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将朱可夫,百战百胜,但为何每次战死的士兵比敌人还多?
原创

第一名将朱可夫,百战百胜,但为何每次战死的士兵比敌人还多?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小油瓶首先纠正一点。被誉为“胜利的象征”的朱可夫也并不是百战百胜!

▲一身荣誉的朱可夫元帅

然而人们记住的大都是朱可夫的胜利。朱可夫也不是神。他也有百密一疏的时候

“胜利的象征”朱可夫最惨痛的军事失败

那是在1942年的春天。朱可夫凭借莫斯科战役的威望。升任苏军副总司令。指挥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朱可夫为消灭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彻底扭转被动局面。策划了围歼勒热夫突出部27万第九集团军的“火星行动”。参战兵力190万。火炮24000门。坦克3300辆。战机1100架。

▲勒热夫突出部战役地图

“火星行动”作战体现了朱可夫的典型风格。苏军7个集团军从东西北三个方向以泰山压顶之势对德军发起向心攻击。但是朱可夫明显低估了德军防守的坚韧和反击能力。德军依托地形构筑纵深防御。将城镇乡村修建成要塞据点支撑防线。精确部署了交叉火力网杀伤突破敌军。此外这次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拥有强大的战略预备队。战役爆发后先后有5个装甲师和1个摩步师增援了莫德尔。

面临苏军强大的攻势。德军防线弹性十足。不断向后弯曲。却不破裂。苏联的大军根本撕不开突破口。虽然在东北西三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因为德军顽强的纵深防守而显露疲态。不得不转攻为守。而德国名将莫德尔立刻抓住翻盘机会。投入预备队反击突破最深的4万苏军。

▲发起冲锋的苏军部队

为了挽救败局。朱可夫孤注一掷。投入了战略预备队继续进攻。企图救援被围苏军。苏军发起人浪冲锋。但立刻遭遇德军凶猛的火力扫射。残酷的战斗进行了3天。苏军仍然在拿不下德军坚固的防线。被围苏军只能丢弃所有重武器。在付出惨重代价后返回苏军战线。至此“火星行动”苏军惨败。战后统计苏军阵亡和被俘26万人伤残50万人。损失坦克1847辆。大炮1100门。而德军的伤亡仅在4万余人左右。

▲勒热夫战场上的德军依托良好的防御体系击败了进攻的苏军

这就是令朱可夫铭记一生的“火星行动”。当然战争结束后。朱可夫如日中天。形同战神。苏联也极力掩盖朱可夫的缺点和败绩。

一将功成万骨枯。“胜利的象征”朱可夫是这句名言最贴切的典范!

一将功成万骨枯。朱可夫这位常胜将军的功成之路。也同样是用无数士兵的献血堆出来的。但相比其他国家。俄国人付出的代价更高。

为什么说朱可夫即使打了很多的胜仗。但仍然是自己士兵的损失远远大于德军的损失呢?

(1)苏联军队的密集冲锋战术

第一个例子是以赛罗夫斯克高地强击战。在这场战斗中俄军一个营的兵力对德军的一个碉堡发起了进攻。结果俄军营长在进攻中死去了所有的连级指挥员。最后那只原有700多人的俄军营只剩下了不到100人。而碉堡中只有两名德军机枪手。其中的一个机枪手已经疯掉了。因为他受不了面前堆积如山的俄军尸体。

▲苏联红军发起密集冲锋

第二个例子是1943年一位步兵营营长的战斗经过记录。一位名叫B·佳特洛夫的营长在回忆1943年12月的一次战斗经过时写道:“开始冲锋了。我们摆起了一条散兵线。弯弯曲曲像条黑色的长蛇。紧跟在它的后面又是一条散兵线。而且这些黑色的弯弯曲曲、又蠕动着的长蛇在白皑皑的雪地上是那么的荒谬。那么的不正常!黑白相映。简直就是一个活靶子。于是德国人的子弹像雨点一般飞了过来。许多火力点也开始了射击。大口径的机枪开始从第二条防线的堑壕里向外扫射。散兵线纷纷倒下。

▲苏联红军发起密集冲锋

营长拼命地喊着:‘冲啊!……去你妈的!冲啊!……向前冲!冲啊!我枪毙了你!’但是。已经不可能再次发起进攻了。想像一下吧。在枪林弹雨中怎么可能从地上爬得起来……不管怎么说。指挥员们到底还是把‘黑色的农村步兵’组织起来进行了几次进攻。但是。这是徒劳无益的。敌人的火力实在太密集了。还没走上两步。就都像柱子一样纷纷倒下。

