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身份证长什么样子?有哪些用途?
原创

古代人的身份证长什么样子?有哪些用途?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1.等级身份证。2.职业身份证。3.临时身份证等。

其中以等级身份证最为流行。

古代的身份证式样很丰富:虎符、兔符、鱼符、龟符、龙符、麟府、牙牌、腰牌等。都属于等级身份证。后来武则天当政时。一度废鱼符为龟符。虽然形式改变了。但作为身份证的功能并不改变。

隋唐时期。朝廷发给官员一种类似身份的“鱼符”。由木头或金属精制而成。之所以叫“鱼符”呢。是因为其形状像鱼。分左右两片。上凿小孔。以便系佩。

从宋代开始。中国古代官吏别在腰间证明其身份的就成了腰牌。腰牌正中刻有一方篆体印纹。仅识出右半边“长寿”二字。推测是吉祥用语。宋代的宝船厂和新中国的大连的航母制造基地一样。警卫森严。各司、各舫之间也不得随意走动。没有这类特别身份证根本进不去的。

到了明代。身份证就改用了“牙牌”。“牙牌”。顾名思义。就是用象牙、兽骨、木材、金属等制成的版片。上面刻有持牌人的姓名、职务、履历以及所在的衙门。视身份和地位、功能的不同而有别。在录入身份信息时。有时还会写上“单位”什么。或标示冒用身份证、不用身份证的罪过等警示语。

明清时代的身份证。则非常接近现代意义上的卡片式身份证了。在考古中也经常被发现。据明人陆容《菽园杂记》载:牙牌不但官员们悬之。“凡在内府出入者。无论贵贱皆悬牌。以避嫌疑”。由此可知。明代身份证的用处已不仅局限于官员们。并开始向中下阶层发展了。

而清代各阶层的身份呢。则是以帽珠(帽子上的顶子)来证明。其帽珠用宝石、珊瑚、水晶、玉石、金属等制成。





其他观点:

不要抢。我来答!现代社会,身份证作为个人信息的一种外用“标识”。其用途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对于那些经常外出的人来说。不带身份证几乎是寸步难行。其实。非但今人注重身份证,古人也是极其看重身份证的。只是那时的身份证与现时的身份证有着很大的区别。

中国古代的身份证叫做“符”一这可不是江湖术士画的那种驱鬼逐怪的“神符”。而是一种用木头或金属做成的小物件。隋唐时期,中国出现了最早的“身份证”——“鱼符”。这种“身份证”状如鱼,分左右两片。上面有孔。用来系挂。 “鱼符”是官员特有的“身份证”。普通老百姓还没有这份待遇。“鱼符”上面刻有持符官员的姓名、官职、任职衙门、官阶等。鱼符的材质因官阶的高低而不同:亲王、三品以上的高官用的鱼符是金子做的;五品以上的官员用的是银质鱼符;六品以下的官员用的是铜质鱼符。为了方便官员们出门办事携带鱼符方便。朝廷还专门为官员们定做了一种装鱼符的“鱼袋”。而且要求是“符不离袋、袋不离符”。官员们朝见皇帝、会见同僚、外出办事。都得先亮“鱼符”,以“验明正身”。然后才能为对方承认和接纳。所以当时曾有“附身鱼符者。 以明贵贱。应召命”之说。

俗话说:一个皇上一个令,一个和尚一个罄。皇帝换了。鱼符也跟着“变脸”。武则天当政时。“鱼符”换成了“龟符”,用途没变。只是外形和材质变了。后来。“龟符”又相继变成了“虎符”、“龙符”、 “麟符”。符的形状和材质都发生了变化。其“职能”也增加了:除了证明身份之外。还多了一项权限功能:亮一亮手中的“符”,便可以调动、指挥军队和任免官吏。归根结蒂。“符”还是身份的象征:身份高,权力就大。

