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9869条回答。
非常难。非常难。比今天进入公务员队伍还要难很多倍。
有种说法。七十年代方向盘最吃香。是比干部还牛逼的工作。
一说当时的年轻司机。哪怕长得歪瓜裂枣、身材矮小。也绝对有漂亮女孩愿意嫁。
很多人说。雷锋同志的一生虽然短暂。就事业上来说还是比较幸运的。
咱也没有调侃的意思。实话实说而已。
雷锋本来是普通农民子弟。1956年17岁从生产队被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
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就职。成为拖拉机手(应该是农业工人)。
1959年8月。报名到鞍钢弓长岭矿山参加新建焦化厂工作(成为工业工人)。
1960年。雷锋经历了一番波折以后。几乎是被特批入伍参军。
1960年3月。新兵连训练结束。雷锋被分配到运输连当驾驶员。
雷锋在4年内。不但从一个普通农民子弟农转非成功。还从事了当时很好的职业。也是无数人向往的职业:公务员、工人、军人。
尤其重要的是。雷锋后来被分配到运输连当驾驶员。也是很好的。
军队的驾驶员属于技术兵种。一旦复员到地方。基本肯定从事驾驶员的工作。
在六七十年代。驾驶员是非常好的职业。
当时有句俗语:“汽车轮子转一转、给个县长都不换”。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看看待遇。
60年代初。驾驶员分为五级十等。新手司机考到驾照以后。一般2年内就变为副五级。也就是最低的等级。
即便是这个副五级。每月收入也有40多元。比普通工人要高出一大截(机务工人最低1 级是33元。8级为99元)。
司机是少见的有补助的工作。如果外出跑长途。每天补助1元左右。跑市区则是0.6元左右。
如果司机出车较多。即便是新司机。每月也能拿到六七十元(农业工人1级是32元。7级才70元)。
在当年。司机绝对是高薪职业。
除此以外。司机的其他待遇也是很高的。比如重体力工人每月粮食定量不过36斤。司机可以达到40斤。不要小瞧这几斤粮食。当时有钱也没地方买去。更别说没钱。
另外。司机们还有很多其他待遇:除了劳动布工作服外。还有雨衣、雨鞋、线手套。冬天头戴皮帽。上身穿着白茬皮袄。下身穿着白茬皮裤。手上皮手套。脚下大头鞋。有的甚至是马靴。走在街上神气十足。
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当年的情况。认为多几套衣裤算个鸟啊。
萨沙告诉大家。以前有些工人岗位拿钱不多、工作繁重。却很多人愿意干。猜猜为什么?
就是因为每年能多分几件工作服。在当年用布票的时代。多一套衣服就是多一笔财富。今天的年轻人是无法理解的。
其次看看其他的好处。
对于司机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到处跑。能够搞到本地没有的物资。
当年的物资匮乏。不同地方存在不平均。
也就是说。有的地方你有钱也买不到一些东西。有的地方则不同。
萨沙有个长辈当年结婚。本地结婚流行送糖给亲友。然而本地糖果种类少且质量差。很多糖果直接没货。
正巧女方的哥哥去上海出差办事。就委托哥哥去上海的食品商店。买来不少质量好的水果糖和奶糖。这些糖果在本地是买不到的。有钱也买不到。
在当年能够送这种比较高档的糖果。是很有面子的事情。我这个长辈老了以后还经常提起。
道理也是如此。
以前人员不能随便流动。出门的基本都是各种出公务差的干部或者办事员。要凭借组织上的介绍信才能住宿。不然只能睡大街。
一旦发现没有介绍信或者介绍信丢了。你就会被当作盲流被关押遣送回原籍。
只有汽车驾驶员。才是可以定期跑一些线路。更重要的是还可以用卡车捎带一些货物回来的。
要知道。当年压根没有私家车一说。连马车、牛车都是集体的。所有运输工具都是公家的。普通人根本搞不到。
自然。这是任何单位都明令禁止的。实际上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么打个比方。现在一对新人要结婚送糖。当地买不到。只能委托单位司机去上海购买。
司机帮你买了糖以后。你还好意思没有什么表示吗?肯定要送给他礼物。
而且如司机买糖是1块钱一斤。现在收你1块多一斤。一般人也不会计较。
另外。如果私人去买一批货回来卖或者转让。这叫做破坏统购统销。属于投机倒把罪。是要判刑入狱的。属于政治问题的罪行。
而司机捎带的那些东西。一般查到了最多批评教育。没人会认真对待。
而那个年代。可以说衣食住行、吃穿用住什么都缺。所以能够捎带买的司机。是非常非常吃香的。
还有别的好处吗?
