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和明的宦官专权有何异同之处?
原创

汉、唐和明的宦官专权有何异同之处?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导读:宦官是历代皇室中的服务人员。但是在东汉、唐朝和明朝三朝中为患深重。宦官获得权力都源于帝王的偷懒懈怠甚至是出于对相关利益集团的致悦:唐玄宗、汉宣宗启用宦官是出于偷懒。而东汉和帝刘肇启用宦官是独抗外戚夺回皇权。总之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这些启用宦官的帝王都以为皇权足以压制宦官。但是不是后世所有帝王都有雄才伟略啊。启用宦官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宦官势力一发不可收拾。汉唐明历史上基本最强盛的三大王朝灭亡都和宦官有很大的关系。下文我们详细阐述汉、唐和明朝宦官专权的前因后果以及他们的异同。

东汉宦官专权是皇帝扶植起来对抗同样专权的外戚的工具

汉朝的宦官主要指的是东汉。东汉有两大痹症外戚和宦官专权。东汉王朝幼年继位的皇帝比比皆是。小皇帝和太后为了巩固皇权肯定要启用大量的外戚。外戚与宦官专权两大痹症贯穿东汉王朝始终。最后由大将军何进引入西凉董卓入京诛杀十常侍结束东汉濒临灭亡。

当膨胀的窦宪甚至打算效仿王莽篡位谋害汉和帝时忠臣良将都不在身边。14岁的小皇帝只能通过身边的宦官赋予权力串联大臣剪除叛乱。自此以后东汉小皇帝层出不穷。必然带来的结果就是外戚专权(皇太后大量启用娘家人)。汉安帝时期为了夺回邓太后家族把持的权力再次启用宦官。成功后大量宦官被封侯已经成为一股无法控制的力量。东汉王朝后期的皇帝几乎没有正常继位的。无不是在外戚和宦官的左右影响下继位。然后重复着继位、政变夺权、早亡、小皇帝继位等一个又一个的循环。直到汉少帝刘辩时期大将军何进为了对抗十常侍引野心家董卓进京结束。无论是宦官还是外戚都被董卓驱逐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废汉少帝立刘协为汉献帝。东汉进入倒计时。

唐朝宦官势力起于唐玄宗对于地方节度使的不信任。所以从监军开始到宦官李辅国开始掌兵权、封国公进而宦官染指枢密使、禁军

唐朝的宦官不但人数庞大。而且有确定官职。唐朝除了开国皇帝李渊以外。从太宗李世民开始到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等等无不适充满了军事政变。况且安史之乱开启藩镇以后。皇帝对于领兵大将信任度大大降低于是派驻宦官为监军。监军代表皇帝权力很大。所以免不了为了自己的利益上下其手。所以军队对于监军非常反感。所以很多将领被监军进谗言后得到悲惨的下场。

从唐玄宗李隆基提拔高力士并向军队中派驻监军开始宦官势力就一发不可收拾。进而掌控枢密使、禁军成为一股独立的势力深刻影响着唐朝中后期的朝局。虽然皇帝自以为技高一筹利用宦官来牵制地方。制造平衡来保证皇权的绝对地位。但是随着宦官势力的增长。皇帝反而成为了宦官操控的对象。所以一饮一啄皆有定数也许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当然唐朝最终宦官势力的终结也在逆贼朱温的手上。朱温篡位后终结唐朝建立后梁开启五代。

明朝宦官起初是因为明宣宗朱瞻基偷懒培养宦官处理政务。后来成为帝王制约内阁等文官集团保证皇权的手段。

明朝在太祖朱元璋时期拼命加强皇权。甚至在胡惟庸案后都废除了丞相。皇权的空前集中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皇帝太累。很多政务都需要皇帝亲自处理。到明成祖朱棣时期不得不弄出一个内阁提供咨询。到明宣宗朱瞻基时感觉太累直接把提供咨询的内阁变成了权力机构。不但如此还培养宦官能够处帝王私人文件并正式与朝廷官员联系。朱瞻基自以为宦官依附皇权而生。所以在忠诚方面是文官无法比拟的。谁知道后来发展成无法遏制的顽疾。

