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河南人都爱说“中”?
原创

为什么河南人都爱说“中”?

好文

热门回答:

“中\"是河南标志性方言。表示“好\"“行\"“美\"“可以\"之义。说“中\"的地方还有河北唐山。比如:赵丽蓉小品里时常出现。还有东北辽宁等地。一些东北籍的小品与二人传演员。也不时地冒出一个酸溜溜的“中\"来。显然。走了调。这都是豫鲁交界地一带说“中“的移民。把此方言带过来了(有纸媒介绍。在东北。山东移民占92%。河南移民占3%)。 在豫东之商丘、周口、开封一带。与“中\"同义的方言还有“沾“(音zhan)。不过开封的音调与上述两地略有不同。在开封等地。也有说“管“的。其含义同“中\"“沾“相同。

有网友称“中”与大禹时设九州。河南大部分面积为豫州。处于九州之中。故而惯于说“中“。应当说是言之有理。之所以说“居中\"。是因为当时。甘肃大部分地域以西等边远地区之西戎。还未平定、收归。豫正处其中。

“中\"最早见诸于书籍。有据可考的是出现在《诗经》里。与“原\"组成“中原\"一词。此时只表示“原野““野外\"之义。表示地理方位之义。是后来郭守义测量大地时。把天中山称为“天中”。是指天下之中心。后来又把河南洛阳之嵩山(原称崇山。“嵩\"是“高”“大\"“伟\"之义。嵩山即高大的山)。称为^天地之中”。是唐之武则天常住洛阳时。才把崇山政名嵩山。并将之提高到了神山地位。每年在此祭祀。喊“山呼万岁”(不是三呼万岁)。

“中\"是中国古今哲学思想的精髓。是唯物辨证法的集中体现。最有代表性的经典词句是“中庸之道\"。其意义扩展开来。。主要是不偏不斜。不大不小。不高不低。不长不短。不早不晚。不轻不重。不前不后等。此充满真理与智慧的光辉思想。体现在大大小小的方方面面:大至治国谋略。小到吃喝穿戴。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的各个领域。

体现在言论上。是声音不高不低。不冲不娘腔:不过头。不要满。掌握分寸:不说空话、假话、大话。要说实话、真话、谦恭话:不说损人话、讽凉话。要说和气话与友善话:不说背后话。要有话说当面……

体现在行动上。事先有计划、安排。不盲目行事:要言行一致。不口是心非。言而无信:要三思而行。沉稳老练。不急躁、鲁莽:既敢说敢干。又瞻前顾后(思前顾后)。做一完美行动者。

体现在做人上。讲诚信、大局、友善。不奸猾、利已、坑人:要自重自爱。不自辱自贱:要清廉洁身。不谋私损人:要严以律已。宽以待人。不要反其道而行之……

体现在治国、强军、富民上。更要以“中”为最高准则。在方针、政策、理念上。要符国情。合民意。适应世界环境与與情。主要着眼于:既考虑长远。又兼顾眼前:既富国又强军:既强国又富民:既讲政治。又抓经济、文化:既抓发展速度。又讲实力质量:既重开发。又保环境:既讲宽松、自由。又讲法制、纪律。总之。要同步、阔步、稳步。

体现在人生、家庭、事业、生活、保健等方面。“中”了才好。

其他观点:

我是地道的河南人。平时生活中也要说大量的“中”。我想这是一种方言习惯和传统吧。而河南人爱说中也与河南是中原腹地的概念分不开。

关于河南人爱说“中”。有人还专门写过论文来说明。大致第一种观点是:因为中国古称九州。在古代人们为了方向和地理的划分。总要划定一个中心。当时的豫州刚好位于九州中间。于是也把豫州当做天下之中。这样久而久之。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就习惯说中了。



总之。我认为河南人爱说中。与河南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人们所理解的地理概念有关。

我是海域蓝豚。河南自媒体。持续更新更多本地问答。喜欢请点右上角加关注。欢迎评论点赞。谢谢!

其他观点:

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河南为豫州。因居九州之中。又称中州。中原。古人还认为华夏居天下之中。又称我国为中国。中国。中州。中原一脉相承。也滋养了中原人为人慷慨大方。乐于助人的性格。遇到他人有求于己。便大大方方回应一个中字。便会不遗余力的去帮助他人。一个“中”字。掷地有声。慷慨承诺。没有推辞。反映了河南人豪爽大方的民风和性格!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滴蜡泪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13:45

    河南,之义,体现在,豫州,河南人,嵩山,中原,中国,方言,中州

  • 滴蜡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13:45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河南人都爱说“中”?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13:45

    “中\"是河南标志性方言。表示“好\"“行\"“美\"“可以\"之义。说“中\"的地方还有河北唐山。比如:赵丽蓉小品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