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这句话?
原创

怎么理解“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这句话?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谢邀。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译成现代白话文是:读书立志。一心\"求道\"。却又以破衣烂缕。粗茶淡饭为耻的人。不足与之谈论真理!换言之。无\"头悬梁。锥刺骨\"之毅力。凿壁囊萤之决心。说读书求真。是空话。假话!

俗语云。穷文富武。就是这个道理!

一心读书。探求至理。非忍人所不能忍之痛。受人所不易受之苦。承世所不能承之灾难。不能为也!

佛曰。不受魔难。不成佛。在探寻禅理的路上。有哪个成正果者不历尽千难万险。尝遍红尘酸苦?达摩祖师。一根芦苇渡江。遍身烂缕斗霜。走南北。行东西。为布禅道遭罪殃。是故。成就千秋香赞!禅道亦然。读书亦然。创业亦然。一切求真者亦然!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粗茶烂缕在求知中算得了什么?圣人孔子。当年传经布道。四处碰壁。岌岌如丧家之犬。忙忙若漏网之鱼。如果他老人家\"耻\"恶衣恶食。还能是万代敬仰的圣人吗?

其他观点:

谢谢邀请!这句话出自孔子《论语》。孔子说:“读书人有志于真理。但是以穿破衣。吃粗食为耻的人。不值得与他谈论真理”。

这句话放到现在来看。是让人们把眼光放在正能量的事上。不要天天以吃和穿为重!就像网红沈大师。在现代不缺吃穿的时代。蓬头垢面。如果不是心理受到刺激。谁又支持这样的精神面貌。出现在大众眼眸呢?更多的是同情吧!

平安的中国。飞速发展的时代。精神和食品养生很重要!活着就应该学习日月的精神。漂漂亮亮的走岁月。至少不负这一生的来过!

其他观点:

这是一种酸气冲天的自我安慰!

字面解释不难。就是人呐。要追求大道追求理想。但偏偏还要以穿破衣服吃粗茶淡饭为耻的话。这种人是不值得和他谈大道的。

归结一句句。不固穷者。不值交也!

我不清楚。为什么儒家学者总喜欢把物欲和理想故意放在对立的位置。仿佛物欲和道德是多么的互不相容一般。

我们知道。在《论语》中的孔子并不反对赚钱。只是把钱放在“德”的后面。像这种把道德高高举起然后不知道放在何处的例子太多了。小可就不赘述了。

独善其身。或者不随俗流。在我看来。都是一种自杀或者逃避的行为。遇到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就不去交往。甚至避而远之?

这种鸟人除了读书做学问还能做什么?所以这一句话连佛学理论都不如。佛学还讲究割屁股上的肉去喂鹰呢。佛学还叨逼叨什么不入世焉能出世呢。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也是和杀人犯呆在一起然后天真地希望可以感化他么?

面对错误的事情

佛学的虚伪在于。佛会告诉你这是错误的。但你要是错下去佛不会阻击你。

儒家的虚伪在于。可能告诉你这是错的。也可能根本不鸟你。然后掉头就走了。

比如一个老人故意摔倒在车前。对于这种明显是碰瓷的行为。和尚会说。这是错的。但这个老人非要碰瓷。和尚不会拦着。但是可能会做为证人!而儒家人士呢。按这句话的理解就是根本不和这个老人交往。或者按其它儒家思想来说以正义之身痛骂一番。然后必然去做个证。

可是。在这个和尚走之后。在这个儒生走之后。那个老人会接着会碰瓷。和尚知道这一点。儒生也知道这一点。可是和尚或许还会回到现场解救路人。那个儒生“未足与议也”。却可能不回来了。

只是回到家里。一挥而就。写出一篇痛骂碰瓷的文章发表出去。收割一些点赞。收获一声名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那个老头。依然还在碰瓷。

佛学虚伪。儒学更特么虚伪!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36:09

    佛学,放在,儒家,这句话,这是,论语,孔子,和尚,儒生,的人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36:09

    没想到大家都对怎么理解“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这句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36:09

    谢邀。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译成现代白话文是:读书立志。一心\"求道\"。却又以破衣烂缕。粗茶淡饭为耻的人。不足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