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写荷花的诗几乎都是千古名篇,那他作为宋人,写过什么咏荷的好词?
原创

杨万里写荷花的诗几乎都是千古名篇,那他作为宋人,写过什么咏荷的好词?

好文

热门回答: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泉眼悄然无声。大概是爱惜那细细的泉水。让它缓缓地流淌。树荫投照在水中。应该是喜爱晴天太阳光的柔美。小荷花才刚刚露出尖尖的小角。早就有蜻蜓立在这荷花之上了。

这首诗写初夏时节小池的景物。诗人观察敏锐。所写之景神韵天然。末两句所含哲理隐而不露。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到底是西湖六月中旬。美妙风景与四季都不相同。接天而来的莲叶无穷无尽。一片绿。朝阳照耀下的荷花别样娇艳。嫣红动人。

这首诗写西湖六月的自然风景。表达了诗人对夏日西湖的喜爱之情。写景能抓住季节特正。描写大气。用笔洗练。

其他观点:

清代李渔《笠翁偶集·种植部》中说:“芙蕖可人、可目、可鼻、可口、可用”、“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还赞叹道“无此四花(春之兰花、夏之荷花、秋之海棠、冬之腊梅)。是无命也。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李渔以命喻荷。可见荷在他心中的地位。

自古人们便喜荷。所以给予它很多名字。莲花、芙蕖、水芝、菡萏、芙蓉、红蕖等等。一个比一个有诗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荷仿佛天生就是写诗作词的好材料。孟浩然感慨“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李白赞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周邦彦也会“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李商隐更爱枯荷“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古人泼墨如水。留下读不尽的千古荷香。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的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创造了语言浅显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宋光宗曾为他亲书“诚斋”二字。所以学者称他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尤甚喜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诗句。相信都是大家熟悉、脍炙人口的佳作。而下面这首咏荷词。也是杨万里所作。角度独特。值得一读。

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蓬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上片起句“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明明咏荷。一开始却从“午梦”入笔。角度清新独特。梦见满湖烟雨。仿佛置身于西湖美景之中。荡舟满湖荷花之中。身边氤氲着荷花荷叶的香气。

紧接着。“急雨打蓬声。梦初惊”。急雨敲打荷叶。发出哒哒的声音将诗人惊醒。而此时半梦半醒之间。诗人还以为自己置身于西湖泛舟。将雨打荷叶的声音误以为是雨打船篷的声音了。这两句描写自然而又别致。在半梦半醒之中。将西湖与庭院的距离瞬间拉近。

下片起句以“却是”二字领起。道而出作者已经完全清醒过来。离开了梦境。才发现原来是庭院中“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忽而聚集、忽而散开。当真是曼妙无比。

最后“聚作水银窝。泻清波”。雨珠最后聚集在荷叶的中心。就像泛着清波的水银。诗人以梦幻般的比喻。把稍纵即逝的景象细致生动地表达了出来。比喻新颖。表达活泼俏皮。怪不得钱钟书称赞杨万里“人所未言。我能言之。诚斋之化生为熟也”。

杨万里这首小词。虽然不如他的“小荷才露”、“接天莲叶”著名。但是却写得清新直白。饶有趣味。深得雨打荷叶的神韵。

其他观点:

写的再好。也无法于今天的照片相比。有美的。不去欣赏。钻找古老的编筐。不知是文化深。还是这山望着那山高。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明天的阳光美吗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09:07

    西湖,荷叶,莲叶,诗人,小池,雨打,杨万里,水银,李渔,蜻蜓

  • 少年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09:07

    没想到大家都对杨万里写荷花的诗几乎都是千古名篇,那他作为宋人,写过什么咏荷的好词?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09:07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泉眼悄然无声。大概是爱惜那细细的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