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失去了命根宝贝的太监。银子就是他们的命根子了!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性命、升迁、玩乐、养老和传宗接代。
在中国古代。太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它是指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专供皇室成员役使的宫廷要员。并不是所有的宦官都能成为太监。只有宦官中的高级官员才能被称为太监。
既然是官员。就会有薪俸。那么古代太监的薪俸银两到底有多少呢?以明朝为例:
四品太监:薪俸8两/月。米8斗/月。 公费制钱1300文/月;
五品太监:薪俸7两/月。米7斗/月。公费制钱1100文/月;
六品太监:薪俸6两/月。米6斗/月。公费制钱900文/月;
七品太监:薪俸5两/月。米5斗/月。公费制钱700文/月;
八品太监:薪俸4两/月。米4斗/月。公费制钱 500文/月;
九品太监:薪俸3两/月。米3斗/月。公费制钱300文/月。
而明朝一名普通的七品官员的年薪俸禄是144两白银。比最高四品太监的薪俸还高出不少。由此可以看出古代太监的薪俸是有多微薄了。
太监也是官员。为什么薪资收入和其他官员相比。会相差如此之大呢?其实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太监地位低下。官员社会地位高
古代的太监一般是穷苦人家生活不下去的孩子。入宫为监是他们谋求生活的一种手段。但归根结底。太监始终是属于下人、奴仆那一类。只不过是为皇帝、皇室服务罢了。
而官员则不同。古代的官员大多是文采出众、德行较好的读书人。“士农工商”四等级中。他们排第一。对于皇帝而言。他们是皇帝的臣子。是帮助皇帝治理天下的人。社会地位很高。自然福利较好。
第二、太监孤家寡人、官员得养家糊口
太监一旦净身进宫后。就与家人断去了联系。除非是到告老还乡时皇帝恩准还乡。否则没有人身自由。不能出宫门一步。所以他们挣的钱。只需要够他们孤家寡人使用就行了。
而官员则是拖家带口。需要吃饭的人众多。上有父母、中有妻妾、下有儿女。再下面还有仆人奴婢等。一大家子等着养活。负担是非常繁重的。所以自然需要多一点薪俸让他们安心工作。
第三、太监体力工作简单。官员脑力工作复杂
古代皇宫中为啥不都用宫女。反而要多此一举。用阉割后的男性太监呢?这是因为男性比女性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力气大。在宫中。有很多繁重的工作需要做。而这是宫女们不能胜任的。所以这些体力劳动自然就落在了太监的身上。但这些体力劳动虽然累。却是只要有力气就可以干的。没有什么技术性可言。
而官员是帮助皇帝治理国家的人。他们需要掌握某一方面精湛的知识。才能够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如:县令需要知道如何治理好一方百姓;工部官员需要知道宫殿沟渠如何建造;司天监官员需要知道天象吉凶等。这些知识非常复杂。它们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实践。技术性是非常强的。
太监虽然明面上的收入较低。但是背地里的收入及福利还是很多的。有些权倾一时的大太监所积攒下来的收入甚至富可敌国。
背地里的收入及福利也有很多的组成部分:
一是主子的赏赐;比如某位太监事情事情办得好、嘴甜、会揣摩主子的意思。那么主子会对他青睐有加。时不时的给他一些赏钱或物品。另外在一些节假日。太监们也会得到一些福利。如:明朝端午节。太监们可得到半匹丝绸的赏赐;新帝登基、皇子出生。他们得到的赏赐更多。
二是收受外朝官员的好处费;外朝官员要想和内廷里的妃嫔打交道。他们就必须通过太监这位中间人。而外朝和内廷结交通常是没有什么好事情。他们便会给太监一些好处费和封口费。让太监帮他们传话并保守秘密。另外太监作为皇帝身边的人。说话是有一定分量的。一些官员会给太监好处。让他们在皇帝面前替自己美言。好让自己的仕途更加平坦。
三是太监群体内部的孝敬;这主要是针对大太监、大总管而言的。宫中的太监数量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而能够成为大总管的也就那么三四人。其余的人按照品级不同。薪俸也不同。大总管的权力非常大。太监群体内的人事升迁任免都是他们一句话的事。所以小太监们为了混得更好、爬得更高。只能拼命地巴结他们。
而古代权倾朝野的太监。他们用非法手段积累下来的财富就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明朝太监刘瑾在抄家时。有黄金250万两。白银5000万余两。其它珍宝细软无法统计。而且还有盔甲、伪玺、玉带等违禁物品。2001年。《亚洲华尔街日报》还曾将明朝太监刘瑾列入《过去1000年来全球最富有的50人》名单之中。
清朝太监李莲英死前。将其家产分给亲人。据说他的一个妹妹就分了17万两。折合人民币3400万元以上。李莲英能有如此多财产。想信和慈禧的恩宠脱不开关系。
看到这儿。人们就不禁会问了:古代的太监不是包吃包住吗?而且又出不了宫门。要那么多银子干嘛呢?这不是有钱没地方花吗?
