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1、从司马氏与琅琊王氏关系上看。世代为琅琊王的司马睿家世。与王导之间关系甚密
王导出自琅琊王氏这自然不必多说。而司马睿家世同样数代都被封为琅琊王。所以司马睿与琅琊王氏之间的关系紧密。琅琊王氏所在的琅琊。正是司马睿的封国。可想而知双方之间的渊源。
司马睿的祖父司马伷、父亲司马靓都承袭琅琊王的封爵。等到司马睿袭封琅琊王。已经是第三代琅琊王。而王导所出琅琊王氏世居琅琊。彼此之间已经有数十年之久的旧谊。可想而知。王导与司马睿之间有如此深厚的渊源。对于东渡江东的司马睿来说。王导自然受到了他的信任和重用。
当初司马睿的祖父司马伷。曾经出任镇东大将军、假节、都督徐州诸军事。镇下邳。后来司马越收兵下邳。准备西进迎回晋惠帝时。任用当时为琅琊王的司马睿为平东将军。并监徐州诸军事。留镇下邳。
这可以算是司马睿家世渊源之下。司马越才任用了同为琅琊王的司马睿。司马睿接受司马越的命令之后。重用了琅琊王氏的王导。由此来看。除了琅琊王氏与琅琊王之间的旧谊之外。起复之初的司马睿对王导的任用。也算是之后双方能够在江东开拓东晋王朝的基础。而这也同样是司马睿如此重用王导的原因。
2、建康“王与马”是洛阳“王与马”的翻版。但却是以王导为主导!
司马越当时征召了包括王衍、王导在内的诸多西晋名士。所谓的“越府多俊逸”。王衍、王导在西晋末期已经有了一定的声望和地位。而当时的琅琊王司马睿。即便到了江东时。也是“时人未之识”。即便是司马睿移镇建邺时。也是在王导的建议之下才决定的。
甚至从司马睿最初的经历来看。在西晋末期的“八王之乱”中。东海王司马越与成都王司马颖对峙之时。司马睿与从父安东王司马繇居邺城。但司马繇在荡阴之战中被司马颖杀死。于是司马睿便投向了东海王司马越。司马睿在当时已经是“越府俊逸”的王导劝诫之下。先逃到了洛阳。又返回了自己的封国琅琊国。之后。司马睿才接受了司马越让其留镇下邳的建议。司马睿也就顺理成章的辟用王导。
简而言之。司马睿的能够崛起在于当初司马越的任用。而王导更早投向司马越。对司马睿的选择有着很大影响。因此在后来江东“王与马”关系中。司马睿也一直以王导为主导。自然会十分重用王导。
3、司马睿当时仅仅是司马氏皇族之身。并无继承皇统的号召力。需要借助王导来替自己打造政治基础
在《晋书·元帝纪》中。记载司马睿和王导初到江东之时。很长时间内都无人前去拜见。这可以看出当时司马睿的名声不显。“时人未之识”江东士族都不知道司马睿是谁。而王导为了让司马睿在江东打开名声。便拉着自己的从兄王敦一起。在司马睿出行之时跟随。借助王敦的阵势让江东士族看到司马睿的威仪。于是江东士族顾荣、贺循等人。才前去拜见司马睿。
王导的做法也十分有效。拉拢永嘉之后南迁的北方侨姓士族。以及世居江东的本土士族。一起筹建江左新朝廷。于是。司马睿在晋愍帝死后。在江东称晋王。不久后称帝建立东晋。
称帝之后司马睿也没有马上放弃对王导的器重。甚至要求王导一起坐上御床。表示自己可以与王导“共天下”的心意。这足以看出当时司马睿对王导的重视。而这一切源于司马睿建立东晋的过程中。王导拉拢士族为司马睿打造政治基础的功绩。
4、两晋之交南方各州镇。并非全部听从司马睿指挥。需要王导之堂兄王敦等人收复上游等方镇
司马睿能够建立东晋王朝。除了王导在建康拉拢南北方士族之外。还依仗于王导的堂兄王敦。在上游平定内乱和震慑内外不安因素的原因。
而为司马睿解决这些阻碍的人。便是同出自琅琊王氏的王敦。王导与王敦“一内一外”。王导负责在建康笼络士族筹备新朝廷。王敦替司马睿平定了荆州、湘州、江州等地的叛乱。如原本的江州刺史华轶。不听从司马睿的命令。被王敦击溃。让司马睿得以控制江州之地。荆、湘之间的杜弢叛乱。也是由王敦率领甘卓、周访等人平定。让司马睿得以掌控上游荆州等地。
王敦解决掉了上游叛乱。为司马睿在建康称帝扫平了障碍。并且上游各州镇的收复。也成为了北方胡族无法南下的屏障。为南方东晋政权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安稳环境。王敦与王导之间的关系。也就让司马睿不得不重用王导。
总结
司马睿之所以重用王导。除了王导能够帮助他建立江左政权之外。王导所出琅琊王氏与司马睿家中世代琅琊王封爵的渊源。让双方能够建立紧密联系。并且。王导先归附司马越。对后投向司马越的司马睿起到了主导作用。即到了江东的司马睿与王导之间。王导起到了主导作用。也就让司马睿不得不重用王导。而且。司马睿当时名声不显。无法号令天下承袭晋室。需要靠王导拉拢南北方士族来奠定政治基础。王导的从兄王敦。在上游平定叛乱。也为司马睿的称帝打造了安稳局势。综上。也就导致了司马睿重用王导。
