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高句丽不能算朝鲜古代的王朝或政权?
原创

为什么说高句丽不能算朝鲜古代的王朝或政权?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高句丽算不算朝鲜古代王朝或政权?

这个事。稍微有点儿复杂。

第一。“朝鲜”。一定是中国古人起的名字。至少在西周。

第二。“古朝鲜”最早的政权。大概率是中国古人过去建立的。

第三。朝鲜半岛上的居民。很多也是中国这边过去的。

第四。朝鲜半岛的本土政权。是公元3世纪前后开始建立的。

第五。“高句丽”确实曾迁都平壤。这发生于公元427年。于是形成了朝鲜半岛的“三雄争霸”局面。史称朝鲜半岛的“三国时期”。

中国古籍记载。朝鲜半岛的第一个政权是“箕子朝鲜”。

西汉初。传授《尚书》的伏生。在《尚书大传》中说。周灭商。周天子封箕子到朝鲜。

《史记.宋微子世家》与此说大同小异。

《汉书.地理志》则说。周灭商之前。箕子已经去了朝鲜。

尽管韩国、朝鲜的很多学者对此不认可。但此事的可信度还是非常之高。

因为。直到西汉初。也就是公元前200年前后。原燕国卫氏才对“箕子朝鲜”取而代之。建立“卫满朝鲜”。

“卫氏朝鲜”。后被汉武帝所灭。

从考古看。旧石器时期。大约距今1万年前后。朝鲜半岛有“原住民”居住。

现在。对这些“原住民”的情况。还不是很清楚。很可能。是从中国一带过去的。

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源源不断有人群自北方迁入。带去了青铜文化。

迁入人群中。包括“扶余”“高句丽”“沃沮”“濊貊”等“貊族”。还有“马韩”“辰韩”“弁韩”等成分的“韩族”。

经千余年的时间的“混合”。至10世纪初。单一的“朝鲜族”开始形成。

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开始实施对现在的中国东北地区。也应该包括朝鲜一带。实施管辖统治。

《汉书.地理志》云:“玄菟、乐浪。武帝时置。皆朝鲜、秽貂、句丽。蛮夷”。

“玄菟、乐浪”。为郡治。“皆朝鲜、秽貂、句丽。蛮夷”。指当地居住之民众。

但可知。“句丽”即“高句丽”。其与“朝鲜”并列。并不混淆。

当时。朝鲜半岛南部。住着三个部落联盟集团——即马韩、辰韩、弁韩。史称“三韩”。亦即上述“朝鲜”。

武帝置玄菟郡。是在元封四年。同时设“高句丽县”为郡治。“高句丽”之名始用。当于此时。

此时。虽有“高句丽”之名。但作为“国家”还不存在。

通常。人们认为“高句丽”是扶余首领朱蒙于汉元帝建昭二年。即公元前37年所建。

后来又有研究认为。可能还要再早几十年。

韩国、朝鲜一些学者说。“高句丽”建国。在朝鲜北部的佟佳江流域。这个说法可信度很低。

中国史籍以及近现代学者考证。“高句丽”建国。当在汉朝玄菟郡境内。最初。都“纥升骨城”(今辽宁桓仁五女山山城);后迁都“国内城”(今吉林集安);此城北筑有“尉那岩城”。后称“丸都”。

清朝未年。集安发现“高句丽”《好太王碑》。引起学界高度重视。上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曾专门派人在集安一带进行过调查和挖掘。

新中国建立后。有关单位对高句丽遗迹。特别是辽宁和吉林等地。作了全面考古和发掘。依据考古成果。2004年。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考古发现。“高句丽”古城。年代较早的。为桓仁东北7000米处五女山山城。应为都城“纥升骨城”。下临浑江。南北长100米。东西宽300米。南有城门。约建于公元3年的“国内城”。为平原城。呈长方形。城墙以石砌筑。有瓮城、角楼和垛台。城西有洞沟河。另三面掘有壕沟。城西北。筑有“丸都”山城;“国内城”的南道。还筑有“霸王朝山城”和“望坡岭关隘”。北道筑有“关马墙山城”。形成拱卫都城之势。

“高句丽”建国于中国域内。当无可争辩。

(五女山山城)

建“高句丽国”者为何人?

前面说到。“高句丽”为扶余首领朱蒙所建。这是一说。

《文献通考.高句丽》于此有详细记述。嘉庆《大清一统志》亦有记载。

扶余人。是夏代末从中原迁徙至东北的“息慎”或“豕韦”人后裔中一支。同为“息慎”或“豕韦”后裔的。还有“挹娄”“勿吉”等支。

还有一种说法。说“高句丽”人。是为“貉”族。所谓“貉”族。是以貉皮为衣之族。亦指“狩猎之人”。

《周礼.夏官.职方氏》云: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辩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其《注》引郑司农:“北方曰貉狄。”

