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如果不设置节度使,是否还会有藩镇割据?
原创

唐朝如果不设置节度使,是否还会有藩镇割据?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想活就别死。留意看历史。唐朝的兴盛。万国来朝。唐朝的审美。丰腴为佳。唐朝的衰落。藩镇割拒。是什么原因让世界之最的鼎盛王朝走向没落?节度使管辖下的藩镇如癌症般存在。为什么在封建王朝皇权至上的环境中。明知没好处。反而被扶持?欲知原委。且听分解。

一、不设节度使的假设实际上是不可能

唐王朝全盘继承了“西魏—北周—隋”三代关陇帝国的军国体制。持续不断地对外扩张。便是帝国军政机器运转的必然。唐太宗李世民依仗着麾下一群猛将良将。将几十万百战精兵。迅速投入到对外开疆拓土中。开国百年时间里。四面八方同时开战。持续投放到的距离中原万里之遥的雪域高原。戈壁荒漠。天山南北。和突厥、薛延陀、吐蕃、吐谷浑、回纥、铁勒、大食、突骑施、契丹、奚、高句丽、百济、日本、南诏等一个个此兴彼伏的对手交锋。进行着远东和整个亚洲的争霸战争。在铁骑蹄声和硝烟弥漫中。大唐帝国终于建立起华夏王朝前所未有的最大版图。唐太宗李世民也赢得了“天可汗”的称号。唐高宗更成为称霸亚洲的“天皇大帝”。当帝国过度扩张。而生产力水平远远跟不上。就意味着边疆地区必须有远比之前强大的动员力。才足以保障对抗那些强大异族政权。如吐蕃、回纥、大食的军事需要。所以开国之初建立、此时已难以为继的府兵制变成了募兵制。节度使制度也应运而生了。

二、藩镇割拒实际上设置节度使的“此生灾害”

上面说到节度使是当时治国的刚需。建立节度使机构也确实巩固了唐王朝的统治。使从未有过的广阔疆域得到了全面的统治。有力推动了全国经济的良性发展。使唐朝成为了史上著名的王朝。但又因设计者赋予的职能。使节度使从一开始就成为了一把“双刃剑”。节度使的职能兼管军民、割据一方。兵权、人事权、财政权尽在指掌。是不折不扣的封疆大吏。因为王室希望他们发展壮大稳定一方。便不加节制。任其发展壮大。结里有的节度使掌握的藩镇发展很快。财力、物力、军力不可小视。人都是有野心的。壮大起来的节度使就有了自己当天王老子的心。像极具代表性的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一下子就让原本鼎盛的王朝走上了下坡路。

三、没有节度使也会经历不一样的藩镇割拒

我们是假设没有节度使。那就是允许我们违背历史进行合理想像。唐朝的疆域是前所未有的。也就是说当了皇帝的老李他们管理大国。也是大闺女上轿头一回。到底那个政策好。他们也得摸着石头过河。不管用什么办法管。总得要有个办法。假设当时没想到节度使。也许会用乡度使。或者别的什么镇。职能也是分管地方。支持中央。这种模式下的管理也会有很好的发展。但到了王朝腐化堕落时。这些使或镇自然也不会消停。出现一个俩的安禄山、赵禄山太有可能了。所以有没有节度使看似与藩镇割拒有直接关系。但根子还是封建王朝的制度弊病。

四、藩镇割拒于唐朝是祸事。与历史是文明进步

唐朝末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终于爆发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虽然起义最终没有推翻唐王朝。却打破了藩镇之间相互平衡。相互制约的格局。各个藩镇的节度使趁机大肆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实力。并以镇压起义军为名。抢占地盘。最终。在一片乱象中。大唐王朝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唐朝灭亡后。各地的藩镇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政权。中国历史上再次出现群雄割据的局面。史称“五代十国”。放眼历史。藩镇割拒还是难得的历史推动因素。

其他观点:

唐朝如果不设置节度使就真的能够避免藩镇割据的局面吗?藩镇割据真的是因为设置节度使造成的吗?这些问题你仔细思考便会发现。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应该和唐朝的政治、经济及外交政策有很大关系。

