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都搞不定的洪承畴,为何败在孝庄裙下?
原创

皇太极都搞不定的洪承畴,为何败在孝庄裙下?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先说明一下。无论是正史也好。专家学者的研究考证也好。都不认为洪承畴是因为孝庄的美色才投降女真人的。想想也不现实。皇太极怎么可能为了一个汉人。将自己的爱妃拱手送上。给自己带一顶绿帽子?再者。洪承畴是大明高官。什么样的美女没见过。怎么可能为了一个蒙古女人。抛弃汉夷之防和孔孟之道。去屈身事贼。这根本不现实。所以说。洪承畴的叛变。肯定有其他重要因素。不可能因为一个女人。

今天就来探讨一下洪督师到底为什么叛变?

洪承畴是福建人。少年时以聪慧好学著称。23岁考中举人。24岁高中进士。算得上年轻有为。深得朝廷器重。才31岁就出任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算得上是春风得意。

真正让洪承畴名扬天下的。却是他的军事能力。崇祯年间。陕西大乱。流民四起。农民军王左挂、苗美率兵进攻韩城。时任三边总督的杨鹤(崇祯宠臣杨嗣昌的父亲)手下无猛将。无精兵。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让时任陕西督粮参议的洪承畴领兵出战。这本是无奈之举。没想到洪承畴给了他一个巨大惊喜: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洪承畴设埋伏于林中。当农民军靠近后。先是大吼大叫。弄得似乎四面都是埋伏。吓得农民军四散逃窜。然后再带兵杀下去。虽然斩首不多。才300多人。但吓退了农民军。保住了韩城。一时之间。在陕西官场。此事传为美谈。大家纷纷议论。原来读圣贤书的洪大人。还会打仗。还会杀人。

崇祯三年。洪大人因为剿匪功勋。在老上司杨鹤的提拔下。升任延绥巡抚。成为一方大员。封疆大吏。但是。他和他的上司杨鹤却在剿匪大计上发生了巨大分歧。杨大人是典型的儒家出身的官员。主张以抚为主。洪承畴却更像一个法家。主张以剿为主。甚至不惜杀降。认为对付农民军就是要杀。杀得人头滚滚。才能镇住他们。在他手里。被杀掉的农民军有五六万之多。甚至有老百姓称他为洪屠夫。

一年多后。事实证明杨鹤以抚为主的策略全面失败。农民军投降后再叛乱的现象层出不穷。崇祯皇帝一怒之下。罢免了杨鹤。让洪承畴出任三边总督。全面负责清剿农民军一切事宜。没有了杨鹤的掣肘。洪承畴终于可以彻底放开手脚。安心清剿农民军。陕西境内的农民军扛不住洪承畴进攻。纷纷逃离陕西。崇祯看到洪承畴的厉害后。不仅保留他的三边总督职务。而且还让他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成为明廷镇压农民起义的主要军事统帅。

洪承畴没有辜负崇祯皇帝的期望。设下巧计。伏击当时最大一股农民军李自成部。潼关南原一战。数十万农民军被打得丢盔弃甲。几乎全军覆灭。李自成只带了18骑。逃入商洛山中。整个农民军起义陷入了最低潮。如果这个时候。洪承畴还能继续担任三边总督。继续清剿李自成。那么后来鼎鼎大名的李闯王也许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了。以洪承畴的本事。李闯王找不到翻盘的机会。

可是。历史没有如果。

就在洪承畴几乎剿灭李闯王的同时。女真人的铁蹄已经踏上了京畿大地。女真军队两路南下。京师为之震动。两面受敌的大明王朝不得不从西线把主帅洪承畴调来。与孙传庭率秦军(陕西军队)入卫京师。

