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可以暗度陈仓统一全国,蜀汉却为什么总迈不过秦岭?
原创

刘邦可以暗度陈仓统一全国,蜀汉却为什么总迈不过秦岭?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不以成败论英雄。诸葛亮能以弱小的蜀国进攻强大的魏国。勇气可佳。也许诸葛亮自知命不将久。要在余生完成一项事业。非要进行北伐。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留下一个好名声。又例如曹丕虽然年轻。患重病。也是不顾群臣反对执意伐吴遭致大败。不久也逝去。

这样的意气用事基本上是没有成功的。即兵法上所说的庙算已不是百分之百成功。靠着侥幸想取胜。

隆中对也确有其事。为完成先帝遗愿。也得一试。况且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管仲他是做到了。辅佐刘禅安定了南中。蜀国也算是大治。现在要学乐毅下齐国70座城。重振燕国。

然而用兵是国家头等大事。不是一个人意志能够决定。而诸葛亮执意北伐。无疑并没得到蜀国上下全力支持。

蜀国当中原刘备旧部最有北伐意愿。如赵云等。马超旧部。其次是荆州人马。如魏延等。再次是原蜀国人马。这部分人马中最精锐部分己凋零。不是在刘备灭蜀之时战死。如张任。就是在随刘备征东吴时败亡。如张南、冯习、黄权等。蛮兵等。黄权投降了东吴。在东吴做官。

现在。诸葛亮领着十万杂牌军效仿刘邦出汉中与曹魏夺天下。又是被朝中大臣李严不支持。而李严是蜀中名将。也是刘备托孤大臣之一。

以这样的战阵北伐。前途堪忧。假设。诸葛亮竟然北伐胜利夺取了长安。进占关中。又能否守得住。诸葛亮有无胸怀拢住诸将又是问题。一句话。诸葛亮手下竟然没有可用之才!且军心不齐。赵云。历史上本就一侍卫将军。无独立统军之才。且已年老。魏延在诸葛亮眼里也只是可利用之勇将。不能独任。故第一次北伐之时。赵云用为佯兵。并不能化假为真。率兵直捣长安而是为曹军击败。比之韩信。赵云差得太远。不能独挡一面。而魏延擅自出战。欲偷袭司马懿。反丧失蜀汉精锐。诸葛亮只能与马谡谈兵。以偏将王平佐之。而马谡本不知兵。不能成材。

如此疲弱一军。如何能越秦岭。而观刘邦在汉中。刘邦之部队大部分都从他老家一直打进咸阳。可以说是久经百战。但被发配到汉中偏远地方。远离家乡几千里。人人思乡心切。都要打出汉中。士气旺盛。人心团结。战无不胜。加之关中分裂。刘邦兵分二路。一举成功。先已在气势上压倒对手。刘邦这支军敢打仗。好领导。

诸葛亮则事事要自己操心。对方又强大。能够自保。足现诸葛亮的智慧和忠勤之心。已是万幸。

其他观点: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基本上玩的也是韩信声东击西的老套路。一方面由赵云兵出斜谷。吸引关中魏军的主力。另一方面则是由自己亲率主力出祁山道。意在快速占据陇右地带。

很明显。诸葛亮的战争目的就是夺取陇右。至于吞并关中。估计连他自己都觉得蜀军没那么大的胃口。这也是受制于蜀国兵力短缺的困境。满打满算的10万兵马。根本复制不了韩信一路佯攻。两路齐头并进的战略。

就连赵云一路的牵制部队。也是兵力短缺。很快就被曹真击败。兵力的捉襟见肘。还让诸葛亮在陇右战场很被动。负责守卫街亭阻击魏国援军的马谡。战败的原因有部分也是兵力不足。

试想一下。赵云若是牵制了更多的曹魏关中主力。马谡若是有足够兵力顶住张郃的攻打。诸葛亮便有充裕的时间肃清陇右残余的曹魏抵抗势力。那么北伐的形式可就大不相同了。

所以。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在战略上没问题。只是蜀汉的军力撑不起他如此庞大的计划。导致最具突袭性的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

往后的出兵。可就没那么有突然性了。蜀军还未出川。魏军早就严阵以待。诸葛亮接下去的数次北伐。以及继任者姜维的“九伐中原”。都没有取巧讨便宜的地方。全是实打实的苦战。

那是否说明诸葛亮不如韩信呢?

