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胜利为什么《道德经》提倡“战胜以丧礼处之”?
原创

面对胜利为什么《道德经》提倡“战胜以丧礼处之”?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道德经》“战胜。以丧礼处之”出自第三十一章。其意思是:打仗胜利了。也要按照凶丧的礼仪来处理。那么。为什么《道德经》提倡“战胜。以丧礼处之”呢?这是因为按照老子的观点。战争是不得已的事。胜利如果不符合正义的话。也不是好事。这种胜利者的快乐是以杀人为代价;以杀人为代价者。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所以按照当时军队用兵的丧礼。打仗时杀人多。要以悲痛的心情参加;打仗胜利了。也要按照凶丧的礼仪来处理。这就是为什么《道德经》提倡“战胜。以丧礼处之”的原因。

谢谢邀请!

严正声明:

本回答内容属于“微道助您创造终生价值”的原创。不得抄袭。转载时。请注明本出处。

其他观点:

曹操曾讲:“圣贤之于兵也。戢而时动。不得已而用之。\"是在说古代明智的统治者。对于战争这种事不可轻举妄动。迫不得已时才可以用之。这是对老子用兵思想的高明见解。

哀兵必胜(不轻易杀伤人)是说在存有怜悯心之后才能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天地有好生之心。恃武者灭。恃文者亡。

巜司马法》中说:“人故杀人。杀之可也。\"要求杀那些该杀的罪恶滔天分子!

老子强调的是谨慎用兵!

其他观点:

美其食华其服老死不相往来。爱好和平。以防为主。利器不先示人。不打第一枪之意。乐杀人战争狂以攻为主侵略为尚。是和平的天敌。和平人是反对的。以葬礼。是人道主义。杀死人葬之入土为安。为帅者杀人制止恶势力不得一而为之。军人又是服从命令各为其主而战争。战死的士兵。当然应是胜者葬之。败者逃亡走了。乐杀人战争狂不可用之为之。仁义之师。孔明七擒孟获杀人太多。回师以饅头祭示此理也。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14:34

    道德经,丧礼,战争,也要,老子,处之,和平,观点,为之,严正

  • 难入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14:34

    没想到大家都对面对胜利为什么《道德经》提倡“战胜以丧礼处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14:34

    《道德经》“战胜。以丧礼处之”出自第三十一章。其意思是:打仗胜利了。也要按照凶丧的礼仪来处理。那么。为什么《道德经》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