其实并不然。太监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贿赂上司。以谋取活命、晋升之机会
在古代皇宫之中。等级制度非常严格。如果没有特殊的机会。如:用身体给皇帝挡住刺客刺杀后不死。很多太监一辈子也熬不出头。
所以如果想要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较快的升迁。那么就必须采用一些特殊的手段。贿赂上司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上司资历老、工资高、见过世面多。一般的孝敬贿赂入不了他们的法眼。同样。抱着这种心思想法的人也不知一个。所以在孝敬贿赂上。太监通常需要话费很多心思和大批的银两。
另一方面。贿赂上司除了有升迁的机会外。在有些时候还能够救自己一命。
皇宫内的规矩是很繁杂严格的。太监的工作又十分繁多、繁重。在有些时候。难免会犯些小错误。犯错之后。轻则罚俸毒打。重则丢掉性命。如果此时自己关节打通得好。有位高权重的大太监替自己说上一两句好话。自己的性命就很可能会保住。
蝼蚁尚且偷生!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官运富贵。太监们不得不疯狂敛财。
改善生活。用银子换些做人的乐趣
大多数太监是因为小时候活不下去了才选择的这条路。虽然在宫内工作能够管吃管住、让他们衣食无忧。但宫中极其严格的规矩和犯错误的严厉惩罚。足以让普通人崩溃。
在这个时候。太监们往往会暗地里进行一些娱乐活动来调节调节。比如说:邀上三五个太监一起赌赌博;弄些好酒好菜犒劳下自己;向主子告假一两天去城里放松放松。这些缓解压力的方法都十分有效。但是也都需要银子来支撑。
另外。深宫的生活是十分清苦寂寞的。太监虽然不是完整的男人。但和宫女一样。都有心理上的需求。有些太监便会选择和宫女进行“对食”。但宫中太监众多。宫女也是有选择性的对待他们。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是不是有钱有势。能不能够罩得住自己。
所以这时候。太监有多少钱也显得尤为重要了!
告老还乡。银子作为自己的养老费
封建王朝时期。统治者对于穷苦大众的剥削是十分严重的。太监也不例外!
皇室招太监入宫的本意就是伺候他们、替他们干粗活累活。与下人无异。一旦太监们年迈或者生病。无法为皇家服务。皇室人员就会将他们一脚踢开。把他们赶出宫去。让他们自生自灭。在历史上只有极少数的太监能够得到主子的优待。在皇宫中颐养天年、终老下葬!
而且太监的更替是十分频繁的。每年朝廷都会派专员去全国各地征选太监。一轮轮下来。不少老太监或者生了重病的太监就会卷铺盖走人。告老还乡。
这些太监要么年迈、要么生病。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力气和其他的才能来挣钱度日。要想继续生活下去。就只有靠以前在宫中所积攒下来的银子。
无后为大。认个儿子继承香火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中国古代。对于宗法等级、子嗣传承看得比任何东西都重。一个人如果没有子女来延续香火。在生无颜面对乡亲父老。死后也是愧对列祖列宗的。
而大多数太监都是自幼净身进宫。失去了“命根子”的他们。没有生育能力。想亲自生下一男半女是不可能的。这时候。他们只好收一名养子。过立到自己的名下。来继承自己家族的香火。
人家好好的儿子不会平白无故地送给你。而且太监作为被阉割的人。在普通人的心理是不完整的人。是看不起他们的。所以极少有人愿意让孩子成为他们的养子。
有钱能使鬼推磨!如果用大笔的钱作为报酬。在孩子多的家庭里面。也有一些百姓是愿意的。所以太监们才会拼命攒钱。好认一个养子。延续本家的香火。
东汉时期的曹操。其父曹嵩就是汉朝著名宦官曹腾的养子。曹嵩本姓夏侯。认曹腾作养父后才改姓曹。这也是为什么三国中。曹家与夏侯家交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若木语
侍帅太监眼非低。也爱州人为立牌。太监也是人。他们和普通人一样。需要银子来打点自己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
自古以来。银子的作用都非常大。时至今日也是如此!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切不可让这黄白之物迷惑了双眼。冲动之下让自己干出后悔莫及的事情!
