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为什么不和皇太极合葬?
原创

孝庄为什么不和皇太极合葬?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谢邀。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妃子。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生母。作为明清交替的敏感时期。孝庄文皇后的很多细节都被抹上了异样的解读。接下来悦史君将进行探讨和分析。

明朝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生母叶赫那拉·孟古哲哲因病去世。当时。爱新觉罗·皇太极只有12岁。

明朝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出生。她的父亲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

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任命爱新觉罗·皇太极为四贝勒。居四大贝勒最后一位。

明朝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嫁给爱新觉罗·皇太极为侧福晋。两人相差21岁。

此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的姑姑和姐姐已经嫁给了爱新觉罗·皇太极。都是他的福晋。

明朝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去世。爱新觉罗·皇太极经过一番斗争后。在盛京(今沈阳)大政殿即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史称天聪汗。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册封侧福晋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为永福宫庄妃。

明朝崇祯十一年。清朝崇德三年(1638年)。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生下了爱新觉罗·福临。是清太宗的皇九子。

明朝崇祯十六年。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驾崩。在多方势力的平衡下。爱新觉罗·福临即位。史称顺治帝。

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登基后。将母亲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尊为圣母皇太后。

南明永历五年。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帝为圣母皇太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

南明永历十五年。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去世。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即位。史称康熙帝。

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登基后。尊祖母昭圣皇太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为太皇太后。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一生经历清太宗、顺治帝、康熙帝三朝。跨越祖孙三代皇帝。中间助儿子顺治帝对付小叔子和硕睿忠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帮孙子康熙帝铲除权臣瓜尔佳·鳌拜等。因此也多了不少轶闻。

不过。悦史君对孝庄文皇后死后的特殊安排。有自己的解读。理由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儿孙一手带大感情深

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是孝庄文皇后的儿子。孝庄文皇后不仅养育了他。还陪他度过了挺进中原、与和硕睿忠亲王争权等关键历史节点。母子感情和利益都紧紧相连。

南明永历十五年。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去世时。即位的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才8岁。孝庄文皇后继续养育、辅佐孙子。祖孙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第二。明清易鼎太速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生前。清朝的范围并没有超过长城以南。孝庄文皇后生活在盛京。

到了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即位没多久。清军就在大顺皇帝李自成和明朝平西伯、宁远总兵吴三桂的斗争中。趁机杀进关内。迁都北京。

因此。孝庄文皇后在顺治帝、康熙帝时期。生活在北京。

第三。帝后亡年间隔太久

明朝崇祯十六年。清朝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驾崩。葬于当时的京师盛京昭陵。

清朝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文皇后在北京去世。距离丈夫清太宗的死。已经过去了44年。

关于这一点。孝庄文皇后去世前。对孙子康熙帝交代得很清楚:“太宗奉安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当于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无憾。”

孝庄文皇后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说她丈夫清太宗已经去世很久了。不要因为她再打开陵墓。她舍不得顺治帝和康熙帝。想安葬在顺治帝的孝陵附近。

康熙帝当然听祖母孝庄文皇后的话。没有将她的灵枢运往盛京与清太宗合葬。而是暂安在清东陵。

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在孝庄文皇后的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将她葬入地宫。因这个陵园在盛京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昭陵之西。故称“昭西陵”。

综上。孝庄文皇后只是考虑是时间地点。还有与儿孙的感情因素。康熙帝、雍正帝两代皇帝执行了她的遗愿。并没有什么其他的因素掺杂。当然也不存在所谓坚决不跟丈夫清太宗合葬一说了。

其他观点:

孝端文皇后。名哲哲。生于1599年。死于1649年。是皇太极的正宫皇后。同时。也是孝庄的亲姑姑。

敏惠恭和元妃。也就是著名的海兰珠。皇太极的妃子。生于1609年。死于1641年。是孝庄的亲姐姐!

一家娘仨嫁给了一个男人--皇太极。

但是孝庄的后半生开挂了。皇太极暴毙以后经过一番争执:孝庄的儿子福临意外即位。而孝庄地位猛然提升。先是辅佐幼主亲政。顺治死后(一说出家)。又辅佐孙子即位。



这是一份奇怪的遗嘱。记载于《孝庄后传》。是真是假。有待甄别。历朝历代。皇后后妃去世都是必须与老公合葬的。合葬既是传统也是一种荣誉。但孝庄偏偏不愿意。背后原因令人费解。但就事情的发展来看。遗嘱可信度很高。因为1688年孝庄去世以后一直没有下葬。直到雍正二年才正式下葬昭西陵!时隔38年。

