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谢谢邀请!
说起晋朝。我想起了“天道轮回”这四个字。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聪明绝顶。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更是人尽皆知的狡诈。可当司马炎把魏帝曹奂赶下龙椅。自己御极称帝之后。他万万没想到。在两晋一百三十多年间。竟然出了两个白痴子孙皇帝——其中一个便是他的儿子惠帝司马衷。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
司马衷天生愚钝。甚至年及弱冠。连男女之事尙不懂丝毫。武帝司马炎很着急。因为长子早夭。司马衷便成了嫡长子。也成为继承大统的第一人选。于是乎。武帝便把自己宠幸过多次的名叫谢玖的才人赠送给儿子。让谢才人教儿子床弟之欢。没承想。七个月后。谢氏产下一子。也是武帝的嫡长孙司马遹。司马遹三四岁即聪颖异常。且相貌端美。甚得祖父欢心。于是圣孙助父。白痴司马衷如愿继承了皇帝的位子。
惠帝得以即位。除了沾儿子的光。母舅杨骏也起了很大作用。惠帝对杨骏也极为尊重。导致杨家权势倾朝。待朝局安稳。皇位无恙时。皇后贾南凤也想出出风头。压下杨家的气势。南凤是前朝贾充之女。不仅长相奇丑。还心地险恶阴毒。她联合楚王和淮南王设计杀害了杨骏。接着斩草除根。把杨家宗亲同党数千人全部杀掉。
随后。兔死狗烹。挑唆楚王杀掉了淮南王。随即以圣旨名义。除掉了帮她的楚王司马玮。全面掌握了朝中大权。
大权在握的贾后不甘于一生伺候一个傻子。于是便开始肆意放纵。她经常派人在洛阳城内物色美貌少年。抓进宫里供她淫乱。朝中大臣。只要她看得上的。都要拉上床。以至许多相貌伟岸之臣上朝时下敢洗脸。故意毁容。更可恶的是。她担心太子非她亲生。怕日后继位对她不利。为免除后患。竟然派人杀死。
贾后的暴行终于引起了众愤。以赵王司马伦为首的诸王率兵攻入洛阳。杀掉贾南风。废掉了司马衷自立为帝。
司马衷虽然是白痴。可毕竟是合法继承人。符合古代的嫡长制度。司马伦却不一样了。和他一样身份、血统的诸王不干了。齐王、成都王、河间王、东海王等八位王爷打着为惠帝平乱诛贼的口号。起兵讨伐。
这场席卷全国的战乱持续了十六年。晋惠帝被诸王轮回挟持。受尽了苦难。八王之乱。造成了几十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最后东海王司马越胜出。毒死了惠帝。战乱稍平。
三年之后。匈奴攻陷洛阳。西晋灭亡。
八王之乱。直接导致国势衰落。皇权式微。异族势力崛起。揭开了五胡乱华的悲剧。经此大乱。中原地区赤野千里。饿殍遍地。积累数千年的文明基因遭受摧残而变更。游牧民族主导了话语权。
还有。大批士族及有志之士南迁。留下的不是被杀就是隐名。使北方一直到杨坚建立隋朝的数百年间脱离正统。造成了历史上著名的“”衣冠南渡”。
贾南风。丑颜祸水也!
