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卸甲而坐的赵云在凤鸣山能逃过一劫,背后的功臣是谁?
原创

三国演义里卸甲而坐的赵云在凤鸣山能逃过一劫,背后的功臣是谁?

好文

热门回答:

凤鸣山。赵云高开低走。以致于最后在突围战中力乏。卸甲而坐。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赵云“卸甲而坐”。是本问题的重点。必须详细阐述。

凤鸣山一战。是诸葛亮北伐的第一站。赵云作为先锋。与副将邓芝前路开拔。曹魏驸马夏侯楙(夏侯惇次子)。调集了关中各路军马。前来抵抗蜀军;西凉大将韩德。带来八万西羌兵。并且率四子前来助战。在列阵单挑时。赵云以七旬指数。大发神威。

1.赵云三合之内。刺死韩家老大韩瑛。

2.在被韩瑶、韩琼、韩琪围攻在中央后。赵云“独战三将。枪法不乱。全然不惧”。

3.不多时。老四韩琪中枪落马。

4.老三韩琼连放三次暗箭。均被赵云用枪拨落;赵云反射一箭。韩琼落马而死。

5.老二韩瑶举日月双刀乱砍。赵云闪过宝刀。直接将韩瑶生擒归阵。

6.赵云又纵马挺枪杀过阵来。所到之处。西羌兵阵阵倒退。

7.赵云匹马单枪。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

这一场恶战。赵云似乎又回到了昔日长坂坡。杀出了旧日风采。邓芝也忍不住夸赞道:“将军寿已七旬。英勇如昨。今日阵前力斩四将。世所罕有!”

韩德去见夏侯楙。哭诉四子被赵云全歼之事。次日。夏侯楙亲自披挂上马。带着韩德前来报仇。夏侯楙戴金盔。坐白马。手提大砍刀。正要亲自上阵单挑。韩德却越想越气。发誓大叫道“杀吾四子。此仇不报。何以为人!”于是抡动开山大斧。直奔赵云而来。

云奋怒挺枪来迎;战不三合。枪起处。刺死韩德于马下。

至此。韩家老爷子也挂了。西凉“韩家军”被彻底团灭。夏侯楙溃败一阵。在众将面前由衷感叹说。我早就听说赵云的大名。被传的如何如何神。就连家父、叔父以及曹氏宗亲中的叔叔辈们。都在盛赞赵云的威名。尤其是右将军张郃。至今谈之而色变!可惜我一直未曾见到情景。认为是言过其实。但是看今日光景。我终于信了长坂坡、汉水之事。绝不是虚传。夏侯楙畏惧赵云之勇。愁眉不展。参军程武(程昱之子)献出密计。

“某料赵云有勇无谋。不足为虑。来日都督再引兵出。先伏两军于左右;都督临阵先退。诱赵云到伏兵处;都督却登山指挥四面军马。重叠围住。云可擒矣。”

次日一战。赵云竟然真的中计。赵云杀败了夏侯楙。又驱散了八员魏将的围攻。然后孤军深入。带着一千多士兵。被魏将董禧、薛则带数万大军围困在垓心。夏侯楙在山顶上摇旗指挥。赵云东冲西突。而魏兵的包围圈却越来越厚。赵云不能突围。于是想冲上山擒杀夏侯楙。但被滚木礌石打退。赵云从清晨的辰时。一直杀到傍晚的酉时。始终不能突围脱身。赵云只好先寻到一处暂无交兵的场所。下马歇息。准备等明月升空后再战。

赵云却才卸甲而坐。月光方出。忽四下火光冲天。鼓声大震。四面军马渐渐逼近。八方弩箭交射甚急。赵云急上马迎敌。却因乱箭而不能向前。魏兵大叫:“赵云早降!”赵云仰天叹曰:“吾不服老。死于此地矣!”

在赵云的作战生涯中。凤鸣山一战。即是戎马一生中最后的辉煌。也是作战生涯中最凶险的时刻。

遥想当年。不管是界桥之战。还是穰山之战。不管是长坂坡。还是汉水。甚至是后期的夷陵之战。赵云总能单枪匹马冲入敌阵。肆意杀戮后全身而退。但此时的赵云。毕竟已经是年逾七旬的老将。虽然武力值仍属该时期内的天下第一。但他的机动灵活性、体力、冲阵能力。都大打折扣。早就不是当年的常胜将军了。在面对韩德手下那些乌合之众的西羌兵。赵云可以做到“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但是面对夏侯楙的数万训练有素的人马。老赵云真的是无能为力了!

