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老朋友都还记得我在一个小山村偶遇到一个破道观的老道士。
当时我独自去了一个小山村。走着走着就在一个地方看到一个木质结构的小道观。虽然很古旧。但是确实很荒凉。
我走进去那里面。看起来至少都有100年历史了。几乎没有道士在里面。可能出去办事去了。香火也不旺。只点着一点点基本的香烛供奉着。
我转着转着就到了太岁殿。太岁殿里面有一个老道士在那里睡觉打瞌睡。听到我来了。他睁开眼慵懒的说:拜太岁。8块钱一次。
我说:无量天尊。老道长。大白天的你在这里打瞌睡。难怪你的香火不旺啊。
他说:哈哈。你怎么知道我在打瞌睡?两个眼睛闭着就是打瞌睡吗?
我一看他桌上有本《道德经》。这时一阵小风吹来。《道德经》自己翻开了。正好摊开在第27章。
我说:道长。你给说说这27章的奥妙。如果说的好。我就把太岁给拜了。
老道长开心地说:也好。也好。好几天没开张了。
我先看看这27章是说啥的?
我笑了。说:你都不知道27章说啥你还解释。
老道长一本正经的坐起来。拿着《道德经》给我念说:我先给你念一遍27章的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zhé)。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分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这个善行无辙啊。就是说呢。善于行走是不留痕迹的。
我说这字面意思初中的人都能理解。还用你说吗?
他说:你别急嘛。善言呢没有缺失。善数呢。也不用拿个算盘计算机来算。
善于关闭守护的。根本不用搞门锁弄关卡修城堡。善于捆绑联系的也绝对不用绳索。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4个字叫做:大智善巧。
为什么叫大智善巧呢?小智。是巧而不善。也就是说小聪明。是总盯着一些东西不放。只能看到一个小段位的事情。
心智总是锁在某一个段位。你肯定就被这个段位反过来捆绑。这个段位的环境条件都是你的障碍。
所以你看小聪明的人呢。喜欢拿计算机摁来摁去。他只在乎他这几块钱的输赢。
小格局的人呢。干点什么事情都喜欢谋划。畏手畏脚。瞻前顾后。
天上的鸟飞行哪里有痕迹可言。随心随缘随风而飞。自在逍遥。
你看我们乡下的房子常常夜不闭户。不怎么害怕别人闯进来。因为你放开了活着没人闯进来。你都不怕别人偷你东西。你为什么要关门呢?
你看那些城市里面有些很贫穷的街道。越是穷的地方他越是把门关的很紧。生怕别人进去把他所剩无几的几百块钱偷干净了。
一个人修行也是。心里面要修到清净无着。才有可能达到无损。因为你最厉害的守护就是抱一。抱一了。就是无抱无为无所守。无我了。还守个什么门?
世界上的事事物物和人与人。都是互相联系的。懂的人。不必拿绳索去强行捆绑。可以善巧配伍。达成效果。比如中药方子。就是这样。药草的功效互相如何搭配。这都是天地万物联系的妙处。
善于说话的人。几乎不怎么说话。为啥。因为语言总是有缺失的。他靠的是用整个人生行止来说话。行不言之教。只有不言之教。才是无瑕谪的善言。或者一个人总是说最谦虚的话。最低调的话。也行!
所以说这个27章前面这5个善呢。就是讲的格局大小、大智才能善巧。
格局怎么才叫大呢?我们道家讲的是自然。你能够做到道法自然。很多事情都能够随顺。那你这个格局就算很大了。
你能够做到随顺。随缘应物。你就能够知道什么叫善行无辙。因为你没有固定的轨道。没有死规规死条条死框框来执着桎梏你。天下的一切都是你的痕迹。没有什么事情不是你的痕迹啊。
这个道理呢和佛家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是一样的。其实何止八万四千法门呢。应该说法门是无限的。你非执着这个不可。觉得其他都不灵。你就是小格局嘛!
所以佛门人说: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又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是最大的格局。最大的格局就是无极。往宏大没有尽头。往微细也没有尽头。
佛家有一本经书叫《法华经》。里面讲了个故事。说文殊菩萨要善财童子去找药。善财童子呆了没办法找。问他他回答:天下无不是药啊。
我们道家也是这样的认知。所以老子讲善行无辙。你天下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拿来对治另一件事。每一条路都可以达到某种目的。
你如果有一个比较透彻彻底的全局观。你就能在你遇到的每一件事都能善巧方便的去成就。一般人是看不到你痕迹的。你心里面也没有条条框框。这种操作就叫做道法自然。
你看天地自然之法就是这样的。他是没有固定路线和痕迹可行的。当然你可以说他有一个额外的恒定的不变的路线。那就是循环往复的生生死死。
所以南华真人讲。方生方死。就是这个意思。才生马上就死了。是这样吗?当然是这样。
因为一个东西生了。必然还有一个东西会死。这世界就是这样对应的。在这个天地的平衡里面。没有一样东西是独自生出来或者独自死去的。它都是对应的。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啊。
你要是看到了这个自然的道法奥妙。你就能做到善行无辙。同时你也能够做到善数无筹。善啥都行。
我说: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也是这样来推理吗?