“貉”。古时就是居于北方民族的泛指、泛称。“貉”通“貊”;“貊”通“靺”。“靺鞨”。亦为“息慎”或“豕韦”后裔之一支。

东汉时。“高句丽”国活动范围扩大。

其北至“扶余”南界(今浑江上游一带)。南抵萨水(今朝鲜川江)。向东征服“沃沮”(今朝鲜狼林山脉以东)。濒临日本海。西达东汉玄菟郡(今辽宁新宾)一帯。

公元1世纪中叶。“高句丽”发兵进攻东汉玄菟郡。迫使该郡治迁至今抚顺市区一带。

其后。“高句丽”进一步扩张势力。一些中原人迁徙或并入其境内者。国势日盛。

建安二年(197)。辽东公孙政权与“高句丽”发生战事。“高句丽”溃败。“国内城”被毁。

建安三年。“高句丽”复兴。扩建“尉那岩城”(丸都)。

九年。“高句丽”内部争夺王位。公孙康乘机出兵。攻破其王都。迫其东迁。

东汉末至魏晋。“高句丽”屡遭公孙氏、田丘俭、慕容皝等频繁打击。实力大减。靠近日本海的“沃沮”等地被曹魏夺回。

北魏始光四年。即427年。“高句丽”长寿王被迫将都城由“国内城”迁至大同江畔平壤。

之后。到5世纪70年代间。“高句丽”活动范围。大致北到“扶余”(今第二松花江上游一带)。南及今韩国汉江以南。西近辽河。东临日本海。

迁都平壤后。“高句丽”与半岛南部的百济、新罗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进入相互征战不已的“三国时代”。

“高句丽”于南北朝时。始终与中原北朝各王朝往来密切。上表进贡。接受册封。

北魏时。“高句丽”王嗣位。一般封为都督辽海诸军事、征东将军、领护东夷中郎将、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等。

北齐乾明元年。即560年。封其王为高丽王。自此“高句丽”亦称“高丽”。

隋朝。与“高句丽”多有战事。

唐贞观十六年。即642年。“高句丽”内部兵变。与百济联合对抗新罗。新罗遂请唐朝干预。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未决胜负。

高宗总章元年。即668年。唐将李勣率军攻占平壤。“高句丽”亡。唐于今平壤置安东都护府。

“高句丽”到底算不算朝鲜古代王朝或政权呢?

请您自己判断吧。

其他观点:

高句丽是公元前一世纪在东北地区成立的国家。创建人叫高朱蒙。是扶余人。高句丽最初比较弱小。一直到东汉之后。高句丽通过向周围扩张。才逐渐变得强大起来。并吞并了朝鲜半岛。公元427年。高句丽迁都平壤。

高句丽和中原王朝早就有摩擦。但是从东汉到隋。始终没有平定。甚至隋炀帝因为远征高句丽。还闹得国内大乱。高句丽没有灭掉。隋朝自己却先灭亡了。

朝鲜半岛上高句丽南部有新罗和百济两个小国。高句丽和百济是联盟。新罗则向唐朝俯首称臣。和高句丽百济为敌对关系。新罗向唐朝借兵。公元668年。唐军攻破平壤。高句丽终于灭亡。

唐朝随后在平壤设立了安东都护府。这引起了新罗的不满。于是派兵攻打唐军。当时唐朝正和吐蕃关系紧张。没有多余精力处理半岛事务。公元676年。唐朝将军事力量撤回到了辽东。新罗由此统一了朝鲜半岛。

公元8世纪后期以后。新罗内部政局开始不稳。贵族叛乱时有发生。国家从此进入衰落。

到了公元9世纪末期。新罗王室日渐衰微。全国出现大范围农民大起义。贵族纷纷自立门户。新罗已经无力维持统治。朝鲜半岛陷入一片混乱。

当时有一个军阀叫做弓裔。他打出了高句丽的旗号。弓裔由于猜忌好杀。不得人心。被手下将领推反。918年。弓裔手下将领王建被众人拥护成为君主。定国号为高丽。高丽王朝正式建立。

王健经过多年征战。最终统一了朝鲜半岛。高丽王朝延续到1392年。被李成桂的朝鲜王朝所取代。

通过以上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知道。高句丽原本只是中国东北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后来扩张领土占领了朝鲜半岛。形成了和半岛南部新罗百济共存的局面。

高句丽的统治者主要是扶余人。境内老百姓主要由扶余人。濊貊。和汉人构成。这和当时的新罗人是完全不同的民族。

所以对于古代朝鲜来说。高句丽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外来政权。

高句丽灭亡后。后来的新罗和高丽都和高句丽没有任何继承关系。

新罗末期大起义的时候。弓裔打出高句丽的旗号。无非就是拉虎皮扯大旗。利用高句丽的名号吓唬人。实际上和真正的高句丽没有半点关系。

弓裔的部下王建成立高丽王朝。这和高句丽就更沾不上边了。

后世的朝鲜学者声称高丽就是以前的高句丽。纯粹是误导人的说法。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10:32

    高句丽,新罗,朝鲜,朝鲜半岛,平壤,扶余,王朝,公元,中国,政权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10:33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说高句丽不能算朝鲜古代的王朝或政权?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10:33

    高句丽算不算朝鲜古代王朝或政权?这个事。稍微有点儿复杂。第一。“朝鲜”。一定是中国古人起的名字。至少在西周。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