本来明朝在明成祖时期文武集团互相制衡。但是仁宗、宣宗时期改国防政策从扩张为保守。武勋集团逐渐衰落衰落尤其是在土木堡之变后武勋已经无法制约文官。所以帝王不得不启用宦官势力对抗文官集团。但是在明朝宦官势力有个特点就是依附皇权。所以崇祯才会轻松解决前倾朝野的九千岁魏忠贤。虽然明朝宦官掌握了披红、票拟权力甚至控制厂卫对大明形成了危害。但是始终无法对皇权形成威胁。

小结:

东汉、唐、明三朝宦官专权各有各的特点。最大的共同点都是皇帝主动引入宦官势力。在无法制约后成为危害朝廷的弊病。最终由于不同的历史因素和背景导致不同的结局。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其他观点:

中国历史朝代中。宦官干政的局面层出不穷。其中东汉、唐朝、明朝宦官集团造成的祸乱最为剧烈。这三个朝代里面。唐朝的阉祸可谓是最厉害的。它直接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东汉和明朝的宦官之祸。还仅仅是宦官蒙蔽皇帝。窃取皇帝的威权而肆虐天下。但是在唐朝的后期。宦官的权力反而在皇帝之上。拥立皇帝、废掉皇帝、杀害皇帝。都操纵于宦官之手。其随心所欲有如儿戏。实在是自古以来没有出现过的变乱。究其根源。全是因为唐代的宦官掌握了禁卫军。管制着枢密院。唐朝皇帝真所谓是:“本末倒置。授人以柄”。等到宦官集团的势力形成。即使有英明的皇帝和能干的宰相。也对他们无可奈何了。有唐一代的权宦。自唐玄宗时期的高力士开始。逐渐骄恣跋扈。如李辅国、鱼朝恩、窦文场、霍仙鸣、吐突承璀、仇士良、刘季述等人。都曾经废立、囚禁甚至杀害皇帝。最终。唐王朝在这些宦官的摆布下走向了灭亡。

明朝的宦官之祸较之唐朝稍微轻一些。明太祖朱元璋曾颁布禁令。宦官不得干预政事。官秩不能超过正四品。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皇帝大多数昏庸懒政。不愿意亲自批阅奏章。于是就让亲信宦官代劳。代皇帝批阅奏章的宦官一般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由于和皇帝朝夕相处。取得了皇帝的信任。在批阅奏章的同时。逐渐也就掌握了皇帝直接控制的特务机关锦衣卫和东、西厂。有明一代。为祸较烈的宦官有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等人。但他们基本上还能受制于皇帝。没有出现像唐朝时期的废立弑君之事。

东汉中后期的皇帝大都是年幼即位。即位后。首先要依靠太后一族来辅政。于是。皇帝的外爷、舅舅等人就掌握了朝政。造成外戚专权。小皇帝长大后。不甘心权力被外戚操控。只能依靠身边伺候的宦官来推翻外戚 。然后宦官就接掌了朝政。这样几次循环下来。就出现了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轮流执政的局面。东汉最著名的宦官集团就是“十常侍”。“十常侍”掌权后。大肆引用私人。卖官鬻爵。贪赃枉法。禁锢士人。最后激起全国性的“黄巾军起义”。使东汉王朝在分崩离析、军阀割据的局面下走向了灭亡。

所以。这三个朝代的宦官擅权。其共同点是宦官窃取了皇帝的威权。任意妄为。致使天下大乱。其不同点是为祸的严重程度不一样。按照由重到轻来排序的话。唐朝堪称最烈。明朝次之。东汉则更次之。

其他观点:

宦官史可追溯到夏商周时代。但对宦官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是《周礼》。

《周礼》是先秦时期的书籍。记载了周代的制度。

《周礼·天官·冢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酒人。阉十人。”“浆人。阉五人。”“笾人。阉一人。”“醢人。阉一人。”

《周礼·地官·司徒》中记载:“春人。阉二人”。“鳙人。阉二人。”“槁人。阉八人。”“女槁。每阉二人。

《周礼·春官·宗伯》云:“守祧。阉八人。”

这些人主要是为王族饮食服务。比如造酒、舂米、裁制衣服、侍奉王公贵族日常生活起居的。

到了西周末期。礼崩乐坏。各种僭越之事层出不穷。从前从事服务贵族日常杂务的宦官逐渐走入历史的前台。

齐国寺人貂。是可以考证第一个参加国家外交事务的宦官。

有证可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宦官发生的祸乱。也是发生在齐国的“竖刁”之乱。

汉代的宦官专权主要发生在东汉。据《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士。”也就是说。从此以后。从事宫中杂务的再不会有“士人”。全部由宦官担任。排除了士人在宫内活动的机会。这为以后宦官干政埋下了祸根。到汉明帝时。宦官已经制度化、合法化了。

