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雍亲王胤禛把金牌令箭,交给谋士邬思道,到底有多大的风险?
原创

雍正王朝中:雍亲王胤禛把金牌令箭,交给谋士邬思道,到底有多大的风险?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在《雍正王朝》中最惊险的一幕。莫过于雍正帝即位当晚了。这一晚。之所以惊险。并不仅仅限于敌方的阴谋诡计。更在于雍正帝阵营内部的勾心斗角。

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那就是雍正帝刚刚听完康熙帝的传位口谕。就命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去找邬思道。并让传话给邬思道。让他“依计行事”。

在情况如此危急之下。可谓分秒必争。为什么雍正帝却命令张五哥先去找邬思道。再去宗人府救老十三胤祥。再去控制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为什么不绕过邬思道呢?

一、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老四胤禛夺嫡当晚。真正的主角并不是他。也不是康熙帝。而是邬思道!

康熙帝口述完传位口谕之后。闭上了眼睛。在场的众阿哥们争论不休。在等待隆科多拿传位诏书的空隙。老四胤禛躲到偏房。忍住激动地眼泪。马上派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去见邬思道。并告诉邬思道“依计行事”。

那么。这个“计”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这个“计”的整个过程是这样的:

邬思道拿到金牌令箭之后。再让张五哥带着金牌令箭去宗人府放出老十三胤祥。老十三胤祥再拿着金牌令箭赶往丰台大营。控制住丰台大营之后。再联合老十七胤礼控制的西山大营。进军畅春园。控制局面。

至此。夺嫡才算圆满落幕……

假如邬思道没有拿到金牌令箭。那么他在老四胤禛去畅春园之前。已经取得老四胤禛的领侍卫内大臣“关防大印”。必要时。他将使用这个“大印”去救出老十三胤祥。后续步骤同上。

所以。整个事件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放出老十三胤祥。也只有老十三胤祥带着金牌令箭到丰台大营。才能控制局面。扭转乾坤。

既然如此。那么老四胤禛为什么不让张五哥直接拿着金牌令箭去放出老十三胤祥。而要多此一举。先跑一趟雍亲王府。听候邬思道的安排呢?

这就是刚才杨角风提到的。老四胤禛夺嫡当晚。真正的主角不是别人。而是邬思道。是邬思道决定着整个事件成败关键。

换一种说法就是。邬思道才是夺嫡当晚的总策划、总调度、总指挥。他的一举一动决定着夺嫡的成功与否。

二、

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从后来邬思道的行为可以看出。他早就知道老四胤禛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留在他身边。只会增加自己丧命的风险。反而是远离他。能保安全。

如果邬思道临阵倒戈。拿到金牌令箭之后。他没有去放老十三胤祥。甚至杀掉了他。控制住丰台大营和西山大营后。再宣布隆科多拿来的诏书是伪诏。顺利保老八胤禩或者老十四胤禵上位。

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一向谨小慎微的老四胤禛。为什么会放心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押到邬思道身上呢?

说白了。他并不放心。但是又不得不如此。从邬思道跟随他的那一刻起。他就没有停止过对邬思道的考验:

拜邬思道为师的当晚。邬思道就滔滔不绝地讲追缴户部欠款的好处。结果老四胤禛打了个哈哈没有表态走了。此举就告诉邬思道。什么叫“交浅言深”?

后来的是否追查刑部冤案。老四胤禛又用实际行动告诉邬思道。你出主意可以。但真正做主的还是我。四爷!

再到热河狩猎。老四胤禛一高兴给年秋月一家抬了旗。时刻警告邬思道。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不能有非分之想。

甚至监视年羹尧啊。处死坎儿啊。试探李卫啊。哪一件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背后都有敲打邬思道的影子。

就连夺嫡的关键时刻。老四胤禛也没忘最后对邬思道进行一次考验。那就是“死鹰事件”之后。康熙帝一口气罢免了众多大臣的职务。老四胤禛不解。跑去找邬思道。还带着一大堆金银财宝:

“先生有房杜之才。无奈胤禛无李世民之命。委屈你了。这点东西不成敬意。送给你安度后半生吧!”