【文/若木 图/网络】
(关注@若木小记。为您分享更多精彩)
其他观点:
谢网友邀。
古代太监要银子有什么用?他们包吃包住出不了宫门。还要银子做什么?这个问题中。题主的关注大约不在于银子有什么用?而是认为。太监一旦入宫。就再也不能出宫了。既然如此。钱自然也就没用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如果明白了太监类似于一种工作。他们在工作的时候当然不能出宫。但在许多情况下。他们实际上是可以出宫的。只是担负工作任务的时候。不能随意出宫就是了。而且。太监在宫中执役。也不是都要干一辈子。年纪老了的时候。也可以退休回家养老闲住。这时。就要花钱了。没有钱用什么养老?况且。明清之后。大多数太监是没有后代。按中国的文化传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自己虽然当了太监。但身后的香火还要延续。这样。太监就会在本家后辈中。过继子女。为自己养老送终。这种过继的关系。亲情未必有多深厚。本家子弟。大都是奔着钱财来的。所以。太监一样要攒钱、捞钱。以备将来养老之用。
电视剧《大宅门》里有个常公公。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出太监生活的一些方面。常公公是管理宫中药品的内官。宫中药品采购上。他有话语权。所以。二奶奶走他的门路。拿到宫庭供奉的银子。
常公公虽然在宫里当太监。在宫外还有一个自己的家。不当差的时候。就可以住在自己家里。后来二奶奶为其购买了大房子。并送两个丫环侍候他。这样。常公公把宫庭供奉的差事。给了白家。从常公公买宅子。买丫环一事上。可以看出太监也是要花钱的。
《金瓶梅》里有个花子虚。他的叔叔就是太监。花太监侍候皇帝。深得信任。后来皇帝就派他外出做镇守使。内监外派。权力很大。其实是皇上派到地方的耳目。可以利用权力大捞一把。花太监上任的时候。带着自己的侄子花子虚。其实就是把花子虚当成了自己的继承人。最后。花太监去世。他的家财都落在了花子虚手里。后来被李瓶儿带到了西门庆家。
我们现在的印象中。似乎觉得太监都是没有家庭的。其实太监也是有家庭的。秦汉时期。官员犯法之后。就可以施以宫刑。成为太监。这方面最著名的莫过于太史公司马迁了。司马迁因为给李陵讲情。受到汉武帝的惩罚。受了宫刑。司马迁受宫刑之后的职务是中书令。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在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之后。中书令是宰相之一。只不过皇帝身边的官员分内官和外官。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宫中。就是皇帝宦官。府中就是宰相朝廷。这就是任安写信给司马迁。让他向皇帝推荐人才的原因。这些当然都是闲话。我们这里关注的是。司马迁虽然是宦员。是太监。但他也有妻子女儿。有家庭。所以。他当然要挣工资。养家糊口。
汉代还有一个人的故事可以讲一讲。这人就是汉宣帝皇后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如果说司马迁是高级别的宦员。那么许广汉就是低级别的宦官了。这个人的经历挺有意思的。可以在这儿简单说一下。许广汉原本在昌邑王府中为郎。郎是汉代的一种官职。汉武帝要到甘泉宫去。各王公大臣要扈从前往。昌邑王当然也不例外。做为王府随从。许广汉也要去。他大约是一个糊里糊涂的人。在出行的时候。他错拿了别人的马鞍子装在自己的马上。在今天看来。这或许是个小事。可是在汉代。这是大事。被人告发之后。许广汉犯了死罪。汉武帝把他施行宫刑之后。他也成了皇宫里的宦官。而且还给了他一个不算太低的职务。宦者令。
汉武帝去世后。汉昭帝继位。留下霍光、上官桀等辅政。后来。霍光铲除了上官桀等人。在这一过程中。皇宫中许多上官党羽被抓。这时需要用绳子绑人。绳子本来归宦者令许广汉管。可是。用的时候。他居然找不到。因为这点事。许广汉从宦者令降到暴室啬夫。
暴室啬夫。是隶属于掖庭一个职位。暴是曝晒。也就是为皇宫晒衣服的。许广汉贬到掖庭之后。当然有自已的宿舍。和他同宿舍还住着一位叫刘病已的。就是后来的汉宣帝。