(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其他观点:
1、在司马睿还是琅玡王时。就与王导关系非常好。王导胸有大志。根据天下大势。暗中立下了兴复朝纲的志向。司马睿也非常信任器重他。两人就像老朋友一样。
2、尽心辅佐司马睿。永嘉五年(311年)。北方发生战乱。中原人士大量到江南避难。王导劝司马睿要乘机收揽人才。扩大力量等待时机以图大事。王导还常常劝司马睿要励精图治。中兴晋朝。于是随着事件的推移越发受司马睿的器重。两人之间的感情日益深厚。
3、王导十分谦虚。从不居功自傲。大兴元年(318年)。司马睿即皇帝位。建立东晋。受百官朝贺时。再三请王导同坐御床受贺。王导再三辞让不敢当。
从以上三点来看。司马睿之所以如此看重王导。和他们一直的友谊分不开。更重要的还是王导的人格魅力决定的。
其他观点:
所谓王与马共天下。看起来是两晋南北朝的一种特殊现象。但实际在历史传统并非无缘无故发生的。历史规律隐藏在表象背后。
例如田余庆先生的名作分析的非常精辟。实际上。士大夫形成门阀是因为魏晋而成熟。但从汉朝的豪强家族出现已经有了雏形。然后因为元成二弟建树了儒家经学正统。东汉光武明章等君主全是儒家经学的提倡者。士大夫家族与儒家的结合就是门阀家族形成的特色。到汉末三国的一些著名世家已经出现。其中包括司马氏就是这样一个家族。与曹操家族是不一样的。曹操的家族相对根底肤浅。但也并非毫无根基。只不过曹操为人的确不是传统士族子弟。所以他的求贤令才成为一个标志。他不看重人品。
但是曹丕登位以后的九品中正制。是在陈群、司马懿这样传统士族子弟手里推出的。实际九品法的初衷是建立一个理想的以人品素质为基础的官吏体系。可在执行过程中。却变成了门阀家族褒奖自己家族子弟和亲友关系的利益工具。这是促成门阀社会网络的条件。
司马家族取代曹氏家族虽然是一次夺位。但在官僚体制上没有太多改变。延续了这一保守的体制。王氏家族两大支脉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其实都在曹魏时代出现。与司马家族的渊源也并非单纯是司马睿和王导。
这一点田余庆先生从八王后期东海王司马越与王衍的合作中已经看到了门阀政治的特点。司马越和王衍对抗成都王司马颖与北方刘渊、刘聪部族。已经出现了一种密切集团。而司马睿、王导王敦正是司马越与王衍关系下的一层伏笔。
尽管司马越等人打败了司马颖。但随后刘渊刘聪的反扑导致王衍等人失败。这就是永嘉的变乱。司马睿、王导作为王衍等人刻意笼络的力量。过江在建康的谋划复制了司马越与王衍的模式。就是王与马共天下的真正原因。
历来认为司马睿毫无根基。虽然是有根据。但也过于贬低其背景。实际上跟着过江的司马家族成员并不少。只不过有先有后。二来王敦王导兄弟谋划已久。司马家族在江东确实无法轻易扭转局面。需要一种精诚合作稳固地盘的共同利益。当时江南的情况。有很多东吴残余家族势力。有很多南下的流民集团。长江上游是流民建立的成汉。中游荆州是能否确保江东的关键。一直交给王敦打理。甚至王敦还成了反对司马睿的一份子。后来交给陶侃。
所以最后落实到司马睿与王导的关系来说。东晋的建立客观环境促成司马睿需要与王导家族合作。但另一方面并非只是与王家合作。正如对南下流民方面祖逖、祖约、郗鉴等的合作也非常关键。田余庆先生还专门论述郗鉴在维护司马睿能够保住皇位起到的巨大作用。
王导本身是有才干的。不过思想更倾向与安抚和协调。比较缓和。在行政方面为了稳固东晋也确实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团结流民集团。好比祖逖、郗鉴等在南方的掠夺。都有意维护和安抚。加上王敦一事王导为了弥补影响。确实加倍小心。又拉拢了许多人后来压制庾亮庾冰家族。所以东晋一直是一种皇室与门阀世家协作的局面。是客观局面造成的现象。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6979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王导,司马,士族,家族,东晋,王氏,门阀,等人,关系,流民
没想到大家都对司马睿为什么会如此看重王导?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1、从司马氏与琅琊王氏关系上看。世代为琅琊王的司马睿家世。与王导之间关系甚密王导出自琅琊王氏这自然不必多说。而司马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