他说:这个又是另一个说法。你试着把这个话和佛家的《金刚经》来对应就明白了。
佛说实无众生可度。但是他却兢兢业业的在度众生。为什么呢?因为普天之下。何人何物不是众生。
老子说圣人常善救人也是不着相度众生的意思。圣人不弃人。是因为无人可弃。为什么无人可替弃?因为平等嘛。不着相嘛。
在圣人看来。没有一个人是比另一个人更值得拯救的。他不会因为这个人衣衫褴楼。贫穷肮脏就只是救这个人。而不救那些拿起屠刀作恶作非的人。
在圣人眼里看来。世人皆可救度。大家都是可怜虫。无可抛弃。所以不用弃。这个弃呀。可以用选择来解释。就是说圣人干这个事情。他不会用分别心去选择。
我们中医经常讲——医者父母心。和这个也差不多。到你这来看病的。无论他是好人坏人。是善是恶。是官是民。你都以父母心看待救治。这才是医者的平等良心。
至于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呢。你可以这样理解。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用。没有什么东西是没有用的。
一壶水看似没什么用。但是可以解渴。一把火看似只是一个灾祸。但是却可以煮熟饭。路上的一颗小石子。人人都不会在乎他。可是你捡起来可以在湖里打出一片涟漪。
所以真正的物尽其用。其实是善巧方便的意思。
不是说你要把所有的东西都用到尽。而是说每一件东西对你来说都是有价值的。
换句话讲。你能够了解和善用每一件事物的价值。
我们道家很重视这个事情。你真正能做到这样是一种法术。能用某些事情东西配合达到某种目的。是一种法术。只不过你们看到一些道士玩这些法术觉得很小家子气。像是迷信。
你试试往大的看。大的法术比比皆是。航天飞机往天上冲上去了。这是不是法术?
高铁一天之间穿梭整个中国。这是不是法术?
远隔天涯的人拿起手机能互相看见说话。这是不是法术?
这些就是物尽其用。因为你有这种智慧去搞清楚了怎么用物理联系配合去达成目的?
所以用这个道理你去想那句话。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资源是不能够互相利用的。就是垃圾也可以再回收。
这就叫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就是说这就是内在的圆满无漏无遮的大智慧。袭击的袭就是圆满的意思就是周遍的意思。
我听了大叫妙。妙妙。我又继续问:那么下面那些——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怎么解释呢?
老道长说你给我8块钱。我给你上了一个大课了。还要继续给你上吗?
我说那我就多给8块嘛
他说:贫道也好久没有遇到如此大方的施主了。今天本想为了16块开开斋。继续讲一点。但是瞌睡来了。贫道要入梦了。施主扫码付款后自己游玩就好。
(请勿抄袭搬运。谢谢)
其他观点:
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善”。不是道德层面的含义。他真正的含义是:合适。
《道德经》这类经典。远不是字面上所能解释的。这是需要我们注意到的。正如老子自己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所以。学习这类经典。是需要不间断的去学习和领悟。可能才会有所得的。
善行无辙迹:合适的行为是无迹可循的。
善言无瑕疵:合适的语言是没有瑕疵的。
善数不用筹策:很会计算的人。是用不着工具的。“ 筹策 ”:是一种计数的竹码子。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于关闭的人。虽然没有门闩。但别人也不能打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善于捆缚结扎的人,不用绳索而就能够使人不能解开。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帮助人。从来不遗弃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经常善于物尽其用。从不抛弃物品。这是人生的一种智慧。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所以做事合适的人可以做为做事不合适的人们的老师。做事不合适的人们也是可以作为做事合适的人的借鉴。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做事不合适的人。其实也丰富了做事合适的人们阅历。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人生不以合适或不合适为标准。不在意好与不好。否则就会陷入到迷惑中。这是人生重要的奥妙。
其他观点: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6533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的人,这是,善人,道德经,都是,圣人,善行,法术,我说,道长
没想到大家都对《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如何解释,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老朋友都还记得我在一个小山村偶遇到一个破道观的老道士。当时我独自去了一个小山村。走着走着就在一个地方看到一个木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