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太上皇制度是中国古代皇帝制度下的特殊产物。是作为皇帝的儿子、弟弟在处理尚在世的皇帝父亲、兄长时提出的变通性称呼。据统计。中国古代真正在位的皇帝共有420多位。“太上皇”寥寥可数。仅有23位。其中的情形却大不相同。有的是皇帝老爸厌倦政事主动让位给儿子的。如宋高宗传位给孝宗。孝宗传位光宗。有的是因为战乱。自己的儿子、兄弟登上皇位。原来的皇帝只能被尊为“太上皇”。如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到蜀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就遥尊父亲为“太上皇”。“土木之变”发生后。景泰帝即位。哥哥明英宗也被尊为“太上皇”。有的则是迫于形势。被迫退位。成为“太上皇”。其中以“宣武门之变”后的李渊最具代表性。
总的来说。这些被尊称“太上皇”的人都要做过皇帝才可以。但是有一位“太上皇”却十分特殊。从一介平民直接晋级为太上皇。他就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
一、太上皇其人
刘太公(约前271~197年)。其名不详(有史书称其本名刘煓。字执嘉。皆非正史)。沛郡丰邑人(今江苏徐州丰县)。他共有四子一女。分别是儿子刘伯、刘仲、刘季、刘交。女儿宣夫人(名不详)。全家都以务农为业。
儿子刘伯去世的早。留下一对孤儿寡母。二儿子刘仲对农活十分精通。田种的好。积累下了一点儿产业。刘太公很看好这个儿子。三儿子刘季(后改名刘邦)整天吊儿郎当。不干农活。凭着自己的擅长交游的优势在当地做了一个亭长的小官。天天领着一帮狐朋狗友回家蹭吃蹭喝。有时候还到大哥、二哥家里去。惹得两位嫂子很不高兴。父亲刘太公也整天数落他。小儿子刘交是刘邦的异母弟。母亲李氏。他与前边三个哥哥都不一样。很喜欢读书。多才多艺。
刘太公一家人忙时种田。闲时纺织。像大多数家庭一样。家里有个让他不省心的儿子。日子过得也算平平淡淡。没什么波澜。然而。事情还是发生了。给刘太公一家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秦始皇末年。刘邦以泗水亭长的身份押送一批犯人去骊山服苦力。走到半路上。这批犯人跑的没剩下几个。按照秦律。刘邦这是属于严重的失职罪。就算到了骊山也是要判刑的。刘邦一合计。干脆就和这些犯人一道跑了。四处躲藏。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反抗秦朝。刘邦也趁着这股东风加入了打击秦朝的行列。经过一系列艰苦的斗争。刘邦率领从丰沛出来的一批草根阶层竟然大获全胜。把秦朝灭亡后。又把劲敌项羽打败。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王朝。定名为汉。刘邦摇身一变。成为了汉朝的开国之君。刘太公也变成了皇帝的老爸。跟着过上了人人艳羡的生活。
二、政治上无权
刘邦最初把都城定在了洛阳。在戍卒娄敬的建议下。又把都城迁到了长安。不过。在战争的破坏下。长安往昔的繁华不在。需要花费时间重新修整。就先以栎阳作为临时都城。
刘太公并未跟着儿子刘邦一起生活。而是在远离皇宫的栎阳居住。刘邦给太公安排了一个得力管家。带着一大帮人。负责照顾太公的饮食起居。刘邦也一改之前的匪气。变得异常孝顺。每隔五天来栎阳拜见一次太公。非常准时。场面浩浩荡荡。太公也很受用。
不过。有人从这种看似父慈子孝的温馨场景中。嗅出了不一样的味道。此人就是后世不知姓甚名谁的太公管家。他对太公说:
天亡二日。士无二王。皇帝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
归结起来就是。您老人家的儿子不再是您一个人的儿子了。而是天下万民的皇帝了。您虽然是父亲。却只是皇帝的臣子。现在皇帝每次来都带着浩浩荡荡的一群人。以人主之尊来拜见您。给您行礼。您却还把他当成是儿子来看望父亲。安然受用。这让皇帝的脸面往哪搁呢?
太公听后。大吃一惊。又回忆起今天儿子来看望自己的种种细节。后背忍不住泛起了些微凉意。他连忙向管家讨教了一个主意。
五天后。等到刘邦再次到栎阳拜见父亲时。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
太公拥彗。迎门却行。上大惊。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奈何以我乱天下法!”
