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胡宗南确实有撤退到云南的计划。名为“滇缅计划”。但是却没有实施。
提出这个计划的。是他的黄埔同窗。有\"鹰犬将军之称的\"华中\"剿匪\"副总司令宋希濂。
假如胡宗南采纳了这个计划。会对西南地区的解放带来不利影响。
一是卢汉将失去对云南的控制。能否起义还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二是怒江以西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我军将面临更大压力;三是即使胡宗南部战败。逃进缅甸的敌军兵力将是李弥部的数倍。给建国初期的边境稳定带来极大麻烦。
胡宗南的“亲信”、红色特工熊向晖的长子曾经说过。李弥部的几千残兵就将“金三角”搅得不能安宁。让胡宗南集团三十万人和宋希濂集团十二万人逃到缅甸或者金三角。“必然会让全世界遭到更大的灾难”。
就胡宗南本人的才能来说。他是有这样的战略眼光的。
胡宗南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号称\"天子门生第一人\"。是蒋介石最器重的军事将领。其一生历经黄埔建军、东征、北伐、内战、\"剿共\"、抗日战争。直到1947年指挥进攻占领中国共产党的首府延安。转战西北。官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主任。
但时的胡宗南。手握几十万重兵、指挥几个兵团。是名副其实的\"西北王\"。
蒋介石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其志洁。其行廉……遇上忠。遇下爱”。是一个杰出将领。(经盛鸿《胡宗南大传》
周恩来也曾经说过。“蒋介石手下最能干的指挥官恐怕要算胡宗南了。”(经盛鸿《胡宗南大传》)
其主要依据就是。早在1946年5月。他就以独到的战略眼光。主张突袭延安。
当时他向蒋介石呈报了一份《攻略陕北作战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向陕甘宁边区突发奇兵。采取“犁庭扫穴”、直捣黄龙的闪击行动。摧毁中共首脑机关。
但蒋认为。当时攻占陕北政治上会陷于被动。于是复电“暂缓”执行。
当然。胡宗南的第一机要秘书熊向晖就是我党特工。奇袭延安难以取得完全成功;但是这个计划如果实施虽然不能改变历史。也能延缓解放战争的进程。
从军事角度讲。不失为一个上策。
后来进攻延安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一是遇到了棋高一着的军事家毛泽东。二是遇到了泄漏计划的熊向晖。
所以实事求是地说。胡宗南在军事上也确实不能算是一个完全的草包。
1949年8月12日下午。胡宗南来到位于汉中的军用机场。在萧杀的秋风中不停地踱步。看得出他在等一个重要任务的到来。
当时东南各省已经插上了红旗。只有西南地区还飘扬着青天白日旗。胡宗南和宋希濂的兵力有50万。几乎占到国民党在大陆剩余兵力的一半。成为坚守西南的生力军。也是蒋介石在大陆的唯一希望。
能让西北王胡宗南伫立在风中等候的人。是他黄埔军校一期的同窗。时任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的宋希濂。
但是胡宗南比宋希濂大11岁。资格老、名气大;1927年北伐的时候。胡宗南已经是少将副师长。小宋还是个少校股长。1931年胡宗南升人中将师长。4年后宋希濂才升为少将。
1939年1月14日任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8月4日任第34集团军总司令。成为黄埔系学生的第1个集团军总司令;这时候的宋希濂才刚刚胜任军长。
直到9年后。宋希濂才成为集团军总司令。
虽然如此。但是胡宗南非常敬重宋希濂这个小字辈。因为他们都是蒋介石的打手。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当时虽然蒋介石已经失去了在大陆的半壁江山。但是还心存幻想。把希望寄托在胡宗南身上。希望他能在西南站稳脚跟。把那里打造成为自己的反攻基地。
