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朝以后,史家对武则天是如何评论的?
原创

自唐朝以后,史家对武则天是如何评论的?

好文

热门回答:

搜集的不全。仅供参考。1、崔融:英才远略。鸿业大勋。雷霆其武。日月其文。洒以甘露。覆之庆云。制礼作乐。还淳返朴。宗礼明堂。崇儒太学。四海慕化。九夷禀朔。沈璧大河。泥金中岳。巍乎成功。翕然向风。(《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

2、沈既济: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通典》引)

3、陆贽:后收人心。擢才俊。当时称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廿二史札记》引)

4、鲁宗道:“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5、司马光:“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责。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

6、洪迈:“汉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谓不明。”

7、赵翼:“女中英主。”“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动千百。后既为女王。而所宠幸不过数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为讳。而且不必讳也。”

8、翟蔼:“武氏以一妇人君临天下二十余年。是不比於母后之称制者。而直自帝自王也。此其智有过人者。”

9、王夫之:“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10、郭沫若: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咏武则天》)

11、宋庆龄: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但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难看出武则天也是个好妻子。

12、毛泽东: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了的也不少。

13、范文澜《中国通史》:“武则天是一位刚强机智的政治家。贞观时期取得的成就——统一和强盛。在武则天统治的半个世纪里。得到了切实的巩固。这是她对历史的贡献。武则天当政造成历时半个世纪强有力的专制统治。对国家统一的进一步巩固和社会安宁的长期保持。是有贡献的。”

14、近代著名历史学家罗元贞先生:“武则天执政时期。是中国文化空前发展、空前隆盛的时代。武则天的一生。能文能武。为国为民。知人善任。领袖群才。治国有方。威信崇高。她非常聪明。经验丰富。知识超群。在政治、军事、制度、经济、文化等等方面。她都有作为一个英明的国家领袖人物的才能、见识、眼光、风度、处理问题的方法。并且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女皇武则天。真不愧为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中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明主圣君。”

其他观点:

从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劄记》中对武则天的评价。基本可以看出古人对于武则天的评价:

古来无道之君好杀者。有石虎、符生、齐明帝、北齐文宣帝、金海陵炀王;其英主好杀者。有明太祖。然皆未有如唐武后之忍者也。……真千古未有之忍人也哉!

这里的忍。是残忍的忍。

武则天十四岁入宫。其能取得日后的荣耀和权势。是以生命为赌注。是赤手空拳、蓄意反抗的结果。

于是。武则天无论“垂帘听政”。还是“乾纲独断”。皆非正统。而是史无前例的离经叛道。遭到朝野的斥责和抵制应当说是正常的。

强敌林立。危机四伏。是武则天从太后到皇帝一直存在的处境。非一般皇帝可比。

然而。历史记住的不是武则天的善治国、重人才。史书更多记载的是其重用酷吏。开高密之先河。民间津津乐道的是酷吏们设计的“凤皇晒翅”“仙人献果”“玉女登梯”“驴狗拔橛”等酷刑。

因此。武则天和之后的韦后时期被称为“武韦之乱”。

不过到了近代。对武则天的评价逐渐趋于正面。

郭沫若评价武则天: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毛泽东则说:

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

《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如此评价武则天:

对于这位敢于推翻李唐皇室并像男人一样泼辣地实行统治的女人。尽管儒家历史学家都进行恶毒攻击和抱敌对态度。但是武曌显然具有特殊的才能。对政治具有天赋。并且非常善于操纵宫廷的权力结构。她之所以能非凡地攫取到权力。是由于她的杰出的才能、坚毅的决心和识别人的能力。再加上她的冷酷、肆无忌惮和政治上的机会主义。她对敌人和对手表现出的残忍和报复心。这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

抛开私德。武则天善治国、重人才。首创科举“殿试”制度。为世家大族的崩溃和寒门子弟的崛起提供了条件。

武则天当政期间提拔和重用了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其统治时期被今日史家认为有“贞观遗风”。同时为其孙李隆基开创开元盛世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其对中国历史的贡献不可抹杀。

其他观点:

