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做淘宝年纯收入80万,资产500万,但是太累了想改行做什么好?
原创

本人做淘宝年纯收入80万,资产500万,但是太累了想改行做什么好?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每次看到关于“淘宝赚钱”的话题。我的心都咯噔一下。琢磨着:在头条上。98%的卖家都在一片哀嚎:淘宝多么多么难做、多么难赚钱。无论谁走心的说两句“做淘宝要如何如何才能赚钱”。几乎被骂成狗。要么攻击人家居心叵测、要么抹黑人家搞培训准备圈钱、再要么冷嘲热讽的嘴炮几句……

好家伙。在这样的互联网环境下。你跑出来喊“在淘宝一年赚了几十万。太累想要转行……”。你说你这得多遭人恨?哈哈!

格局不高、且身边确实没有这样“成功案例”朋友的群体。至少90%认为题主在吹牛逼、搞诈骗、心怀不轨、居心叵测的刷存在感。

实际上。只有那些真正一年收入超过50万的群体、身边真正接触过“年收入百万以上”圈子的群体。就能感受到题主的“艰辛与尴尬”、“压力与不堪”。

所以。对于“年收入相当”的群体而言。题主的“一腔牢骚”。很容易产生内心共鸣。那种切身感受难以言表。

从一个没钱、没资源、没人脉的屌丝。日夜担心受怕的亡命拼搏。收获很大的同时。失去了也很多。比如健康。颈椎病、腰椎盘突出、散光、前列腺等等。甚至看上去比同龄人更显老……

可又能怎样?作为屌丝。选择创业。想要逆袭。注定如此。

话说回来。当屌丝年收入快到100个的阶段。其实“中年危机”越来越焦虑。年级越来越大、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生意风险跟走独木桥差不多。甚至收入上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想转型又迷茫除了“淘宝还能干嘛”;想拓展新领域。又担心老本都保不住……

这个阶段。其实已不是单纯的淘宝卖家身份了。而是创业者。我们面临的应该是“尝试更多新商业模式”的摸索阶段。从“现有经营模式”中寻求稳健的多面发展。而不敢轻易的尝试“从未涉猎”过的行业。

我是2002年从“易趣”外贸开始入行。按现在的话说。应该叫“跨境”;没什么文化、更没什么资源。所以一路打工十多年。在生活压力上、在朋友攀比上。我再也忍不住裸辞创业。

2013年下半年。我“流串”在广州美博城、三元里。以化妆品为主、A货为辅。选择淘宝。

索性“命好”。有多年的工作经验支撑。再加上本身屌丝冒不起险稳打稳扎。在下半年靠双11、双12、年中大促赚到人生第一桶金——100万。

为了更好的“装逼”。也为了更好的在各个供应商中展现“实力”拿到更大扶持。我当时购置了人生第一台宝马。实现了年少吹过的牛逼。

有图有真相。

所以。常看到部分人说“以前的淘宝好做、好赚钱”。“以前又如何如何容易”……你们是真没见过以前死过多少团队。

别的不说。就我老东家御泥坊某个分支团队做的“可滋泉”、“千年追香”。在当年一样“昙花一现”石沉大海。

我也一样。在2014年“嘚瑟”中。倒在“广州沙河”女装市场。血亏100多万。压着一仓库断码断色的库存。苦不堪言。

所以。每个时代都一样。机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自己不行。就是不行。真给你一次机会。你该不行还是不行。

就像很多人喷“搞微商就是圈钱”、“搞培训就是忽悠”、“搞淘客就是坑商家”、“搞直播就是骗人刷礼物”、“搞自媒体就是标题党”等等一样。这么多机遇、这么多机会可以赚钱。你行你来啊?你真有那实力、那机遇。能赚钱还会酸成这样?