(1)对老公不满。哲哲是正宫皇后。自己纵然有大功也取代不了姑妈的地位。而姐姐后来居上。老公偏心疼姐姐。一来二去导致孝庄心里不舒服。所以不愿意和她们葬在一起。

(2)遗嘱属实。不愿意劳师动众。且眷恋儿孙。

(3)这点也是最有争议的。就是坊间流传的:孝庄曾下嫁皇叔多尔衮。因为二嫁。所以死后不好意思归葬皇太极。


我个人恰恰觉得第三条可信度最高。当年皇太极暴毙。皇子豪格和皇叔多尔衮争皇位。双方互不相让。后来诡异的落到了年幼的福临头上。福临的皇位来路无法解释;后来多尔衮更是自称“皇父摄政王”。这一新颖的叫法究竟代表什么学界也没有合理的解释;而嫂嫂下嫁小叔子在满族本就是传统。说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是满族入主中原以后慢慢被中原孔孟之道同化。才渐渐抛弃。

这一“暂安”就是三十八年。直到康熙去世都没有结果。反倒是重孙子雍正有办法。先是给太奶奶一通歌功颂德。后来又引经据典解释不合葬是有理可依的。最后整出个昭西陵与太爷爷的昭陵对应起来。事情圆满解决!

最后补个彩蛋:1981年另外一位伟大女性去世也主动要求不和老公合葬。原因大家可以自己查。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其他观点:

孝庄是中国历史最传奇的女人之一。身后留下了诸多谜团。她是皇太极五大福晋之一。全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她生前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幼主四十余年。为满清初年的政治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康熙二十六年。75岁高龄的孝庄太后病逝。按照古代礼法。她应该被送回沈阳昭陵。与丈夫皇太极合葬。可奇怪的是。孝庄留下遗嘱。不与皇太极合葬。留葬遵化清东陵。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孝庄的灵柩居然停放了三十七年。才入土为安。

事实上。孝庄的陵寝。还被一道风水墙隔断。孤零零地伫立于东陵之外。这就留下了三个谜团:孝庄为何不与皇太极合葬?她的陵园为何被隔在东陵外面?她为何死后37年才得以安葬?

孝庄遗嘱中的三个理由很牵强

孝庄不与皇太极合葬。并非康熙自作主张。而是孝庄自己的遗嘱。临终前。她对这个安排说了三条理由:

1.太宗(皇太极)已经安葬多年。卑不犯尊。打开先帝地宫不合适;

2.如果在太宗的昭陵边另起坟茔。耗费太大。劳民伤财;

3.我一直挂念你们父子(顺治、康熙)。不忍心远离。

三条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其实很牵强。中国古代帝王丧葬。确实有“卑不犯尊”的规矩。皇后如果先死。可以提前进入地宫等候。皇后如果后死。就不能再打开地宫。只能在附近另建地宫。同陵不同穴。

可是。满清开国之初。并没有这种规矩。即便有。孝庄也应该被运回沈阳昭陵安葬。而不是留在遵化东陵。

孝庄也知道自己的解释太苍白。于是又借口太劳民伤财。岂不知这个说法更站不住脚。难道葬在东陵就不需要劳民伤财了?那你怎么没有一句“丧事从俭”的遗嘱呢?

第三个理由大家只能哈哈一笑。挂念子孙就不要丈夫了?丈夫才是女人的根。将来接受供奉。也得跟着丈夫。

所以。孝庄的解释。有顾左右而言他之嫌。

民间传说很劲爆。但是不靠谱

有位叫张煌言的诗人。毫不客气地揭开了孝庄的遮羞布:“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裏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意思是慈宁宫的那位太后。梅开二度嫁人啦!

嫁给谁?当然是“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她的小叔子。你都改嫁了。好意思再跟前夫合葬吗?今天葬进去。明天就被前夫踹出来!

关于孝庄下嫁的事。民间各种版本传得有鼻子有眼。从孝庄与多尔衮青梅竹马。到皇太极横刀夺爱。再到怨男怨女藕断丝连。再到共保顺治前缘再续。还有人以满清遗俗。小叔子娶寡嫂。不足为奇。顺治连“皇父”都叫了。等等理由作佐证。

其实这些都很扯淡。历史上根本不存在“太后下嫁”的事。

孝庄是蒙古人。12岁嫁给皇太极。那一年多尔衮13岁。两人在此之前根本没见过面。哪有青梅竹马?

