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的三位皇后为什么个个结局悲惨呢?
原创

嘉靖皇帝的三位皇后为什么个个结局悲惨呢?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陈皇后因流产被辱骂逼死





张皇后因帮太后说情。羞辱被废惨死


方皇后是不是被嘉靖放火烧死的?




嘉靖对后妃之严厉寡情也是史上少有。服侍嘉靖能够体会伴君如伴虎的不容易。后妃得宠虽然能够迅速给家里带来富贵。但一旦失势。不但身死名裂。家族也会马上衰落不振。就如陈皇后叔叔墓志铭中哀叹:求十年间一家之中荣悴开落变态无常。恍然真如一梦!

其他观点:

关于明朝的灭亡。有一种说法叫做“明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嘉靖皇帝名朱厚熜。因为明武宗朱厚照去世时没有留下子嗣。所以在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建议下。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继承了大明王朝的皇位。

朱厚熜幼年时便非常聪明。精通各种经史子集。而且非常熟悉宫廷礼仪。不过越聪明的人。越不甘心做别人的傀儡。因此在登基之后。为了掌握实权。迅速挑起了大礼仪之争。仅仅三年之后。朱厚熜就把内阁首辅杨廷和赶回了老家。

第一任皇后陈氏

掌握朝政后的朱厚熜变得独断专制。为人十分暴戾。有一次宫廷宴会上。朱厚熜与陈皇后同坐。张妃、方妃同时向朱厚熜奉茶。此时比较好色的朱厚熜偷偷的看了看两个妃子的手。

当时陈皇后看在眼里。怒在心里。突然起身摔了杯子。愤怒的离席而去。朱厚熜看到后。感觉陈皇后挑战了自己的权威。因此大怒。命人将陈皇后叫了回来。严厉的训斥了一番。

当时陈皇后身怀六甲。由于受到了朱厚熜的怒斥。惊吓之余。胎儿流产。后来陈皇后也因此丧命。时年20岁。

陈皇后死后。朱厚熜还是不解气。亲自下令陈皇后的葬礼降级。之后还给了一个“悼灵”的恶谥。

第二任皇后张氏

朱厚熜给陈皇后办完葬礼后。很快就忘了不愉快的事情。仅仅三个多月后便立了张妃为皇后。

经历了陈皇后的事情后。张皇后为人处世小心了很多。任何事情都以朱厚熜马首是瞻。但奇怪的是。仅仅六年之后。朱厚熜便废黜张皇后。而且还将其囚禁在了冷宫之中。被废两年后。年仅30岁的张皇后也郁郁而终。

关于张皇后被废。史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原因。但后世学者认为当时的朱厚熜和堂哥朱厚照生母张太后关系恶劣。为了打击张太后。朱厚熜准备处死张太后的亲弟弟。

张太后为了救自己的弟弟。曾经给朱厚熜下跪。但朱厚熜无动于衷。后来张太后也因此一病不起。之后张太后恳求张皇后为其弟说情。结果张皇后说情时。朱厚熜震怒。将张皇后废黜。

第三任皇后方氏

朱厚熜的第三任皇后是方皇后。有了前两任皇后的惨痛教训后。方皇后为人小心翼翼。面对朱厚熜和别人调情。从来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而且也从来不为任何人求情。

1542年。宫廷之中发生一件大事。由于朱厚熜晚年听信道士胡言乱语。为了炼制长生不老之术的丹药而采集经血。当时朱厚熜征召了很多十三、四岁的女子入宫。期间为了保持这些女子所谓的纯净。朱厚熜下令她们在经期内不能饮食。只能吃桑叶、喝露水。

同年十月二十一日。忍无可忍的宫女侦查到朱厚熜在端妃宫中。因此十几个宫女偷偷潜入端妃宫中。准备勒死朱厚熜。后来由于绳子打结。方皇后及时赶到。朱厚熜逃过一难。

方皇后救下朱厚熜后。朱厚熜由于过度惊吓还不能说话。所以方皇后利用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发泄了一下。将朱厚熜的宠爱的曹端妃、王宁嫔处死。