君命难违。洪承畴只好放下剿匪大计。和孙传庭一起。率领5万秦军。风尘仆仆赶往京师。随后。崇祯任命洪承畴出任蓟辽总督。专门负责对女真的战事。崇祯十四年。孤注一掷的崇祯皇帝调集关宁兵和秦军等几乎所有明军野战主力约13万。交给洪承畴。希望他能一战定辽东。洪承畴知道这么做不妥。苦劝无效之下。只能遵令出兵。于是。一场大战就此展开——松山之战。成为明清之间力量此消彼长的转折点。

洪承畴打农民军没问题。那群大老粗。怎么是洪大人这样熟读兵书战策的用兵高手的对手。可面对能征惯战的女真人。那又是另一回事了。洪大人用兵重前权。轻后备(意思是重视前面。轻视自己的后方)的毛病被女真人捉住。导致笔架山的粮草仓库被女真人毁去。没有粮食导致军心涣散。各路总兵无心恋战。大多自行逃散。洪承畴坚守松山半年之久。终于因为弹尽粮绝。又无援兵。最终城破被俘。当时。他一心求死。以大明忠臣自居。甚至连崇祯皇帝也以为他一定殉国了。还给他举行了风光的国葬。

如果洪大人真的死在女真的屠刀之下。那么倒也称得上文天祥一类的人物。忠君报国。矢志不渝。以身殉国。但历史在这里给大明王朝。也给洪承畴开了一个玩笑:一个熟读论语。一个深谙孔孟之道的文臣统帅。居然投降了。做起了女真人的官。洪承畴的选择。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

今天去回顾历史。可以细细分析下。洪大人为什么投降。

洪大人怕死吗?我认为他既怕也不怕。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当时被俘的时候。让他选择。相信他一定愿意慷慨赴死的。因为那时的他。心中有一股气。一股为大明。为君王决然赴死之气。有句俗话说得好。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当时的他。死便死耳。而足道哉。可时间越长。心中的这股气就越来越弱。开始变得不想死。当年。蒙古人也是用这套对待文天祥。可文天祥毕竟不是洪承畴。无论你用什么办法。就是死不屈服。可洪承畴做不到。

除了怕死以外。对大明王朝的失望。可能也是洪承畴投降的重要原因。作为明军的最高统帅。没有人比洪承畴更了解大明王朝的虚实。松山一战。几乎大明所有的王牌机动力量都丧失殆尽。洪承畴困守松山长达半年之久。抵抗不可谓不激烈。可是。一个援兵也没有。洪大人对大明。对崇祯可能都失望了。这样的朝廷。在面对女真和农民军的两面夹击下。到底还有没有希望?洪承畴对这个答案越来越没底。反而是看到了女真兴起时的勃勃生机。这种对比。这种反差。最终让洪大人做出了倒戈叛变的决定。

洪承畴的叛变。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巨大污点。当他后来劝说少年英雄夏完淳投降时。夏完淳昂首回答:我朝有个英烈洪亨九先生(洪承畴字亨九)。是个豪杰人物。当年松山一战。他以身殉国。震惊天下。我钦佩他的忠烈。我年纪虽然小。但是杀身报国。怎能落在他的后面?洪承畴身边的人以为夏完淳不认识洪承畴。忙告诉他。上面坐的就是洪大人。夏完淳轻蔑一笑:洪大人以身殉国。天子亲自为他祭奠。天下谁人不知。上面坐的叛徒夷犬。岂敢冒充洪大人?洪承畴听后羞愧不已。最终杀害了夏完淳。

另有当世大儒黄道周。忠于大明。兵败被俘。洪承畴受命劝降于他。黄大人当即写下一幅对联。表明自己的心迹:史笔流芳。未能平虏忠可法(史可法);洪恩浩荡。不思报国反成仇(洪承畴)。这副对联既赞扬了史可法。又骂了洪承畴。黄道周的风骨。令后人赞叹不已。

以上种种。我们不难看出。洪承畴其人。确实忠于过大明。但最终也背叛了大明。他的背叛。可能是出于怕死。可能是出于对大明王朝和崇祯皇帝的绝望。也可能二者兼而有之。其实。满清朝廷也看不起他这个人。最终把他列在《明季贰臣传》。可见。当汉奸的下场就是。连他的主子都看不起他。