三、

这句话之前也解释过很多次了。老四胤禛自比李世民。把邬思道比喻成房玄龄和杜如晦。

意思再明显不过了。自己想当李世民。希望邬思道能给自己出谋划策。武力夺得皇位。邬思道随后哈哈大笑。反而让老四胤禛不自在:

“先生是在笑话我?”

他以为邬思道是笑话他不自量力。竟然想到武力逼宫。其实不是。邬思道是笑话他。大家在一起共事这么久了。怎么还在考验自己呢?

是啊。一旦邬思道决定拿着金银财宝跑路。那么等待他的必然是死亡。毕竟他一走。就证明老四胤禛夺嫡无戏。康熙帝的其他皇子上位。那么大家都活不成。

邬思道却早早给老四胤禛准备好了武力逼宫这条路。他甚至在十年前。老十三胤祥还没被关起来时。就已经准备好了武力夺嫡的武将名单。

是啊。如果连策划武力夺嫡的本事都没有。养你何用?

所以从那时起。老四胤禛就把身家性命押到了邬思道身上。当然。并不是全部。毕竟还有一个老十七胤礼在控制西山大营。

而当晚的邬思道确实没让老四胤禛失望。“依计行事”。成功推老四胤禛上位。

既然大事已成。即位当晚的雍正帝。为什么又非要返回府邸呢?

他返回府邸。给出的理由是怕宫里不安全。并且是顺便见见邬思道。其实哪里是这个样子。他此行就是为了邬思道而来。如果真的怕宫里不安全。为什么当晚又回宫了呢?

四、

雍正帝回到府邸。所有人都出来迎接。但是邬思道并没有出来。这让他吃了一惊。但最终还是见到了邬思道。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当然一会儿他的心还会悬起来:

“你还是你。我还是我。……到了明天。就又是一种忙法了。”

雍正帝此行。除了夺回邬思道的统治权之外。还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思考邬思道该何去何从?

所以他说的这句话。意思就是讲今天。以及今天之前所做的一切。随着明天的到来。都要随风而去。我们之前的所有阴谋诡计。所有的计策。都要翻篇。明天开始。一切要行正道!

仔细观察这段剧情。雍正帝非常不自然。小动作不断。一会儿摸摸桌子。一会儿扯扯衣袖。一会儿又东张西望的。说到底。他是心虚。不敢面对邬思道如炬的目光。毕竟他不仅仅是来夺权。更是来夺命!

但一向谨慎的雍正帝还是发现了异常。不由得问邬思道。老十三胤祥怎么把顺天府和善扑营的人也调来了?

是啊。这么多人。怎么对邬思道下手呢?

邬思道何许人也。在雍正帝回来之前他就已经在思考对策了。自然明白今晚是凶多吉少。所以回答是。这五路兵马是他让十三爷派来的:

“五路兵马平素不相统属。十三爷居中指挥。”

这句话确实威胁到雍正帝了。他转过了身。不敢直视邬思道。是啊。五路人马。互不相统。谁敌谁友。每个队伍又是什么指令。任务是什么。一概不知。

五、

刚才也提到了。当天权力最大者并不是雍正帝。而是邬思道。他是决定谁即位的主宰者。

他在府邸到底做了哪些部署。雍正帝一概不知。此时最好的自保之道。就是不动声色:

“既然是邬先生安排的。自然万无一失啊。你的名分容朕慢慢安排。”

万无一失的不是雍正帝。而是邬思道啊。既然是邬思道安排的。自然会保自己的性命为重。保雍正帝的性命为次啊。

邬思道知道雍正帝误会自己了。而自己仅仅是想保住自己的性命。能做到全身而退最好。于是他提出了自己三不可用。自己是残疾。自己又策划过太多阴谋诡计。实在不适合当官。而隐退的话。又很难消除雍正帝的疑心。在这个基础上。他提出了“半隐”方针。

通过他一番巧舌如簧。终于打动了雍正帝。雍正帝也念及曾经的恩情。同意了他的建议。两个人双眼含泪的注视之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雍正帝转身的瞬间。一滴冷汗从他额头滑落。

说到底。他还是心有余悸的。也有点害怕身边的这个邬思道!