刘病己是汉武帝废太子刘据的孙子。巫蛊之祸后。太子全家被杀。刘病已当时才几个月。保全了牲命。后来养在掖庭。长大之后。在掖庭干点活。许广汉贬到掖庭当暴室啬夫。就成了刘病已工作上的小组长。
话到此处。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另一个宦官。掖庭令张贺。张贺是著名酷吏张汤的儿子。原本是太子刘据的属官。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汉武帝的皇位顺利传到刘据的手上。张贺做到宰相都有可能的。可是。刘据被杀了。他自己也因太子之故。受了宫刑。成了掖庭令。做为太子的属官。张贺对刘病已难免有眷顾之情。刘病已慢慢长大之后。张贺对他的爱护溢于言表。常常在人前夸赞刘病已。并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病已。
张贺的兄弟张安世是汉昭帝时期的右将军。与大将军霍光一同辅政。当张贺把自己想嫁女儿给刘病已的想法说给张安世时。张安世狠狠的批评了自己的哥哥。并阻止了他这样做。其中的原因也不复杂。当时汉昭帝刘弗陵年轻有为。也很聪明。而刘病已的身份十分敏感。右将军的哥哥与废太子的孙子结亲。是很敏感的。有重大政治风险。
张贺听了弟弟的话。打消了嫁女的念头。但是。为刘病已成家。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时。他听说了暴室啬夫许广汉有个闺女叫许平君。与刘病已年纪相仿。于是。便请许广汉喝酒。为刘病已提亲。
张贺是许广汉的上级领导。领导亲自出面提亲。是给许广汉天大的面子。许广汉当时一口答应了。但回家跟老婆商量的时候。他老婆一哭二闹三上吊。坚决不同意。这让许广汉陷入进退两难之境。毕竟汉朝还是男权社会。最后。许广汉对领导的敬畏还是远远大于对老婆的害怕。于是他行使了自己的决断权。强行把女儿嫁给了刘病已。此后没多久。刘病已运交华盖。当上了皇帝。许广汉也从一个小太监。变成了当朝国丈。
我们这里举许广汉和张贺的例子。就是想说明。太监也是有家庭的。当然。司马迁也好。张贺还有许广汉。他们都是半路出家的太监。下面我们再举一个从小净身当太监的例子。
高力士就是从小净身的太监。他本是岭南人。当时的岭南讨击使李千里进兵岭南的时候。抓了一些聪明伶俐的小孩。把他们净身后。送进皇宫去。供皇帝使用。高力士本来姓冯。进宫后拜老太监高延福为义父。于是便改姓高了。开始的时候。他曾侍候过武则天。后来结交到李隆基。成为李隆基的亲信。在李隆基当了皇帝后。高力士成为玄宗一朝。权势熏天的人物。
高力士得势之后。他在岭南的母亲麦氏被接到京城与义父高延福的老婆一起供养。不但如此。高力士还娶有妻子。《旧唐书宦官传》载:“开元初。瀛州吕玄晤作吏京师。女有姿色。力士娶之为妇。擢玄晤为少卿、刺史。子弟皆为王傅。吕夫人卒。葬城东。葬礼甚盛。中外争致祭赠。充溢衢路;自第至墓。车马不绝。”
吕玄晤是做吏的。吏是帮助官员处理政务的。很难做官升迁。吕玄晤把女儿嫁给高力士后。自己做到刺史。而吕家子弟个个都获得当官的机会。尽管嫁给太监做老婆是很痛苦的。但牺牲她一个。幸福全族人。这买卖。吕家还是做了。而且。这个买卖一直到清代帝制灭亡。一直有人干着。《大宅门》中二奶奶送给常公公的两个丫环。大约与吕玄晤的女儿没有太大差别。就算是清朝灭亡之后。离开皇宫的太监王喜光因为在白家宅门里做总管。照样还是要娶个媳妇。这也是白七爷扒他裤子的原因。
总之。太监也是人。他也要生活。也有情感需要。宫里干活。只是一份工作。要银子要工资。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其他观点:
太监要银子没用?这话说得有失偏颇了。事实恰恰相反。太监最需要的就是银子、钱!为什么要这么说呢?看看民国时期一些晚清底层太监的境遇。也就什么都清楚了……
▲清宫太监照片(清末)
时间进入民国之后。尤其是溥仪的小朝廷被冯焕章“遣散”之后。大量清宫太监流落民间。像小德张那样的大太监。凭借着多年积攒的巨额财富。依然过着锦衣玉食的奢侈生活。即便是像崔玉贵那样没有疯狂敛财的大太监。也靠着多年积蓄。在京郊的立马关帝庙用几百亩地换取了安身立命之地。可大量底层太监呢?不得不跻身寺庙、从事低等劳作以换取一日三餐。又或者进入大户人家继续充当下人过活……这个时候。银子的用处就凸显出来了!有银子。可以像小德张那样继续锦衣玉食;没有银子。就只能终生为奴!