当然有了。
上面说了。当年没有私家车一说。大的单位一般有自己的车。一些有运输要求或者临时要运输的。就必须通过国家交通调度机关。临时调度一些车辆来使用(一般都是卡车)。
比如北方冬天学校要生炉子。需要大量煤炭。就要用车运输。学校肯定没有卡车。就必须让市政府帮忙调度一辆来用。
此时。学校一般会打点打点派来的司机。至少请吃饭加送点礼物。为啥?
同样一件事。做法可能有很大不同。虽然国家调度我来开车。但车子开到学校门口还是开到学校里面。这就是司机说了算。
司机开到学校里面。煤炭卸下来找两个人就可以搬入仓库了。如果司机直接撂在门口。几吨甚至十几吨煤炭想要搬到学校里面。可不是轻松的事情。恐怕要找不少老师来搬运。
再比如。我装了满满一车煤。好好开车同乱开还是有区别的。当时公路很差。路面颠簸。沿途掉一些煤炭也是寻常事。
司机慢慢开认真开。可能煤炭几乎不掉。学校没有什么损失。如果司机很快开。胡乱开。煤炭就可能掉了不少(甚至司机直接拿一些走)。学校直接受损失。
所以。司机是很肥的。经常收到礼物和请吃饭的。
不过。以前的司机也不是谁都能当得。一般要有一些背景才行。毕竟是很好的工作。普通人家的孩子。想当司机也找不到门路。当时根本没有民间驾校。
另外。其实那时候司机也不是很容易做的。
一来车辆情况较差。路况也不好。需要司机有很好的驾驶技术。不然自己都会有危险。当年司机们也说“行车走马三分险”;
二来当年没有今天那么多的修车厂。一旦车子出问题就要尽量自己来修。难度很大。
那年代车子少。一辆卡车可能用了很多年。故障很多了都不报废。所以开车上路。尤其是跑长路。车辆出现点问题是很正常的。在荒山野岭修车也是寻常事。放在今天。没几个司机能够搞得定。直接喊拖车。
同时。车辆是国家的。不是自己的车想怎么折腾都行。要好好维护保养。
看看这一段:“大解放”都配有一个专门摇车的铁摇把子。本来汽车在起动机和电瓶完好的情况下是不需要摇车的。但为了保护电瓶就要去摇(一般是副驾驶、学徒负责)。这摇车不仅要有一把子力气。北方的冬天机油粘稠。初起动摇车是相当沉的;还要有一定的技巧。脑子反应要快。感觉不对赶紧撤。最怕发动机点火过早突然反转。带着摇把子反转搞不好就打伤手臂。严重者有打骨折的;
三来司机比较也是累活。没那么轻松。当年路况很差。开车比较颠簸。司机很容易疲劳。大车换挡之类的都不轻松。车辆还要经常加水加油。根本就是体力活。
尤其是跑长途的车辆。一般一天下来司机就很累了。常年跑长途的司机。身体都不会好。更别说家里没有人照顾了。所以。当年司机清一色都是男人。没有女性。
即便如此。那时候的司机还是非常吃香的。
其他观点:
题主问——六七十年代。想当一个汽车司机难不难?
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在那个年代。要想成为一名汽车司机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
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交通设施落后、汽车保有量极少。
当时的社会车辆只有三种:
二、承载公共交通重任的公共汽车、长途班车和大型企业的通勤客车;
三、企业单位装载货物的大型货车。说是大货车。最大也就是长春一汽生产的解放牌货车。载重量仅有4吨;还有就是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的仿苏联嗄斯车了。这种车的载重量仅有2.5吨。其余就是有些省份生产的各种杂牌车了。而且最大载重量也就是二吨半!
那个年代的汽车可真是稀有物种。一般县政府小车班顶多三到四台北京吉普作为机动。从县委书记到县长。都没有专用车辆。县里各单位包括各人民公社。都没有小车。要去县里公干。只能乘坐各种型号的拖拉机代步。这就理所当然让驾驶汽车的司机水涨船高成为各地方、各单位的“熊猫”级人物了。
可以这么说。在那个领导与群众平等的年代。讨好、巴结领导的人少有。可挖空心思与司机搞好关系的人却比比皆是!无论是谁。只要说到自己有个司机朋友没有那个不是自豪感爆棚!
那个年代汽车司机的从业门槛比进机关当干部还高。需单位挑选推荐后参加由地方交通局举办的驾驶员培训。培训期为半年。培训结束后参加车辆监理站统一组织的理论考试、路考和桩考合格后发给实习驾驶证。
取得实习驾驶证的人员被称为实习司机。在单位上还得拜师学艺。跟着师父跑车有半年的、有一年的。师父认为你可以出师了。单位才会分配汽车给你让你放单。如果单位没有多余的汽车分配。那你还得继续跟着师父当助手。
我是1973年参加汽车培训的。第一次参加路考时因为紧张倒车掉头时掉坑里了。后来经过补考。才勉强过关。拿到实习证后。高兴的我花了十几元钱请同事们美美的吃了一餐!
