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镇国公与一等公哪个地位高?
原创

清朝镇国公与一等公哪个地位高?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清朝的爵位分宗室、蒙古、功臣三种。爵位的含金量。也是按宗室、蒙古、功臣从高往下排列。

至于为什么这么排。道理很简单。因为宗室爵位只授予爱新觉罗氏。蒙古爵位只授予蒙古诸王公。这两种爵位的授予。只看出身血统。而功臣爵位则是根据功劳大小授予旗人和汉人。

一个是看血统。一个是看功劳。后者自然跟前者是无法比了。

说清楚了宗室和功臣爵位的含金量。再来看镇国公和一等公。

镇国公属于宗室爵位的第五等爵。岁俸银七百两。禄米七百斛——超品。

一等公属于功臣爵位的最高等级。岁支俸银七百两。与镇国公一样待遇。

品级也一样——超品。

但是前面说了。宗室爵位比功臣爵位的含金量高。同品级官员。宗室爵位所立位次均优先于功臣爵位。

所以实际上。镇国公的地位比一等公高。

同理。同为一品职衔的镇国将军和子爵走在一起时。也是镇国将军走在子爵的前面。

另外关于镇国公。还要强调一点。

清朝入关后的高等宗室爵位有四种。即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这四个爵位。只授予皇族近亲。比如当朝皇帝的儿子。依例降爵的近亲宗室等。

但是这只是清朝入关之后才形成的规矩。皇太极称帝之前。清朝没有王爵。当时最高的宗室爵位是贝勒。而镇国公是第三等爵。

由于镇国公是第三等爵位。所以这就导致清朝早期的皇子中。有相当数量的皇子爵位仅仅只是镇、辅国公。或者镇、辅国将军。

试问。功臣的爵位再高。他能跟皇帝的儿子比高低吗?所以国公这一级爵位。在清朝的地位也是不低的。

不过清朝入关后。就没有这个情况了。所有的皇子。最低爵位都是贝子。镇国公也从高等爵位降为了中等爵位。变成了王爷的儿子专属的爵位。

PS:清朝入关后。有十位皇子没有获得王爵封号。这十个人中。有九个是贝勒。唯一的一个贝子是康熙帝第九子胤禟。也就是著名的九阿哥。也就是说。清朝入关后。爵位最低的皇子是九阿哥胤禟。

总结:镇国公和一等公在清朝爵位中分属于两个体系。镇国公由于是宗室爵位。只授予皇室贵胄。所以虽然一等公在品级和俸禄方面与它不相上下。但血缘和出身注定了功臣爵位和宗室爵位是没法比拟的。

所以。镇国公的地位要高于一等公。

当然了。以上说的都是地位。清朝爵位和实权不挂钩。一个人的实权大与不大。主要是看职务。而不是看爵位。有的人没爵位。但担任军机大臣。这样的人。实权远比那些没差事的空筒子王爷要大得多。

其他观点:

“镇国公”属统治阶层。爱新觉罗皇族才能获封的爵位;“一等公”则是“异姓功臣爵位”的最高等。属于被统治阶层。所以。“镇国公”的地位。明显要高于“一等公”。

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的爵位体系较之前朝历代均有不同。共分为三大体系: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宗室爵位”很容易理解。爱新觉罗氏皇族所封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即“自皇族外。统满洲、蒙古、汉军、汉人而言之也”;“蒙古爵位”则是外藩蒙古世爵。归理藩院(基本类似于现今的民族事务委员会)管理。

根据《清史稿·诸王列传》的记载。清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元称帝。改国号为“清”。“定九等爵”;清朝入关以后。清廷创设“亲王至奉恩将军凡十二等爵位”: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如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异姓功臣爵位”共分为九等: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都尉、恩都尉。

根据《清稗类钞·爵秩类》的记载。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属于“高等爵位”。当朝皇子一般才能获封此等爵位。属于绝对的统治阶层。但在“贝子”之下的诸多爵位则可能是皇子。也可能是皇室的远近宗亲。

那么。“贝子”爵位以下的“镇国公”和“异姓功臣爵位”中的最高等——“一等公”相比而言。谁的地位更高呢?

1、所处阶层不同

“镇国公”和“一等公”虽然都是超越了“九品十八级”序列。属于“超品”行列。但“镇国公”乃系爱新觉罗氏皇族所能获封的爵位。而“一等公”则专属于臣下。也就是说。两者所属的阶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地位高低。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镇国公”在整个“宗室爵位”中的地位并不高。还有着极大的上升空间;而“一等公”则是“异姓功臣爵位”中的最高等。再无上升空间。所以。“镇国公”的地位要远远高于“一等公”。

2、具体待遇不同

在具体的俸禄供给上。“镇国公”和“一等公”的年俸虽然都是白银700两。但“镇国公”还有着700斛的禄米供给。

更重要的是。“镇国公”还有着八种特殊待遇。即“八分”: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这些特殊待遇是身份的象征、地位的代表。再嚣张的“一等公”也无法拥有。就此来看。“镇国公”的地位也要高于“一等公”。

3、补服上的巨大区别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皇权社会。一切都讲究等级分明、尊卑有序。爵位和官职的外在区别则主要体现在“衣冠之治”上。清朝时期的“衣冠之治”又体现在官服上。即朝冠、补服的区别。

根据《清稗类钞》的记载。“镇国公”的朝冠为“顶金龙二层。饰东珠五。上衔红宝石。戴双眼孔雀翎”;也就是说。“镇国公”戴“红宝石顶”。“不入八分镇国公”则戴“珊瑚顶”。