其他观点:
司马炎在位时。吸取曹魏灭国的教训。过于重视宗室亲族的力量。建国之初便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而且之后还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利。诸王可以在自己的封地自行任用文武官员。收取封地赋税。司马炎后来制定了分封国置军制度。按分封国大小可以配备不同数量的军队。为八王之乱埋下了祸根。
司马炎的继任者。是有名的“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司马衷。统治者的昏庸无能。让有钱有兵的诸王蠢蠢欲动。争权夺利。
八王之乱长达十六年之久。时局动荡不安。兵连祸结。民不聊生。给了外族入侵可乘之机。并直接导致后来的五胡乱华。
八王之乱的深层原因是司马氏政权缺乏合法性。统治基础不牢固。社会认同程度低。
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中原地区的生产力。大批汉族人死亡或逃亡。致使汉族人口占社会总人口比例大大降低。八王之乱爆发前。西晋总人口约为三千万。北方地区超过两千多万。其中大部分为汉族。
在八王之乱时。北方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大大小小达到数十位之多。其中以“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大部落为主。
远在建康的司马睿在王家的扶持之下登上皇位。史称东晋。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因此纷纷渡江南迁。前后六次大南迁。数量超过百万。这次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北方的技术。同时使得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南移。北方开始了长达三百年之久的战乱。直到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战乱才得以结束。连年的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八王之乱”直接导致了西晋的灭亡。同时使得中国经济。政治中心南移。但同样给南方带去了新的技术。促进了南方区域经济的开发。
从匈奴刘渊建立政权到北魏统一北方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进入中原的各少数民族及汉族相互攻杀。损失都很大。其中以北方汉族损失最大。在石勒(羯人)统治时期。北方汉族只剩下约四百万人。所占比例已低于北方的“五胡”。成为名副其实的少数民族。
与此时同时。因战乱迁移到南方的汉族也与当地的百越等少数民族进行了融合。迁入的汉族人在数量并不占绝对优势。融合的动力也主要来自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但环境相对和平。过程也相对顺利。
纵观历史长河。中原的大门被打开就是八王之乱导致的。八王之乱后导致了西晋王朝严重的衰败。全国综合国力下降严重。古今多少事。从来没有哪个朝代皇族内乱达16年之久。直接造成了经济的严重衰败。国家的直接灭亡。
其他观点:
八王之乱”起因与结果。
这完全是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各个阶层强势角力的结果。从元康元年(291年)起至光熙元年(306年)。共持续16年。而且。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只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
西晋。公元280年。晋武帝灭掉孙吴政权。这是自东汉末年四分五裂之后。古代中国的又一次统一。好景不长。到了公元290年。晋武帝病逝。晋惠帝即位。就在他登基后的第二年发生了迅速瓦解西晋统治的“八王之乱”。其祸根就是是晋初分封藩王导致的。事件虽然爆发于晋惠帝即位后的第二年。但多种不安定因素早在晋武帝统治时期就已有苗头。
西晋行政划分实行州、郡、县三级制。此外。还大肆分封了好多诸侯王。确定他们的封地。当时全国共划分了19个州。下辖郡、王国共173个。这其中。光王国就占了57个。这些王国的大小不一。其政治实力和军事权力也不一。各藩王各领属地交由地方长官管理。自己则坐镇京城。
到了灭东吴前。晋武帝不知道怎么想的。让这些个藩王们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国。直接负责治理自己的封地。各国大小不一。自然实力不一。引发了各封国间的恶性竞争与互相攀比。在后来的灭吴战争中。各地藩王势力还未有多大影响。当时主要是外戚掌握着指挥大权。伐敌的主力则是门阀世族和士大夫阶层。灭吴以后。晋武帝开始纵情享乐。大肆封赏功臣。调整现行统治政治状态。改变军政权力的分布方式。自此。藩王们从地方行政长官、军事首领全面进入了中央统治权力中枢。强势把持西晋中央和地方、政治和军事大权的政治态势开始出现。
而且这种情况。直到晋武帝临死前。还不忘临终权力调整。继续布局身后的人事安排。还新分封多个藩王。强化藩王势力。据说。他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权力制衡。毕竟太子的能力堪忧。他打算以外戚力量保护惠帝。可又担心外戚专权。于是。藩王们成为他所倚重的重要牵制力量。
于是。统治集团中形成了晋惠帝、外戚(太傅杨骏为代表)、后党(皇后贾南风为首)、藩王以及门阀世族等五股势力。据历史记载。“时帝素知太子暗弱。恐后乱国。遣(荀)勖及和峤往观之。”晋惠帝这智商和能力也确实让人着急。自从被立为太子就陷入了任人摆布的斗争。更谈不上能约束、阻止哪股势力的恶性膨胀。到了晋惠帝初年。外戚势力与后党集团的争斗达到了白热化状态。外戚掌握着朝中军政大权。后党控制着惠帝诏令大权。双方间的矛盾冲突围绕着夺取君主实际控制权展开。
而这时的藩王势力也日趋强大。封国不仅是他们的独立王国。而且还控制着整个西晋王朝的边关军事要地。如果说对藩王的控制在晋武帝时期还有所效果的话。那到了愚昧无知的晋惠帝时期。却是完全无能为力。只能任其发展了。
