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道”怎么理解?
原创

《道德经》的“道”怎么理解?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道经德经所论的道。是老子反复论述的内容之一。他说的道是不断变化的道。非恒道。皆此意。他说的名是指有形的物体。是在不断变化的名。非恒名。皆此意。

道家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进一步阐述了老子道德篇中的道的含意。人是天地之灵。所有的行为尊从地的规则。而地是依从天的规则运行。而天是依具自然的道去运行。

一:道是不断变化的。

二:道是有层次的。

三:道是自然的。

四:道是有规律的。

五:道是有生命的。

我理解的道。既然有层次。那么人有人的时间观念。地有地的时间观念。天有天的时间观念。道既然是自然的。必勿需有时间观念了。

既然道无处不在。从某种意义上讲就一定是有生命的。

既然道是有规律的。那么世上万事万物都是有不同意义上的命运的。

本人愚钝至极。枉言而已。

其他观点:

我来回答一下我理解的道。

道只能用感觉来形容。似乎很恍惚。但是有一个我们看不见。听不到或摸不到的场景。它看起来很无形。但不能否认它的存在。在它的深处就是生命的本质。是生命的灵魂。这个本质绝对存在并且绝对正确。从远古时代到现在。它一直在不停地奔跑。不停地注视着整个宇宙。为什么我知道一切的变化?这是因为我了解道的运行法则。

委曲则能求全。弯曲可以得到纠正。低沉可以被积蓄。旧才可以出新。少了才可能得。 多了反而迷惑于得失获得的更少。但是更多的却被得失所迷惑。因此。圣人总是以自然为基础。并实现自己的愿望。不单凭自身所见才能充分明白事理。 不自以为是最后才能彰显自我。 不自我夸耀才能建立功业。 不自大才能不断进步。

所以全世界的人们都无法与他争论。自古以来。使用所谓的“委曲求全”是否是错误的说法?实际上。它是从无数此类案件中积累的。您可以通过少说话多观察而深入自然。如果您了解自然。您会知道强风不会整天吹。大雨也不会整天下。怎么会突然有暴风雨?当然。这是天地的作用。天地的力量不会永远持续下去。更不用说人了!因此。如果您跟随道。那么道将为您提供帮助。如果您遵循道德准则。道德准则将为您提供帮助。如果您失去了道。您自然不会获得道的帮助。道德也会很高兴与你在一起。而不喜欢道德。道德会远离你。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是极自然的事。许多人不相信这些观点。有些人根本不相信。

踮着脚就不可能长久站立。 迈大步就不可能远行。 这些都是急功近利的行为啊。您无法根据所看到的内容完全了解该事件。自以为是的人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自欺欺人并不意味着您已经树立了功绩。自大的人永远也不会长大。这是自然的。大自然教导我们:多吃食物会成为您自己行动的障碍。但是好事会变成坏事。因此得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其他观点:

老子《道德经》的“道”是指宇宙万物的本源。又是宇宙万物演变的根源。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一切都要顺从自然法则。“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要悟道。可以说出来的道。便不是经常不变的道。所谓的真道。并不是不能够改变的一种绝对性的道。因为。天地间的万物无时不在变化之中。而我们要努力在这变化之中捕捉真理。但因忽视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故带有宿命论的消极成分。并由此提出了“绝圣弃智”、“无为而治”。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的政治主张。他认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以及“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则正确指出了事物相互依存的关系和相互转化规律。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因忽视对立转化的必要条件。又有走向循环论和相对主义的可能。因此。老子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14:32

    自然,是有,如果您,的人,这是,道德,万物,老子,观念,生命

  • 情多浓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14:32

    没想到大家都对《道德经》的“道”怎么理解?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14:32

    道经德经所论的道。是老子反复论述的内容之一。他说的道是不断变化的道。非恒道。皆此意。他说的名是指有形的物体。是在不断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