参考资料:

张廷玉:《明史》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其他观点:

洪承畴的履历就不用多介绍了。明末清初有名的汉奸。范文程堪称状元。洪承畴和吴三桂可以分享榜眼探花荣耀。范文程和吴三桂都很悲催。因为他们头上都是绿油油的。范文程辱没祖先(范仲淹)想换一个红宝石或珊瑚做成的红顶子。但是他的主子豫亲王多铎却送给了他一个翡翠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那是因为专属于他的一块好肉。被李自成或刘宗敏(到底是谁存疑)给吃了。而洪承畴则要搞笑很多。以至于有人传言。他之所以降清。是因为动了有主儿的饽饽——皇太极的庄妃大玉儿。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人家郭德纲都说了:“有主儿的饽饽不能动!”洪承畴吃人家的嘴短。于是只好投降了。

当然。大玉儿舍身劝降洪承畴只是一个不靠谱的笑话。因为有史料说大玉儿。也就是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根本就不会汉语。如果劝降的话。可以带个翻译。但是舍身劝降。再有个翻译在旁边瞅着。就太不方便了。而且有史料说洪承畴似乎也不是庄妃大玉儿舍身劝降的——孝庄要是做这类事情。对象只能是多尔衮。真正“居功至伟”的。是汉奸状元范文程。

《清史稿》《清太宗实录》《清稗类钞》等史料记载的范文程劝降洪承畴。洪承畴兵败被擒后。一开始骨头还挺硬。不但寻死觅活。还对说客范文程大骂不已。范文程是一个连祖宗都能背叛的家伙。你怎么问候他的祖宗和全家女性。他都不会在乎。而是笑呵呵地说好话(善言抚之)。伸手不打笑脸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出身的洪承畴也不好意思说单口相声。就跟范文程开始谈古论今。两个读书人正说得投机。软禁之处的房梁上开始往下掉灰。早就习惯了跟从地窨子里走出来的后金野人相处的范文程不在乎。可是官宦世家走出来的饱学鸿儒洪承畴可是很在乎。很小心在意地掸衣裳。

范文程马上中断谈话(遽辞归)向皇太极报喜去了:“洪承畴死不了了。他拿那件破衣服都当个宝。又怎么会舍得自己的命(敝衣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果然是汉奸了解准汉奸。洪承畴正如范文程所料。皇太极把自己的皮大衣送给洪承畴(解所御貂裘衣之)。洪承畴投降了。看了皇太极的这个动作。忽然想起了刘备的一句名言。就是关于老婆如什么兄弟如什么的。这可能也是庄妃舍身劝降的出处。或者是后人附会。或者是《清史稿》要用皮大衣指代什么。只是“为尊者讳”而不敢明言。

大明对洪承畴家三代上百年的知遇之恩。比不上皇太极一件貂裘。一个“解衣衣之”。一个“顿首请降”。根本就没用什么大玉儿舍身相劝。其实皇太极这番表演。不过给洪承畴找了个台阶:崇祯赏给洪承畴的东西。能换一万件貂裘。洪承畴这时候要的是面子。一个文人变节投降的借口:“礼贤下士。真命世之主也。”至于皇太极贤德还是暴虐。洪承畴清楚。霸气铁蹄下的冤魂都清楚。而作为一个饱读孔孟之书而且很体面的文人。洪承畴一定要给自己的贪生怕死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而文人要想给自己找理由。总是能找到的。即使皇太极没有解衣衣之。洪承畴也可以说自己被皇太极温柔的眼神感动。

那么皇太极为什么要给足洪承畴面子。洪承畴投降后又为八旗进关做了哪些贡献呢?皇太极曾经做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从这个比喻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某个时代有文人。就不会缺少带路党。洪承畴就是一个“优秀的带路党”。

