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安西都护府从初唐建立到盛唐安史乱后被吐蕃攻占。前后历时一百多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李世民时期初创。李治、武则天时期盲目扩张。李隆基时期稳步扩张。以及安史乱后与中原隔绝的苦苦挣扎。
李世民时期
经与西突厥利用高昌等小国发生数次碰撞之后。西突厥内附唐王朝成为大唐藩属。整个西域到中亚成为唐王朝的势力范围。
但藩属国不算大唐疆域。大唐这段时期也只是在天山南麓沿丝绸之路建立了立足点。安西都护府此时设立。治所在龟兹。名义上是统治整个地区。实际上只直接控制了于阗、疏勒、龟兹和焉耆四镇丝绸之路一条线。碎叶城是后来李治时期才开始驻军的。
(安西四镇的五个城市。李世民时期没有碎叶)
李治、武则天时期
李世民去世后。西突厥反复叛乱。李治平叛后。不等后方稳定。就盲目的在中亚设立了十六州都督府。驻军地点也西进到了碎叶。都属于安西都护府管辖。这是大唐疆域面积最大的一刻。安西都护府名义上管辖范围到了咸海、阿富汗、巴基斯坦。离波斯湾近在咫尺。但十六州都督府既无驻军。也没有唐朝将领统一指挥。就如沙滩上的城堡经不起任何的风雨。
有些人以大唐疆域面积最大来证明唐高宗李治的功绩和能力。我认为恰恰相反。这只能表现李治的无能和昏聩。毫无自知之明。
(安西都护府最大面积时期)
李治的盲目扩张带来的后果就是唐王朝与大食、吐蕃开始了直接冲突:
吐蕃开始攻击唐王朝在西域的大本营安西四镇。双方反复争夺了多年。安西四镇也在李治时期反复废弃和重新设置;
安西四镇这个整个西域的核心区域发生战争。远在西方中亚的十六州都督府就得不到唐王朝的支持。转而投靠大食。这些地区没有唐军驻守。属于服从强者的墙头草。得到很容易。失去也很痛快。大唐疆域面积最大一刻只维持了短短数年;
武则天建立武周之后。重新收复了安西四镇。并把这个作为大周的一大功绩。之后西域战线逐渐稳定。大食吞了李治的中亚。吐蕃吞了李治的吐谷浑。武则天任由后突厥重新独立丢了蒙古高原。其他地区基本上维持不变。
与对李治的评价相同。武则天除了丢了蒙古高原之外。中亚和吐谷浑的丢失同样要负责任。后来武则天虽然收复安西四镇。但也只是稳定了局面、没有继续丢失领土。不能证明武则天能力有多强。
(北庭都护府是武则天时期从安西都护府中分出来的。主要负责天山北麓防御回纥。)
(疆域面积最大一刻全貌。这时已经丢了吐谷浑。后来丢了中亚和蒙古高原)
李隆基时期
李隆基初期在西域还是稳步推进的。在西线中亚利用突骑施压制大食东进。在南线对吐蕃防守反击。两条战线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直到安史之乱前。大唐在西域一直占据战略主动。
李隆基后期。由于好大喜功和怠政。已经错误的把长期采用的防守反击战略调整为边将自主、四面出击。高仙芝在怛罗斯城下败于大食就是这种调整带来的后果。但当时大唐实力强大。还未出现战略性失败。这种战术性失败的损失很快就能恢复。直到安史之乱。
这段时间。安西都护府的治所仍在龟兹。实际控制区域还是天山南北。
(盛唐时期的唐朝疆域)
与中原失去联系。安西、北庭苦苦挣扎
安史乱后。唐王朝从安西都护府调集精锐部队回中原平叛。造成了西域空虚。吐蕃借机入侵。先是占领了河西和陇右。把安西、北庭与中原的联系彻底切断。
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后。一段时间内一直在防御吐蕃的入侵。无力反击重新打通西域通道。之后又受到国内藩镇割据的影响。还是无力对外用兵。
于是。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苦苦支撑了数十年。最后弹尽粮绝。战士大部战死。民众投降吐蕃或回纥以求生存。到此大唐才彻底失去了西域。
北庭都护府从设立到失陷一共89年。安西都护府一共存在168年。
以上内容全为手打。全为本人根据自己对这段历史的了解进行的总结。不知是否符合题主要求?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其他观点:
唐安西都护府始设于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其时侯君集平高昌。设立西州都护府。治所西州(即高昌)。后于9月在交河城(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约5公里处)设安西都护府。也就是说初设的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吐鲁番地区。设置目的是为了对抗西突厥。