1、经济原因

正所谓“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依”府兵制的基础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唐朝中期。它们也不得不走上封建王朝逃不过的命运。土地兼并严重。直接导致以土地为纽带的府兵制濒临崩溃。作为一个庞大的帝国没有军队是不行的。唐朝的统治者们。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全国的财政收入就那么些。中央财政的入不敷出。便将养兵任务下方到地方。结合原本府兵制的框架。最终形成节度使取代中央政府成为府兵的衣食父母。一场安史之乱更是让中央政府权威扫地。这才给了藩镇崛起的机会。

2、外交原因

唐朝前期。外交政策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外扩性。等到玄宗继位。国家富强。国事鼎盛。唐朝再次走上了外扩的道路。为了便于边将行事。也为了前线战争的顺利。唐朝在边境设立藩镇为的就是军政一体。任用能征善战的胡人为主将也是为了便于对外扩张。

可惜。天宝年间的玄宗早已不负年轻时候英明神武。老人最是念情、容易信任别人。全国的军队主要都集中在边境藩镇手中。中央缺少一支占据绝对优势的强大武装。再加上信任旧人。让胡人出身的安禄山身兼三地节度使。控制了唐朝超过一半的最精锐部队。人的贪婪是无止尽的。拥有如此实力的安禄山不免走上谋求更大权力的邪路。

结语

综上所述。唐朝的藩镇割据是时代的局限造成的。也是统治者无法做到居安思危带来的祸患。安史之乱就是唐朝统治者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其他观点:

感谢小秘书邀请!

唐朝如果不设置节度使。是否还会有藩镇割据?

这个问题隐藏着这么一个意思:节度使等于藩镇割据。藩镇割据等于唐朝衰亡。换言之。没有节度使就没有藩镇割据。没有藩镇割据就没有唐朝的覆灭。

这个特色从表面上看来并未给唐朝带来什么好处。反而是让大唐盛世走向衰微的开始。最著名的例子便是安史之乱。还有之后的四镇之乱。唐玄宗、唐僖宗先后两任大唐皇帝、天可汗被赶出长安。各镇节度使手握军财政三项大权。皇帝成为了名誉上的君主。

中国人心目中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中国人心目中最理想的政治环境是大一统。藩镇割据于是就成了唐朝悲惨命运的代名词。

通过这个问题。陈述一下唐朝崩溃的根本性问题。以及藩镇节度使对唐朝的意义。

文明中心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是国家首都的所在地。是中央政权统御全国各个地区的基本力量。是各个地区生产生活的唯一标准。

文明中心衰弱。唐朝在政治上无力集聚全国最顶尖的人才。在经济上无力供养政权的运转。在文化无力凝聚人心。在军事上无法打造出一支强大的军队。

文明中心的衰弱。即便到了宋朝也依然是如此。所以宋朝不得不采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一系列国策。以巩固帝国的统一。

换言之。如果唐朝不采用藩镇节度使的制度。那么自唐朝中后期开始。唐朝就会直接演进成为宋朝。宋朝给中国人的总体印象是什么?积贫积弱。重文轻武。被外族所灭。

随着文明中心的衰弱。唐朝中央政府越来越无法维系对边疆大军的后勤、兵力的补充重任。在唐玄宗时期。均田制逐渐崩溃。继而也造成府兵制的崩溃。唐朝不得不采用募兵制。募兵需要消耗大量的财力。可是中央政府随着文明中心的衰弱。根本无力承担这个消耗。也根本无法抽调财力组建军队对叛乱的部落政权进行军事打击。

于是乎。边疆需要驻扎大量的军队防备部落政权的崛起和侵犯。唐朝只能在边疆屯扎重兵。可是唐朝中央政府又无法为这些重兵提供给养。在军事指挥上。唐朝国土庞大。中央政府无法直接指挥军队。把军队的募兵权、财权、指挥权全部交给节度使是符合当时国情的。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西部的哥舒翰集团来抵御。于是西部集团奉诏守潼关。但安禄山能征善战。哥舒翰的军队在灵宝之役中遭遇惨败。哥舒翰本人也兵败被俘。西部势力几乎遭到毁灭。这样一来。玄宗之后与叛军对抗的肃、代两位君主除了仰仗回纥的军队外。只能依靠这些边境节镇和新增设节度加强对各地的管理,以适应军事斗争的需要。

