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
原创

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作者以沉舟、病树自喻。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竟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诗人以这两句诗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其他观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赏析

这两句诗出自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诗人被贬巴蜀地。已辗转二十三年了;在回洛阳途中与白居易相逢于扬州。白居易赠诗一首。他以此诗酬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扫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的阴霾。旷达昂奋。诗人虽以\"沉舟\"″病树\"自况。却不沉湎于哀怨。\"沉舟\"的身旁是\"千帆过\"。\"病树\"的前面是\"万木春\"。情感豪放。节奏明快。如果说诗人藉此抒发对前途充满信心。但其意境远不止此;因为\"千帆过\"与″万木春\"决非\"沉舟\"″病树\"可为。诗人通过一组意象。在更广阔的时空上表达对未来的热烈憧憬。“沉舟\"侧畔。有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病树\"前头。是欣欣向荣。万木争春;那么\"沉舟\"与\"病树\"又何需怨怅!而且。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乃新陈代谢的自然之理。诗人用唯美的语言。昂扬的笔调对此加以诠释。并上升到哲理的高度。

文学审美。往往\"形象大于思维\"。读者鉴赏文学形象。会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知识结构。认知水平。道德评判。个性情趣等等。而这种鉴赏常超出作者的初衷。且呈现差异性。于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诗人通过意象表达的意境会随着不同读者在更广阔的时空上获得延伸;当然。这种“延伸\"需基于意象所允许的范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等都被后人读出了哲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其精美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深刻的意蕴。给人联想的广袤空间而拥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沈文璋

2021年11月21日

其他观点: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被征还京。和白居易在扬州相遇。白有《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七律一首。刘禹锡的这首就是答白诗之作。

白居易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之语。刘禹锡用这两句答他。虽自比“沉舟”、“病树”但指出个人的沉滞算不了什么。世界还是要向前发展。新陈代谢总是要继续下去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51:28

    沉舟,诗人,白居易,扬州,刘禹锡,自己的,意象,形象,一首,旷达

  • 旧日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51:28

    没想到大家都对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51:28

    作者以沉舟、病树自喻。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竟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诗人以这两句诗劝慰白居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