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该为儿子李诵的死背锅吗?
原创

唐德宗该为儿子李诵的死背锅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唐顺宗李诵是唐德宗李适的嫡长子。19岁时被立为太子。25年后才即位。

李诵“慈孝宽大。仁而善断”。仅因长达25年的储君生活。导致身心受损。中风卧床。即位后。他重用“二王刘柳”进行“永贞革新”。由于改革严重触犯宦官权力。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们架空唐顺宗。将其长子李淳立为太子并改名李纯。又以顺宗名义诏令太子主持军国大事。之后。宦官们拥立李纯(唐宪宗)。唐顺宗退位为太上皇。史称“永贞内禅”。

李诵做太子25年。在位仅186天(含太上皇期间)驾崩。

唐德宗应该为李诵之死买单!李诵活了44岁。却只当了半年皇帝。绝大部分时间花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壮志雄心几遭泯灭。身心俱疲导致病魔缠身。所以英年早逝。壮志未酬。他的一生。就是对封建君王终身制的血泪控诉。

其他观点:

唐德宗该为儿子李诵的死背锅吗?

大家好。学问之道。一以贯之。我是大话国学。很高兴和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的心得体会。

分析问题1——唐顺宗李诵是怎么死的

唐顺宗李诵。这个皇帝比较凄惨。在位仅八个月就被迫禅位于儿子。自己做了太上皇。而在当太上皇不久。就撒手人寰了。

分析问题2——唐顺宗的死因

可以看出。唐顺宗这个皇帝当的是相当悲剧。仿佛他的人生就是一张茶几。26年的太子生活。仅换来了的就是八个月的傀儡皇帝——一切政令由二王商议。八司马等人执行——这是莫大的悲哀。而且不仅要做傀儡皇帝。他还要被人摆布。成为太子、朝臣及宦官与二王八司马斗争的枪炮。被人利用在手。我想他也一定是身心俱疲。这才在成为太上皇后五个月就龙御归天。

分析问题3——李诵的致死原因是否是唐德宗造成的

风疾是老李家的家传毛病。当年唐高宗也是因为风疾而不能处理朝政。使得大权旁落。所以这个有基因关系。

而二王八司马成为李诵的心腹是否与唐德宗有关呢?答案是有关。

叔文谲诡多计。自言读书知治道。乘间常为太子言民间疾苦。太子尝与诸侍读及叔文等论及宫市事。太子曰:“寡人方欲极言之。”众皆称赞。独叔文无言。既退。太子自留叔文。谓曰:“向者君独无言。岂有意邪?”叔文曰:“叔文蒙幸太子。有所见。敢不以闻。太子职当视膳问安。不宜言外事。陛下在位久。如疑太子收人心。何以自解!”太子大惊。因泣曰:“非先生。寡人无以知此。”遂大爱幸。与王相依附。

从这段上看出。二王中的王叔文。是因为替顺宗思考如何处理自己与德宗的关系。而受到重用的。试想。如果唐德宗对顺宗放心又怎么会有儿子这样对待父亲呢?

所以。是唐德宗一手将二王八司马等人打造出。推向顺宗。为顺宗之后的死亡做了助推。

总结来看。唐顺宗的死亡。有他父亲唐德宗浓墨重彩的一笔。唐德宗应该来为唐顺宗李诵的死背一背锅。

其他观点:

唐德宗的儿子李诵(顺宗)的死。是死于生病。据说是中风。所以他不应该为自己的儿子的死背锅。咱们只能怪那个时代医学手段不发达。不过德宗这人。我认为其实是挺失败的。

唐德宗原本也想好好干一番事业。可惜他刚刚上位不久。就遇到各种兵祸。先后出现了泾原兵变。奉天被围等事件。经过一系列的事件之后。痛定思痛他发现仓廪之中。如果消耗一空就会引起病变。所以“属意聚敛”在平常的税赋之外。“进奉不息”。在四川剑南西川等地。有“日进”。其他地方还有“月进”“羡余”“宫市”等。

而他在任用大臣方面。也是本末倒置。刘晏素有“宣其国而不劳于民。俭其家而利于众”。结果却被他处死。陆贽也遭贬谪。卢杞纯粹一奸诈小人。却得以启用。还有崔宁也被冤杀。但喜欢敛财的裴延龄。德宗却对他信任有加。言听计从。就连名人颜真卿。垂垂老矣还出使淮西。最后遇害。

其实顺宗李诵在做太子的时候。就对“月进”、“日进”、“宫市”等不满。只不过当时有人劝他不要向他的老爸提出。以免德宗猜忌。而后来顺宗上位之后。实行的改革。其实也不是二王的本事。只是延续了他当太子时候的愿望而已。

顺宗李诵上位后。由于他以前就对“宫市”“月进”“日进”等诸事不满。所以上位之后。就把废除这些弊端作为头等大事。这样的事情就落在了王伾、王叔文(二王)头上。随后二王以顺宗名义。取消了这些事情。并且降低了食盐的价格。极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此外在顺宗李诵支持下。二王还计划把原本宦官手上的神策军兵权。这一举措遭到了相关利益集团(宦官们)的强烈反对。所以这个举措没有成功。而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曾经向王叔文提出要占领西川东川和山南西道。结果王叔文没同意。所以他也怀恨在心。

由于很多地方藩镇的高官都害怕二王限制自己权利。所以他们纷纷反对。说王叔文擅权。这个时候二王的危机就来了。剑南西川节度使。河东节度使。荆南节度使以及俱文珍等宦官。翰林学士郑絪等朝廷内外一起发力。发动宫廷政变。准备拥立太子纯上位。废除顺宗。所以悲剧的是。顺宗做了八个月皇帝就被废除了。

德宗手下原本有很多能人。这些人哪怕有一个用好了。也不错。但是他有一手好牌。却把他打烂了。当然这个可能也和他尚未支出遇到的一系列事情有关系。而李诵本身有病。这个才是他最后死亡的根本原因。至于他对德中曾经的做法不满。上台之后进行改革。废除弊政。这些事情和他的死亡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和他的退位有必然联系。只能说“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改革的步子太快。动了宦官集团的奶酪。最后被逼传位于太子。做皇帝几个月就退位这也是他人生当中的一个悲剧。在这里也不得不提到二王革新仅仅7个月就失败。主要的原因其实就是当时他们在统治阶级内部根基太浅。在社会上没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最后才导致失败。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29:13

    太子,宦官,二王,司马,太上皇,上位,皇帝,节度使,儿子,的是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29:13

    没想到大家都对唐德宗该为儿子李诵的死背锅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29:13

    唐顺宗李诵是唐德宗李适的嫡长子。19岁时被立为太子。25年后才即位。李诵“慈孝宽大。仁而善断”。仅因长达25年的储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