武则天(624-705 年)。 名瞾。并州文水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也是饱受后世诟病。极富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 下面侧重于讲讲武则天的残暴。用人及治国和私生活三个方面。从而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其统治思想以及对后世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此重要成果在于。它让我们了解了武周形成的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后世史家评价的利益集团局限性。 :武则天; 武周政权; 私生活; 女皇帝 武则天十四岁入宫为唐太宗才人。后为高宗李治皇后。与其并称二圣。 从公元683 年作为中宗。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进而于公元 690 年建立武周政权。直至神龙元年(公元 705 年)因神龙革命退位。 武则天参政 23 年。掌权 21 年。期间发展科举。创建武举。平定边患。改善民生。上继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为唐帝国的繁荣强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深刻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因其荒淫无道。残暴血腥而遭受贬斥。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武则天和后世史家对她的评价: 一:残暴 武则天于贞观十一年(637 年)入宫。时年 14 岁;永徽六年(655 年)册封为皇后。时年 32 岁; 载初元年(690 年)正式称帝。号“圣神皇帝”。 时年 67 岁。她的残暴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时期: (一): 掌控内宫。巩固后位 这段时期武则天的主要敌人是后宫的王皇后。萧淑妃以及支持她们的外戚元老势力。 据《资治通鉴》记载。 永徽四年(653 年)武则天为嫁祸王皇后。亲手杀死自己刚满月的女儿。 同时武则天与高宗联合。大大打击了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外延“挺王”势力1。 从而使她成功地在永徽六年被立为皇后。 因此。与武则天同时期的骆宾王在《讨武曌檄》中声讨她“杀姐屠兄。弑君鸠母”。“峨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而后世由于受程朱理学影响。史家也多对此严厉批评。 如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评之“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但我认为。历代后宫尔虞我诈。武则天所用的手段也是司空见惯。如汉初的吕后毒杀亲儿子刘盈。北魏冯太后毒杀儿子显宗。 另外。通过“废王立武”事件。武则天和高宗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结束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现象。 不得不说。这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皇权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临朝称制。缔造周武 麟德元年(664 年)。武则天临朝听政。与高宗合称“二圣”。此举可以视为武则天公开称帝准备的开端。此后。武则天的主要敌人是李氏宗室皇戚和反抗武周政权的叛乱势力。她的政治手腕也可分为一下两个方面。 1:严酷打压李唐宗室复辟势力 武则天先后于上元二年(675 年)和永隆元年(690 年)毒杀了潜在的皇位继承人李弘和李贤。 又对越王李贞。扬州徐敬业等人的复辟。 采取了果断坚决的剿灭。史书记载。到元授元年(688 年)。武则天已“杀南安王额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杀故太子贤二子。唐之宗室于是殆尽矣”。 2:设“铜匦”鼓励告密 。用酷吏诛杀异己 平息复辟势力后。武则天因忌惮自己内心不正遭人非议同时为进一步巩固皇权。 设“铜匦”盛开告密之风。一时间告密之人蜂拥而起。朝臣贵族皆人心惶惶。 同时。来俊臣。索元礼等人广兴刑狱。使得“宗姓侯王及它骨鲠臣将相骈颈就铁。血丹狴户。家不能自保。” 五代《旧唐书》说“李氏自武后移国三十余年。朝廷罕有正人。附丽无非险辈;持苞苴而请谒。奔走权门;效鹰犬以飞驰•••舞文酷吏。坐致显荣。” 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在《通鉴纲目》里更是贬责其“任用酷吏。屠害宗支。毒流缙绅。其祸惨矣!” 可见。武则天的残暴在正史及儒家主流观点里是遭受严厉抨击的。 虽然。诚如史家吴晗的“杀的多是保守派。不是老百姓”“统治阶级内部斗争”观点有其合理性。 但是。我认为不能以“诛杀”情有可原便颠覆“被陷者坐族千余家”的基本事实。 二::用人及治国 武则天的用人大体上是受到后代广泛赞扬的。她最早的施政理念。早在“建言十二事”里便已体现。建立武周后。一方面。她发展科举。首创殿试。武举。