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汉人总是被外族侵略?
原创

为什么历史上汉人总是被外族侵略?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为什么历史上汉人总是被外族侵略?

纵观中国千年历史。汉人朝庭。汉人皇帝把天下视为已有。以鱼肉人民。残酷统治人民为自己坐稳江山为主观意志。为最终目的。朝庭养兵。养鹰犬。无一不是引用皇亲国戚。引用私人作统领。这些人德才不备。只知忠君。其实祸国殃民有余。皇帝自视一国中的人皇。孤家寡人。言出圣旨。对错臣工们不敢有二言。再者。朝朝的皇帝都有一个共同的弱智。就是宠信二三小人。闭塞言路。隔阻人才。致使朝庭决少良臣猛将。没有精良之士谋划长久的文治武功。和战略决策。因此。一旦遇外敌欺凌。入侵。便无应对之策。没有可用之人。立即崩溃。

国政统治。苛捐杂税繁多。地方官史。豪强。巧取强夺。人民不得休息养生。造成生产力严重滞后。人民面容菜色。在那个冷兵器年代。食不裏腹。那里还有勇武之人。还会有体力杀敌?平时朝庭不行仁政。不施惠于民。人民没有国家观念。人民只知有家而无君国思想。所以。没有支持战争。特别是长久战争的人民基础。物质基础。一旦外族。外敌入侵。亡国不可被免。

外族。外敌入侵。千百年来皆起祸于北边。而且外敌类犯得手。而西南边境外族。外敌不敢犯边。犯者必殊。从这点也不难说明一个问题。人民对家园。对民族。对国家的认同和忠诚分不开的。其次。就是尚武精神。

其他观点:

欢迎来到熊二读史。(本文约500字。阅读需时2分)

这里所说的外族。从历史看来。最多的就是草原游牧民族。

草原民族和农耕民族的矛盾。由来已久。

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以守北边。到尊王攘夷。从秦始皇的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到汉武帝的凿空西域。

这里面其实都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汉族人对游牧民族的堤防与抵御。

为什么汉人总是被北方的游牧民资欺负呢?

原因很简单。

因为“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光脚的”就是指北方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食无定所。所行则骑马奔驰。所食则肉奶酪浆。所衣则毛皮。作战则群起而骑马奔驰。如果战败则不羞遁走。起则如云集。散则如风散。这便是“不穿鞋”的游牧民族。

再来看看“穿鞋的”。

“穿鞋的”当然就是指农耕民族。首先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以农业为主就需要周期性的耕耘、播种、除草、收割。这就需要居民定居起来以完成这些事情。而定居的生活。有诞生了维护定居者集体关系的儒家文化。最终形成了保守而稳定的农耕民族。

历史上的“光脚的”和“穿鞋的”。因为地域不同而产生。同时因为地域而南北分割。

游牧民族的骑兵。快速机动。让农耕民族没有办法。打赶不上。逃有跑不过。只能被动挨打。而游牧民族不似农耕民族一样有物质方面的丰厚积累。草原经常发生各种灾荒 。就会有无法生存的情况。就会想办法从农耕民族抢去生活物品。除此之外。草原民族政治权威出现的过程。也会伴随着对外的武装侵犯树立的权威。

历史上的草原游牧民族。因此而多侵扰邻居农耕民族。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熊二读史。

其他观点:

这个说法很有问题。

不能你打赢了的时候就说成是在开疆拓土。打输了往后退就说成是被侵略。自己永远都是在打正义战争。天底下有这种道理吗?

我们以汉-匈历史为例。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根本上是继承自秦朝的历史遗产。

正如《史记》所言。秦朝一直在向北部扩张。每当获得新的土地时。就修筑城墙防范更北边的少数民族。秦昭王时期:

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秦国先将义渠戎消灭。然后将势力扩大到河套地区。继续修长城抵抗匈奴。很显然。这并不是匈奴在骚扰你。而是你在靠近匈奴。

秦始皇时期。“三十三年……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 以为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长城工程已达阴山北部。

这到底是谁在侵略谁啊?这种逐步逼近乃至吞并的势态。等到冒顿单于崛起后。必然使汉匈走向正面的边境较量。这也就是所谓的侵略了。

试问:如果你不向北部逐渐扩张。你会频繁接触到这些游牧部族吗?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10:10

    游牧民族,农耕,民族,外敌,外族,匈奴,汉人,阴山,草原,长城

  • 风流种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10:10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历史上汉人总是被外族侵略?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10:10

    为什么历史上汉人总是被外族侵略?纵观中国千年历史。汉人朝庭。汉人皇帝把天下视为已有。以鱼肉人民。残酷统治人民为自己坐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