最初是以贾南风为首的后党集团。他们联合藩王势力。向以杨骏为首的外戚集团发起了进攻。而这时的藩王势力咄咄逼人。早就觊觎朝中大权。借着贾南风的召唤。介入争斗。永平元年(291年)后党集团与楚王司马玮合谋。发动政变。杀死杨骏。彻底清除杨氏外戚集团。一大批藩王得以进入西晋中央政权。政权落在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瓘手中。此时。统治集团内部的藩王、后党和官僚士大夫三股势力暂时平分秋色。但贾后政治野心未能实现。不过。很快朝中的政治生态又恶化了。当年六月。贾后又使楚王司马玮杀死汝南王司马亮。然后又反诬楚王司马玮矫诏擅杀大臣。把将司马玮处死。
刚刚进入中枢的藩王们围绕着权力分配。勾心斗角。还没来得及着手废后。他们之间就开始出手倾轧了。反而被贾后所利用。最终。一度在后党的打击下。暂时偃旗息鼓。此后。新的藩王领头人物赵王伦也不得不放低身段。朝中的官僚士大夫们也与后党联手。想方设法阻止藩王们再入主中枢。
藩王势力也在坐等时机到来。而这个时机就是贾南风废太子事件。据记载。晋惠帝太子司马遹不是贾南风所生。后与贾氏结怨。最终。司马遹被其设计陷害。先废为庶人。后被害身亡。这一举动成了赵王司马伦讨伐贾南风的借口。司马伦先是假造诏书。以谋害太子的罪名要废掉贾南风。这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在诛杀贾后党羽和张华等人后自领相国位。司马伦独揽大权。元康十年(300年)。贾后被毒杀。藩王势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后党集团彻底失败。
不久。司马伦逼晋惠帝退位。自立为帝。改元建始。据记载“淮南王允、齐王冏以伦、秀骄僭。内怀不平。 ”此后。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纷纷起兵讨伐赵王司马伦。一场最终致使西晋政权彻底毁灭的“八王之乱”开始了。直到。光熙元年(306年)。东海王司马越迎惠帝回洛阳。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相继为其所杀。大权落入司马越手中。八王之乱到此终结。
八王之乱后。五胡得入侵。
中原发生八王之乱以后。诸王相继败亡。生灵涂炭。社会经济严重破坏。整个西晋的力量消耗殆尽。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频发。地处北方的这些少数民族匈奴、鲜卑、氐、羯、羌等进入中原。最终于建兴四年(316年)灭亡西晋。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史称为“五胡乱华”或“五胡之乱”。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316年)开始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439年)。
其实。从东汉时期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就开始不断地越过长城向内地迁徙。其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由于此前汉朝的军事征服以及为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力不足而对各少数民族的招诱。另一方面。有学术观点认为是气候变迁及地理因素。原来在长城以外。由于天气干燥。一向只能畜牧;反之。长城以南则较宜农耕发展。然汉末魏晋时。北方出现了一次“小冰期”。气候变得寒冷。本宜于农耕的华北地区。转为适合游牧生活;而游牧民族原居之处。却不宜居住。因此。胡人大量南下觅生计。
到了西晋统治时期。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的少数民族。在汉族的影响下。逐渐由游牧转向农业定居。胡汉文化相互影响渗透。但在交融的同时。胡汉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民族和阶级矛盾。例如并州的匈奴人成了汉人的奴婢。而不少汉人也相继沦为胡人奴婢。期间。周边各少数民族势力的也一直在消长变化中。而此时。西晋内部却还在那里扯犊子呢。八王之乱正当其中。
到了公元304年冬天。氐族人李雄占领成都。自称“成都王”。史称成汉。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史称前赵(八王之乱时自称汉王。建立汉国。后被刘曜改为国号为赵)。这被视为是五胡建国的开始。公元311年(永嘉五年)四月。刘渊之子刘聪的兵马攻破洛阳。纵容部下抢掠。俘虏了晋怀帝。杀太子、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多人。并大肆发掘陵墓、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祸”或“永嘉之乱”。公元313年。怀帝侄子司马业在长安登基。是为晋愍帝。结果到了316年。前赵刘曜攻破长安。将其俘虏。317年将其杀害。历时五十一年的西晋灭亡。是年。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现南京)重建晋廷。为晋元帝。史称东晋。
据统计。此后。一百余年间。北方各少数民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的大小国家达数十个。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国。后来。北方被前秦统一。中国呈现出前南北朝特征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6978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司马,西晋,之乱,南风,汉族,外戚,势力,楚王,少数民族,河间
没想到大家都对谈谈八王之乱产生的历史原因,以及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如何?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谢谢邀请!说起晋朝。我想起了“天道轮回”这四个字。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聪明绝顶。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更是人尽皆知的狡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