据为皇太极和洪承畴唱赞歌的清朝史料记载。当年皇太极为了招降洪承畴。可是做足了功课:“命诸文臣劝勉。洪不答。益厚遇之。”一番水磨工夫。泡软了洪承畴的膝盖。一看洪承畴跪了下去。皇太极乐得蹦了起来。马上下令大摆宴席庆贺。酒席宴前还弄了很多文艺表演(赏赉无算。陈百戏以贺)。这时候八旗贵胄们不乐意了:“洪承畴就是一个囚徒而已。犯得着对他那么好吗(洪一羁囚。上何待之重也)?”皇太极笑了:“咱们把脑袋拴在腰带上。用血肉之躯去硬抗明军的红衣大炮。为的是啥?”那些八旗贵胄虽然凶悍。但也不是傻瓜:“当然是为了中原花花世界的金钱美女良田美宅。能在江南水乡偎红倚翠。谁愿意在深山老林喝西北风?”这时候皇太极就说出了那个很形象的比喻:“譬诸瞽者获一前导。安得不贺也。”这话很好理解:“我要进取中原。但是却是个人生地不熟的瞎子。有了洪承畴这样的带路党。还不值得庆贺吗?”

其他观点:

你一定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出色的女人。

可是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却是同一个出色的女人。

她就是“后宫第一谋士”孝庄皇后。

她的一生经历清初三朝。亲手培养了两代伟大的君王。卷入了一场又一场斗争。面对泰山压顶。却岿然不动;面对“天崩地裂”。一次次化险为夷。为子孙做足长远谋划。做他们护守江山的“主心骨”。

一个女人到底有多强大。能在那个时代被颂为传奇?

歌德说:“永恒的女性。引我们上升。”

细读《浮士德》的原著可知。女性的强大在于包容万物的格局。

而孝庄皇后的格局。成就了三位君主名垂千古的结局。

有格局的女人。善于共情

卡耐基说过:一个成功的管理者。管理能力占15%。交际能力却占85%。

孝庄皇后一生的感染力、领导力和人脉的积累。与她强大的沟通能力是分不开的。

而沟通的成败。依赖于是我们的内在是否有一颗共情的心。逻辑鲜明的说话比不上设身处地的共情。

《清太宗实录》记载她“赞助内政既越有年”。心思缜密又足智多谋。很快成为夫君皇太极的后宫谋士。共情能力之高在“庄妃劝畴”事件当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皇太极两次征明让崇祯皇帝非常惶恐。于是。他派得力干将洪承畴全力对付来势汹汹的清军。结果。清军大获全胜。洪承畴被俘。

皇太极对这位明臣的才干早有耳闻。决心不惜运用一切手段。劝降洪承畴。当然。皇太极之所以看重他。并不仅仅因为他是明朝重臣。还因此人文韬武略。确实是位难得的人才。如果归降大清。对于瓦解明朝意义重大。

皇太极软硬兼施劝降。洪承畴“延颈承刀。始终不屈”。一点儿效果都没有。

皇太极急的食不甘味。孝庄毛遂自荐亲自去劝说。

孝庄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并不失时机地表达了自己对洪承畴视死如归气节的仰慕。

当她说到他的妻儿。洪承畴突然低下了头。孝庄细心地发现他对妻儿的深切担忧与思念。就从自己是一位妻子的角度。来说丈夫的性命是比什么都重要的精神支撑。还保证如果他归顺清朝。会封锁所有消息。来保证他妻儿的人身安全。直至团圆。

洪承畴渐无戒心。视孝庄为知己。最后劝降成功。

劝降的过程。注入了孝庄共情的智慧和女性特有的细密柔和。当范承畴难以被说服的时候。表明当下他对归降清朝这件事情有顾虑。而孝庄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受他的矛盾。找到了这些顾虑。为他清除障碍。事情自然水到渠成。

