(李仙洲)、要么是生活用品露了馅(王耀武)。
当然也有一定的问题。因为按照军官的晋级时间。从一名军校入伍生、或者普通一兵。假如能够跻身元帅或者上将的行列。哪怕是在提拔较快的战争时期。怎么也得20多年以上。这就意味着年龄至少在45岁以上。40岁左右的已经非常罕见。所以重新回到基层连队时。体能恐怕不能完全跟得上了。我们不妨看一下开国十大元帅授衔时的年龄:
朱德。生于1886年授衔时69岁。 刘伯承。生于1892年授衔时63岁。贺龙。生于1896年授衔时59岁。 叶剑英。生于1897年授衔时58岁。 彭德怀。生于1898年授衔时57岁。 聂荣臻。生于1899年授衔时56岁。 陈毅。生于1901年授衔时54岁。 徐向前。生于1901年授衔时54岁。 罗荣桓。生于1902授衔时53岁。 林彪。生于1907年授衔时48岁。也就是说。年龄最小的林彪也近半百了。
不仅是年龄问题。而且开国将帅们身经百战。大多数身上有伤。比如林彪、陈毅、粟裕等等。林彪被晋绥军误伤的那一枪伤势非常严重。粟裕在战争期间则是六次负伤。这两位名将在建国初期始终在疗养。所以在1958年的“下连当兵”活动中。确实没有大将和元帅的身影。因为他们的年龄和身体。已经无法适应高强度的训练和拉练。这是由客观实际情况决定的。
即便是开国上将群体。年龄差距也是比较悬殊的。当时年龄最大的陶峙岳已经63岁。李克农56岁。而年龄最小的萧华上将才仅仅39岁。在1955年授衔的55位开国上将中。50岁以下的只有39人。笔者个人感觉。45岁应该是个分水岭。超过了这个年龄。身体条件和状态是不合适进行新兵训练的。另外还得加个条件。那就是身上不能有伤。
话说回来。将军下连当兵的这种事情。也只能发生在人民军队之中。有号召就有行动。这在其他任何军队里。几乎是不可想像的。军官的养成教育跟士兵的训练方式。毕竟有着本质的区别。
其他观点:
可以。五十年代时就兴起下基层。杨得志就隐姓埋名下到基层连队。刚下连队时。副班长还经常找他麻烦。杨得志是什么人。枪林弹雨中来的。除了动作不够标准外。枪法和战术动作可是杠杠的。动作不标准抓紧练就行。后来得到全团优秀士兵。
其他观点:
这问题问得。其实道理很简单。一个当了父亲的人。再去当儿子。什么感觉。可想而知!什么样的帅才。都是从士兵做起。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当了元帅的人再去当士兵。决对不是一个好士兵。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5263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连队,上将,司令员,将军,士兵,中将,年龄,军区,一名,杨得志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果一个当过元帅的人再去当士兵,他会是一个合格的士兵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1958年9月下旬。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带着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干部部部长等两名少将。响应号召打起背包。隐姓埋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