说破天。还是因为自己不行。

虽然2014年女装坑爹了。好歹认识了沙河一圈大大小小批发老板、厂家。误打误撞从“交流中”得知“洗护类沐浴露”好干。竞争不大……又钻到美博城。开始选品——“身体乳”。当时还没有定性归类。暂定为“护肤品”。后又分到“洗护类”作为二级子品类。受平台扶持流量大增。就2014年下半年的双十一、双十二。我又捞回了本。

就目前平台而言。仍然还有很多这样的小品类商品待挖掘。像早几年的美牙、按摩仪、电子烟、电动牙刷等等。哪一个不是近几年爆发的新品类?

所以。赚不到钱。真不是行业问题。而是自身“格局大小”的认知问题。

当年创业的我。那形象真是不堪入目。

随着“一炮而红”。你才体会到什么叫“好事连连”。2014年初。我注册公司扩大发展。

社会都是这样。当你混的不咋的时。社交都是逢场作戏。冷暖自知。

当你能混出点动静。什么资源、合作都来了。

我也不例外。

但我“舔个b脸”装个b。如果我不是在“几个知名电商企业”待过。或许我还无法真正理解“资源整合”这个概念。我仍然会“打工打到死”。因为思维固化了。

当初在“迪士尼”打工。得知厂家有批库存货消化不了。找我“帮忙”。卖了货再给货款。而我争取到的“扶持”是:一个月的账单期。

知道“一个月账单期”是什么概念吗?

一个月货款在手里周旋。你可以横向拓展别的类目、你可以在现有“公司”找核心骨干裂变新公司、你有底气去尝试其他新接触的玩法。

这些都需要底气。那就是钱。

去年我找银行贷款500万。都要40万一年利息。帮厂家卖货。一个月都没利息。

类似这样的资源、合作。太多太多。我从中择优选择。最大化保障双方的权益。

可能评论区又会有杠精。人家为什么找我合作?但凡问出这句话的。100%可以判断他没做过成功案例。

在我们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现实。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身边的朋友都只是默默的关注;一半人是准备等你失败后冷嘲热讽、一小半是准备看着你怎么死的、另一小半的人是看有什么油水可捞、真正一小戳朋友时刻关注你看有没有自己帮得上忙的。

所以。他们看着我这么发展的:

我从老单位“某电商企业”裸辞。开始创业——等着冷嘲热讽、落井下石、或又趁火打劫;

通过3-4个月。就买了个宝马。好歹也值个大几十万——有点眼红、但持续关注。认为我只是运气好;

眼睁睁的看着我做女装又死了。各种“道貌岸然”暴露出来了

结果看到我又发展起来。觉得我还是有两把刷子——蠢蠢欲动

身边的圈子就那么大。有赚钱的机会。都想尝试小赌一把——寻找机会合作

在2014年-2016年。我公司发展很快。换了新办公室。

从广州美博城的洗护产品、到迪士尼的母婴;再到广州狮岭的皮具箱包、然后到中山小家电……一些代运营我基本不接。在打工时期我太清楚“代运营模式”。这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双方之间的三观、做事风格难以统一。结论:很难做成事、赚到钱。

在那两年。大大小小十几家猫店、京东、阿里巴巴、亚马逊等等电商零售渠道。而且这些并不需要我“实打实货款”压仓。

所以我又购置了“保时捷”装下B。

自2016年初。一场“天灾”让我不得不思考另寻出路。

当年水灾。把我广州某仓库淹了一小半。约几十万货品“抢救无效”。那时让我如同晴天霹雳。这些虽然没给货款。但货都“损坏”卖不出去。我就肯定得赔啊。

赔了钱后。那一个月非常郁闷。就是那种“脱离掌控”的未知威胁。令人惶惶不安。

在此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有团队”、“有技术”、“有资源”、“也并不缺钱”。电商零售这条道我能走到黑。哪怕当年微商多火、淘客多猛、微博多疯狂。我都没有尝试。我坚信坚持电商零售。

但让我不安的不是技术违规、也不是同行竞争。而是天灾。

机缘巧合。遇到早年一同入行的朋友。通过“微博卖货”。一年几千万。利润可观。甚至还不用压货(厂家直供)。这个轻资产的模式。让我非常喜欢。

2016年。我拓展了自媒体。从微博到贴吧、从知乎到头条、从各种app……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盈利模式”都是先走出去。然后“蹦出来”的。

