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王朝有哪些著名的理财家,治理经济的好官?
原创

中国古代王朝有哪些著名的理财家,治理经济的好官?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这个必须首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理财专家桑弘羊。他提出的财政措施的推行间接成就了汉武帝。

桑弘羊出身商人之家。后来进入宫廷成为汉武帝的伴读。这中间俩人形成了亲密的君臣关系。这也为后来桑弘羊施展自己的才能提供了便利。在汉武帝时期。桑弘羊独掌财政大权23年。为了缓解汉武帝时期的财政困难。他推行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算缗、告缗、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币制改革、酒榷等经济政策,这些措施的成功实行大大缓解了汉武帝时期的财政紧张。从而解决了汉武帝对外征战的后顾之忧。

这样为国理财的专家其对后世的影响远远胜于自己创造财富的个人。

其他观点:

主要有六位比较知名。如下

一、王亥。商部族首领。商朝建立后。追尊王亥庙号为商高祖。他在商丘服牛驯马发展生产。发明了牛车。用牛车拉着货物。到外部落去交易。开始促使农牧业迅速发展。使商部落得以强大。

王亥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所以人们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的人称为“商人”。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商业”。 王亥也人们尊称为“华商始祖”、“中斌财神”。

二、范蠡。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被后人尊称为“商圣”。他帮助勾践灭吴国。称霸诸侯。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隐姓埋名。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于宋国陶丘。自号陶朱公。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成为了史上许多人民心中的典范。

三、吕不韦。战国末期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封文信侯。他开创了商人从政的历史先河。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生意就是:帮助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公子赢异人。成功登上秦王之位。“奇货可居”就是这么来的。

作为有史以来的最有投资眼光的商人。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他的一生经历。对后世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是众多梦想成功人士学习的榜样。吕不韦绝对是一个千古奇人。古今中外第一的风险投资商。

四、沈万三。元末明初著名的商人。他广辟田宅。富累金玉。又能帮助周围百姓。百姓都很尊敬他。他依周庄。凭三江之利。广集货资。后通过开展海外贸易积累巨大财富。从而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

周庄“以村落而辟为镇”。也实为沈万三之功。关于沈万三富豪事。民间甚至传说他有一只聚宝盆。不管将什么东西放在盆内。都能变成珍宝等等。由此反映出他财富多到不可胜数。生财聚财技巧高超。

五、伍秉鉴。清代广州十三行商人。当时的世界首富。伍秉鉴是广州行商的领头人—总商。他有自己的企业。做中西贸易。主要经营丝织品、茶叶和瓷器。他立足广州。主要是跟英国人做贸易。同时又把产业放大到国外。甚至债务也放到国外。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

他把银子变成资本。到美国投资铁路、证券和保险业务。伍秉鉴的怡和行一度成为世界级的跨国财团。他也是公认的慈善家。捐赠第一个鸦片战争后的110万两赔款的银元。

六、胡雪岩。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因为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得到了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并为左宗棠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被同治皇帝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

胡雪岩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利用过手的官银在上海筹办私人钱庄。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钱庄分号。被称为“活财神”。在杭州创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店。药店传承至今。赢得“江南药王”之美誉。

其他观点:

谢谢邀请!

以前有句老话“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话糙而理不糙。通俗的表达出了《孙子兵法·作战篇》的核心思想。也说明了一个名将可能为国家带来一场胜利。但要使国家强大。必须要有一个能治理好经济的好官。

所以中国每一个强盛的王朝都会有一个或数个这样的好官。当然这好官是对国家而言。不一定是百姓眼中的好。

一、管仲

助齐桓公称霸的管仲原是低微商人。所以在治理国家经济上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便是出自他口。管仲反对直接向人口。六畜抽税。而是倡导国家通过控制盐铁来获得收入。

放开了民间粮食、土地的买卖。保障私田农的利益(春秋时期。土地国有属于周天子他人自由耕种的权利。所以人们会偷偷开垦荒地成为不在户籍的私田。但不受保护而且受到贵族的剥削)。采取粮食“准平”政策。控制国内粮食价格稳定。

根据土地质量。产量多少收税。而不是之前的一刀切政策。

制定了对树木和鱼类根据季节开采捕捞的保护措施。参考现在的休鱼政策。

另外管仲还是中国娼妓行业的创始人。也可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经济战的人。

以衡山之谋为例:

春秋时期有个叫衡山的国家非常擅长制造战争使用的各种器械。于是管仲大量高价购入他的器械。其他国家看到齐国突然大量购入。害怕齐国用这些器械攻打自己。也纷纷的购入。于是衡山器械被炒到了十倍的价格。衡山国的百姓们全都转行生产器械。没人耕作。