《新唐书》载:“西州交河郡。中都督府。贞观十四年平高昌。以其地置。开元中曰金山都督府。天宝元年为郡。”
又载:“安西大都护府。初治西州。显庆二年平贺鲁。析其地置濛池、昆陵二都护府…西尽波斯国。皆隶安西。又徙至高昌故地。三年徙至龟兹都督府。而故府复为西州。咸亨元年。吐蕃陷都护府。长寿二年收复安西四镇。至德元载更名镇西。后复为安西。”
也就是说。安西都护府的治所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战争的胜败有一个迁徙的过程。如下:
*贞观十四年(640年)初治西州交河郡。
*显庆二年(657年)。苏定方平定阿史那贺鲁的反叛。又将安西都护府治所迁回高昌。
*显庆三年(658年)。设都护府治所于龟兹。
*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吐蕃攻陷龟兹拨换城。废安西四镇。
*长寿二年(693年)。收复西四镇。
*至德元年(756年。与天宝十五年同年)。安西四镇更名镇西。后复名安西。
武则天一朝。唐与吐蕃多番争夺安西一域。安西地区得而失。失而得。直到长寿年间才逐渐稳定在龟兹国境内。后又设置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双剑合璧。对西北一域的控制达到空前。
关于安西都护府的辖地范围。随着唐朝国力及军事力量的不断变化。其范围也是不断变化的。
*唐太宗设立之初。安西都护府辖地较小。仅今新疆库车(龟兹)、焉耆西南(焉耆)、和田西南(于阗)、喀什(疏勒)、吉尔吉斯斯坦的托马克市(碎叶)等区域。
*唐高宗、女皇一朝将其升格为安西大都护府后。辖地范围明显扩大。可西北至今阿尔泰山。西至咸海、葱岭、阿姆河两岸的诸城邦。包括了今天吉尔吉斯斯坦的大部分地区。这应该是安西都护府最盛之时了。但女皇一朝多与吐蕃作战。都护府辖域起伏较大。
*至晚唐时。安西都护府地位越来越弱。直到最后沦陷消亡。其辖域范围应当是逐渐缩小并趋于稳定的。
值得注意的是。从贞观十四年至显庆二年期间。安西都护府的治所肯定是有所变迁的。否则史书中不会载“又徙至高昌故地”。但这中间18年间安西都护府治所怎样迁徙。《新唐书·地理志》中并无详细记载。
关于百度中说“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郭孝恪败龟兹国。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这一说法。《新唐书·太宗本纪》中并无明确记载。只提到这一年昆丘道行军总管阿史那舍尔败龟兹一战。进一步查阅《新唐书·郭孝恪传》可知。郭孝恪于贞观十六年拜凉州都督。改安西都护、西州刺史。之后又官拜昆丘道副大总管。协助阿史那舍尔击败龟兹。但亦未提及安西都护府迁治龟兹一说。这种说法或可在《资治通鉴》中一探究竟。
囿于手头没有《资治通鉴》且学识疏浅。还恳请方家指正!
其他观点:
唐朝疆域辽阔。在四至区域设置安东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安南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安西都护府位于新疆南部向西直到中亚咸海。是灭西突厥之后建立的。随着唐末中央政府逐渐衰弱。周边少数民族尤其是回鹘。吐蕃的侵占。所辖区域逐渐减少。都护府驻地呈现回缩的趋势。直至推出西域。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7519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安西,吐蕃,西域,大唐,中亚,贞观,王朝,时期,都督,疆域
没想到大家都对唐朝安西都护府的所在地和疆域面积是怎样的?不要复制百度别人结论的,要研究者自己的结论?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安西都护府从初唐建立到盛唐安史乱后被吐蕃攻占。前后历时一百多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李世民时期初创。李治、武则天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