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古诗词,你最爱哪首?
原创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词,你最爱哪首?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祭祀之寓意。赋予了多少清明诗词感怀思人之意。或思亲人或思爱人。可我最爱的还是唐朝诗人韦庄忧思国运的两首清明诗。

其一是《遣兴》:

“如幻如泡世。多愁多病身。乱来知酒圣。贫去觉钱神。

异国清明节。空江寂寞春。声声林上鸟。唤我北归秦。”

其二就是时隔几年后。韦庄再赋清明的《长安清明》。

“早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这两首诗不是简单的个人情绪宣泄。它承载着太多历史沧桑巨变。我们理解它还需从作者个人轨迹。以及晚唐那段风云变幻的没落史开始。

韦庄出生年代正是晚唐败落凋敝时期。其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可其家世背景并不简单。按其家谱向上追溯。其四世祖可是中唐曾名满天下的苏州刺史韦应物。只是到韦庄一代。韦氏家族已没落不堪了。

所幸韦庄继承了先祖优良基因。才思敏捷尤以词绝。与温庭筠堪称晚唐双璧共创花间词派。

只可惜韦庄才高八斗却考试运欠佳。科举屡试不第。只得辗转各地靠做幕僚混生活。心怀远志的韦庄怎甘心如此虚度一生?虽已年过四旬仍想赴长安再博一把。谁料科考未成却逢战乱改变了人生轨迹。

晚唐政治最大弊端就是皇帝轮流换宦官当权不变。当朝皇帝僖宗就是宦官拥立的乳臭未干的小孩子。只要用糖就可将其哄转。僖宗热衷玩乐只醉心斗鸡、蹴鞠。甚至童言无忌笑言志在夺取打马球科考状元郎。

晚唐有如此昏君主政。奸臣当道官逼民反已成必然。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其中攻势最猛得当属剑指长安的黄巢义军。

唐僖宗眼见黄巢军队进逼长安。早已吓得束手无策唯有涕泪横流。他竟命太监田令孜指挥军纪混乱毫无战斗力的神策军迎敌。

可想而知一个宦官带领一批乌合之众。怎敌得过士气正盛的黄巢义军?很快黄巢攻进长安。僖宗携妃嫔落荒逃到四川。

黄巢进得长安一舒“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地尽带黄金甲”的豪情。很快就登基为帝国号大齐。滞留长安的韦庄眼见僖宗都跑了。只得东躲西藏趁机逃出长安。踏上了漫漫异乡路。

韦庄于战乱中好不容易捡回一条性命。四处流浪讨生活。却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心中故乡长安。梦回大唐。就在一年清明节。韦庄写下了这首《遣兴》。

清明时节虽有祭祀习俗。可正是春暖花开世人游春踏青季节。可韦庄心中的清明节却是凄风苦雨一片悲凉。

他拖着因忧思故国而多愁多病身。望着“如泡如幻”的世界。感觉梦幻般希望的泡沫已幻灭。贫病中唯有借酒消愁。更衬出韦庄心中难掩的思乡情切。

“异乡清明节”唯有“空江寂寞春”了。那林间杜鹃一声声悲鸣“不如归去”。在呼唤他北归长安吧。

韦庄逃亡初期遇故友。还曾感慨“前年相送灞陵春。今日天涯各避秦。”。可随着时间一年年流逝。“声声林上鸟。唤我可归秦”成了韦庄心中不灭的期望。

可长安在此期间又饱受一次又一次的战乱劫难。僖宗虽利用李克用的沙陀兵。很快将黄巢赶出了长安。可李克用出兵并非为迎僖宗还朝。只为自己膨胀占据长安的野心。因而僖宗虽短暂返回长安。但又被李克用逼至凤翔。一直在外躲躲逃逃居无定所。

就这样岁月流转。自黄巢起事已过去了十余年。韦庄梦回长安的日子依旧不知归期。

这段时期韦庄多辗转于长江以南区域。虽说人人皆道江南好。韦庄已爱上江南春水碧于天。醉卧画舫听雨眠的诗情画意。可这一切又怎能代替心心念念的故乡长安呢?

其字里行间皆是回不去的故乡。回不去的大唐。真是回乡欲断肠。

等得僖宗驾崩。宦官拥立昭宗继位。韦庄才得以回到已阔别十一年的长安。转年韦庄参加科举破天荒得中进士。那年他已经五十八岁了。

他初体验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快意。初涉仕途满怀复兴大唐的希望。又逢清明遂写下那首《长安清明》。

如果说《遣兴》有一种忧思国运梦回长安的悲凉。那《长安清明》则有一种喜悦与希望。

虽然长安清明时节依旧风风雨雨。可芊芊芳草早已绿意盎然荡漾春意。韦庄看着长安城内城外道路上。传送宫内赏赐百官新火种的车马络绎不绝。游人如织骏马嘶鸣热闹非凡。路边的绿杨柳间也早已挂好了秋千。

他依稀还记得唐朝繁盛时的景况。再见到眼前祥和温馨的清明节。只暗中欢喜似乎又回到了从前。

虽然韦庄知道也许这只是虚假幻想。可他仍愿满怀中兴之望。但晚唐颓势依旧。又怎是他能左右?

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野心膨胀。很快昭宗就被节度使李茂贞逼出长安。韦庄纵使中兴梦灭可其一心护主。亦一路追随昭宗逃亡。

谁料就在韦庄被昭宗派往成都。妄想劝谏西川节度使王健停止攻打东川时。他虽未能阻止王健停下统一蜀地脚步。但其心怀家国的胸怀气度却打动王健。欲邀其留在蜀地为官。

可大唐是韦庄心中的根。他夹在昭宗与王健之间陷入两难选择。不知该情归何处?

韦庄再随昭宗重回长安。但昭宗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不但被宦官逼着禅位。甚至还被宦官羁押。每天只以馊烂饭菜为食生不如死。

韦庄见此情景对大唐国运心灰意懒彻底绝望。遂决意离开长安告别大唐。赴成都辅佐王健。

唐朝国运危亡脚步谁也无法阻挡。很快节度使朱全忠逼唐朝末代皇帝昭宣帝禅位。自立为帝国号大梁。

大唐灭亡。长安已成韦庄余生再也无法回去的故乡。他虽劝谏王健亦自立为帝建立蜀国。他虽晚年官居蜀国宰相得到未曾有过的荣光。可每年清明节长安依旧是其心中最深情殇。

韦庄两首清明诗有别于花间派的靡靡之语。有别于其它缠绵悱恻的清明怀人之作。不但蕴含着韦庄忧思国运对长安对大唐深深的爱。也诉说着晚唐风雨飘摇厚重的历史轨迹。

我籍此而喜欢韦庄这两首清明诗。不知你们读后感觉怎样呢?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58:03

    长安,大唐,清明,晚唐,宦官,清明节,国运,节度使,忧思,黄巢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58:03

    没想到大家都对关于清明节的古诗词,你最爱哪首?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0:58:0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祭祀之寓意。赋予了多少清明诗词感怀思人之意。或思亲人或思爱人。可我最爱的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