一年之后。管仲又派人去赵国花15的价格买粮食。运到齐国以50的价格卖掉。于是各国的商人都把本国的粮食卖到齐国。就这样炒器械十七个月。炒粮食五个月后。齐国突然不再收购器械和粮食。其他国家看齐国不再收购器械了。也不再买衡山的器械。

这下衡山国全体失业了。原先他们可以用生产器械赚的钱买粮食。所以本国根本没人种田。现在器械卖不出去了。国内粮食又要吃没了。而其他国家空余的粮食也让齐国买去了。

不久衡山国的经济就彻底崩溃了。然后齐国攻难衡山以北。鲁国攻打衡山以南。衡山国完全没有能力抵抗。于是就直接投降。成为了齐国的一部分

二、刘巴和诸葛亮

刘备入蜀后陷入了财政不足的困境。于是刘巴就对刘备建议。铸造值一百钱的货币(发行大面值货币)。统一物价。并实行公卖制度。刘备按照刘巴的方法。府库很快又充盈了起来。

铸大钱之前王莽其实也干过。但不久后因民间盗铸而崩溃。这也成为现代有些人诟病刘备和刘巴的地方。但刘备当时面临的情况和王莽有很大不足的。当时是因为刘备为了取益州许诺士兵尽取府库的钱财。导致大量的钱财集中在士兵手中。而刘备手中无钱可用。

刘巴这种方法实际是通过铸大钱的方式。把这些流散出去的货币兑换回来。同时对物价进行调整控制。是相当于发行新的货币。建立蜀汉自己的货币体系。实际和后世发行纸币是一样的。纸币有价值吗?更加没有。依靠的是这个政权的公信力。关键是在维持物价的稳定。那么用什么币和面值都是一样的。

再简单就是。季汉银行要发行1个亿。结果发现印钞的纸没有了。如果按原先10块的面值。只能印一千万。于是就把面额改成100的。一样数量的材料就能发行1个亿。所以刘巴聪明的是在统一物价。实性公卖制度。如果只知道发现大面值币那才是蠢。

如果刘巴是理论流的理财高手。那么诸葛亮则是技术流的。

他在蜀汉期间。大力发展水利。设立都江堰堰官。使得蜀中尽成沃土。

他还推行地火熬盐技术。就是利用天然气地火井代替以前的柴锅熬药。使食盐的生产效率上升数倍。不仅解决了蜀中吃盐的问题。甚至还能外卖。

又重用蒲元改进冶铁锻造技术。不仅使得蜀中制造的兵器质量为三国之冠。其日常铁器的质量也非常好。促进了蜀中的生产效率。

诸葛亮将盐、铁掌握在国家手中。专门设立官员管理。为季汉政权提供大量的资金。

诸葛亮根据蜀中的特色。鼓励百姓种桑养蚕。集中建设蜀锦的制造工坊。创立锦官。专门管理蜀锦的生产。所生产的蜀锦不仅销售于吴魏两国。还远销到西域。赚取了大量的外汇。

正是因为有刘巴和诸葛亮的理财能力。才使得季汉不仅以一州之地抵抗曹魏数十年。期间甚至还有能力数次北伐。

三、刘晏

安史之乱后。大唐满目疮痍。一片萧条。这个时候正是刘晏的一系列改革。使得唐朝经济迅速恢复。说是为大唐延寿也不为过。

漕运改革:刘晏摒弃之前的民夫千里运粮。改为雇佣专门的船夫。以十船一队。官军押运。分段运输的方法。提高了漕运的效率。减少了开支损耗。

盐政改革:刘晏改以前官收—官运—官销为官收—商运—商销。再统一征收盐税。这种改革精简了大批的盐吏。节省大量人力开支。同时使得盐价下降。税收反而增加。占政府税收的一半。这部分费用又用来作为漕运开支和政府各种开支。刘晏还在各地设立盐平仓。用于平盐价。

推行常平法:刘晏在全国各地设立巡院官。收集市场信息。并对此进行宏观调控。抑制了有些地方谷贱伤农。而另一些地方粮价过高。如他会以公价收购丰收地方的农产品。运送到欠收地区。以低价卖出;丰收时将粮食购入存储在各地粮仓。等到欠收或青黄不接时。开仓放粮。平粮价。

像这类的理财能手历朝历代数之不尽。上面只是列举的三组我认为是对百姓来说也是属于“好官”的例子。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27:35

    衡山,管仲,齐国,器械,汉武帝,粮食,商人,刘备,自己的,国家

  • 听闻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27:35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国古代王朝有哪些著名的理财家,治理经济的好官?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27:35

    这个必须首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理财专家桑弘羊。他提出的财政措施的推行间接成就了汉武帝。桑弘羊出身商人之家。后来进入宫廷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