顺治即位也不存在后台操作。皇太极驾崩后。豪格与多尔衮争位。各不相让。最后双方各退一步。达成一致:俩人都落选。从皇太极的其他儿子们中间选一个。这个协议达成后。候选人只有两个:福临和博果尔(其他都是庶子)。福临因为年龄优势当选。

所以。福临登基的整个过程。孝庄都没资格插手。也不存在幕后交易。孝庄也不需要感谢多尔衮。

汉人因为对满清的仇视。编造了“太后下嫁”的故事。这种香艳的故事。自然吸引眼球。越传越真。事实上。除了“太后下嫁”的传说。还有孝庄“色诱洪承畴”的故事。其实都不靠谱。

所以。因为改嫁了。孝庄不能。也不好意思与皇太极合葬的理由不成立。

隐藏在孝庄内心的痛。才是真相

其实历史不能过度解读。无论是风云人物还是平头百姓。都是人。普通人。回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就会发现很多谜团都是后人制造的。

孝庄不愿意与皇太极合葬。就两个原因:一是身份尴尬。二是感情尴尬。

后人称布木布泰为“孝庄文皇后”。那是雍正追谥。她生前并不是皇太极的皇后。皇太极只有一位皇后。即孝端文皇后哲哲。孝庄的姑姑。

按照古代丧葬规矩。只有哲哲才有资格与皇太极同穴合葬。其他人只能葬在妃嫔陵园区。比如比孝庄早去世的康惠淑妃巴特玛璪、懿靖大贵妃娜木钟(博果尔生母)。都被送回沈阳。安葬在昭陵妃嫔陵园。

这个结果对孝庄来说很难接受。她虽不是皇后。却是皇太后、太皇太后。怎么能跟一般的妃嫔葬在一起?

考虑到孝庄的特殊情况。破一破规矩。让她跟皇太极合葬行不行?恐怕孝庄既不敢。心里也不大愿意。因为她根本不受皇太极宠爱。皇太极一生只爱两个女人。一个是皇后哲哲。一个是海兰珠。孝庄的亲姐姐。

皇太极一生除了早逝的元妃。还有五大福晋。福晋就是汉人所说的嫡妻。汉文化嫡妻只有一个。皇太极有五个。分别是:哲哲、海兰珠、娜木钟、巴特玛璪和布木布泰。

五大福晋也不是完全并列。以上就是身份从高到低的排列。也就是说孝庄布木布泰是老疙瘩。

让孝庄最耿耿于怀的。就是她这个老疙瘩的地位。按时间顺序。孝庄是继哲哲之后。第二个嫁给皇太极的嫡福晋。可是每当皇太极新纳一个福晋。她的地位就被下降一位。最后硬被挤成了尾巴梢。

所以。孝庄绝不像民间传说的那样。受到皇太极宠幸。恰恰相反。她是皇太极心目中最不受待见的一位!人家都是步步高升。孝庄却年年退步。这种境遇放在谁身上都受不了。

因此。孝庄不愿意与皇太极合葬的真正原因就是。按常规礼制。她只能葬在妃嫔陵区。即便破例可以合葬。她心理阴影面积太大。

孝庄遗嘱给子孙留难题。给后人留遐想

孝庄“不按理出牌”。弄出这么个遗嘱。难坏了孝顺的大孙子康熙。

按奶奶的愿望。把她葬在东陵。可是女人都要随从丈夫安葬。她该被葬在哪里?这可不是谁跟谁居住生活的问题。丧葬涉及太多文化禁忌。不能乱来。

康熙也没有好办法。只能在东陵大红门外。临时修建了一座安奉殿。将孝庄的灵柩停放在“暂安殿”。不修地宫。不入葬。意思是“临时停放”。

后来康熙觉得灵柩总这么停放着。有违“入土为安”的风俗。就下令用土把殿门永久封闭。就算入土为安了。可怜的大孙子。被折磨成啥样了!

雍正三年。恰逢孝庄嫁给皇太极100周年。趁着这个时机。雍正下旨。将安奉殿改建成“昭西陵”(对应沈阳“昭陵”)。建地宫。才正式安葬了孝庄。

不过。昭西陵依然解决不了。与东陵其他陵园建筑的从属关系。怎么办?于是就修建了一座风水墙。将昭西陵与东陵隔开。整体上都在东陵。事实上又隔开。解决了陵园关系问题。

更绝妙的是。昭西陵处于东陵最南端的入口处。以后爱新觉罗子孙祭祀祖先。第一个都要先拜祭孝庄。既符合她的辈分。又突出了她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孝庄给后人留下的难题。外人确实很难理解。所以又被误解成。孝庄不敢见爱新觉罗家族的祖先。扯得没边。爱新觉罗家族的祖先。都葬在东北了。啥时候跑遵化显灵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15:39

    太极,爱新觉罗,孝庄,皇后,东陵,明朝,福晋,太宗,顺治,雍正

  • 风流种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15:39

    没想到大家都对孝庄为什么不和皇太极合葬?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15:39

    谢邀。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妃子。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生母。作为明清交替的敏感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