汉和帝时。宦官开始干政。

当时最为著名的宦官就是郑众。汉和帝10岁登基。窦太后临朝、窦宪执政。汉和帝15岁时因为满外戚干政。但又无法与外臣接触。只能由宦官代为转达。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已经是掌管池苑官的郑众身上。

郑众精心谋划。于永元四年。乘窦宪回到洛阳时。关闭城门。用武力逼迫窦宪交出大将军印绶。并命令他和他的兄弟自杀。其宗族及宾客一律免官治罪。郑众因功升任大长秋。参预朝政。由于他谨敏有心机。并辞多受少。不贪功劳。后被封为剿乡侯。成为东汉第一个封侯的宦官。又过了5年。食封加至一千八百户。郑一生没做什么坏事。但却为东汉宦官干政开了先河。

在其后。安帝、少帝、顺帝、冲帝、桓帝、灵帝、献帝无一不是被宦官所左右。宦官封侯者更是不在少数。整个东汉末期。朝廷成为宦官的朝廷。朝廷造成宫廷大乱。各地军阀趁机雄起争锋。可以说东汉的灭亡是亡在宦官手里。

唐代可以说是宦官为祸的第二个高峰。唐太宗定制。内侍省不制三品官。内侍是长官为四品。到了神龙年间。宦官已达到三千多人。超授七品以上的达两千。但是三品以上的很少。但是武天时代开始宠幸宦官。

唐玄宗后期。宦官开始干预朝政。最有名的就是高力士。负责进奏文表。国家大事先要由高力士过目才能定夺。在军事上宦官开始有了实权。领兵出征者不在少数。但总体上来说。皇权没有受到影响。宦官与朝臣相安无事。

肃宗代宗时期。宦官开始大肆干政。宦官李辅国被肃宗李亨封了许多重要的官职。“三司制狱。随意区分。皆称制敕。无敢异议者!”唐代宗的宠信程元振则取代李辅国。任判元帅行军司马。专制禁军。另一名宦官鱼朝恩则被封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总管九节度军事。

到了德宗末年。宪宗初年。宦官又担任了枢密使。从而控制了文职。权力与宰相相当。

至此。朝廷大权尽落宦官之手。宦官在唐朝全面掌权。大唐朝也全面走向衰亡!

明代立国后。朱元章本是极力限制宦官权力的。比如太祖实录中就记载:内臣不得识字;内臣不得兼有外臣的文武官衔;内臣不得与外臣有书信往来。内臣官阶不得超过四等等。甚至皇宫门口还立有铁牌: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但实际上执行并不严格。朱元章不但派宦官外出监视外臣、武将。而且还派宦官为使臣出使高丽、安南、琉球等国。

明成祖朱棣开始大理使用宦官。一是派驻地方驻实;二是承担出使任务;三是通过东厂实行侦察、监视之责。明朝的宦官是历史上人数最多时代。宫内和宫外人员超过万人。王振、曹吉祥、汪直、刘瑾、冯保、魏忠贤都曾权倾朝野。为皇帝和外臣竖起了藩篱。

之所以形成这种情形。一方面是制度造就。另一方面是皇帝放纵。皇帝收回相权。又不能事必躬亲。只能有宦官代劳;外臣是否忠于皇帝、忠于职守。让宦官充当监察机构。朝廷监督。

所以。宦官干政看似水道渠成!

综上所述。汉代、唐代、明代是宦官专权的三个高峰。但三个朝代专权的方式各有不同:汉代宦官是以控制皇帝来达到专权的目的;唐代是通过全面夺权。掌握政权、军权全面专权乱政;明代则是因制度的缺陷和皇帝的纵容。使宦官专权乱政。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40:09

    宦官,皇帝,东汉,外戚,明朝,唐朝,皇权,周礼,王朝,势力

  • 夜深时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40:09

    没想到大家都对汉、唐和明的宦官专权有何异同之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40:09

    导读:宦官是历代皇室中的服务人员。但是在东汉、唐朝和明朝三朝中为患深重。宦官获得权力都源于帝王的偷懒懈怠甚至是出于对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