早在渡江战役后。宋希濂就拒不听从顶头上司、“国防部长”和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的指挥。带兵向西开进。随时准备入川。
当时西南的最高军政长官是张群。宋希濂在8月初飞抵重庆让张群给自己安排军需物资。
宋希濂到重庆的次日。就接到胡宗南的邀请。希望他到汉中一聚。说要商谈“要事”。这个要事。当然是何去何从。
胡宗南找宋希濂的时候。不可能心里没谱。但是他的计划需要宋的配合。
因为除了胡宗南集团。宋希濂也手握重兵。是老蒋在四川仅存的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宋希濂8月12日到达汉中。成为胡宗南的座上宾。两人开始就未来布局进行彻夜长谈。
讨论的话题直截了当。国民党军如何阻挡解放军的攻势。如何能站稳脚跟保存实力。
这时候。宋希濂提出了一个深思熟虑的“滇缅计划”。得到胡宗南赞赏。
宋希濂认为以国民党军在西南的部队。没有能力和解放军抗衡。因此只能在解放军尚未进入西南之前。将国民党嫡系部队向滇西转移。见机行事。
这样的话。进可以以滇西为大本营“反攻”退可以将部队拉到缅北去。
而且宋希濂还提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应该尽快向滇缅边境地区运送重武器及军用物资。作为实施“滇缅计划”的前提。
之所以说宋希濂提出这个计划是深思熟虑。因为他有自己的私心。云南是自己的“老巢”。
1941年宋担任11集团军司令的时候。就担任昆明防守司令。时间长达4年之久。
因此。宋希濂对滇缅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地貌较为熟悉。那里的人脉也不错。
退守云南之后。宋希濂的风头肯定盖过胡宗南。成为事实上的老大。
所以说。宋希濂制定“滇缅计划”既是为党国着想。也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打着小算盘。
那么。宋希濂也曾担任几年新疆省警备司令。为什么不把部队拉到新疆?
理由非常简单。因为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而且他在1937年担任陕西河防部队长官的时候。跟胡宗南有过节。胡没少给他小鞋穿。甚至剥夺过他的兵权。
事实上。陶峙岳国民党大势已去的时候。已经决定了弃暗投明。跟中共接触;并且在9月初宣布起义。
如果胡宗南他们去新疆。肯定是自投罗网。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新疆跟苏联交界。到时候国民党军失败了无路可退。
因此。胡宗南他们到云南才是上策。
“滇缅计划”对宋希濂而言。执行起来也非常容易;因为宋希濂的基本部队是第十四兵团。司令官钟彬是宋的黄埔一期同学。是宋的得力助手。对宋忠心不二。
因此。宋希濂对实施“滇缅计划”非常热衷。胸有成竹。
他没有想到。胡宗南态度更为积极。在他和盘托出“滇缅计划”后。胡宗南面露喜色。兴奋地站立起来。他拍着宋希濂的肩膀连声叫好。
胡宗南在7月份进行的扶眉战役中惨遭败绩。一周内数万精锐灰飞烟灭;经此一战。军心涣散。胡宗南失去自信。无心再战。产生了退守西南的想法。
胡宗南也有私心。也想保存实力。以确保自己的地位。
他对宋希濂不是没有察觉;但是他任务自己的兵力是宋的几倍。到时候还怕他不成?
所以胡宗南态度积极。赞赏宋的“滇缅计划”。
平心而论。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滇缅计划”对蒋介石来说都是一个上策。比\"保卫大西南\"的战略高明。
虽然胡宗南屡战屡败。但是他指挥的兵力是蒋介石残兵中最能战的。有李文之第五兵团、裴昌会之第七兵团、李振之第十三兵团。三个兵团加上直属等部队。共计有12个军。退到云南肯定会给我军大西南带来更大麻烦。
胡宗南和宋希濂做的最坏的打算就是撤到缅甸。打不赢解放军。还打不赢缅军吗?