而“一等公”的朝冠均为“珊瑚顶”。基本等同于“不入八分镇国公”的朝冠待遇。

另外。“镇国公”的补服为“正蟒方补”;“一等公”的补服为“斗牛补服”。

注意。这里的“蟒服”和“斗牛服”并非官服。因此不能按照“一品斗牛、二品飞鱼、三品蟒”的规矩划分。清朝时期。皇帝着“龙袍”。亲贵皇亲则只能着“蟒服”。古代士大夫的顶级梦想即为“蟒服加身”。

在封建皇权社会。“蟒服”的地位仅次于“龙袍”。区别就在于“蟒”有四爪。而“龙”则五爪。“斗牛服”自然明显不及“蟒服”的地位和影响。

综合来看。“一等公”虽然为“异姓功臣爵位”中的最高等级。但毕竟属于被统治阶层。和统治阶层的一部分——“镇国公”相比。自然明显不如。

参考文献:《清史稿·诸王列传》、《清稗类钞》

其他观点:

清朝镇国公与一等公哪个地位高?这就好比是问主任医师与教授哪个地位高差不多。如果论品级。镇国公与一等公都属于超品。就好比主任医师与教授都属于正高级职称一样。可到底主任医师地位高还是教授呢?不具备可比性。因为他们根本不属于一个系统!

清朝的爵位系统

清朝的爵位系统与很多朝代都不一样。它被人为分成了三个系统。即宗室爵位系统、功臣爵位系统、外藩爵位系统。宗室爵位只授予清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孙。即所谓宗室黄带子。其他任何人无权染指。功臣爵位主要授予异姓功臣和清景祖觉昌安兄弟六人的其他后裔。即所谓觉罗红带子。外藩爵位带着浓厚的统战性质。主要授予外藩蒙古、回部、西藏等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镇国公是宗室爵位系统和外藩爵位系统中的一级爵位。而一等公则属于功臣爵位系统。

在宗室爵位系统中。镇国公通常指入八分镇国公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不入八分镇国公。入八分指的是八种礼仪性待遇——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不入八分者无权使用。与此同时。入八分者还拥有分得旗份的权利。不入八分者是没有的。所谓旗份。即下五旗数量不等的牛录。入八分王公在封爵可以同时获得旗份。在宗室爵位系统中。镇国公第五等级。低于贝子、高于辅国公和所有不入八分爵位。

在外藩爵位系统中。镇国公属于第六等级。其上有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五个等级。外藩爵位系统无入八分、不入八分之分。因此。只有镇国公。没有不入八分镇国公。

在功臣爵位系统中。轻车都尉及以上爵位每级分为三等。一等公是最高级别中的最高等级!换言之。公爵是除了外藩之外。异姓可以获得的最高待遇。除了清初的“三顺王”、吴三桂和孙可望之外。就只有傅恒、福康安父子以异姓身份获得过王爵。清初收复台湾的施琅、晚清挽狂澜于既倒的曾文正公也没能获得公爵。更别说是公爵中的最高等级一等公了!足见一等公之精贵。

镇国公与一等公到底谁地位高?

前面已经说过了。二者不属于同一个系统。根本无法具体量化比较。因此。我们只能从二者之间有联系的部分进行一个简单比较。先说外藩爵位系统。这类爵位实际上是出于统战需要而设置的。只代表了清廷的“重视”和待遇。爵位本身并没有什么权力含金量。如果在朝中没有任职。外藩亲王、郡王也不过就是地头蛇而已!这就是电视剧《大宅门》里詹王府失势后连常太监都不把詹王爷放在眼里的原因所在。可一旦在朝中身居高位又是另一回事了。著名的札萨克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就是典型的例子。因为在“麒祥政变”中站准了队。僧格林沁地位如日中天。远不是那些赋闲在家的宗室亲王可比的!因此。外藩爵位系统根本无法加入到对比之中。下面我们只就宗室爵位系统中的镇国公与一等公进行一个对比。

宗室镇国公与一等公到底谁的地位高?清朝的爵位并不与职务挂钩。换言之。如果没有职务。爵位只是一张“长期饭票”而已。因此。从权力方面我们无从比较。至于品级。二者都是超品。同样没有可比性。但是。有一点是可以比较的。那就旗份!镇国公是拥有旗份的。如果某位一等公的旗籍所在的牛录正好是这位镇国公所分得的旗份。那么这位镇国公就是那位一等公的主子。管你几等公。都必须毕恭毕敬执下人礼!年羹尧之所以被称为清世宗的“潜邸奴才”。就是因为年氏家族所在牛录被划拨给了潜邸时期的清世宗作为旗份。换言之。如果当初这个牛录被划拨给了某位镇国公。权倾天下的年大将军、年公爵照样也得管那位镇国公叫主子!

除此之外。没有分得旗份的不入八分爵位。虽然不是大小“旗主”。但名义上也是“主子”。只不过是略低一等的主子。而一等公虽然位极人臣。可名义上还是旗下的奴才!地位孰高孰低。想必无须小编多说了吧?正如陈道明先生早年的一部作品里那位“徐狗子”一样。虽然傍上高枝、小人得志。但看见陈道明先生扮演的“少主子”。也只能认怂磕头。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也得认。这是清朝的祖制!至于汉臣。在清朝能够拥有一等公爵位的汉臣比凤毛麟角还要罕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更何况。汉臣在清朝是“二等公民”。地位连汉军都不如……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46:44

    爵位,宗室,功臣,清朝,地位,八分,贝勒,蒙古,系统,亲王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46:44

    没想到大家都对清朝镇国公与一等公哪个地位高?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46:44

    清朝的爵位分宗室、蒙古、功臣三种。爵位的含金量。也是按宗室、蒙古、功臣从高往下排列。至于为什么这么排。道理很简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