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语录。由孔子学生和学生的学生编写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我们常说的“四书五经”就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并称“五经”。统称“四书五经”。
《论语》里记录的内容。一直被儒家文化奉为经典读物。其中几句每一篇文章语录都是传世佳作。又是生活中的至理名言。影响都很大。
我们只能举几个耳熟能详。人们口口相传的句子:
听其言。观其行。
是说评判一个人的时候。不仅要听他说的什么话。还要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才能可全面了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形容人聪敏又好学。能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
三思而后行
是说我们遇事总要深思熟虑后才行动。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一个小群体里。一定有可以作为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这是孔子学生子夏所引的一句古语。体现了一种达观知命的人生态度。这话在中国自古以来便流传不绝。并长久流传在人们的口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让人很快乐的事情吗?
其他观点:
孔子传世名言太多了。但有一个问题。现在大多数人学孔子的名言。都只学半截。所以有些是意思不全。有些是完全反了。
比如我们看下面这些:
今天脑洞老师给大家讲讲那些被断章取义的孔子语录。
1.言必行。行必果
这一句常被用来表示:说话要算数。做事要有结果。好像很牛有木有?但你知道这样的人。孔子老师是怎么评价的吗?
来看原文。
《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具体来说。就是子贡问孔老师什么叫士。士是很牛的一种人。是有精神追求的。孔子说替老板出差。把活办好。就是一流士。在家乡认为他孝。大家都跟他称兄道弟。这是二流的士。至于说了话一定要做到。做事一定要追求结果。啧啧啧 。这种钻牛角尖的人。虽然也算是士了。不过是士中的小人罢了。
看到没有。言必信。行必果。不一定是好事啊。最重要的还是有自己的价值观啊。发现错了。还要一个劲的往前冲。那不是没脑子的傻瓜吗?
所以孟子老师说得很明白了: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只要做正义的事。什么信不信。果不果。何必那么执着呢?
2.三思而后行。
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大家都用来表示办事要多过脑子。但这真的是孔老师提倡的吗?还是用全文来说话:
《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是春秋时代鲁国的一位有名的大夫。办事特别谨慎。具体可以参见脑洞老师的作品《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了》(好吧。这是一个小广告)。孔子老师听到了。表示想二次就够了。想三次。太不环保节能了。
所以想法太多耗内存。大家还是不要太墨迹了。想到就去做!不然。等你三思完。真的就后行了。
3.以德报怨
这句出自《论语·宪问》。现在大家都用来表达特别高尚伟大的情操。但脑洞老师知道。我们的孔老师其实是个现实主义者。他的态度可不会这么伟大。看看原文。果然如此: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个人请教孔子以德报怨。怎么样?孔子说:我呸!报什么德。他弄我。我弄他。他对我好。我对他好!
看。这就是率真可爱的孔子老师。大家要像孔老师学习啊。对你好的。你要对他好!对你坏的。也不要拿热脸去贴冷屁股!这就是脑洞老师的人生观!
另外。有人是提倡以德报怨的。这位就是老子先生。这位大爷神龙见首不见尾。说的全是玄乎不食人间烟火的话。你要信。那就信吧。反正我不信!
4.学而优则仕
这句是孔子老师的学生说的。现在这句话简单就是公务员的招生公告嘛。学习成绩好的快来招公务员当官啊。
但原文可不是这样的。原文是这样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这里的优不是好。而是有余力。你当官的事情办好了。就去搞搞学习。你学习搞好了。也顺便去当当官。仅此而已。
5.父母在。不远游
这句话是孔子老师说的。但你真的听老师的话安心在家里做个宅男就不对了。因为孔子老师不是让你宅在家。而是让你不要没事乱窜门。如果真有要紧事。还是可以出门的。因为这一句全文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有事情。你该出门还是出门啊。别宅在家啃老了。尤其是年过三十还单着的。你倒是赶紧出门相亲去啊。非要把父母逼疯吗?
5.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既然说到了相亲这档子事。那顺便说说有关生儿育女的一样事情。
比如这一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句不是《论语》里的。是儒家二代大神孟子说的。
这句话大家好理解啊。生不出后代就是最大的不孝嘛!古往今来。多少色狼用这句娶小老婆。但孟子老师真的是这个意思吗?
我们先看看完整版本:“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是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这个例子牵扯到一个历史事件。就是舜被当时的帝王尧看上了。调到中央工作。还把女儿嫁给了他。本来是好事。但舜没有跟父母打招呼。尧也没有跟亲爱见面。就把这个事情办了。舜这样娶而不告就是无后。就是没有后辈的样子。最后一句“君子以为犹告也”。就是说。不告诉就不告诉还能咋地。大家都点赞。认为跟告了是一样一样的。这个就牵到了舜的家庭问题了。这里不详说。只告诉大家舜跟父母的关系很不好。
看到没有。孟子老师说的无后不是指没后代。而是身为晚辈不像晚辈。要是知道后人拿着他老人家的话奉圣泡妞。孟老师还不得气晕过去。
其他观点:
谢谢邀请:孔子、现子、天、时、地、理、人、 和 。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7875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孔子,论语,老师,孟子,的人,以德报怨,大家都,这句,行必果,不孝
没想到大家都对孔子的传世名言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论语》主要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语录。由孔子学生和学生的学生编写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