两人甚至连具体行动方案都拟定了。即由胡宗一个军进驻川南。由宋希濂一个师进驻泸州;为后续部队撤到滇西打前站。
胡宗南和宋希濂虽然敲定了方案。但是没有蒋介石的同意。两人也是不敢自作主张的。8月24日。蒋介石乘专机从台湾经广州飞到了重庆。胡、宋两人相约共同去见蒋介石。汇报他们的“滇缅计划”。
既然如此。该计划为什么没有实行?原因非常简单。蒋介石不同意。
胡宗南向蒋介石汇报该计划后。遭到一顿痛斥。
蒋介石的理由非常充分:国民党政府曾经把重庆当做陪都。在那里经营多年。有群众基础;四川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四川是天府之国。富饶繁荣。
如果失去四川。东南沿海的岛屿和台湾怕也难以保住
因此。蒋介石当时的战略计划是\"经营台湾、整顿东南、控制西南\"。不允许轻易放弃西南。
事实上正是如此。西南丢失。海南岛随即失控。如果不是朝鲜战争爆发。台湾怕也保不住。
胡宗南对蒋介石说。四川看似部队不少。但不是编练的新军就是刘文辉、邓锡侯这些靠不住等川军。靠这点兵力难以在四川跟解放军抗衡。
但是蒋介石主意已定。让“滇缅计划”胎死腹中。根据熊向晖儿子熊刚回忆。蒋介石曾经6次拒绝胡宗南退守云南建议。
之所以如此。除了战略上的分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蒋介石对胡失去了信任。
原来当时我党也希望胡宗南跟我军在四川决战。担心他们跑到云南。为此通过情报部门实施了离间计。
当时熊向晖是胡宗南的亲信。也是中共特工。在泄露了胡宗南攻打延安的绝密情报后。熊向晖便去了美国。
这时候胡宗南也通过其它渠道。得知了熊向晖是中共安插在自己身边的间谍;甚至也不排除胡宗南故意放虎归山。安排熊向晖离开。
一则胡宗南和熊的关系亲密无间。对他的关心无微不至。两人感情深厚。胡于心不忍;二则胡宗南担心处理熊会显得自己无能。失去蒋的信任;所以胡宗南就把这事压了下来。
为了拖住胡宗南。我党只有离间蒋介石和胡的关系。周恩来假装无意。在北平向国民党元老披露了熊的真实身份。
没有不透风的墙。胡宗南包庇熊向晖的事实很快就被蒋介石得知。
如此一来。蒋介石对胡这个得意门生的忠诚产生了怀疑。对他的一举一动产生了防范心理。对他的“滇缅计划”自然也非常警惕和反感。将该计划束之高阁是情理之中的事。
蒋介石等于替共产党看住了胡宗南。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1949年12月19日。宋希濂在大渡河沙坪被解放军俘虏。胡宗南则在成都战役之后。于1950年飞往台湾。
其他观点:
胡宗南是不可能退到新疆去的。
一方面。蒋介石绝不可能同意。
当时蒋亲自制定了固守西南的作战方案。
以胡宗南三个兵团。二十万人扼守川北;
以宋希濂的两个兵团。十万人扼守鄂西;
以孙震的三个军。扼守巫山、万县一带;
以罗广文三个军。扼守大竹、达县一带。
另外。在昆明部署四个军;在成都、宜宾各部署两个军;在雅安部署一个军。
很明显。胡宗南是蒋军固守西南的主力。
如果胡把他的三个兵团。二十万大军带去了新疆。那么四川的蒋军兵力就会不足。蒋介石的固守西南方案就要直接破产。
保新疆还是保西南。对于蒋介石而言。显然是保西南更重要。
另一方面。我军也不可能让胡宗南溜走。
早在1949年6月时。中央就有详细部署:
一。如果马步芳、马鸿逵集团跑了。就优先歼灭胡宗南和王治岐集团。如果二马只是作小撤退。则先打两马。后打胡、王。
二。一野、二野可以稍晚再对西北、西南的蒋军发动进攻。借以迷惑蒋介石。促使广州国民政府迁往重庆。而不迁往台湾。方便日后对西南蒋军残余一勺烩。
三。尽量在四川歼灭胡宗南集团。在广西歼灭白崇禧集团。不要让胡宗南、白崇禧集团逃入云南。
从中央的电报中不难看出。什么时候歼灭胡宗南。怎么歼灭胡宗南。都在计划中。
别说解放西南战役前。西北乃至新疆已经解放了。就算没解放。胡宗南也跑不了。
如果胡宗南往四川跑。会暂时留他一命。
如果胡宗南往新疆跑。马上就会歼灭他。
再一方面。胡宗南这个人。志大才疏。根本没这种能力。