诸葛亮出兵之前。唤诸将听令,魏延为前督军。张翼为前军都督。王平、马岱、廖化、马忠、张嶷、高翔、吴班等武将均有重要职务。甚至一些叫不上名字来的武将。也被一一赋予重要职能。赵云作为昔日的五虎将。驰骋疆场几十年。临阵不退。遇敌则先。而此刻竟然被晾在一旁。赵云心中愤怒。厉声抗议。说道“我虽年迈。尚有廉颇之勇。马援之雄”。责问诸葛亮为什么竟然无视。

原来。北伐之前。马超刚刚病故。诸葛亮心下伤感。因此考虑到赵云年纪已高。万一出现纰漏。很可能会动摇一世英名。更会挫动蜀中军士的锐气。

作为一名驰骋沙场的武将。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是人生一大幸事。即便是到了老年。如果遇到被无视,或者因年岁而被看轻。绝对会出离愤怒。当年诸葛亮、刘备以激将法故意无视黄忠。把黄忠气到胡须倒张。接连拽折了两张弓!

同理。诸葛亮虽然出于好意。但同样惹怒了赵云。在众将面前。赵云再次厉声道:

“如不教我为先锋。就撞死于阶下!”

赵云最终领了先锋之职。其实。诸葛亮如果不用赵云做先锋大将。还真的无人可用。此时的魏延。提出了子午谷绝计。但被诸葛亮断然否定;魏延对于诸葛亮的安排部署提出了质疑。又被诸葛亮喝退。

魏延怏怏不悦而退。诸葛亮对他的信任。又降低了几分。除魏延外。其他将领。根本不具备先锋大将的武力。

赵云在团灭韩氏父子后。曾经对邓芝说道。丞相认为我年老而不肯重用。我非要打出战绩让大家瞧瞧。在单挑夏侯楙之前。邓芝曾经提出质疑。感觉魏军有诡计。但是赵云还在和诸葛亮较劲的寸头上。因此不听。以至于最终中计。

最后回答题主的第二个问题:营救赵云。背后的功臣是谁?

赵云在万分危急时。张苞、关兴火线救援而来。张苞马下挂着魏将薛则的人头。关兴手中提着魏将的首级。二人带队杀散魏兵。将赵云救起。

客观而论。如果二将不及时现身。赵云有自戕殉国的可能。赵云、小关张三人反身杀回。三路兵夹攻。大破夏侯楙。直杀到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营救赵云。背后最大的功臣。当然是诸葛亮!在赵云面前。关兴、张苞不约而同的说出了“奉丞相之命。恐老将军有失”。

至此。赵云在内心深处。既有对诸葛亮的钦佩和感恩。亦有对自己雄风难再的感叹和落寞。

其他观点:

答:是诸葛亮。

因为他以为赵云的年纪比较大。所以没有带他。但是赵云非常的生气。最后以死相逼。诸葛亮妥协了带他去了。再加上考虑到赵云的身体状况。所以诸葛亮给他安排了其他的将士在他的身边。但是赵云一到战场上就是想着单打独斗。所以一个去解决了很多的大将。面对着赵云如此猛烈的进攻。魏国的军队想出了一个计谋。通过假装战败来引诱赵云。果然这个计谋奏效了。最后赵云一个人被敌人重重的包围了。看到这样的形势。他脱下了铠甲坐在地上。就在赵云以为自己要死的时候。诸葛亮带领着大批的军队前来救了赵云。所以说。赵云在风鸣山一战中被救出来。逃过这一节。和诸葛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这次救赵云中。诸葛亮才是最大的功巨。

其他观点:

背后最大的功臣是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赵云绝对算得上是智勇无双的超级猛将了。他不仅战斗力强悍。而且为人忠义。深受众人的喜爱与敬仰!在民间。赵云的知名度非常高。许多人都认为他是不败战神。一生罕有败绩。不过在小说中。赵云其实也曾有一场惨败。若不是有人前来相助。赵云很可能阵亡于此战!



原文:四面军马渐渐逼近。八方弩箭交射甚急。人马皆不能向前。云仰天叹曰:“吾不服老。死于此地矣!”

原文:忽东北角上喊声大起。魏兵纷纷乱窜。一彪军杀到。为首大将持丈八点钢矛。马项下挂一颗人头。云视之。乃张苞也。苞见了赵云。言曰:“丞相恐老将军有夫。特遣某引五千兵接应。闻老将军被困。故杀透重围。正遇魏将薛则拦路。被某杀之。”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06:16

    夏侯,长坂坡,先锋,军马,都督,大将,西羌,汉水,将军,丞相

  • 少年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06:16

    没想到大家都对三国演义里卸甲而坐的赵云在凤鸣山能逃过一劫,背后的功臣是谁?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06:16

    凤鸣山。赵云高开低走。以致于最后在突围战中力乏。卸甲而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赵云“卸甲而坐”。是本问题的重点。必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