朱厚熜醒来后。知道曹端妃和王宁嫔不可能陷害自己。因此忌恨方皇后。但方皇后救了自己一命。朱厚熜也没有任何理由处置方皇后。

1547年。方皇后去世。正史中记载。方皇后因病去世。但也有野史记载。方皇后去世前。宫中意外失火。朱厚熜却不让人去救火。最终方皇后被烧死。当然野史记载并没有可靠证据。真实性有待考证。

其他观点:

嘉靖皇帝。也就是明世宗朱厚熜。历史上著名的白眼狼皇帝。他的三位皇后。要么受惊小产而死。要么幽闭冷宫至死。甚至还有传说被活活烧死的。

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大到整个历史长河来看。明朝皇帝的爱情观是比较特别的。因为其中大多数人都非常专情。比如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都在马皇后和徐皇后去世后便不再册立中宫。又比如宣宗之于孙皇后、英宗之于钱皇后。都称得上帝后关系和谐的典范。而到了孝宗和张皇后身上。更是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景象:皇帝后宫除了皇后。别无妃嫔。甚至宪宗之于万贵妃、神宗之于郑贵妃。虽然略有跑偏。但仍不失为一往情深的正面典范。

然而就在这些深情的帝王中间。明世宗朱厚熜是显得如此的与众不同。这位素以“白眼狼”著称的刻薄皇帝。前后共册封了三位皇后。可惜结局均以悲剧而告终。今天笔者就来聊一聊她们的故事。

明世宗画像

孝洁肃皇后陈氏

陈氏。大名府元城人(今属河北省大名县)。落第老生员陈万言的女儿。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八月的时候陈万言时来运转。先是被封为鸿胪寺卿。随即又升任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原因很简单。他的长女陈氏被选为了皇后。

嘉靖元年的时候。明世宗还是一个刚从湖广安陆来京即位不久的乡下少年。正在为了亲爹的名分而苦苦挣扎。下文中的昭圣慈寿皇太后。即世宗的伯母、明孝宗的皇后张氏。本来世宗想以自己亲祖母寿安皇太后(即世宗祖父宪宗贵妃邵氏)的名义来挑选皇后。结果被内阁首辅杨廷和给驳回。宪宗是朱厚熜的祖父。孝宗是他的伯父。按理邵氏应该是太皇太后。但在强势的昭圣慈寿皇太后和杨廷和面前。邵氏只能被称为皇太后。至于世宗的生母蒋氏。更是只能称为兴国太后。连个皇字都没有。

丙子。先是司礼监官传谕内阁:“以大婚礼取到女子赴宫简选。欲从寿安皇太后传旨。”大学士杨廷和等再言其不可。云:“去年宣谕礼部举行。今春分遣司礼监官选取。皆由圣母昭圣慈寿皇太后诰谕。在廷之臣与天下之人皆知之。今日传旨改从寿安。事不归一。礼不由正。何以昭示中外?”乃传奉昭圣懿旨行之。—《明世宗实录卷十七》

昭圣慈寿皇太后画像

换句话说。由于这桩婚事是由昭圣慈寿皇太后做主。陈皇后的悲剧命运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明世宗以小宗入继大统。本就要事事小心。何况其本人又心机深沉。任何人在他眼中都不过是一枚棋子而已。

大婚之后。世宗貌似对于陈皇后非常宠爱。他在第二年就封岳父陈万言为泰和伯。吏部尚书乔宇据此认为陈万言封伯的速度超过了当年的寿宁伯张峦。此事不合祖制。张峦即昭圣慈寿皇太后的父亲。文官们不过是想扯张太后的大旗继续打压皇帝而已。故而世宗态度强硬。根本不予理会。

吏部尚书乔宇等言:“…若万言之封伯。比峦已太骤矣。而子授尚宝司丞。又峦诸子所无者。祖宗之法俱在。皇上当世守之以垂万世。”上报已有成命。—《明世宗实录卷三十》

但是世宗毕竟是个薄情之人。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陈皇后正在孕中之时。朱厚熜寂寞难耐。当着皇后的面和顺妃张氏打情骂俏。引发了陈皇后的强烈不满。然而世宗并不认为自己有错。还对有孕在身的陈皇后大发雷霆。最终造成了皇后的小产。当年十月初九日陈皇后崩。世宗余怒未消。不但葬礼按照最低标准安排。还给了她一个“悼灵”的恶谥。按照礼制。陈皇后作为原配。应该要和世宗合葬。可是世宗当时偷偷选定天寿山十八道岭为自己的陵寝所在地。却把悼灵皇后葬在了袄儿峪。摆明了不想和她合葬。一直到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经过礼部尚书夏言的据理力争。才最终将陈皇后的谥号改为“孝洁”。