在自媒体做了一年。我偶尔会搞个直播分享一下自己的创业经历、电商相关经验。发现很多粉丝都来捧场……

断断续续搞了蛮多次直播。有读者问:有没有完整的、系统的、稍微全面的课程。我愿意付费。

这一句话。让我猛地惊喜。要知道。那时我们做自媒体。单纯靠“平台补贴”的作者津贴、粉丝的阅读量播放量等补贴是很难养活团队的。只有寻求“微博/公众号”接广告、卖货等收益。

在2016年10月。我又专门从自营团队抽调老同事来做“自媒体”内容付费模式。随着我们务实、真实、诚实的风格。又有朋友找上门谈合作。想要在线下开个“电商培训”。让我技术扶持。

于是。“新期望教育”、“新希望教育”诞生了。

为了庆祝自己拓展新产业“赚了钱”。我奖给自己一台大切诺基3.6。在朋友圈分享过、嘚瑟过。

所以。一路走来。真心不易。从上述照片。大家能看到我以前多屌丝、形象多恶劣。

很多人在评论喷软文、又或者广告……

拜托。在真实分享自己亲身经历的同时。不欺诈、不忽悠、不隐瞒的态度传达。你能从中思索多少、获得多少启发等等。真心取决于你是个创业者、还是个打工仔。

我想告诉各位。创业也好、做生意也罢。我们总会在每个阶段中获得不同的机遇。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多。机会越来越多。

而这些机遇。你能否抓住、能否驾驭、能否运作、能否赚钱。这些都需要一定能力。并不像“买彩票”一样空穴来风的。

所以。我得益于多年的从业生涯。打工生涯、打工的企业。让我累积了实战经验、也拓展了我的思维方式、提升了我的视野格局。才让我能将一些机会把握住。能把资源整合起来让“俱乐部”会员相互共赢。

如代运营、摄影、直播、淘客、唰单等等。

而我。安心做好自己的四个领域:

电商零售(自营。非代运营)。仍然钻研淘宝玩法。这个是根本丢不掉。2019年6月我又买了几个男装天猫店。目前效益不错。

自媒体。从平台签约补贴、到粉丝阅读收益、再到软广、甚至到内容付费环节等等。运转良好。

线上线下培训。线上纯为兴趣。很多加了我的读者。我几乎没有营销套路、骚扰过。线下已投入十家启动。感兴趣的可以百度。

网红孵化。已进驻长沙某创业园。1100平方。

圈子大了、人脉就广了。人脉一广了。各种机遇就多了。

别的地方我不讲。就湖南省本地。我就参与了宠物店、零食连锁、干洗店、餐厅、spar、室内装修等投资。这些都是人脉资源所拓展的“机遇”!

所以。每次看到“同行的相似探讨话题”。我都心有感触。过往的历程跟电影一样在脑海里一遍一遍又一遍的播放。从中感受、激励、鼓舞。

而部分群体在互联网上了解、学习相关资讯。真没必要冷嘲热讽。从别人的经历分享中。多思考、多启发。看看有哪些自己可以受用的“点”。然后提升自己。

反之。这样的格局。一辈子也只能如此。

其他观点:

兄弟 你一年八十万不多 淘客这行一天四五万的我都见过不少 那一年能赚多少

其他观点:

我现在很迷茫。每天都会挣这么多钱。我太难了!活着对于我来讲真的太没有道理了。人生已经报废了!唉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21:07

    让我,淘宝,人脉,我又,机遇,一个月,机会,都是,冷嘲热讽,看着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21:07

    没想到大家都对本人做淘宝年纯收入80万,资产500万,但是太累了想改行做什么好?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21:07

    每次看到关于“淘宝赚钱”的话题。我的心都咯噔一下。琢磨着:在头条上。98%的卖家都在一片哀嚎:淘宝多么多么难做、多么难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