刚才也提到了雍正帝还有第二班人马呢。那就是十七阿哥的兵马。他此时来求见。绝不能简单的理解成邀功。实际上是来“清君侧”的。他见雍正帝迟迟不肯出来。知道遇阻。所以急于进来办事。

但是邬思道急忙拦住了他。用一句“天子无私事”打发走了。不是他故意越过雍正帝发号施令。而是不得已而为之。不然自己真有可能被“清君侧”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邬思道就迫不及待地跑路了。从此之后。再也没有见过雍正帝……

就这样。邬思道从决定帝国命运的大权在手。再到剥夺全部权力。只为保命。仅仅用了一天时间。惊险又刺激。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其他观点:

首先。我们需要讲一个道理。那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如果没有军队的支持。雍正皇帝的皇位根本不可能稳固。清朝京城周围的防务工作分成了三个部分:皇宫里的侍卫、九门提督下辖的部队、郊区驻扎的丰台大营。其中。雍亲王胤禛自己兼任了领侍卫内大臣。能够调动皇宫的侍卫部队。但侍卫部队只有1000多人。如果发生重大问题。根本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九门提督隆科多管辖八旗步军营和巡捕五营。总计3万余人马。起初。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祀都在拉拢隆科多。隆科多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加入胤禛集团。

但隆科多没有什么忠诚度可言。一旦形势危急。隆科多随时可能反水。 因此。关键就是郊区的丰台大营。丰台大营驻扎了2万多清朝野战主力。属于机动王牌部队。各个兵种非常齐全。战斗力也是很强的。丰台大营在老八胤祀的暗中控制之下。在康熙皇帝去世的那天晚上。老八胤祀之所以有底气与胤禛叫板。就是因为身后有丰台大营做后盾。在康熙皇帝去世之后。皇子们开始了争斗。老八集团表示:皇阿玛没有说清楚传位给谁。只有一个四字。在皇子们争论不休的时候。隆科多前往乾清宫取回皇帝的遗诏。而雍亲王胤禛则通过张五哥。获得了康熙皇室的金牌令箭。

按照清朝的规矩。金牌令箭拥有很高的权力。几乎达到了如朕亲临的效果。调动部队自然没有问题。随后。张五哥带着金牌令箭前往四王府。把金牌令箭交给了雍亲王的首席谋士邬思道。按照雍亲王与邬思道商议的计划。邬思道需要用金牌令箭救出老十三胤祥。然后让老十三胤祥利用金牌令箭。再加上自己在军队中的威信。控制城外的丰台大营。这个计划看上去没有问题。实际上存在一个漏洞。那就是邬思道的忠诚问题。如果邬思道没有用金牌令箭救出老十三胤祥。那就等于满盘皆输。因为城外的丰台大营在老八的手里。2万多虎狼之师在手。老八胤祀底气十足。

隆科多取回了康熙皇帝的遗诏。即使遗诏上写着雍亲王胤禛的名字。也没有太大的作用。老八集团可以说这是伪诏。然后命令丰台大营的驻军出动。按照隆科多的性格。很有可能临阵倒戈。依靠皇宫的侍卫部队。根本就顶不住。雍亲王胤禛很有可能背上一个试图篡位的帽子。然后老八出来主持大局。所以说。雍亲王胤禛把金牌令箭交给邬思道是一步险棋。不过。邬思道没有临时反水。而是成功的救出了老十三胤祥。老十三胤祥出现之后。迅速稳定住了丰台大营。从而直接保障了雍亲王胤禛顺利登基。

雍亲王成为雍正皇帝之后。按照道理来说。邬思道应该享受荣华富贵才对。但邬思道没有继续留在京城。而是选择离开。因为邬思道明白。那些知道雍正皇帝秘密的人。对雍正皇帝始终都是隐患。雍正皇帝早晚会除之而后快。在雍正皇帝下手之前。邬思道选择了迅速离开。但不能离开雍正皇帝的监视。否则还是性命难保。邬思道选择投靠了李卫。李卫是雍正皇帝的心腹之一。投靠了李卫等于还在雍正皇帝的手里。在离开京城之前。邬思道劝谏老十三胤祥明哲保身。因为自己的四哥已经变了。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其他观点:

这么发问。难道说邬思道还会是谁家的“卧底”不成?