新华社曾评价过他:
胡宗南之图新疆?为时已久。他培养回教徒杨德亮的用意在此。当盛世才公开背叛新疆人民向蒋介石投降时。胡宗南乘机派了李铁军、杨德亮两军先后开入新疆。逼走了盛世才。胡宗南正洋洋自得。那知已逼成新疆西北一带的民族自卫战争。李、杨两军连战皆北。几乎全军覆没。于是胡宗南的左手便断在玉门关外。
胡宗南在西北十几年。他要是有能力。新疆、青海、甘肃、宁夏早就姓胡了。可他折腾了二十年。到头来也不过是个空头“西北王”罢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的本事不行。
在没有蒋介石同意的情况下。单独把二十万大军带到新疆。
凭他的本事。他能把部队弄得全军覆没。
相对而言。胡宗南退到云南。是有可能的。
如果他不顾一切。拼命往滇西跑。我军还真不一定能抓不住他。
实际上。当时胡宗南和宋希濂还真的为了退守滇西。私下有过密谋。
两人密谋的结果。是一致认为蒋校长固守西南的构想无法实现。退守滇缅边境更现实。
因为滇西地形复杂。树林茂密。不利于解放军实行擅长的穿插战术。而宋希濂在那里与日本鬼子打过仗。对那里地形比较熟悉。
如果胡、宋的三十万大军退到滇西。参考李弥在缅甸的作为。完全可以横着走。搞出一番作为。
估计。缅北都可以独立建国了。现在都不属于缅甸了。
但宋希濂的想法。直接被蒋介石否决了。
蒋否决的理由很充分:
一。西南物产富饶。八年抗战。川黔为前线国军输送了无数资源。他不甘心直接放弃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
二。单靠滇西。难以配合台湾反攻。
三。如果丧失四川。国府在国际上将会完全丧失政治地位。此时的蒋介石。还指望打一个胜仗。方便日后争取美国援助呢。
四。西南部分军阀的反共立场坚决。可以团结利用。
从单纯的战略角度来说。老蒋的想法没错。
然而他却忽略了。抗战八年。西南人民付出巨大代价。可胜利后。高官大员们坐着小汽车去沦陷区接收战利品时。却是以一种极为嫌弃的心态离开的西南。对大后方的人民没有半点的感激和补偿。
老百姓心寒了。西南大小实力派也心寒了。
欺人太甚。没有下次了。
现在你老蒋还企图以大西南为基地。继续打内战?这次。大家不奉陪了。你老蒋指挥自己的嫡系打吧!
1949年11月1日。以二野为主。一野、四野为辅。我军发动“西南战役”。
战役按事先预定的计划。先攻贵州。迂回切断了宋希濂集团撤往滇西的退路。
宋希濂见情况不妙。几封电报到重庆。要求向西撤退。
起先。蒋介石还很愤怒。但听说贵阳、遵义都被解放后。深感无奈。这才下令让胡宗南转进川西。让罗广文南下解救宋希濂。
可此时调整。为时晚矣。没有西南人民群众的支持。蒋军防线直接崩溃。罗广文集团被二野歼灭。宋希濂集团也被重创。
11月30日。蒋介石见重庆已守不住。乘飞机逃到成都。
但蒋在成都。也没待多久。
胡宗南向南退却时。解放军第十八兵团的四个军尾随从陕西南下进入四川。
12月9日。对蒋介石早就心怀不满的西康省主席刘文辉。西南绥靖公署长官邓锡侯、潘文华宣布起义。与蒋介石集团彻底划清关系。
同一天。郭汝瑰率国民党第二十二兵团在四川宜宾起义。
12月10日。蒋介石见大势已去。坐飞机逃往台湾省。
12月13日。卢汉在昆明也通电起义。
至此。胡宗南逃亡滇西的路线彻底被切断。只能龟缩在成都一带。
12月16日。解放军第五兵团解放乐山。
12月19日。宋希濂在大渡河沙坪被俘虏。
12月20日。解放军第三兵团穿插到邛崃和大邑一线。
12月21日。解放军第十八兵团解放绵阳。胡宗南集团被围困在了川西。
为逃命。胡宗南自己坐飞机先跑到西昌。然后跑到海南。留下几个兵团司令和军长。自行打所谓的“川西决战”。
可人心涣散。这仗哪里打的赢。
没有任何意外。胡宗南的三个兵团。全部于战场投诚。
蒋介石听说后。气的要杀胡宗南祭旗。
不得已。胡宗南从海南又飞回西昌。
胡宗南回到西昌后。由于西昌还有一个师的国军。再加上陆陆续续得。有不少散兵游勇逃到西昌。多达六七万人。所以胡宗南在西昌又多撑了三个月。