己巳。先是礼部尚书夏言等奏:“…又先皇后正位中宫七年。懿行纯德。足以母仪天下。其原谥悼灵。考之谥法:在悼虽协年中早夭之义。而灵义有六类。非美大之称。请下翰林院更议褒称。垂示后世。”上从其言。诏改谥曰孝洁。—《明世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一》

孝洁肃皇后画像

废后张氏

张氏。河南新乡人。张楫之女。嘉靖元年九月皇帝大婚。随即在十月册封妃嫔。其中张氏被封为顺妃。从史书的记载来看。这位张顺妃素来以美貌著称。故而颇得世宗宠信。上文说到朱厚熜之所以会和陈皇后发生口角。就是因为张顺妃。

帝性严厉。一日。与后同坐。张、方二妃进茗。帝循视其手。后恚。投杯起。帝大怒。后惊悸。堕娠崩。七年十月也。—《明史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二》

陈皇后去世之后。世宗心中一直愠怒未消。因此在十一月底就册封张顺妃为皇后。此举恐怕更多地是在跟已故皇后示威。你不让我看人家的手。行。我就封她做皇后。但是以色事人。终难长久。待到色衰之际。便是君王翻脸无情之时。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正月。朱厚熜突然通知礼部废后。在瞠目结舌的礼部官员面前。明世宗给出的理由竟然只是张皇后“侮肆不悛”。没把自己放在眼里。

癸卯。上谕礼部曰:“朕惟阴所以相阳。若地之承天者也。夫为妻纲。妇道曰敬顺而已矣。元配既早失。乃因助祀不可无人。列御不可无统。遂推张氏为皇后。恩礼之所加遇时甚。近乃多不思顺不敬不逊屡者。正以恩待。昨又侮肆不悛。视朕若何?如此之妇。焉克承乾?今退闻退所。收其皇后册宝。天下并停笺。如敕奉行。”—《明世宗实录卷一百五十八》

明世宗剧照

朱厚熜在正月初六日通知礼部废后。第二天便决定立德嫔方氏为第三任皇后。可谓是无情之极。至于张皇后究竟因为做了什么而被废黜。历来也是众说纷纭。

据《万历野获编》记载。张皇后是因为帮着昭圣皇太后的兄弟建昌侯张延龄求情。因而触怒了嘉靖皇帝。这个记录。有很大的问题。皇帝和昭圣皇太后不对付。这是尽人皆知的秘密。张皇后再不开眼。想来也不会去触这个霉头。何况张延龄是在嘉靖十二年十月下狱论死。废后发生在次年正月。当中间隔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

说者谓建昌侯张延龄坐罪当死。昭圣太后乞哀于废后。后乘新正侍上宴。微及其事。上震怒。立褫冠服鞭挞之。斥谴以去。—《万历野获编卷三》

另外据16世纪朝鲜国馆阁文人代表人物苏世让所留下来的八卦言论。张皇后之所以会顶撞皇帝。是因为世宗沉迷女色。帝后之间爆发口角。张皇后甚至以自尽相威胁。对于朱厚熜这样的白眼狼性格。你想自尽?行。满足你。去冷宫自尽吧。

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闰十二月初三日。宫中发生了悲喜两重天的事件。一边是世宗为昭圣皇太后加上尊号曰昭圣恭安康惠慈寿皇太后。一边是张废后在冷宫中凄凉离世。作为一个废后。自然是没有资格得到谥号。

明世宗永陵

孝烈皇后方氏

方氏。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人(今属江苏省南京市)。方锐之女。和之前的陈皇后、张废后不同。方氏是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礼部遴选宫嫔之时。才被册封为德嫔。对于方氏的德行。史书上的评价是“性资端慎”。深得世宗本人的信任。

因此张皇后被废之后。世宗迅速下旨册立方氏为皇后。进封其父方锐为锦衣卫都指挥使。朱厚熜这个人。一贯会以抬高后来者地位的方式。来打压前任。按照惯例。册立皇后。只需要拜谒皇宫内的祖庙即可。但是世宗偏偏要给新皇后出风头。硬是带着她去拜谒太庙和世庙。一时之间也是风光无限。

