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说到鸡肋。就想到杨修之死。
鸡肋者。食之无所得。弃之而可惜。
杨修之死
不可否认。汉中之地客观来讲并非鸡肋。在先前张鲁之经营下。水利兴修。人口增殖。已经有一定的发展基础。曹操在攻下关中后。挥师南下。攻张鲁而据汉中。
此时刘备在蜀中尚未站稳脚跟。就闻此大变。据称当时蜀中一日数十惊。
刘备为什么惊慌?
因为汉中离蜀中太近了。中间又无高山巨川相阻。此时司马懿劝说曹操趁机南下攻取蜀中。如果真的这样发展下去。三国演义真没法演了。
此时的刘备集团十分紧张。主动出兵。与曹操争夺汉中。不惜举全国之力。“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去打赢这场生死存亡的战争。
由此可知。汉中确实是个名符其实的战略要地。
对曹操来说。这是控制蜀中刘备势力北进的一个前沿阵地。也是自北而南攻取蜀中的一个桥头堡。
而对于刘备来说。这里更是生死存亡的一个关键区。因为汉中与四川盆地紧邻。且无险要地理分割。兵马易行。因此刘备集团必须守住汉中方能在蜀地安稳发展。同时。汉中也是刘备北伐的跳板。
关中之战形势图
曹刘两家汉中对抗
汉中之战(建安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公元217——219年)。曹刘在汉中争夺两年有余。最终以刘备的胜利而告终。同时留下的还有曹操关于鸡肋的感慨。
曹军在汉中地区。由刚开始的占据优势。到进入相持阶段。最终逐渐落于下风。最最要的原因还是汉中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曹军由关中补给汉中。需要经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道。也就是翻越秦岭的道路。这条道有多难走。刘邦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曲折。诸葛亮有六出祁山之无奈。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慨叹。
曹操历尽艰辛从关中运送兵马粮草至汉中。费时费力劳民伤财不说。还要提防刘备将领袭其粮草。而另一面的刘军。这方面的压力就比曹操轻不少。毕竟汉中和蜀中地理方面更为接近。曹操最终还是面对巍峨的秦岭无能为力。放弃了汉中。
由此可知。汉中确实是一战略要地。不管对曹操还是刘备均是如此。只不过对曹操来说。控制汉中要付出太多。而受益并不稳定。因此这就成了曹操眼中的鸡肋。
关于汉中归属的问题经常有不同意见出现。其实这也是历史上最能反映出汉中之地真正归属的一个纷争。兵荒马乱之时。谁能控制的了。就最应该和谁地理和空间上更近。汉中之地本来就应该属于地理方面更为接近的四川盆地。却因为元朝“犬牙交错”的行政区划原则。被划入了陕西。
元代的陕西行省区划图(此时的汉中已经是陕西之辖区)
不过文化是无法用行政手段隔开的。试看汉中的饮食习惯。民俗风情。还是和当今的川地更为相近。
更多历史地理类资讯。敬请关注@熊二History。
其他观点:
毫无疑问。汉中是一个战略要地。但是这个战略要地对曹操集团和刘备集团的意义是不同的。
对刘备集团来说。汉中的重要性可以用时任当时一位蜀中人士杨洪回答诸葛亮的话来概括:
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
大意是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是蜀地存亡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汉中则没有蜀地。这是我们家门的祸患;当今的情况。男人应当参加战斗。女子应当参加运输。发兵往救(刘备)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刘备争汉中的时候紧急来信要求后方发兵。时任军师将军的诸葛亮以此咨询杨洪)
杨洪是犍为武阳(治所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东)人。作为土著官员。他和李严的关系较好。而此时的表态。重点是把刘备集团的利益看做是所谓家门的利益。就是你们的事就是我的事。然后表示做最大动员以援救汉中而毫无顾惜。在个人是代表本土人士输诚的姿态。也解决了诸葛亮的心理负担。因此诸葛亮后来上表奏任杨洪兼任蜀郡太守以代替随刘备北上的法正。诸葛亮都有点怵的竭泽而渔杨洪优为之。也是够瞧的。不过这是题外话。暂且不谈。归根结底。杨洪对答中的事实部分即汉中对蜀地的重要性。在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换言之。完全正确。
因此。汉中对刘备集团是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
汉中对于曹操集团来说当然也是战略要地。但是其优先级和重量级和刘备集团那种关乎生死存亡的状态是不一样的。
曹操得汉中后。大量迁徙汉中百姓到关中。虽然不代表准备放弃。但间接说明在曹操的战略规划中。经营汉中本就是一个长时段艰难的过程。于是在遇到刘备集团的反弹和压力的时候。产生了放弃的想法。
再说“鸡肋”。这个词的含义有必要进一步探究。
鸡肋的最早出处是《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说的那句话:
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操兵退斜谷中》中这么说:
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
无论是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和食之无肉、弃之有味。都与人们习惯认知中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同。其实很简单。如果真是食之无味(加上本来无肉)。鸡肋弃之也就不可惜了——不弃难道还留着当磨牙棒不成。
曹操的本意是说汉中吃上去也没有什么肉(实际的利益)。但丢弃的话有味(一定的战略价值)也可惜(因为还会助长敌人的势力。不是退恐人笑)。
个人觉得曹操的鸡肋说侧重的还是汉中的重要性。只是汉中对曹操是鸡肋。不像对刘备是鸡腿。
其他观点:
曹操若硬要守汉中。付出的人力物力都倍于蜀国。这叫食之无味。
但是把汉中让给蜀国。蜀国得了汉中就等于多了一道屏障。这叫弃之可惜。
但是就我了解的情况。我认为曹操之所以称汉中为鸡肋主要有几个原因
二:就是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曹操一向如此。总喜欢在失败的时候找借口安慰自己。也或者是安慰部将。觉得自己不是打不赢。而是自己不想打。面子上过得去。
三:曹魏内部有矛盾。建国后麻烦一大堆。曹操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管汉中。大本营都守不好也没心思在外面溜达了。就邺城的魏讽之乱。牵连一大片荆州投降过去的官员。所以说攘外必先安内。
无论如何。曹操认为汉中这个鸡肋已经被自己啃得只剩下骨头了。可是刘备依然兴奋的睡不着觉。不同的角度自然有不同的看法。
【羽评历史。欢迎关注】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怎么和父母说自己有男朋友了?
- 你心中的炉石传说橙卡强度排行榜是怎么样的?
- 炉石传说理论上可以最快在多少费时完成斩杀?
- 小说《三国演义》中出现了哪些地名?你知道多少?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7501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汉中,刘备,鸡肋,关中,要地,集团,食之,蜀中,战略,弃之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汉中这个战略要地,却被曹操视为鸡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说到鸡肋。就想到杨修之死。鸡肋者。食之无所得。弃之而可惜。杨修之死不可否认。汉中之地客观来讲并非鸡肋。在先前张鲁之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