真正有大格局的女人。都有放弃己见。透过他人的眼睛看世界的共情能力。更会在男人迷茫的时候给予启发。成为男人事业发展的助推器。

有格局的女人。以退为进

皇太极死后。其弟多尔衮和大皇子豪格成为了最热门的皇帝候选人。而最终却是孝庄的儿子坐上了顺治帝的位置。这全是孝庄从中翰旋调停得来的。

她暗中笼络重臣。以退为进。让野心巨大的多尔衮辅佐皇帝。交出实权。实则韬光养晦。

她表面对多尔衮的张狂置之不理。无动于衷。事实上。她这么做就是为了延缓、麻痹多尔衮的神经。以免多尔衮对顺治产生过多的戒备。加速她们母子的死亡。

多尔衮突然的离世。孝庄用安抚追封、四两拨千斤的方法。为顺治赢得了亲政的权力。

而在多尔衮余党作乱之际。孝庄立刻联合长期以来备受多尔衮压制的大臣。趁着这个大好时机。将多尔衮的势力一网打尽。

从此。顺治真正掌握了朝政大权。

孝庄的孙子康熙年幼称帝。大臣们有恃无恐。尤其鳌拜更是不把他放在眼里。结党营私。

孝庄太后教导康熙:你现在还很年轻。没有足够的势力与鳌拜抗衡。现在最重要的是增强自己的实力。卧薪尝胆。

后来。康熙听从孝庄以退为进的计谋。每天只是玩乐。让鳌拜等党羽放松警惕。待时机成熟。被康熙处置的猝不及防。

孝庄协助康熙扫除了奸臣。带领着大清朝走向盛世。康熙大帝的政绩一时无人能敌。

有格局的女人。看事物比常人更全面。更懂本质。由于站得更高。能够将整个事物一览无余。

没格局。用悬崖来自尽。有格局。用悬崖来逼自己努力。

所以。有格局的女人。才懂得适时而退、以退为进。就是为了更快地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有格局的女人。心怀大义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说:“吾欲伸张大义于天下。挽救黎民百姓于泥浆。”

如此深明大义。在孝庄的身上也表现亦然。

他反复告诫儿孙“得众则得国”。因此要仁慈。要勤政爱民;治国要简任贤才。用人必求有真知灼见。亲忠良而远奸人;还要“安不忘危”。“虚公裁断”。以身作则。

顺治帝亲政时期。在国家财政困难的状况下。善于持家理财的孝庄率先垂范。节用爱民。对于遭受自然灾害的百姓。设法予以救济。

她用仁爱之心帮助皇帝掌理朝政。使顺治帝成为当之无愧的仁德皇帝。

后来。顺治帝驾崩。葬礼期间。按照习俗。他生前用的物品也焚烧掉。“丢纸”仪式中。焚烧他的冠袍带履、珍玩器皿。

孝庄眼看着价值连城的御用奇珍统统付之一炬。觉得可惜。凡焚化不尽的。派专人拾起来。拿到民间出售。以备国需。

孝庄一生以大清江山的前途命运为重。全心全意辅佐夫君和儿孙继承与弘扬祖业。无私无畏。深明大义。

在这期间死了多少亲人。发生了多少大事。她都得撑住。只为百姓幸福。江山稳固。

麻雀飞不到青云之上。因为它的眼里只有稻谷;雄鹰之所以能在峰顶翱翔。因为它的眼里装满了山川天地。

这就是孝庄的格局。

作家伍尔芙说过一句话: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共体。

孝庄皇后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在顺治和康熙危难之时。顶不住压力之际。都是靠孝庄的格局一路撑过来的。

女人的格局。就是家族的结局。

一个人的格局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正制约着自己能走多长的路。能产生多大的能量。从而发挥自己的价值。掌控人生。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31:14

    洪承畴,太极,崇祯,大明,孝庄,洪大,自己的,格局,农民,女真

  • 樱花吻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31:14

    没想到大家都对皇太极都搞不定的洪承畴,为何败在孝庄裙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31:14

    先说明一下。无论是正史也好。专家学者的研究考证也好。都不认为洪承畴是因为孝庄的美色才投降女真人的。想想也不现实。皇太极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