刘邦再次带着群臣来栎阳看望自己的老父亲时。太公提前拿着扫把等候在门口。见到儿子后。立刻边扫地边往后退。以示自己以臣子之礼迎接皇帝。刘邦见状大惊。立刻去扶太公。太公摆手示意停止。又继续说道:“皇帝。您贵为天下之主。不能因为我而扰乱了天下之法。”
太公的做法虽着实令刘邦大吃一惊。却也让他很满意。事后。他知晓原来这是太公管家出的主意。下令赏赐管家黄金五百斤。
为了解决去看望父亲到底要不要行礼的问题。几天后。他直接颁发了一道诏书。云:
人之至亲。莫亲于父子。故父有天下传归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此人道之极也。……诸王、通侯、将军、群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未有号。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
在这道诏书中。刘邦把父亲刘太公大大夸奖了一番。说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都是太公教育得好。现在我是皇帝了。为了报答父亲的教养之恩。现在我要正式尊奉父亲为太上皇。
刘太公知道自己成为太上皇了。心里却说不出有什么高兴劲儿。毕竟。对儿子的脾气他比谁都了解。自己是太上皇。却什么事儿都插不上手。刘邦在前一阵大封群臣的时候。连他最讨厌的雍齿都封侯了。而刘邦大哥唯一的儿子刘信明明也有不少战功。却没被封侯。
原来是刘邦当亭长的时候。经常带着人到大哥、大嫂家蹭吃。大嫂很烦。有一次就故意用勺子刮锅底。提醒刘邦锅里没饭了。刘邦的那群朋友见状就走了。刘邦回头看到锅里明明还有不少饭。对大嫂心生不满。现在他不愿意封大嫂的儿子为侯。就是记着当年的仇呢。
在太公的劝说下。刘邦还是封了大嫂的儿子为侯。名字却教人哭笑不得。竟然是“刮羹候”。在要不要给侄子刘信封侯这件事上。刘邦也明确地和太公说“手提三尺剑争夺天下是我”。言外之意是天下是我一刀一枪拼着命挣下来的。您只管安心养老就行了。最好不要插手政治。经此一事。太公也明白自己是没有资格插手政治的。自己空有一个太上皇的名号。
在成功劝说儿子刘邦给侄子刘信封侯之后。刘太公再也不插手任何政事了。就算是后来自己的两个孙子刘盈和刘如意为太子之位争得热火朝天。他也说不上任何话了。
在栎阳的日子过得虽然富足。没过多久刘太公就觉得有些压抑。整日闷闷不乐。刘邦看到后。急在心里。就悄悄地向太公的管家打听缘由。管家说。太公最近一直念叨说想念家乡的老哥们儿了。年轻的时候日子虽然过得苦一些。但是大家可以经常聚在一起斗斗鸡、踢踢球。说说笑笑。现在自己老了。虽然是享福了。却见不着往日的老哥们儿。栎阳宫里伺候的人不少。却没有一个人能和他说说话。一起玩玩啥的。老太公心里觉得有些不是滋味。
刘邦听说后。为了缓解父亲的思乡之苦。又为了让父亲高兴。能够安享晚年。从全国各地找来能工巧匠。在工匠胡宽的带领下。仿照家乡丰邑。在栎阳重建了一座新丰城。为了让父亲见到自己的老朋友。刘邦下令直接让原来丰邑的居民全都迁居到栎阳。陪伴自己的老父亲。更有意思的是。丰邑的民众到了新丰之后。还能立马找到自己的家。就连那些犬羊鸡鸭也能知道自己的家在哪儿。可见匠人技术之高超。
在老朋友的陪伴下。又加上远离政治中心。刘太公似乎恢复了年轻时的活力。斗鸡蹴鞠。玩的不亦乐乎。公元前197年。刘太公在栎阳宫去世。安详地渡过了一生。死后埋葬在万年县(今西安临潼区)。
文史君说: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世时就被尊为太上皇的人。他生前并未做过一天皇帝。年逾半百之后。又被尊为太上皇。尽情安享富贵尊荣。虽说没有任何政治权力不免有点尴尬。但与其他太上皇相比。刘太公能够富足的安享晚年。无疑也是幸运的。
参考文献:
冯尔康:《闲话太上皇》。《紫禁城》1981年第4期。
王子今:《秦汉时期的太上皇》。《河北学刊》2009年第6期。
《史记·高祖本纪》《史记·楚元王世家》
(作者:浩然文史·微雨燕博士)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其他观点:
刘太公刘煓是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也是第一位从平民直接被封为太上皇的人。那么多疑的刘邦是如何处理两人之间的关系呢?