1950年3月。解放军第十三兵团发起西昌战役。胡宗南毫不犹豫。再次丢下部队。坐飞机逃离了大陆。
其他观点:
延安给胡宗南的评价那是“志大才疏”。他也就是个当师长的材料。战略眼光极其低下。率残部直接逃入云南甚至滇西的计划。其实是他的黄埔同窗宋希濂提出来的。这个计划对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威胁很大。如果实施。首先是卢汉的云南起义肯定流产。其次是怒江以西确实易守难攻。陈赓将军压力陡增。最后是一旦敌人战败。逃进缅甸的兵力可就不是万八千人了。将给50年代初期的边境形势带来不可预估的巨大麻烦。
(宋希濂)
先说胡宗南军事集团的基本情况。他的职务变化挺有意思。抗战刚刚胜利时职务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不久改制为“西安绥靖公署”。结果在彭老总部队的不断打击下。到1949年5月胡宗南慑于我军的攻势。已经放弃西安逃过了秦岭。那么这个“西安绥署主任”的职务就有点搞笑了。无奈之下。老蒋重新给了他一个“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的名头。公署驻地最初是在陕西汉中。主要是盘踞陕南和川北地区(再后来是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跟西北没啥关系了)。
而他的黄埔一期同学宋希濂。当时的职务是“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说白了就是控制川东鄂西地区。所以胡宗南和宋希濂的部队。在渡江战役之后成为蒋系中央军残余的骨干力量。分别从川北和川东两个方向。抗拒解放大军进入四川。胡宗南当时还有三个兵团(第5、第7、第18)20余万人的兵力。宋希濂当时有两个兵团(第14、第20)10余万人的兵力。成为老蒋企图固守大西南的最后两张王牌。
宋希濂抗战时期的1942年。曾经坚守过怒江防线。对云南尤其是滇西地区的地势比较了解。在人民解放军席卷江南之际。1949年8月间他特地飞到了汉中。跟胡宗南商讨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两个所谓的“主任”进行了一次彻夜谈话。从吃完饭的晚上8点一直谈到了次日凌晨2点。他们详细推演了今后的战争形势发展。也统计了西南地区残余的军事力量。进而得出了如果在西南地区决战。则蒋军必败的结论。
因为在大西南尚存的近90万国民党部队中。真正的中央军部队不过40万人(绝大部分由胡宗南和宋希濂指挥。云南有少量)。其他皆为川军、滇军等杂牌。不可能跟老蒋一条心。即便是他们俩指挥的30多万部队。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新建或者重建的。装备不全、编制不全、训练缺乏以及战力堪忧。且西南地区地形复杂道路破旧。部队的集结和机动都十分困难。跟士气正旺的解放军遂行大兵团决战。注定死路一条。
所以最后宋希濂抛出了他酝酿已久的计划:“在解放军尚未向西南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之前。应设法将主力转移到滇缅地区。只要保存力量。则前途仍然是大有可为的”。这个计划的要点在于。胡宋两部一旦撤到怒江以西。受地形之限制。则解放军无法对其形成战役合围。他们俩打不过还可以继续跑路。以期国际形势“巨变”。胡宗南也认为可行。拍着宋希濂的肩膀说:“老宋。这个计划好极了。好极了”!
可问题是。这么大的事光他们俩商量完了没有用。必须得到他们校长的批准。于是几天以后。胡宗南和宋希濂奉召前往重庆晋见老蒋时。当面汇报了这个计划。结果是遭到老蒋的一顿痛骂。对于这样不战而弃四川的想法。一向“不舍得”的老蒋根本不予采纳。他认为四川人力物力丰富。地势险要。必须巩固成为反攻和“复兴”的基地。况且西南已经是国民党在大陆上仅存的控制区。一旦全面放弃。国民政府将在“国际上完全丧失地位”。大概意思是。我不要面子的吗?