使贫寒子弟有机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军事人才的素质也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她推行自举试官。鼓励官吏百姓举荐自己。攫用才能之人。黜免无能之辈。使得政令清明。人才济济。 武则天甚知太子李显。相王李旦的民众威望。便任其为名义元帅。使征战突厥的唐军战力大增。这可以看出她的心胸宽广。又欣赏上官婉儿的天性韶警。不计与其祖父上官仪的过隙。任她內掌草制。这可以看出她的任人唯贤。终其一朝。有娄师德。狄仁杰等贤臣位列朝班。也有“开元贤相”姚崇。宋璟初露头角。对此。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给与了“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的客观评价。 但考虑到武周政权初期的特殊性。用人的先决条件必须是忠于武则天并且能够帮助武皇打压反对势力。 因此出现了市井无赖来俊臣。万国俊和胡人索元礼以污蔑大臣谋反和滥用酷刑而擢升至御史中丞的情况。 于此。熊德基先生的观点“武则天以个人利害为用人准则”显得相对贴切。 三 私生活武则天自贞观十一年(637 年)到贞观二十三年(648 年)为唐太宗才人;自永徽二年(651 年)到永淳二年(683 年)只有高宗李治一个性伴侣。 她的荒淫无道主要是指其专政后的四个男宠:自垂拱元年(685 年)到证圣元年(695 年)的薛怀义;关系短暂的御医沈南谬;自万岁通天二年(697 年)到神龙革命发生期间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 女主拥有男宠。这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举。在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里必然遭到抨击。 先有骆宾王《讨武曌檄》里的“泊乎晚节。秽乱春宫”。后有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里骂她是“嗜杀之淫妪”。 我认为评价武则天的私生活应当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历史大背景。二是封建伦理及人性需求。 从第一个方面来说。从北魏南北朝到隋朝。由于多年战乱。汉族人口大减。北方相继建立起以匈奴。鲜卑。羯。羌和氐为主的五胡十六国。 这些民族不像汉族一样有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因此女性通常有公开参政。甚至拥有男宠的现象。如北魏冯太后。胡太后。 而起兵于西北太原的李家。据史书记载。也深受这些习俗影响。 这便可以解释。武则天以太宗才人身份可以被立为高宗昭仪。杨玉环可以先嫁寿王李瑁再被玄宗宠幸。 从封建伦理的角度。在男尊女卑强调人乱的社会。宋后理学盛行的华夏正统文明里。是绝对遭受世人谴责诟病的地方。 另外。清赵翼的“人主嫔妃至于百。女主所宠不过数人”的男女平等观念则是跳出了封建人伦的另一个极端。从人性上来说。 武则天寡居时宠幸薛怀义符合人之常情。特别是在妇人从一而终观念并不强的唐朝。 而斥其与 76 岁蓄养的张氏兄弟荒淫。不得不说有违自然生理3。这些人只不过是方便武则天集权统治的政治工具罢了。 总论总论 我想。史家对武曌的评价都有自己的时代大背景。是以自己所代表的的利益集团去针砭一个富含争议的历史人物。中宗时期的《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里的“仗义当责”、“返朴还淳”。使“四海慕化”、“九夷禀朔”既是对其施政治国的肯定也是对武则天末年归政李唐的感恩。 名相陆贽上书里谈到“往者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多拔擢。弘委托之意。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累朝赖多士之用。”则是借武则天劝勉当权者也能知人善任。而后世的儒学大家自不吝于用武曌作反面教材去宣传他们的礼义廉耻。三纲五常。 这也正是学史的动机。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古人对我们有益的我们要效仿。反之。则要警醒。因此。我们赞扬武则天对中国古代女性意识兴起所起到的促进作用;赞扬她作为统治者赏罚分明。任人唯贤的魄力;甚至是她的书法文字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但她毒杀亲骨肉。酷刑滥罚的事实。终究逃不过后世的批判。 正如她自己的那块无字碑一样。可以是石破天荒。文字难述;亦是罪深孽重。不愿提起。而于我。武则天算得上是:狠毒的母亲。合格的君主。一个单纯勇敢的古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写相思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00:29

    武则天,贞观,后世,史家,酷吏,太后,评价,永徽,皇后,用人

  • 写相思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00:29

    没想到大家都对自唐朝以后,史家对武则天是如何评论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00:29

    搜集的不全。仅供参考。1、崔融:英才远略。鸿业大勋。雷霆其武。日月其文。洒以甘露。覆之庆云。制礼作乐。还淳返朴。宗礼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