公元前202年。在大臣们的建议下。消灭了楚军的刘邦顺利登基建立汉朝。要说古代朝代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朝代。那么一定是汉朝。
登基后的刘邦履行承诺。将那些曾经帮助自己打天下的兄弟一一封赏。根据功劳最高者可被封为异姓王。除此之外刘邦的近亲也得到了封赏。
其大哥刘伯被封为武哀侯。值得一说的是起初刘邦对他大哥还是非常敬重的。但奈何刘伯早逝。刘伯的妻子并看不起刘邦。
一次刘邦带上朋友来家中做客。之前也有这样的事情。刘伯都是好好接待。但刘伯的妻子却并不乐意。如今刘伯去世她便敲锅底赶走了刘邦的朋友。
刘邦得知此事后非常气愤。于是便一直记恨着其嫂子。在大封诸王的时候便封了刘伯的儿子刘信一个羹颉侯。羹颉的意思便是用勺子敲打锅底。
除了其大哥这个意外之外。刘邦的封赏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其二哥刘仲直接被封了一个代王。最后因匈奴入侵而提前逃跑。被刘邦降为侯爷。
刘邦对自己唯一的弟弟刘交还是非常不错的。直接将最富饶的土地楚地交给了刘交。在刘交的管理下楚地百姓安居乐业。
在刘邦大封诸王的时候却忘记了一件事。那就是唯独没有赏封自己的父亲刘煓刘太公。其他人对此也是不敢言语。生怕惹上灾祸。这是不是说明两人关系并不是十分融洽?
其实恰恰相反。在刘邦登基称帝后并没有故意冷落其父亲刘太公。而是经常性的朝见刘太公。给他吃饭聊天就跟之前刘邦还是混混的时候一样。
但时间长了就不行了。虽说刘邦对于这事不在意。刘太公也没有在意过。但负责礼仪的官员却是先看不下去了。
在他眼中此时的刘太公只不过是一个平民。而刘邦却是真天子。一个天子去朝见一个平民。于情于理都不合适。
但他也知道如果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刘邦。那么等待自己的一定是身首异处。于是他选择先跟刘太公沟通。
他就告诉刘太公。虽说你是皇帝的父亲。但现在你却是为人臣子。为皇帝者怎能天天拜见臣子呢?这话说的也确实没毛病。当时刘太公的身份确实是平民。
于是在刘邦再次准备朝见刘太公的时候。还没等刘邦走进宫殿。刘太公就直接带着扫把走了出来不让刘邦行礼。
这让刘邦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自己这是干啥了让父亲这么生气。以至于都不让自己行礼。于是刘邦就询问了刘太公身边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知晓事情缘由后刘邦是哭笑不得啊。没曾想刘太公拒绝他入内的原因竟然仅仅是因为两人君臣有别。与此同时刘邦也醒悟过来自己确实忘记了此事。
于是在这件事情发生过后没多久。刘邦便直接宣布刘太公为太上皇。而刘太公此前的身份一直都是平民。所以刘太公就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从平民直接跨越到太上皇的人。
由此可见刘邦纵然登基为帝。但其内心的孝心并没有因为皇权而产生改变。除此之外刘邦还通过多种方式来取悦刘太公表达孝心。
有历史文献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说是刘太公在深宫中起初还很舒服。但时间久了就觉得没意思。身边人都对自己唯唯诺诺。自己也没有几个知心人聊天。
对于这一切刘邦是都看在眼中。发现其父亲经常闷闷不乐后刘邦便询问到底是为何。问了之后才得知原来是在这深宫当中太过于无聊导致。
刘邦再一次表现了自己的孝心。为了让刘太公得以安享晚年好好玩乐。刘邦直接命人按照老家的格局一比一在皇宫中重建一个。
这还不算完。为了不让刘太公睹物思人。刘邦直接在建成之后把自己老家的亲朋好友都给接了过来。每天陪刘太公玩耍。
刘邦跟刘太公的关系就如同兄弟一般。在一次宴会中刘邦想起曾经刘太公时常劝诫他要跟其哥哥刘仲学习种地。不然以后恐怕饿肚子都没人管。
此时的刘邦又想起了这段话。便开玩笑询问刘太公。问他自己跟自己二哥的财富比起来。谁更加的富有?