▲民国时期年老的清宫太监
银子——太监唯一的依靠
太监。是中国古代最为畸形的产物。也是历朝历代最被人看不起的存在。即便是那些权倾朝野的巨宦。私底下也依然被文臣、武将们鄙视、斥之为“阉竖”!太监在死后。甚至连祖坟都进不去!不为别的。就因为他们不是个完整的男人……对于太监而言。什么所谓地位、荣耀。什么家人、亲戚。一切都是虚的。没有谁会真心待见他们。他们唯一能够依靠的只有银子!
只有有了钱。将来年龄大了。才能真正有个依靠。就算是过继个侄子来当儿子。手里没有银子。真因为侄子会像亲儿子那般吗?别做梦了!亲儿子还有忤逆不孝的呢……唯有银子。才能让太监们觉得踏实。这是他们未来唯一的依靠。所以。太监敛财几乎成了常态。几乎没有太监不贪的。其实。并不是他们性格贪婪。而是不得已……封建王朝的帝王们可不会真心想着这些下人。给他们养老送终。能赏口残羹冷炙就已然是天大的恩典了。不是吗?
▲清末巨宦小德张民国时期在天津的豪宅
太监没有其他可追求的
在古代。人生在世无非功名财色。功名太监是没指望的。即便封侯拜相。在帝王们眼中太监永远都是下人;在文臣武将眼中。太监永远都是异类、是不男不女的“阉竖”!色就更加无从谈起了。虽然历朝历代娶妻甚至纳妾的权宦不在少数。但那不过就是装点门面的摆设罢了……
因此。太监一生除了银子之外。恐怕也真的没什么可追求了。即便是权倾天下又如何?一刀切。太监永远做不到公侯万代!即便像曹腾那般把列侯爵位传给了“儿子”。那个所谓“儿子”也不是自己生的!历朝历代的太监们也都比较实际。既然无法也不需要为下一代 着想。那就过好当下。捞银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太监合法收入不高
太监中虽然有唐朝那般肆意废立皇帝的。也有如明朝那般充斥王朝方方面面的巨宦、权宦。但绝大多数都是从事劳役的底层太监。当然。这里所说的太监是俗称。并不是明朝以前的那种高级宦官——太监。对于底层太监而言。那点儿俸禄恐怕也就够日常生活的。甚至还不一定够!看着贵族公卿们一掷千金。这些人岂能不眼红?仗着手里通天的权力。敲敲贵族公卿们的竹杠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不过。真正能敲到竹杠的太监。基本都是手中有点权力或者得宠的太监。普通底层太监。连敲竹杠的机会恐怕都没有……
综上所述。太监不是不需要银子。而是非常需要钱!正常人有儿有女。即便生活落魄。将来老了还有儿女给自己养老送终。太监无儿无女。既不被世人待见。也不被家人待见!年轻时虽然有可能权倾天下。但老了之后只能是孤苦伶仃。如果手里没点儿银子。晚景是相当凄凉的!就算过继儿子。手里没银子。哪个侄子原因给太监大爷或叔叔当过继儿子?最后顺带说一说。太监并不是都待在宫里。高级宦官在宫外都是有宅子的。而且很多都是豪宅!只要不当值。这些太监是可以住在宫外的。只不过有的朝代不准太监私自离京而已。在京城范围内。太监还是可以消费的。钱对他们而言并不是没用的东西!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老人(已故)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7895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太监,广汉,银子,自己的,薪俸,官员,的人,皇帝,都是,宦官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代太监要银子有什么用,他们包吃包住出不了宫门还要银子做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失去了命根宝贝的太监。银子就是他们的命根子了!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性命、升迁、玩乐、养老和传宗接代。在中国古代。太监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