1976年我工作调动去了汽车较多的抚州专区建工局车队。
可我还是高兴的太早了。因为我不认识车队任何人。对于我这个走后门进来的准司机居然没有一个师父肯带我。无奈。只能暂时下到单位的汽修车间学习汽车修理。没想到。这一学就是三年。
到了1978年我们车队队长看到实在没人愿意带我。大发善心。让我上了他的车成为他的关门徙弟。正式开始了一个汽车司机的学徙生活。
正所谓患难见知己。就因为我师父圆了我成为一名汽车司机的梦。从那以后我便将他视如长辈。每逢年节我都要上师父家中送节、拜年!即使我后来调过若干个单位。那怕是转行到省城从事新闻工作后。几十年间每逢年节我还是会风雨无阻出现在师父家中!
跟着师父学了整整半年后。我终于如愿成为一名正式的驾驶员!
我接到手的第一部汽车是江西生产的井冈山牌卡车。载重二吨半而且是从其他师父手中替换下来的老破旧车。
尽管如比。心中还是美滋滋的喜不自胜!听到人家称我“师傅”。那心中就如泡在蜜罐里一样。
第一次单独出车让我终身难忘——
那是车队派我去宜黄县的大山里拉毛竹。车子行驶在崎岖不平而且狹窄的山区公路上脚下居然忘了收油门。口中还不停地啍唱着“我们走在大路上……
快到黄陂时突然眼前出现一个急弯。我因为缺乏实操经验一脚将刹车死死踩住。卡车剧烈颤动着向路沿侧滑而去。车子在倾覆的那一刹那我口中还连呼“完了、完了”!
汽车四轮朝天倒扣在距路面大约有三米多的山野中。驾驶室座垫下的千斤顶、撬棍、扳手、锣丝刀飞散到四处。
那个年代的司机之所以会那么吃香。与当时的交通不便、物资匮乏不无关系。
人要出个远门。认识司机便可以在合适的时候搭个顺风车;你想买个什么本地没有的物品。拜托司机帮忙在跑外地时帮你买回;那时候烧饭煮莱除用煤球外。人们更喜欢烧木柴。如你正好有司机朋友。便可以请他在跑山区时帮你捎回二担;
类似的各种便利。司机朋友还可以帮上你很多、很多!
另外。那时候只要出车外地便会有每天六毛钱的出车补贴。所以。司机的经济收入要明显高于一般工人和普通的干部。
最记得1979年的时候。我曾有调到公安局当警察的机会。在办理的差不多时。我将此事告诉了当时还是女朋友的老伴。本以为可以给她带来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谁知老伴一家是跳起脚来反对。最后居然给我摊牌。如果我改行当警察那就一拍两散!
还真別说直到今天。我的生活比在当司机时已好了不知多少倍。但在我的脑海深处。还是会时不时怀念着那虽然艰苦却又快乐自在的司机生涯……
其他观点:
六七十年代的汽车司机一般都称为汽车驾驶员。人们往往都称之为某某师傅。是社会上非常吃香受人羡慕的人物之一。那时代。东看西看。司机家的房子最好。由于那时国家经济还比较落后。汽车少。驾驶员也不算多。即使是会驾驶。没有汽车给你开也是枉然。在工厂。农村街道。也有不少的驾驶员闲着。只有去干其它的活的。但随I时可以听用。有这门技术的工作机会比普通人的机会要多些。
那时候汽车要一个单位及工厂才有。地方上也没有驾驶员培训机构。驾驶员的来源基本上是部队转业分配到各个单位的。那单位有车需要才能上车从事驾驶员工作。在农村。一个公社也最多只有一两台大汽车用于企业搞运输。搞农用运输的车基本上是东方红拖机和手扶式拖拉机。
一般基层。是没有小车的。就是个公社书记要出行办公事如进城开会等。也只能是乘别单位的便车。莫说私人没钱买。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一个单位及工厂用的车。也要按计划审批进行配制。所以那年代司机虽然红火吃香。也因羡慕而想当司机的人也不少。但如果不是部队转业受过驾驶训练的司机。也是很难去作汽车驾驶员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6214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司机,汽车,驾驶员,单位,师父,当年,都是,工人,吃香,工作
没想到大家都对六七十年代,想当一个汽车司机难不难?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萨沙第9869条回答。非常难。非常难。比今天进入公务员队伍还要难很多倍。有种说法。七十年代方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