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找原因、想办法、创契机
一、找原因
高中的孩子心智已经和成人无异。可能稍欠缺的是阅历。
这个阶段不想上学。原因可能有很多。所谓治病治根。如果找不到原因。问题就没法解决。
我没能接触孩子本人。无法做出判断。不过可以根据经验。罗列几种常见的可能:
1.学不会
回忆我的高中时期。有一段时间我常感慨:数学老师就像个变魔术的。一道题写在黑板上一大片。只见老师手舞足蹈、兴致勃勃。这里代换一下。那里变形一下。硬生生把原式算成“1”。也有时算成“0”。还有英语、物理、化学甚至地理、政治……
你知道听不懂老师讲的是什么。还要硬坐在下面听。是什么感受吗?想知道的话你可以去旁听一节课试试!再替孩子想想。他(她)得听到毕业。要命啊!
孩子可能也努力尝试改变。甚至熬夜拼时间、补课提基础。付出了很多很多。苦于无法突围!他(她)此时选择辍学。就像一个战败的将军选择放弃。总不能把剩下的将士拼完了不是?
如果孩子是这种情况。你要理解、爱护他(她)。因为跟其他同龄人比。他(她)提前败下阵来。
2.为情所困
高中阶段。如果孩子心思细腻。那他(她)看见落叶就不是落叶。是诗!
在这个问题上。不管男生女生都是一样。而且隐蔽性非常强!看上去一米八的“汉子”。阳光活泼、英武俊朗。心里照样可能深藏着一根不能“撩拨”心弦。
一弦声起、暗潮涌动、奔突回环、大厦将倾!
你要觉得我说的夸张。想想《红楼梦》里的“风月宝鉴”便知。
3.外部诱惑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条河。小的时候。站在上游。想象着那一头的大海;老的时候。站在远方。回味着源头里的故乡。
“十八岁出门远行”不仅仅是一篇小说的名字。它更是每一个少年心里的渴望。他(她)梦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梦想“一袭白衣、仗剑天涯”……
万一有俩仨发小辍学在外。电话、微信、QQ。有太多的渠道。给孩子吹来光怪陆离、神奇梦幻的远方图画。我们作为过来人。不用想都知道“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可是。回忆想想。当我们十几岁时。我们相信这句话吗?
4.人际危机
孩子一天天长大。你发现他(她)早已过了放学回来围着你叽喳不停的年龄。他(她)和谁交往?喜欢什么?向往什么?鄙夷什么?发生了什么快乐或者不快?……一概不知。
其他的小事情倒还好说。万一是人际关系上的危机。孩子认为危机无解。同时又不愿向家长求助(透露)。此时孩子就会想到逃避。
我们常常在媒体上看到校园欺凌。高中生可能还会有校外欺凌。这些看似遥远的事情。都是真实存在的。谁知道这一刻发生在哪里?发生在哪个孩子头上?
再就是和自己老师关系紧张。此种情况往往是误会:老师看到孩子身上的问题。肯定会管。这种情况下。老师不可能把孩子夸成一朵花。一来二去。孩子可能会觉得是跟自己过不去。就那么大个教室。一天要处十好几个小时。不知要见多少次面。误会慢慢变成积怨。最后变成死结。
5.其他
除此以外。也许还有其他千万种理由。总结起来就是“这里不好。我要离开”。“那里很好。我要前往”。“这里的人不好。我要离开”“那里的人好。我要前往”。
当然也有可能是心理叛逆或精神疾病的潜伏期。也有可能好几个原因同时具备。不管怎样。得先找到原因。这是问题的根儿。
二、想办法
自己想不出。要记得求助。最合适的求助对象是老师。孩子的班主任。和老师一起查找原因。制定挽救办法。
1.关于“学不会”
这是最难解决的。因为学不会往往不是一两天形成的。大多是学科基础薄弱、知识漏洞太多。最后积重难返、无从学起。这个只能补课。别无他法。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孩子在学校有那么多优势的资源都不能学好。想通过补课提高。可能就剩下造化了。
2.关于“为情所困”
春天来了。小草要发芽。谁也挡不住!