由此可见两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因为皇权而存在冷落。反倒是关系更进一步。可以说向刘太公这样逍遥自在的太上皇。这在历史中绝对是少有的现象。
或许你会觉得刘太公是真的幸福。在家种地突然就被通知自己儿子成皇帝了。自己也可以跟着一块享福。
但看看在刘邦登基之前刘太公的遭遇。你就会相信任何事情都没有表面那么简单。刘太公最终所得的这一切都是应得的。
其实刘邦祖上还辉煌过一点时间。其祖父曾是魏国的士大夫。但在魏国被秦国消灭之后。这一家人为了逃命便过上了隐姓埋名的生活。
在到了刘太公这一辈的时候。刘家已经完全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刘太公也娶了一妻一妾。四个儿子一个女儿。
这些孩子中最让刘太公操心的便是老三刘邦。因为年少时期的刘邦无所事事且每日都是瞎混。这不务正业的态度让刘太公非常着急。
但刘太公却并没有就此放弃刘邦。而是依旧管着刘邦的吃喝。并且经常性的劝告刘邦要向他二哥学习。做个耕田种地的老实人有何不好。
但不管刘太公怎么说。刘邦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刘太公怒其不争的同时也无可奈何。
后来就是刘邦在外打拼出一片事业直接称汉王。楚汉相争期间楚军先行占据了刘太公所在的丰县。刘太公历经千辛万苦之后终于跟刘邦相见。
但好景不长。没过几年彭城汉军战败。刘太公因为腿脚不方便被楚军所缉拿。在得知刘太公的身份后项羽决定拿他当人质。
但刘邦根本不吃这一套。甚至在项羽提出烹了刘太公的时候。刘邦也能厚着脸皮要一碗肉汤。此时的刘太公真是就差一点点就去了鬼门关。
后来就是汉军势大开始反打楚军。为了让汉军同意讲和。项羽将刘太公送还给刘邦。但没过多久刘邦便再度撕毁了条约继续攻打项羽。随后便是刘邦登基称帝建立汉朝。
所以说经历过这些的刘太公可谓是饱经风霜。为了自己的儿子可谓是操碎了心。更是差一点都被杀害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刘邦又如何不能对自己这个老父亲尽孝心呢?要知道刘邦最出色的一项才能就是明大义且知回报。
感谢阅读。看完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二连哟。历史喵在此谢过诸位啦。感谢~
其他观点:
刘邦虽然很粗鲁。但对父亲还是比较孝顺的。有时候还拿旧事跟父亲打打趣。史料关于刘太公的事迹非常少。刘邦对父亲的态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封太上皇
刘邦做皇帝。刘太公尚在世。按规矩。刘邦至少每五天就要拜见父亲。拜见父亲就要行礼。理所当然。要行“子拜父礼”。可问题是。子拜父是家礼。对一个国家来说。刘邦是君。刘太公是臣。哪有君拜臣的道理?
刘太公实诚人。一听有道理。等刘邦再次来拜见父亲的时候。刘太公手持扫帚。站在门口。恭恭敬敬地等刘邦。意思是。我是为您打扫庭院的仆人!
刘邦一见。大吃一惊。这哪成。传过去。我这皇帝目中无父。该怎么治国?
这件事被丢给大臣们讨论。有大臣建议:册封刘太公为太上皇。这样刘太公的身份就变成君了。
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国家君臣大礼。又兼顾了家庭伦理。
建新丰村
这个故事不见载于正史。说刘老太公住进偌大的宫殿。开始还很新鲜。把御花园改造成菜园子。自娱自乐。挺高兴。但时间一久。不开心了。以前的街坊邻居不见了。村头纳凉的老槐树也没了。平时可以摸点鱼虾的小河沟也没有了。一切都是陌生的。很不习惯。
刘邦一看老父亲闷闷不乐。一问明白了。人老了。不习惯环境的变化。思念家乡的山山水水。大妹子老兄弟的了。
车行不远就停了。刘太公一撩帘子:远远一条黄土大道。道路尽头一颗大槐树。一条不宽的小河沟。弯弯曲曲伸进一个小村子。
咦!这不就是家乡的小村子吗?人还没靠近。路两边。那些熟悉的大妹子老兄弟。甚至大黄狗。都在路两边等着他!
原来。刘邦特地在长安附近。完全按家长的结构。重新建了一个村子。并且把家长的父老。全部移居过来!
打趣逗乐
有一次。刘邦像个恶作剧的“坏小子”。得意洋洋地问刘太公:当年你老是说我败家。游手好闲。总夸二哥好。说他会置家业。您老现在看看。我跟二哥。到底谁置下的家业大!
史书没交代刘太公怎么答复的。要是我就甩他一鞋底:你他娘的。为你这个家业。老子提心吊胆做了多少年俘虏。还差点被人炖了。你得意个屁!
更让刘太公绝望的是。混蛋儿子竟然对项羽说: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是炖了咱爹。别忘了分我一碗汤!
天下有这么混的儿子吗!
其实。不能以极端环境下的言行。来考量一个人品行。在当时情况下。即便刘邦痛哭流涕。哀求项羽。有用吗?答应项羽退兵。项羽就一定会饶过刘太公吗?即便都是肯定的答案。作为政治家的刘邦。他也无法拿天下这个大利益做赌注。
刘邦的混话。实际上是一种聪明的攻心策略。我怀疑。这话是陈平教他说的。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英雄不问出路,各位第一次创业是做什么?有一样选择摆摊的么?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7693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太公,刘邦,太上皇,自己的,儿子,父亲,皇帝,项羽,都是,的人
没想到大家都对刘邦当上皇帝后,是如何对待自己还在世的老父亲刘太公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太上皇制度是中国古代皇帝制度下的特殊产物。是作为皇帝的儿子、弟弟在处理尚在世的皇帝父亲、兄长时提出的变通性称呼。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