从上述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苏联人进攻时。导致他们毁灭的最大障碍是进攻时的密集冲锋。苏联人进攻时。一波接着一波。德国人简直就是砍瓜切菜一般。这样的强攻结果就是一波波的苏联人倒下。因此苏联人的战术素养非常值得怀疑。他们明显没有德国人“会打仗”。感觉苏联人步兵进攻战术似乎还在沿袭冷兵器时代的模式。靠人海战术往前平推。不惜牺牲任何士兵的生命以谋求胜利。

(2)整体指挥官素质低下。对士兵生命缺乏应有的珍惜

与德军相比。苏军的整体指挥官素质比较低。而一支军队的战斗风格和战术素养是和他的指挥官的能力分不开的。在整个苏德战争中。几乎很少有苏联军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时候。多数都是占人数绝对优势的苏军以大量的伤亡代价歼灭少数作战素质较高的德国军队。然后战后再源源不断的用生力军弥补战斗损失。这样苏军又能持续保证兵力优势。

▲斯大林的不惜一切代价命令。缺乏对士兵们生命应有的珍惜

由于最高统帅斯大林的命令中最经常见到的一句话-“不惜一切代价”。所以自上而下。整个苏军指挥官们都缺乏对士兵生命应有的珍惜!!!

(3)朱可夫的作战艺术依赖人海战术。

苏联著名的叶廖缅科元帅曾经点评过常胜元帅朱可夫的军事艺术特点。朱可夫的作战艺术就是:必须比敌人兵力多至少2-3倍。否则他就不会着手进行战斗。

其实这里面有朱可夫的考虑

由于朱可夫深知苏联军队在整体战术素养方面仍与德国军队有差距。朱可夫还深知自己的基层指挥官一旦遭遇不测和伤亡后。往往会失去理智。选择疯狂而徒劳的冲击坚固防线。因为这种现象已经多次出现过。在逆境中的苏联基层指挥官往往丧失逻辑思维能力。决策完全靠本能。

▲朱可夫依赖人海战术有着对战局明晰的判断

所以朱可夫知道。苏军只有在人数上占优势。才能取得对的作战的优势。才会考虑对德作战。

这样就是为什么斯大林听说中国的淮海战役。中国以60万兵力战胜了美械装备的80万国民党军队。其中还歼灭55万时。高呼这简直就是东方奇迹。因为他们崇尚压路机式的战斗。与中国人灵活机动的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斗方式还存在较大差距。说句不好听的。朱可夫的这种依靠比敌人付出更多的伤亡代价方式取得胜利。在中国早就被当做败军之将了!

综上所述。由于整体战术素质和战术指挥不如德军。苏军往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击败德军。所以即使是朱可夫也要依靠人数优势获取战争胜利。但在这个过程中苏联人崇尚压路机式的战术以及崇尚蛮力不懂的变通的密集冲锋战术。导致了苏联军队巨大的伤亡。

其他观点:

第一名将朱可夫。百战百胜。但为何每次战死的士兵比敌人还多?

每当提起二战。就不得不提起苏德战争。说起苏德战争。就不得不提起“苏联军神”朱可夫。他是苏联著名军事家、战略家、苏联元帅。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是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可以说。朱可夫一生从无败绩。但就是这样一个百战百胜的名将。为什么每次战斗中牺牲的士兵比敌人还多呢?

1、从士兵到元帅的朱可夫。

朱可夫。1896年12月1日出生在卡卢加省特列尔科夫卡村的一个贫苦家庭里。父亲是鞋匠。母亲在农场干活。他有一个姐姐。全家四口只有一间房屋。家中的房子小得几乎无法容纳一家四口同时居住。朱可夫曾自嘲说:“挤死总比冻死强。”自幼生活十分艰苦。但就是这样的生活锻炼了朱可夫的意志。后来完成了从士兵到元帅的嬗变。

2、名将朱可夫指挥的战斗。为什么每次牺牲的士兵比敌人还多?

朱可夫先后指挥过莫斯科战役、保卫列宁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白俄罗斯战役、柏林战役。可谓是战功卓著。但在朱可夫指挥的战斗中。为什么每次牺牲的士兵比敌人还多?