自唐肃宗开始。唐朝在战乱期间。先后增加了四十余个藩镇节度使。从而使地方政府有能力应对安史之乱。不会造成整个社会整体性的崩溃。也为迅速平定安史之乱。压缩安史之乱波及的范围提供了前提条件。

经过八年的安史之乱。原来的东西两大军区藩镇已经无法重现。增设了四十多个藩镇。使得原本东西两大军事集团被打散。再加上唐朝中央设立了一直直属的神策军。专门用来弹压不停明令的藩镇。使得唐朝军事力量的重心从边疆再度回归中央。

可以说。没有不断增加的新藩镇。唐朝在安史之乱中或许已经覆灭。安禄山能不能建立起新的统治不知道。但是唐朝一定会彻底崩盘。外部叛乱的部落政权入侵。内部陷入无政府状态。

藩镇叛乱是唐朝文明中心衰弱导致的。而藩镇的出现却是盛唐时期国土急剧扩张的必然结果。经过南征北战。大唐帝国的版图已经达到了时代阶段。一个国家所能统治的疆域的极限。那么。对于中央财政来说。这是非常沉重的统治成本。下放军政财三项大权。是高效统治的唯一办法。

唐朝先后设立的藩镇多达八十九个。参与割据和叛乱的只有十一个且被讨平。长期割据的只有燕蓟地区的河朔三镇。多数藩镇并非参与割据。而且基本都听从唐朝中央的指挥。执行中央政令。他们或为唐朝戍边。或者为唐王朝提供钱粮。仍有序地维持着整个唐王朝国家机器的运行。

藩镇在唐朝平叛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内部的藩镇叛乱是藩镇平定的。外部的部落政权反叛也是藩镇平定的。例如。契丹族、奚族多次反叛。唐朝先后有四任卢龙节度使击败契丹。最后一任节度使刘仁恭还把契丹打得献马乞盟。

从唐德宗开始。回鹘再次开始称臣于唐朝。九世纪中期。黠戛斯击破回鹘。黠戛斯入贡于唐朝;部分回鹘西迁。大量回鹘南迁。南迁的回鹘与唐朝发生冲突。唐朝张仲武、刘沔、石雄等数次击破回鹘。俘获大批回鹘王室贵族。

唐朝与南诏战争的最后阶段。唐朝宋威、高骈等数次大破南诏军。南诏到了“男子十五以下悉发。妇耕以饷军”“屡覆众。国耗虚”的地步。唐将高骈的数次大胜。令“南诏气夺”。不敢再战。骠信(南诏首领)送子入朝为质。

与藩镇制度相匹配的是唐朝两税法的推行。两税法的精髓在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资产为差”。变相承认了人口迁徙的自由和土地买卖的自由。使得百姓不再束缚于土地中。可以自由来去。从而使更多的劳动力进入商业领域。推动了商业进一步发展。瓦解了以往“重农抑商”的帝国重压。这一点。基本上被后来的宋朝全面继承。

看似藩镇林立的大唐帝国。在周边部落政权看来依然是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如果没有藩镇节度使。宋朝的窝囊就是一面镜子。

相比宋明两朝。藩镇节度使的制度压制了周边兴起的部落政权。保护了中原千万百姓的生命安全。藩镇割据总比宋明两朝被部落政权所灭要好一些吧!

总结来说。藩镇或者藩镇割据并非是导致唐朝崩溃覆灭的原因。根本原因是传统的文明中心关中河南地区衰弱。燕蓟地区江南地区两大新的文明中心崛起。文明中心转移。三大文明中心相争成为最高权力的地区。燕蓟地区大军阀发动的安史之乱与江南地区盐贩子发动的黄巢起义是唐朝崩溃的根源。也是新的文明中心反抗传统文明中心统御的必然。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53:49

    藩镇,唐朝,节度使,王朝,安史之乱,帝国,府兵制,政权,大唐,南诏

  • 郎不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53:49

    没想到大家都对唐朝如果不设置节度使,是否还会有藩镇割据?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53:49

    想活就别死。留意看历史。唐朝的兴盛。万国来朝。唐朝的审美。丰腴为佳。唐朝的衰落。藩镇割拒。是什么原因让世界之最的鼎盛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