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人性复杂。确实不能简单地以好与坏。忠与奸来区分一个个体的人。
尤其在政治场上。政治决斗场是人类最复杂的竞技场。没有之一。
在政治场角逐。有时候就需要藏起锋芒。隐去目的。与光同尘。保住有用之身。不在乎名誉。不在乎得失。做得一分是一分。
白居易有一首诗说:
好诗!
周公姬旦就是“大忠似奸”的代表人物。而王莽就是“大奸似忠”的翘楚。
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政。
周公摄政长达六年。在这六年里。他对成王可一点也不尊重。独断专行。军政财政行政一把抓之外。还常常教训成王“须知稼穑之艰难”。逼着成王下去田地里视察。给他一堆学习任务。
看起来就是欺负人。
然而。后来他还政成王。证明了他是大忠。
王莽的事情这里就不多说了。
周公之后。葭明通认为最能体现“大忠似奸”的就是五代十国的冯道了。
“十帝元老冯道”。
冯道比周公还不容易。因为周公所处的环境是和平环境 。他手中握有大权。做起事来。不会受委屈。
而冯道身处五代十国的乱世。手里面既无兵也无财。全仗着一腔为国为民的情操支撑他做事情。
冯道先是辅佐幽州节度使刘守光。
官不大。做的是私人秘书(掾属)。
刘守光这个家伙年轻时候与他的庶母通奸被父亲打出家门。可见这个家伙的廉耻度底线有多低了。
可是五代十国是群魔乱舞的时代。正是刘守光这种人的天下。他后来建立了“大燕帝国”。自称大燕皇帝。史学家称其为“桀燕”。
刘守光昏庸愚昧。骄奢残暴。如果按照孔子的教导“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冯道完全可以。他也有能力逃跑的。
但是。冯道没有逃跑。反而留在刘守光身边。日日劝他多行善事。莫要那么残暴。少打仗(私人秘书嘛。有的是时间和机会)。
一次。刘守光决定去征讨李存勖的定州。冯道劝他勿兴刀兵。百姓承受不住了。你不一定能胜利。
刘守光很干脆。命人把他关进了监狱。
刘守光兵败后。冯道还是不记打。跑去了太原辅佐李存勖。
李存勖也是个混世魔王。沉湎酒色。重用戏子伶人和宦官。横征暴敛。吝啬财宝。
不过这一次冯道学聪明了。不再犯言直谏。而是采取了迂回劝说的策略。并且开始逢迎。逢迎的还是一个太监张承业。为的是好做大官。因为官大越大。权越大。权大就可以多救人。多做好事。
张承业和李存勖的关系好比萧何和刘邦。李存勖对张承业可谓言听计从。
不久冯道就做上了副宰相。
这官是够大了。
而这一年冯道才37岁。
会逢迎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坏人。冯道是个好人。
宰相好人冯道接下来做的事。熟悉历史的人大概率会把他当成王莽。真的实在太假。太做作了。太像奸诈的样子了。
冯道以副宰相之尊。跟着军队出门打仗。他睡在马吃的草料上。工资全部请了士兵吃肉喝酒。有人把抢来的 美女送给他。他把美女安置下来。然后寻找她们的家人。让人家一家团聚。
他回老家探亲。半夜偷偷爬起来去给乡亲收庄稼。
美女和请士兵吃饭以及偶尔一次替人收庄稼。还可以理解 。虽然有点装。谁不在装呢?
但是一定要睡在草料上。确实装得太大了。没有受益人嘛!
王莽。一定是王莽 。所谋图大。
他的谋略成功了。李存勖死后。皇帝换了李嗣源。冯道的官职去掉了“副”字。坐上了宰相。
这里需要说明。冯道绝对没有当皇帝的心思。因为五代十国的皇帝是非常非常非常危险的职业。宰相算是冯道所追求的职业天花板了。
他到了天花板顶层。
那么。按照逢迎小人的套路。冯道是不是就开始强取豪夺。穷奢极欲。耀武扬威。四处报复以前得罪过他的人呢?
他没有!
以及欺瞒皇帝去做横行霸道的权臣奸臣呢?
他也没有!
有一年。老天待百姓很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李嗣源作为皇帝很高兴。他问冯道:如今天下丰收。老百姓日子都不错吧?
一般人的套路。就算这个人不是奸臣。也一定会回答老百姓日子好的。毕竟。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年代老百姓的日子确实会好一点。
这个时候。做大臣的完全可以不用闷着良心说瞎话。实话实说就可以拍领导马屁了。
但是冯道没有。
五代十国的皇帝们几乎都是大老粗。既不懂治国。也不懂悯民。更不懂经济。还不懂农事。他们只会打仗。
说白了。五代十国的皇帝们有一个算一个。全是土匪强盗。
这些人。需要让他们懂些大道理。需要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问题。但是也不能惹他们生气。生气就会乱杀人。把天下搞得更乱。老百姓也就更苦。
所以冯道这一次没有拍马屁。他回答说:“老百姓什么时候也不会有好日子的。谷贵饿农。谷贱伤农。这是常理。有一首诗专门讲了这个道理。陛下我背给您听听?”
如此表现。真不能说他是王莽了。
王莽从来是把自己的名誉往好处塑造。冯道却不爱惜自己的名声和操行。为了拍皇帝马屁。甚至谤佛。
但其实是为了救老百姓。
947年。契丹耶律德光打进汴梁。冯道投降。去见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拿腔作调。以一个胜利了的侵略者身份故意问冯道:“天下百姓。如何可救?”
这是一句反话。你他x就是来抢美女抢财宝的。屠刀都已经举起了。你还问屠刀下的人怎么不会自救!你不应该放下屠刀吗?不厚道。无耻至极。
这时候。如果是一个个体人。满可以宁死不屈。满可以大骂回答“要杀就杀。要刮就刮。你个xxx。老子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然后英雄就义。不失为一位大英雄。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败军之将宁死不降。后人把他们视为了英雄。比如文天祥。比如陆秀夫。比如三国庞德。
可是。冯道投降了。投降的还是契丹人。
冯道为什么投降呢?
因为冯道的前一任皇帝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犯不上为他守臣道。
冯道是为了救中原百姓而投降。
冯道当即对耶律德光说道:“此时百姓。佛再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
这马屁拍的!耶律德光很受用。随之放下了正要大开杀戒的屠刀。未及三月。契丹退兵回去了草原。
可是冯道的“污名”也就留下了。
历史上自污保命的人多了去了。比如王翦。比如萧何。比如郭子仪。比如霍去病。
自污保百姓的应该只有冯道一个。
冯道如果生在太平年月。绝对是一个治国之能臣。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6480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王莽,皇帝,的人,契丹,宰相,周公,老百姓,十国,百姓,耶律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上有哪些大忠似奸的人?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人性复杂。确实不能简单地以好与坏。忠与奸来区分一个个体的人。尤其在政治场上。政治决斗场是人类最复杂的竞技场。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