明朝时。大概嫌金属符太重,携带不方便。也是为了体现改朝换代的新气象,官员们手中的金属符统统换成了“牙牌” 。牙牌的质地有象牙、兽骨、木材等。牙牌像笏板一样细长。上面刻有持牌人的姓名、职务、履历、单位。其详细程度类似于今天的超大号名片了。2004年。考古学家在南京明代宝船厂船坞遗址中。就发现了疑似郑和的“身份证”一块“牙牌”,这是一块由朝廷特制。前宽后窄、轮廓浑圆的乌木牙牌。上面有孔。是用来挂系腰间的。所以也称“腰牌”。

近年的考古研究发现。从明代开始。“身份证”已经由官场向社会扩散推广了。社会上的一些显贵也开始视持有“牙牌”、“腰牌”为一种荣耀。明人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就有“凡在内府出入者。无论贵贱皆悬牌。以避嫌疑”的记载。可以想见。当时。“牙牌”像今天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一样受到举国上下的推崇。

清代时。牙牌少了。腰牌多了。而且腰牌上的个人信息更全面了:姓名、年龄、单位、职业、官衔等。高级点的腰牌居然还刻有持牌人的面部特征!一即使腰牌丢失被他人捡到。也无法冒用!其“防伪手段”之高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时。身份证制度发生了一次大的变革。从腰间提到了头顶一官员除了“腰牌”作为“身份证”之外。还发明了另一种“身份证”一顶子,也即帽珠。这当然和清代的服饰有关。顶子的材质有宝石、珊瑚、水晶、玉石、金属等。阶层不同。帽珠的材质自然也不同:一品大员,帽珠为大红顶子;乡村秀才。帽珠为铜制顶子;普通老百姓无级无品。就用绸缎在脑袋上打个帽结。所以。人们在街上遇到了。一见对方头上的顶子。便知其“身份”了。为了抬高身份。一些富商便指钱使银“捐”个顶子。办个假“身份证”。于是一些影视作品中才有。了“红顶高人”“红顶乡绅”的称谓。

其他观点:

隋唐时期。我国出现了最早的“身份证”。当时的朝廷发给官员一种类似身份证的“鱼符”。他是用木头或者金属所作。形状像鱼。分左右两片。上有小孔。并可有官员姓名、任职衙门、官员品级等。那时。凡亲王、三品以上官员“鱼符”用黄金制作;五品以上用白银;六品以下为铜制。五品以上官员。还备有存放鱼符的专用袋子。称为“鱼袋”。

当时。鱼符主要用途就是证明官员身份。便于应召入宫时验证身份所用。说白了。就像过火车站“安检”的时候。在当时就有“附身鱼符者。以明贵贱。应召命”。

到武则天时期。鱼符形状改为“龟”样。贺知章遇到李白后。二人酒逢知己千杯少。到结账时候发现没带银子。最后贺知章“金龟换酒”中的金龟就是他的“身份凭证”。到了明代。只保留了唐代时期的“鱼袋”。金龟、鱼符被废除。取代他们的是象牙、兽骨、金属、木材等制作成的版片。上面刻有持有人姓名、职务、履历、所在衙门等。与现代身份证非常类似了

明代陆容《菽园杂记》中记载。牙牌不仅官员佩戴。“凡在内务府出入者。无论贵贱皆悬牌。以避嫌疑”。由此看见。明代“身份证”已经开始向中下层百姓发展了。

到了清代。这种身份制度有了很大变化。各阶层的身份以帽子上的顶子来区分。其帽珠有宝石、珊瑚、水晶 、玉石、金属等制成。如果是秀才。可佩戴铜顶;一品官员。则是大红顶子。一般百姓帽上无顶。只是用绸缎打一个结。

社会是进步的。历史是向前的。随着科技进步。如今的身份证相比古代确实进步了太多。但我们不能否认古人的智慧。他们为现代身份证的诞生可是有着开创性的贡献。尤其是明朝的。与现在身份证十分相近。只是少了芯片等科技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36:13

    身份证,牙牌,官员,顶子,身份,金属,明代,的是,贵贱,清代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36:13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代人的身份证长什么样子?有哪些用途?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09:36:13

    1.等级身份证。2.职业身份证。3.临时身份证等。其中以等级身份证最为流行。古代的身份证式样很丰富:虎符、兔符、鱼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