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几千人一个工地搞建设,后勤保障和娱乐是如何合理安排的?
原创

六七十年代,几千人一个工地搞建设,后勤保障和娱乐是如何合理安排的?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很高兴接受邀请回答这个问题:六七十年代。我在农村有幸多次参加大大小小的农田基本建设。那时叫会战。

大工程往往是全县几万十几万人参加。但是都做的井井有续並不混乱。原因是上级把总工程量层层细分到公社。大生产大队。生产小队。生产小组至个人。

吃喝拉撒睡基本由大队与小队一级自行解决。

吃饭问题是各由小队自备口粮。干活小队人数多就自行起伙。小队人数少则由大队统一起伙。

住宿问题。如果工地离家近。就各住自家。但是得起早贪晚赶班。不能影响干活。离家较远时就在工地附近号房子住宿。是不用交房租的。

干活中解手方便时。工地有用席子围起来的临时矛厕。如果周围没有女同志。男同志则很随意。

那时候干活是两头不见日头。回到驻地洗脸吃饭。就己经很晚。得赶紧睡觉休息了。哪还有扯闲淡的心思。娱乐就更无从谈起了。

最大的娱乐享受是在中午工地休息时间。偶而可看到公社文艺宣传队现场表演的节目。

那时干工程确实很艰苦。但是很少听到有人叫苦喊累的。大家维一的心思就是早日完工回家。

其他观点:

[原創]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這样几千人的建设工地。一般是全乡(公社)或全县以至几县相连的工程。关于民工吃喝的问题。五四年以前由国家支配生活物质。单位集体食堂开歺。暈素搭配有飽吃。民工积极性很高。

公社化以后。民工的生活费由集体单位自負。米粮油柴集体单位自带。工具费用集体单位自负。生活低劣。曾出現过這样的\"三个六\"的口号。即每人每歺六两米。六方土`六点出工、六点收工的定额規定。民工的积极性难以高潮起来。一般民工累得摸舖而睡。倒床而眠。什么娱乐就免说了。谢谢邀请

其他观点:

六七十年代。所谓几千人一个工地搞建设。大概象大型水库建设。西藏公路工程。就是上河工了。我曾经上过河工。那不是几千人。而是上万人。相当于一次大部队作战的大战役。诚如赵本山先生小品所说:到处是红旗飘飘。锣鼓喧天。人山人海!

那时吃喝拉撒和娱乐是这样解决的!

第一。计划先定

那时上河工。一般在冬季。但是市级工程或县级工程。一般在十月就成立工程指挥部。下达各公社各厂矿【有的还有解放军水电工程部队】具备任务。工程标准。生活安排。卫生娱乐服务。各公社及各大局层层下达到各大队小队和厂矿。

第二。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各大队接到通知后。按公社统一部署。组织大队河工队。选拔青壮年劳动力。公开向河工队成员宣布每天生产定量。每天工分报酬。同时各小队将生产队库房粮食取出来机成米。将蔬菜队生产的蔬菜。鱼场养的鱼。养猪场养的猪。用于运粮草的挂浆机船全准备好!

第三。住的地方

有些大队在附近人家租借房子。借用当地中小学教室。有些大队干脆自己在工地河堤另一面搭大棚子。全部铺上厚实的稻草防潮。这就是工棚。

第四。吃喝情况

上河工吃喝不用自己操心。犹如战役部队有炊事班。各大队有专门食堂。鱼肉蔬菜粮食全是大队自己长的自己养的。其实很方便。烧的草当年是稻草。还有队里河堤上砍下来的木材。这吃喝全免费。

第五。撒拉问题

那时因陋就简。运几口大缸。周围用柴席一围就是厕所!过去不是现在用化肥。人粪尿很宝贵的。农家没有浪费。撒拉下来排泄物一般三五天就被大队专门船运回大队用作肥料。

第六。娱乐问题

当年县广播站在工地每隔几百米设个广播。播放戏曲。同时县各公社电影队在工地晚上放一场电影【风雨雪天不放】。县剧团轮流到各公社工地演戏。

也就是说。当年都是有组织的人。一切服从组织安排。几千人大工地吃喝撒拉睡和娱乐。组织给你安排好了!不需要个人操心。上河工能做的就是拿大锹挖土。挑土。或用独轮车推土。与干农田活差不多。但吃喝免费。工分比干农田活更高一些!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00:10

    河工,工地,小队,大队,公社,各大,工程,民工,撒拉,几千人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00:10

    没想到大家都对六七十年代,几千人一个工地搞建设,后勤保障和娱乐是如何合理安排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00:10

    很高兴接受邀请回答这个问题:六七十年代。我在农村有幸多次参加大大小小的农田基本建设。那时叫会战。大工程往往是全县几万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