也有男女同学相处。相互激励。最后终得善果的。不过这好像都是“别人的故事”。可以做些尝试。像心理辅导、偶像劝诫等等。帮助孩子打开心结。条件允许的话。也可找到“系铃人”。尝试“解铃”。
3.关于“外部诱惑”
带他(她)去看看。或者让他(她)去看看:生活少有“诗意的远方”。多半是“一地鸡毛的苟且”。远方之所以“诗意”。因为它在心里。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
我儿子八个月大会爬。家人怕他碰到暖水瓶。要把暖水瓶放到高处。我没有。而是带儿子打开瓶塞。面对“好玩”的水汽。“怂恿”他摸一摸。感觉到烫意的他。立即收手。我知道不用再担心他因为好奇而去碰暖水瓶了。
4.关于“人际危机”
求助老师。多方探访。确认原因后。帮助孩子处理问题。这个年龄段。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坐下来摊开了讲的。要是问题严重。自有相关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来解决问题。
人生总会遇到难处。坏人不会因为你不喜欢就远离你。教会孩子乐观向上、勇于面对。这样的坎儿如果今天过不了。那以后漫长人生路还怎么走?
5.关于“其他”
其他方面的原因。一旦找到。是什么问题就用合适的、专业的办法解决。
总之。多和老师(班主任)沟通。孩子的真实情况。可能我们还没有老师了解的详细。
三、创契机
高中生了。讲道理不一定输给我们。更何况在我们面前。他(她)还可以不讲道理。
在前面这些工作做到位的情况下。也就是真正确定了“不想上学”的原因(孩子为应付我们。自己说出的不算)。就要制定解决方案并落实方案了。
这里说的“创契机”。指的是疏通孩子。通常情况下。孩子说出“不想上学”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极有可能他(她)也是经历了多少内心矛盾、自我斗争、痛苦挣扎之后才做此决定。
这个时候。家长想让其一百八十度逆转。顺着家长的意思去这样做、那样做。只为了回到一个自己千百个不愿意待的地方。那是要有多难啊!
所以我说到“创契机”。找到能有办法解决问题的人。创设能触动孩子心灵的情境。安排一系列能让孩子自我反省的事件……同时还要考虑不能给孩子太大的压迫感。
因势利导。不可强求!
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图求满意的结果!
其他观点:
这世上让父母最为头疼的问题莫过于孩子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书了。”胆子小些的父母可能被这句话吓晕过去。在父母心中。孩子不想读书等同于“自杀”。这是与社会划清界线。这样的孩子没有未来。活着犹如行尸走肉。
同样的。这也是孩子所恐惧的。有些孩子明明对学习没兴趣。却不得不去应对;由于成绩不好还要被送去参加补习。可补习的时候满脑子都是窗外的风景和上一次玩耍的场景。老师说的一个字都没有听进去。结果可想而知。补习完全没有效果。成绩每况愈下。家长花了大把的银子给孩子补习。希望娃儿能争口气排名冲到班级前面去。可是成绩不增反减。对孩子少不了一顿臭骂。威胁说再这样就把他赶到马路上去。孩子受到了惊吓。把学习当成了“药”。苦却又不得不吃。渐渐得了“心病”——恐惧。
心病需要心药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与老师和家长对他的态度有关。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事件的阅读和解释主要是靠他的情绪。这也是为何孩子喜欢某门课的老师。这个科目的学习成绩通常都会比其他科目的成绩高。反之。在某一科目考得不好后。被老师和家长责罚后。对大人的恨意会转嫁到这门课上。导致该科目成绩越来越差。家庭的变故(闹离婚)和校园中对孩子的重要事件(被霸凌)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学习进度。
作为一个敏感的家长。应当及时排除上述隐患。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宽松和舒适的学习环境。为他们取得的成绩而感到骄傲。鼓励和引导他们突破了自己的“短板”科目。让孩子从内心里在学习产生兴趣并喜欢上学习。产生学习的动力。才能真正客服开学恐惧。保证充足睡眠。
我是滕骏: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心理学会会员。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街道心理工作站站长。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心理咨询师。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其他观点: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也是要根据家庭情况和平时的教育方式的。其实作为父母。我们真的很希望孩子未来能一路康庄大道。可是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面对的人生。我们虽然是他们的父母。但是我们不能帮他们做决定。如果孩子真的不愿意学习。有条件的可以多培养他的兴趣爱好。同时也要做好准备孩子将来不一定会比自己优秀。放长时间线。如果他一生平平淡淡。但是能健健康康未必不是好事。先和孩子做朋友吧。毕竟孩子都是优先去听他喜欢的人的话。他喜欢父母。父母才有机会给他建议。如果父母和孩子关系很僵只会一味地将孩子往外推。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6768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孩子,老师,都是,原因,的人,父母,我要,家长,暖水瓶,这是
没想到大家都对读高中的孩子不想上学了,这该如何引导?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找原因、想办法、创契机一、找原因高中的孩子心智已经和成人无异。可能稍欠缺的是阅历。这个阶段不想上学。原因可能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