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谢邀!《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详细论述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养生之道。对现代人的养生观念仍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其总的原则是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人按照这一规律去养生。则身心康健。疾病不生。现将原文及译文转述如下。供大家阅读参考。
四气调神大论
作者:古代医者
【本章要点】
一、具体叙述了在一年四季中适应气候变化的摄生法则。而适应气候变化。是养生方法中的重要关键。
二、指出了违反四时气候的变化规律。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从而进一步指出预防思想的重要性。
【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①。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②。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③。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④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槀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⑤。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⑥。不亦晚乎?
【注释】
①发陈:即推陈出新的意思。
②蕃秀:蕃。即繁茂、茂盛;秀。即秀丽;蕃秀。即繁茂秀丽的意思。
③飧泄:是消化不良而导致泻泄的一种疾病。
④藏德:即隐藏。使不外露。德。这里指自然界中促进生物化作用的力量。
⑤未央绝灭:即生命到寿命的一半就死了。
⑥锥:泛指兵器。
【译文】
春季的三个月。谓之发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不要滥行杀伐。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之气的方法。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季的三个月。谓之蕃秀。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们应该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不要厌恶长日。情志应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气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是适应夏季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
如果违逆了夏长之气。就会损伤心脏。使提供给秋收之气的条件不足。到秋天容易发生疟疾。冬天再次发生疾病。
秋季的三个月。谓之容平。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
若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使提供给冬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要发生飧泄病。
冬天的三个月。谓之闭藏。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当此时节。水寒成冰。大地开裂。人应该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好像有个人的隐秘。严守而不外泄。又像得到了渴望得到的东西。把它密藏起来一样;要躲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不断地损失。这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
违逆了冬令的闭藏之气。就要损伤肾脏。使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春天就会发生痿厥之疾。
天气。是清净光明的。蕴藏其德。运行不止。由于天不暴露自己的光明德泽。所以永远保持它内蕴的力量而不会下泄。
如果天气阴霾晦暗。就会出现日月昏暗。阴霾邪气侵害山川。阳气闭塞不通。大地昏蒙不明。云雾弥漫。日色无光。相应的雨露不能下降。天地之气不交。万物的生命就不能绵延。
生命不能绵延。自然界高大的树木也会死亡。恶劣的气候发作。风雨无时。雨露当降而不降。草木不得滋润。生机郁塞。茂盛的禾苗也会枯竭不荣。贼风频频而至。暴雨不时而作。天地四时的变化失去了秩序。违背了正常的规律。致使万物的生命未及一半就夭折了。只有圣人能适应自然变化。注重养生之道。所以身无大病。因不背离自然万物的发展规律。而生机不会竭绝。
违逆了春生之气。少阳就不生发。以致肝气内郁而发生病变;违逆了夏长之气。太阳就不能盛长。以致心气内虚。
违逆了秋收之气。太阴就不能收敛。以致肺热叶焦而胀满;违逆了冬藏之气。少阴就不能潜藏。以致肾气不蓄。出现泻泄等疾病。
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所以圣人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的需要。顺从了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
如果违逆了这个规律。就会戕伐生命力。破坏真元之气。因此。阴阳四时是万物的终结。是盛衰存亡的根本。违逆了它。就会产生灾害。顺从了它。就不会发生重病。这样便可谓懂得了养生之道。
对于养生之道。圣人能够加以实行。愚人则时常有所违背。
顺从阴阳的消长。就能生存。违逆了就会死亡。顺从了它。就会正常。违逆了它。就会乖乱。相反。如背道而行。就会使机体与自然环境相格拒。所以圣人不是等到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如同不等到乱事已经发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发生之前。如果疾病已发生。然后再去治疗。乱子已经形成。然后再去治理。那就如同临渴而掘井。战乱发生了再去制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
其他观点:
亲。是《黄帝内经》哟
其他观点:
《黄帝内经》卷一。有四气调神大论篇。被称为大论。可见本篇的地位多么高。多么重要。它揭示了养生之道的根本思想和原则。
人出生以后。要慢慢培养理性思维。古代把大脑的智慧。把人的精神意志称为神。用此来根据四季的气候变化。安排自己的起居作息。安排自己的日常劳作。控制自己的精神情绪。
适应四季。要灵活应对。 小孩阳气正旺盛。天气一变。我们给宝宝穿的太厚。不利于提高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老年人阳气已经衰弱。对四季气候的变化要更敏感一些。穿暖和些以守固阳气。
中医上为什么讲。早上吃姜。赛如参汤。晚上吃姜。赛似砒霜。这也是根据四气调神的思想而确定的。早上。阳气初生。用生姜可以生发阳气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到了晚上。天气下降。人也到了休息。潜藏的时刻。这时就不能喝浓茶。吃姜来生发阳气了。
长长的一生有童年。少年。壮年。老年。如春夏秋冬四季一样。如果我们前两个阶段透支了身体。过于疲劳。消耗太多阳气。后来的阶段就会阳气不密。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出现晚上不能安睡等症状。
我遇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中年妇人。带着十五岁的儿子去看中医。儿子脸上长了很多斑疮。中医询问一番后指出。孩子现在的病与你十五年前的饮食习惯有关。这位妇人惊奇的说。是啊。那年夏天。怀着孩子的时候。我总喜欢吃烧烤。你看。做母亲的不懂养生。违背自然之道。过度吃了烧烤。危害竟表现在儿子身上。
我们要警惕。眼下吃点垃圾食品没问题。不等于永远没有问题。每一次毒素的积累。都为我们今后的身体埋下隐患。
这篇大论指导我们一年四季应注意什么呢?
经书上说。春。叫发陈之季。万物潜藏一个冬天。开始恢复生气。天气变暖。大地欣欣向荣。人要夜卧早起。散步庭院。放松身心。使精神安定。不要杀罚。以应春气。如果违逆。少阳就不生发。以致肝气内郁。不要杀罚。告诫打猎的。春季就不要再出猎了。现在。我们家乡的捕鱼的。在春季也要出去。看来是不合大道的。
夏。叫蕃秀之季。天地气交。草木繁茂。依次开花结果。人要夜卧早起。不厌于日。不轻易发怒。使自己心情愉快。气机畅通。通泄自如。如果违逆。太阳不盛长。以致心气内虚。它启发我们。夏天使用空调。温度不能调的太低。也不能在空调间呆的时间过长。
秋。叫容平之季。此时万物开始收敛。变的平和。天高风急。地气肃清。人应早睡早起。闻鸡而起。收敛神气。不过度思虑。神思外驰。以保持心志安闲。肺气清肃。如果违逆。太阴不收。肺气就会热焦胀满。
冬。谓闭藏之季。此时水寒成冰。大地皲裂。万物潜伏。蜇藏。人。应早睡早起。以待日光。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如果违逆。则少阴不能潜藏。以致损失肾气。
皇帝内经启发我们。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在不同的季节。做不同的事。生命的节奏要和大自然的节拍符合一致。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7649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之气,就会,万物,阳气,发生,圣人,养生之道,早起,地气,自己的
没想到大家都对《黄帝内经》的四气调神大论启发我们应该怎样养生?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谢邀!《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详细论述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养生之道。对现代人的养生观念仍有极高的参考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