壬子。是日。上遂率皇后及妃谒告太庙、世庙。—《明世宗实录卷一百五十八》

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十二月。世宗生母章圣皇太后蒋氏去世。朱厚熜的生父朱祐杬原本是分封在湖广安陆的兴王。死后自然也葬在了当地。世宗通过“大礼议”的斗争。为生父争来了献皇帝的谥号以及睿宗的庙号。其陵寝也升格为了显陵。现在蒋氏去世。世宗为了决定是否将母亲与父亲合葬。决定亲自南巡承天府(即安陆)。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二月朱厚熜启程前往承天府。途中还将扈从的岳父方锐升为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南巡回京之后。世宗对岳父的表现很满意。下旨册封方锐为安平伯。

明显陵

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十月。宫中发生了著名的弑君案。宫女杨金英等人不堪世宗平日的虐待。决定趁朱厚熜晚上熟睡之后用绳子勒死他。不过几个弱女子临事紧张。把绳子打成了死结。眼看杀不死皇帝。同谋的宫女张金莲心生悔意。跑去通知了方皇后。方皇后匆匆赶到驱散了众宫女。这才保住了世宗的性命。据说事后方皇后利用世宗惊惶不能决断之际。不断迅速处决了杨金英等人。还把情敌曹端妃打成主谋一起诛杀。

丁酉。宫婢杨金英等共谋大逆。伺上寝熟。以绳缢之。误为死结。得不殊。有张金莲者知事不就。走告皇后。后往救。获免。乃命太监张佐、高忠捕讯之。言金英与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姚淑翠、杨翠英、关梅秀、刘妙莲、陈菊花、王秀兰亲行弑逆。宁嫔王氏首谋。端妃曹氏时虽不与。然始亦有谋。张金莲事露。方告徐秋花、邓金香、张春景、黄玉莲皆同谋者。诏不分首从。悉磔之于市。仍锉尸枭示。—《明世宗实录卷二百六十七》

紫禁城坤宁宫

《明史》上说世宗为了感念皇后的救命之恩。将岳父方锐进封为安平侯。这个属实就是睁眼说瞎话了。因为方锐是在当年正月的时候进封的。二者之间并无联系。实际上以朱厚熜多疑的性格。很快就对曹端妃之死产生怀疑。认为曹氏绝无害己之心。进而认为皇后是借刀杀人。

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十一月十八日。方皇后去世。据清初学者毛奇龄所著《胜朝彤史拾遗记》所记。当时宫中失火。世宗阻止内官救火。以致于方皇后被活活烧死。事后还惺惺作态。留下了鳄鱼的眼泪。

二十六年十一月。宫中火。中宫请救后。上不应。后遂崩。已而复悼曰:“后救我。而我不能救后。”—《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五》

笔者个人认为。毛奇龄的记载不太靠谱。因为《实录》中并没有当月皇宫失火的记录。在古代皇宫失火是大事。一般会认为是皇帝失德或者朝有奸臣所致。文官集团会趁机要求皇帝修身养性甚至大赦天下。因此史书漏记的可能性极小。既然前提都不存在。世宗放任皇后被烧死的结论自然更不复存在。但是对于不放过任何一个工具人的朱厚熜来说。方皇后之死又为他提供了折腾文官们的极好机会。

世宗在皇后去世当天就告诉礼部。方氏的丧礼要按照“元后”的规格操办。这里略作解释。只有皇帝的原配皇后。才能称为“元后”。日后要和皇帝一起祔享太庙。孝洁皇后既然没有被废黜。“元后”的身份自然非她莫属。方皇后德行再好。也只能是继后。日后谥号中不能有帝谥。比如世宗驾崩之后。谥号中最后一个字是“肃”。那么孝洁皇后的谥号可以改为孝洁肃皇后。但方皇后只能是孝烈皇后。不能被称为孝烈肃皇后。