想想。如果邬思道自己拿个金牌令箭玩儿。总无法自己当皇帝吧?还有。这时候拿个金牌令箭去和老八或者老十四合作。那就真让人脑洞大开。不知所以了。那所有的历史又会将是怎样一副画面呢。

如果硬要谈风险。那么。就在康熙驾崩前夕。老四胤禛还将钦差关防大印交给了邬思道。预备武力夺嫡呢?这样的风险又有多大?

1.金牌令箭的持有人风险。

显然不在于邬思道。如果你认为邬思道还会叛变的话。那就太无聊了。所以。邬思道本身并非风险点。应该排除。为什么说金牌令箭的持有人是风险所在呢?打个比方:像张五哥这样的小喽啰拿着金牌令箭。实际上是压不住场子的。必须要一定级别和分量的人持有金牌令箭才能够干成大事。张五哥可以持着金牌令箭全世界跑。但是兵将官不一定会听他的话。一个身份低微卑微的人持有这玩意儿只会惹来杀身之祸。历史上的教训数不尽数。就如几个小人物得了传国玉玺一样。你根本无法组建起一个国家来。还得靠真正的实力才能说话。

2.金牌令箭会丢失吗?

说实话。到了这个关键点。金牌令箭要是丢失了。也会是一个很有风险的事儿。胤禛即位之后。即可让张五哥带着金牌令箭去找邬思道。告诉邬思道即位成功。随后又让张五哥持金牌令箭放出十三爷。夺取丰台大营兵权。到畅春园勤王护驾。这中间是七拐八弯啊。这么贵重的东西。张五哥自己是不会丢失的。问题是八爷党会不会紧盯这金牌令箭。半路杀出。让张五哥丢了这玩意儿。那可就不好办了。

康熙驾崩前夕。胤禛不是到过十三爷那里一趟吗。当时十三爷说:四哥。只要放我出去。啥事儿我都能帮你搞定。十三爷说这话可不是酒喝醉了。依照十三爷的能力。就算没有金牌令箭。只要身子骨自由。也能举起半边天。

所以说。这关口的关口。是十三爷能否被放出来。要是十三爷放不出来。就真风险了。

3.胤禛与十三爷会防范邬思道吗?

既然提出了对于邬思道拿着金牌令箭的风险。那么就意味着胤禛最后一次到宗人府和十三爷会面会对邬思道有所评价。电视剧没有反映。只是勾画了十三爷一批可用之人。但是我想。关于对邬思道的防范。也在这次会面中一定谈到过。

这可能就是风险点所在了。也许是我想多了有强迫症。胤禛会在这个时候还试探邬思道吗?继续往下看:

邬思道拿过金牌令箭。只是在手里握了一下说:大事终于成了。然后又交给张五哥说:张五哥听令。即刻前去放出十三爷。

张五哥于是又才持着金牌令箭前往宗人府放出十三爷。

如果说有什么风险的话。那么就是邬思道遭嫌疑的风险。但是邬思道太狡猾了。立刻又将金牌令箭交还给张五哥。让张五哥去办这件事。自己得意巧妙洗脱金牌令箭带来的嫌疑。

金牌令箭的作用是丰台大营。这也是胤禛和邬思道以及十三爷之前一直没有敲定的事儿。隆科多的九门其实以胤禛粘杆处的实力早已探知。丰台大营中十三爷手里的旧部胤禛与邬思道一定也早作了防备。关键的关键是提督成文运没有搞定。所以。搞定成文运才是胤禛最后即位的最大风险点。

而收拾成文运。其实已经不是什么问题。因为有胤禛的钦差关防大印。可以放出十三爷。这一点。在胤禛最后一次和十三爷会面的时候就说了。

胤禛当时说:但是现在放你出来还不是时候啊。

综上所述。金牌令箭其实只是放出十三爷的一个双保险而已。所谓风险。早在这之间已经被胤禛和邬思道等人化解。胤禛还玩出了一出试探邬思道的把戏。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29:05

    令箭,金牌,丰台,大营,三爷,雍正帝,雍正皇帝,亲王,风险,自己的

  • 风流种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29:05

    没想到大家都对雍正王朝中:雍亲王胤禛把金牌令箭,交给谋士邬思道,到底有多大的风险?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29:05

    在《雍正王朝》中最惊险的一幕。莫过于雍正帝即位当晚了。这一晚。之所以惊险。并不仅仅限于敌方的阴谋诡计。更在于雍正帝阵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