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魏蜀吴三国的都城。唯一确定在一个地方的。只有蜀汉。由于地盘比较小。而且适宜居住的地方也不多。所以他们只能以成都作为都城。
东吴迁都比较频繁。
吴国就不一样了。由于孙权这个人比较跳。所以他有事儿没事儿就喜欢迁个都玩玩。不管是称帝前还是称帝后。没事儿就换地方住。一颗骚动不安的心啊!
第一次迁都:早年江东是把治所建在吴郡。也就是苏州一带。可是孙权住腻歪了。所以在建安十三年。孙权就把治所迁徙到了丹徒。也就是现在的镇江市境内。
第二次迁都:孙权在镇江吃锅盖面。估计也吃腻了。所以三年后又想到了迁都。这回他把治所迁到了秣陵。并且筑石头城。将秣陵改名为建业。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市境内。
第三次迁都:其实在南京日子过得挺舒服的。春赏樱花、夏游玄武、秋逛栖霞、冬泡温泉。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盐水鸭。可是当时孙权偷袭了关羽。夺取了荆州。为了保证荆州的安危。孙权又想到了迁都。曹魏黄初二年。他在鄂地建起了武昌城。将治所迁徙到了这里。同年孙权被曹魏册封为吴王。所以可以说吴国的第一个都城就是武昌城。也就在现在的武汉市境内。
第四次迁都:孙权在击退了刘备和曹丕以后。感觉无敌是多么的寂寞。于是就称帝了。最初都城的确是武昌。可能是鸭脖子吃够了。于是他又想起了南京的盐水鸭。所以孙权一眨眼功夫。又把都城迁回了建业。
从此以后。吴国的都城就长期在建业了。总结一下。如果单纯从吴国建国来说。那么它的都城只有武昌和建业。但是要从江东势力起家的时候来看。那么他们的都城就有吴郡、丹徒、建业、武昌等地。甚至连柴桑(江西九江)一度都成为了战时治所。
曹魏建都属于广撒网状态。
曹魏的地盘实在是太大了。你说他要是只在一个地方建都。那怎么抬高各地房价呢?各地房价上不来。那自然也就带动不了全国的GDP了。
因此曹魏也时常都处于迁都状态。这叫利好消息。迁到一个地方。当地官员们。就会大肆购买房产。这么一来能带动不少就业。诸如房地产、施工、建筑材料、运输、中介销售等各行各业的就业率就都会蹭蹭蹭往上涨了!
当然了。这里所谈到的曹魏都城。也是比较宽泛的一个概念。自打曹操把汉献帝接到手里开始。咱们就算数了!
第一次建都在许昌。建安元年。这个时候曹操手里的地盘还很少。甚至连袁绍都比不上。所以只能在接汉献帝的时候。把他安置在许昌。
第二次建都在邺城。曹操和袁绍打了一场官渡之战。结果袁绍战败。此后曹操攻入了袁绍的大本营邺城。邺城当时可是国际大都市。比许昌气派多了。在曹操称王以后。邺城也就成为了魏国的都城了。
第三次建都在洛阳。洛阳是东汉的都城。虽然被董卓一把火烧了。可是在曹操手里还是得到一定修缮的。曹丕登基称帝以后。取代了汉献帝。就不能继续在许昌建都了。所以就跑到了洛阳。在这里建都。预示着曹魏的正统地位。
第四次建都在长安和谯。长安是西汉都城。而谯并没有做过都城。可是黄初三年。曹丕却下令。将长安和谯都纳入都城的范围。一下子出现了五座都城。分别是:许昌、邺城、洛阳、长安和谯。
那么为啥要将长安和谯设为陪都呢?原因很简单。除了给当地房地产商带来利好消息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战略目的。
长安在关中地区。紧挨着蜀汉的汉中地区。所以扼守关中。才能挡住蜀汉集团的入侵。至于谯在安徽省亳州市境内。这地方距离东吴就比较近了。因此在这里设立陪都。主要是为了防备东吴的入侵。
这么一来曹魏除了有洛阳这么一个正式的都城外。还有许昌、邺城、长安和谯这4座陪都。
蜀汉是最简单的。只有成都。
蜀汉的地盘实在是少得可怜。刘备当年拿下荆州以后。一度将南郡作为自己的治所。可是他没多久又跑四川去了。所以南郡江陵城就这么被抛弃了。
等到刘备拿下四川以后。便果断在成都建都了。为啥?因为当时他打下益州以后转了一圈。只有成都这地方是最发达的。
而且四川大多都是山区。唯独成都及其周围一圈是平原地带。所以刘备就直接在成都建都了。后来荆州又丢了。就更没有机会迁都回江陵城了。
至于打下来的汉中之地。压根就不适合做都城。人都被曹操给迁走了。在那里建都。是为了建个寂寞吗?
总结:从建都也能看得出三国体量。
曹魏最牛。所占据的地盘都是古代最发达的地区。所以他们可以在长安、洛阳、许昌、邺城等地随便挑都城。基本都是现成的。
东吴稍微有点困难。因为当时长江以南并没有那么发达。所以基础建设都没有跟上。因此孙权迁都需要搞各种大基建工程。比如迁都到建业就要在这里建石头城。迁都到武昌又要在这里建武昌城。
蜀汉就更困难了。要地没地。要人没人。要钱也没钱。所以蜀汉只能选择在刘璋原有的基础上搞事业。有得混就不错了。还要啥自行车?
参考资料:《三国志》
其他观点: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一代枭雄曹操与世长辞。其子曹丕继位。接过了父亲魏王、丞相的高位。随后他将年号“建安”改为“延康”。以示新时代的开始。不过同年十月。他就逼迫汉帝禅让。并改元黄初。公元220年历经三个年号。可以说是十分特殊了。
总之。据《三国志》记载:“乃为坛於繁阳。庚午。王升坛即阼。百官陪位。事讫。降坛。视燎成礼而反。改延康为黄初。大赦。”曹丕称帝于今河南省内黄县附近的繁阳。《魏略》则说。继位后。他“改长安、谯、许昌、鄴、洛阳为五都。”
也就是说。魏国的都城共有五个。分别是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的长安。位于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的谯。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市的许昌。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的邺城。以及今河南省洛阳市的洛阳。那么。曹丕为何要设置这五个首都呢?
于是刘邦定都关中。建起长安城。这之后。一直到西汉末年。王莽篡汉。长安城毁于战火。于是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便将都城迁到了洛阳。不过此后汉代帝王还是习惯性将长安、洛阳都视为首都。常常从常驻的洛阳去往长安祭祀先祖。
谯被曹丕定为五都之一。是因曹操便是谯人。这里是“太祖武皇帝”的故乡。所以地位也就变得尊崇。许昌位列五都。则是因为建安元年(196)。曹操从洛阳迎来天子时。就将天子迁到了许。并在此定都。后世称之为许都。曹丕也正是在许都附近登基称帝。
至于其它两国。就很简单明了了。章武元年(221)。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成都便是蜀国的首都。吴国也类似。不过黄龙元年(229)时。孙权先是在武昌称帝。几个月后又迁都建业。所以吴国也算曾经有过武昌这个首都。
其他观点: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6857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都城,蜀汉,许昌,洛阳,长安,武昌,孙权,建安,吴国,建业
没想到大家都对三国时期魏国、蜀国、吴国的都城分别在哪?有何依据?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魏蜀吴三国的都城。唯一确定在一个地方的。只有蜀汉。由于地盘比较小。而且适宜居住的地方也不多。所以他们只能以成都作为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