一是苏联军队传统的战术是波浪式进攻。沙俄数百年的传统战术是不能丢的。苏军进攻方式被称为波浪式进攻。在苏联将领眼中士兵是消耗品。苏联人进攻时。一波接着一波。最前面的两股波浪是荷枪实弹的。而后面两股波浪通常是赤手空拳。这样的强攻结果就是一波波的苏联人倒下。当前面的两波人被打倒后。后面的队伍就跨过他们同志的尸体。并捡起死者的武器继续进攻。感觉苏联人步兵进攻战术似乎还在沿袭冷兵器时代的模式。靠人海战术往前平推。不惜牺牲任何士兵的生命以谋求胜利。有时候战死的苏联士兵堆积成山。令德军惨不忍睹。

三是朱可夫的作战艺术依赖人海战术。苏联著名的叶廖缅科元帅曾经点评过常胜元帅朱可夫的军事艺术特点。朱可夫的作战艺术就是:必须比敌人兵力多至少2-3倍。否则他就不会着手进行战斗。由于朱可夫深知苏联军队在整体战术素养方面仍与德国军队有差距。朱可夫还深知自己的基层指挥官一旦遭遇不测和伤亡后。往往会失去理智。选择疯狂而徒劳的冲击坚固防线。因为这种现象已经多次出现过。在逆境中的苏联基层指挥官往往丧失逻辑思维能力。决策完全靠本能。所以。在每次战斗中。朱可夫都以多于德军几倍的力量展开。根本就不在乎牺牲。

四是俄罗斯是战斗民族。他们根本就不怕死亡。并且面对德军的入侵。满腔的仇恨。所以。即便死亡也要进攻。因此每次都伤亡惨重的代价取得胜利。

五是当时苏联的武器没有德军先进。武器不行。就用人海战术。因为当时苏联国大人多。不在乎牺牲。用人海战术消耗德军的战斗力量。所以。每次战斗都是惨胜。

虽然按照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强调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让人感觉到朱可夫指挥的战斗不可思议。但小编认为。自古成王败寇。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每次战斗都是因地制宜。不能一个标准丈量。但不管怎样。战争以胜利为目的。这样考虑。就理解朱可夫的作战思维了。

其他观点:

朱可夫并没有百战百胜。只能说他的胜仗比较多。但败仗也是不少。

朱可夫为什么胜利伤亡反而比敌人大。主要是他的作战思维问题。

其实。整个苏德战争期间。苏军损失是远大于德军的。

苏德战场双方伤亡人数:德军损失1180万。死亡及失踪380万、伤病约700万 。

而苏联红军损失2960万。死亡及失踪915万、伤病1832万。

为什么苏军明明赢了。损失还是德军一倍以上?

第一。苏军的战斗力相对较差。

这是一个大话题。但一般认为同等数量对抗。苏军绝对不是德军对手。

甚至数量保有一二倍的优势。往往德军也是胜利一方。

这不仅仅是武器装备问题。还有战术和训练的问题。

第二。苏军战略如此。

苏军的战争战略就是以绝对的数量优势(包括兵员和武器)。在持久战中压垮敌人。

所以苏军很多时候并非不能很精锐。而是不需要这么精锐。

打个比方。苏军战争中始终没有制造装甲运输车。这当然不是它没这个技术。

能够制造这么多坦克。造装甲车有什么难度?

其实。这主要还是不重视。不在乎士兵的运输伤亡。反正有大量人员可以补充。将生产装甲车的资源都用来造坦克。消灭敌人。

朱可夫的作战也是一样。

他在具体指挥时。攻击比如德军1个团。往往是用二三个团的苏军夹击猛攻。务必要求全歼德军。至于自己伤亡是其次的。

反正苏军伤亡再大。也可以迅速补充。大家看看苏军2960万的损失数字。就知道了。

等于苏军的伤亡数字。差不多相当于英国或者法国的总人口了。

太吓人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43:59

    苏联,朱可夫,德军,作战,士兵,战术,伤亡,指挥官,元帅,敌人

  • 写相思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43:59

    没想到大家都对第一名将朱可夫,百战百胜,但为何每次战死的士兵比敌人还多?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43:59

    小油瓶首先纠正一点。被誉为“胜利的象征”的朱可夫也并不是百战百胜!▲一身荣誉的朱可夫元帅然而人们记住的大都是朱可夫的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