乙未。皇后方氏崩。上即日发丧。谕礼部曰:“皇后比救朕危。奉天济难。冀同膺洪眷。相朕始终。不意遽游。痛切朕情。其以元后礼丧之。”—《明世宗实录卷三百三十》

太庙前殿

但是世宗之所以如此大动干戈。固然有念着方皇后救命之恩的因素。但更多地还是为夯实他老爹朱祐杬称宗祔庙的基础。朱厚熜此前经过十多年的艰苦斗争。最终如愿以偿地给生父上了一个睿宗的庙号。把他的牌位放进了太庙。但是这件事情并不得人心。世宗一直担心自己死后老爹的地位不保。明朝的太庙实行九庙制度。即供奉九位先帝的牌位。一旦超过这个数目。就要按照和现任皇帝血缘的亲疏远近来迁到外面的祧庙。我们先来看看当时太庙中的九块牌位都是哪些皇帝:

太祖朱元璋(开国太祖、百世不祧)

成祖朱棣(世宗这一支的始祖。同样百世不祧)

仁宗朱高炽(世宗五世祖)

宣宗朱瞻基(世宗高祖父)

英宗朱祁镇(世宗曾祖父)

宪宗朱见深(世宗祖父)

孝宗朱祐樘(世宗伯父)

睿宗朱祐杬(世宗生父)

武宗朱厚照(世宗堂兄)

换句话说。一旦世宗驾崩。那么太庙中就要祧出一位先帝的牌位。该祧谁呢?既然太祖、成祖百世不祧。那自然该祧仁宗。但是仁宗在文官集团心中可是神一般的存在。放着没做过一天皇帝的睿宗牌位不动。把仁宗的神主祧走。人心能服气吗?大臣们随便编一个理由。就可以说服新皇帝把睿宗的神主重新迁走。而不必动仁宗的牌位。当初无论是陈皇后还是张皇后。死的时候睿宗都还没祔庙。世宗考虑不到这层。现在方皇后之死。让朱厚熜觉得他必须在自己死前就把老爹的地位彻底锁定才行。这才是这位白眼狼皇帝要把方皇后当作“元后”的真正原因。

明睿宗画像

到了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孝烈皇后去世已经三年。按照“元后”的标准应该要升祔太庙。然而明朝开国以来。还从未发生过继后也死在皇帝前面的例子。孝烈皇后的升祔礼怎么操作。成了礼部官员的难题。而在三年前就埋下伏笔的世宗。至此露出了獠牙。坚决要求将仁宗的神主迁出太庙。给孝烈皇后腾位置。

己卯。诏议孝烈皇后升祔礼。时礼部以孝烈皇后忌辰祭礼未定。请上裁。上曰:“奉先殿未设后位。朕已前虑矣。尔等执泥弄文。不思大义。虽主祔庙庭。视朕犹闰位。然今正礼。必奉迁仁宗主。奉先殿设后位。即朕庙次乃可耳。礼部其即会官从正归一议闻。”—《明世宗实录卷三百六十六》

此时的世宗早已在朝堂上说一不二。文官们稍作抵抗。很快便溃不成军。不得不同意将仁宗神主迁出。将孝烈皇后升祔于太庙第九室。也就是世宗日后自己的位置。等到世宗驾崩后。即位的明穆宗虽然将孝烈皇后神主别祀于弘孝殿。而将孝洁肃皇后神主升祔太庙。但是由于仁宗神主早已迁出。穆宗毕竟还是满足了世宗的心愿。让睿宗的牌位继续留在太庙之中。

结语:作为明朝唯一拥有三位皇后的皇帝。心如钢铁的明世宗始终将三人作为工具人使用。陈皇后和张皇后。是他用来对付昭圣皇太后和文官们的工具。方皇后虽然对皇帝有救命之恩。但也难逃死后被世宗用作满足一己私愿的工具。可怜孝烈皇后为世宗在太庙之中抢占了十多年的位置。最终还是被一脚踢开。不得不让位于皇帝的原配陈皇后。三位皇后最终的结局都是一言难尽。在整个明朝历史上也极其罕见。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23:37

    皇后,世宗,嘉靖,皇帝,太庙,皇太后,礼部,太后,公元,牌位

  • 滴蜡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23:37

    没想到大家都对嘉靖皇帝的三位皇后为什么个个结局悲惨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23:37

    陈皇后因流产被辱骂逼死张皇后因帮太后说情。羞辱被废惨死方皇后是不是被嘉靖放火烧死的?嘉靖对后妃之严厉寡情也是史上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