(宋希濂在云南时期)
胡宗南和宋希濂就这样碰了一鼻子灰。只能灰溜溜回到各自防区继续“坚守”。因为老蒋的命令毫无转寰余地。必须固守四川。实际上。宋希濂的提案也是西柏坡当时比较担心出现的情况。因为人民解放军的战略目标。是要在大陆上全歼蒋军的所有主力兵团。如果胡宗南和宋希濂所属的五个兵团不顾一切南逃。逃到云南背靠西南边境线。再想抓住和消灭就不容易了。所以奉命经略大西南的二野主力、四野和一野各一部。必须以“大迂回、大包围”的战法歼击敌人。
1949年11月1日。第二野战军主力经湘西秘密出动。突然发起了大西南战役。大家要注意。二野的第一榔头砸向的不是四川。而是贵州!杨勇兵团以半个月行程。攻克贵阳并控制所有黔省主要交通线。至11月15日胜利完成任务。而一旦拿下贵州。四川境内的所有敌人。就算想南逃也跑不掉了。了解西南地理的读者肯定门清。杨勇兵团解放贵州以后。再从南向北攻击。配合二野其他部队、四野一部进军川渝。
(二野进军大西南)
摘抄一下第二野战军向川黔地区进军的作战要点:“本野战军主力(欠四兵团)之任务。在于攻略贵阳及川东南。以大迂回之动作。先进击宜宾、泸县、江津地带之敌。并控制上述地带以北地区。以使宋希濂、孙震及重庆等地之敌。完全孤立于川东地区。而后聚歼之。或用政治方法解决之。以便协同川北我军逐次解决全川问题”。这里所说的川北我军。是指贺老总率领的第一野战军第18兵团。
看明白了吧?关于战略指挥水平上的差距。从首先攻击贵州这一点上。已经是高下立判。总结来说。胡宗南和宋希濂逃往云南的计划。最初是被老蒋否决。而到了两个多月以后的1949年11月。他们俩已经完全没有这个机会了。要逃只能一路向西。也就是荒凉的西康地区。宋希濂在川东兵败后确实也是这么逃的。企图渡过大渡河窜往西康。但是由于我军进展神速。宋希濂失去了坐飞机跑路的机会。只能徒步撤退。最终在大渡河畔被我追击部队生俘。
(贺老总进川)
胡宗南的逃跑水平可就远在宋希濂之上。老蒋部署的“川西决战”还未开始。他就从成都直接飞往了西康(天气不好改降海南)。结果手下部队群龙无首。纷纷起义或者投诚。20多万大军一周内丢个精光。尽管胡宗南把老蒋气个半死。总算是逃出去了。实际上。上自老蒋下至胡宋。都对解放军进击西南的路线和时间判断有误。所以才有宋希濂的猝不及防和胡宗南的落荒而逃。归根到底还是军事眼光严重不足。
如此解释了问题的前半部分。胡宗南确实曾想退往云南。前期是老蒋不准。后期是想逃也逃不掉了。至于退往新疆。则是胡宗南根本不可能考虑的撤退方向。一方面。新、宁、青、甘等四省属于原来的“西北行营”辖地。后来改制为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与胡宗南的西安绥署互相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盘踞这四省的马家军、中央军部队根本不鸟胡宗南。尤其是马步芳弄到“西北军政长官”的职务后。更不可能接受胡宗南所部西撤。那是他的势力范围。
(大陈岛的胡宗南)
另一方面。新疆虽然地域广大。却是背靠苏联且没有出海口。在当时的军事和政治形势下。对于胡宗南的中央军部队来说。基本就是绝地。打败了跑都没有地方跑。陶峙岳后来率领全部10万军队起义。其实也说明了这个问题。胡宗南再蠢。如此基本的军事素养总还是有的。所以他唯一能够勾延残喘的方向。还真就是撤往云南。虽然摆脱不了最终覆灭的命运。再挣扎一段时间还是可能的。
原来驻在云南的李弥第8军。其残部后来就逃出去一部分。建国以后给西南边境的安全带来很大隐患。直到50年代末期才消停下来。如果胡宗南和宋希濂的30多万人第一时间逃往云南。确实是比较棘手的事情。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5284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蒋介石,兵团,云南,计划,新疆,部队,解放军,西昌,自己的,公署
没想到大家都对1949年,胡宗南还有30万兵,为什么不退到新疆或者云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胡宗南确实有撤退到云南的计划。名为“滇缅计划”。但是却没有实施。提出这个计划的。是他的黄埔同窗。有\"鹰犬将军之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