并不是!他们两人所处的位置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自然也不同。也就导致他们使用了不一样的战术。

韩信在刘邦那里。其实还没有进入核心管理层。刘邦对他的期待、以及他给自己的定位都很简单。就是打仗。更复杂的政治层面的东西。自有刘邦和他的智囊团去考量。这就代表韩信没有太大的思想负担。

诸葛亮可不一样。他一人身兼数职。经济、民生、政治、军事。可以说蜀汉所有大事。最终都汇集到他这里。由他来处理。他是蜀汉实际上的头号人物。

身上负担的责任多了。为人处事就不能不谨慎。因为他的成败。关系的不是他一个人。而是整个蜀汉。所以诸葛亮不敢冒险。没有韩信那么洒脱。

韩信暗渡陈仓。实际上风险很大。万一章邯就堵在陈仓呢?万一之后的作战打不赢章邯呢?带出去的大军不就废了?只是韩信、刘邦颇有赌徒精神。愿意去承担这种风险。输就输呗。又不是没输过。

但被刘备托以重任的诸葛亮赌不起。一力求稳。因而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计。自请带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诸葛亮以此计太险为由弃之不用。

诸葛亮真是胆小吗?当然不是。他是怕蜀汉基业毁于一旦。

况且三国时的局势。也不容许诸葛亮像韩信一样行事。韩信出川时。外面还在乱哄哄的。项羽虽说让人忌惮。却没有一统天下的能力。诸侯为了各自的利益时常交战。汉军大可趁乱摸鱼。

诸葛亮面对的却不是那样的情况。如果说韩信出川首先遇上的敌人是各自为战的鬣狗。那他的敌人就是两头猛虎。

此话何意?诸葛亮北伐时。三国鼎立之势已成。各方小势力基本被魏、蜀、吴扫平。虽然世道还在乱。但乱中已经建立了秩序。韩信、刘邦那一套并不适用。

换言之。川外的蛋糕早被曹魏、东吴抢完了。诸葛亮要想出川。那就是虎口夺食。想用对付鬣狗的办法对待猛虎。显然行不通。

我们甚至可以设想。假如诸葛亮在关中战场取得重大突破。占领长安挥师向东直逼洛阳的曹魏大本营。会不会又是重现当年关羽襄樊之战的水淹七军。惹来孙权抄袭后路呢?

要知道。诸葛亮若是坐拥关中、四川盆地。那就完全是战国时期秦国虎视东方的势头。而且魏蜀吴三方的力量平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东吴会不会又出于维持三方均势的需要。由三峡出兵攻打蜀汉呢?

故而。诸葛亮的北伐。初期表现是蜀汉和曹魏的双边关



系。但只要战局产生较大的变化。就必然会牵扯到东吴的干预势力。那时的情形可就又复杂了。

其他观点:

刘邦的暗度陈仓实际上是一种闪击战。当时的局面下。关中平原被一分为三。让三位秦朝的降将作为诸侯王负责统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诸侯王章邯、司马欣。董翳曾经作为秦朝的大将率军攻打项羽。结果大败而回不说。还坐视项羽坑杀了大量的秦国士兵。所以当时的关中百姓非常愤恨这三个诸侯王。他们得不到百姓的支持自然军心民力都受到影响。刘邦趁此时机得以一跃而起。以很短的时间就拿下了关中地区。并且将之作为自己的大本营。从此开始了逐鹿中原的统一大业。

而蜀汉则不同。他面对的是一个已经统一的曹魏。曹魏在关中地区的力量是统一的。并且是非常强大的。无论是谁执掌镇守关中地区。只要把住各地险关要隘就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仅可以以逸待劳还可以凭借有利地理位置伏杀蜀军。也正是这样的局面使得秦岭成为了一道阻碍蜀军难以逾越的天险。虽然这道山峰并没有对当年的刘邦产生多大的影响。可是对于诸葛亮来说绝对的噩梦。

其次。君明臣贤往往就可以上下一心攻克难关。刘邦当时手下的韩信萧何张良都是当时的人杰。加上刘邦这位英明的君主。自然产生了大量的合力。迸发出了强烈的生机。可是诸葛亮毕竟是臣子。他既要担心蜀汉朝内的情形。同时又要防范江东的孙吴。加上要正面对抗曹魏的大将。分身乏术不说。他也很难会得到最大程度的认可与支持。而且这是非人力所能改变的事实。只能说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诸葛亮得其主而未得其时的判断是正确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38:32

    关中,蜀汉,刘邦,韩信,东吴,蜀国,汉中,曹魏,项羽,兵力

  • 滴蜡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38:32

    没想到大家都对刘邦可以暗度陈仓统一全国,蜀汉却为什么总迈不过秦岭?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38:32

    不以成败论英雄。诸葛亮能以弱小的蜀国进攻强大的魏国。勇气可佳。也许诸葛亮自知命不将久。要在余生完成一项事业。非要进行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