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翻阅当今的中学课本或者课外选本。唐宋八大家的名篇佳作大家都比较熟悉。比如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江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江城子》。王安石的《伤仲永》《登飞来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生查子·元夕》。苏洵的《六国论》。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唯独没见曾巩的作品入选。笔者上中学时。对此也非常困惑。恰逢在这里又遇到和当年一样的问题。笔者特地查了些史料。以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们必须肯定曾巩在历史文学上的成就。能入选唐宋八大家之一。足于说明他的非凡。作为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骨干成员之一。他校藏的书籍无不胜数。并有《元丰类稿》和《隆平集》文集流传于世。曾巩擅长散文。且名篇大都属于记体散文。如《墨池记》、《学舍记》等。当然曾巩的诗词也颇有建树。虽诗不如韩愈、柳宗元、欧杨修、王安石与苏轼。却胜于苏洵、苏辙他们。曾巩无论是散文。还是诗词。文风都比较质朴。中正。温厚。不大讲究文采。因此其作品很少在民间被人传颂。相比之下的其他几位。曾巩的光芒就弱了很多。
也有文章分析说到。近代中国的五四运动对曾巩作品的流传影响很大。近代的中国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和思想。当时很多学者和学生为了打破传统思想观念。开始有意识地抵制孔子的儒家思想。而曾巩的文章大都是宣扬纯正的儒家思想。抵制儒学。也就意味着曾巩要首当其冲。加上曾巩身世平淡无奇。不像其他“八大家”生平的大起大落被人称道。且文章又质朴中正。大都是议论说理。不追求文采。故世人感觉曾巩存在感低就不足为奇了。
其他观点:
曾巩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来“凑数”的吗?我的回答是:不是。
我们先来看看“唐宋八大家”的来历及“选人标准”。“唐宋八大家”产生的大致背景是。一是唐宋两朝都发生过古文运动。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韩愈。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是欧阳修。他们倡导学古文、习古道。反对骈文。复兴儒学。主张文以明道。以此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儒家思想;古文运动是以散文为主。这个散文就是当朝盛行的古体的文章形式;二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稳定政权后。推动教育发展。大兴科举。因科举考试的考题通常都是“策论”。也就是现在讲的议论文。所以应科举应试的需要。一些学者便着手编纂有助于学子们学习、写文章和应考的“培训教材”。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今天的写作“范文、模板”之类的书籍。“唐宋八大家”的称号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明初学者朱右将他认为推动古文运动最为出色的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明代中叶学者唐顺之据此编纂《文编》。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文人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自此固定并流传下来。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朱右、唐顺之对辑选唐宋八大家的“选人标准”是以散文而论。而不是诗词。这就是为什么以我们今天的眼光看。唐宋时期许多名气更大、作品更牛的诗词文豪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没有列入“唐宋八大家”的原因。
虽然曾巩在唐宋八大家八人中知名度不高。综合实力比不上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王安石几人。但他入选唐宋八大家却绝非浪得虚名。
曾巩。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宋嘉佑二年进士。少有奇才。“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 《宋史》本传说“吕公著尝告神宗以巩为人行义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说明曾巩的文学才能和成就是颇高的。曾巩尤以散文创作成就最高。他师承司马迁、韩愈和欧阳修。文风剖析微言、阐明疑义、分析辨难、不露锋芒、卓然自立。他的议论性散文最为当世人所称道。其弟曾肇说他的文章“一落纸。为人传去。不旬月而周天下。学士大夫手抄口诵。惟恐得之晚也”。可见他在当时的文坛上堪称是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者”。欧阳修这样评价他:其大者固已魁垒。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王安石这样评价他: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爱子所守卓。忧予不能攀。苏轼这样评价他: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苏辙这样评价他:儒术远追齐稷下。文词近比汉京西。我们看。能被同时代诸多的文坛巨擘如此众口一词称赞的能有几人?可见曾巩的文学才华之高。不仅如此。《宋史》本传对他文学成就的总评价是“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 明代唐宋派散文家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清代的桐城派方苞、刘大槐、姚鼐和钱鲁斯等人都把他的文章奉为圭臬。这些史料足以证明。曾巩的文学水平尤其是散文方面的成就。是不辱“唐宋八大家”之名的。
那么。为什么曾巩在唐宋八大家中知名度这么低。以至于现代人对他的文学水平提出质疑呢?我认为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1、很多人不了解“唐宋八大家”称号的形成背景和产生过程。不清楚“唐宋八大家”是指散文大家。而不是诗词大家。
2、现代人在接受义务教育阶段所接触到的教材中。其他几位大家都有散文或诗词选入过课本。唯独曾巩的作品没有。虽然苏辙也存在曾巩类似的情况。但苏辙有他父亲和兄长合称的“三苏”为世人所熟悉。因此。唐宋八大家中只有曾巩一人不为常人所知。是以他的知名度最低。
3、曾巩也确实缺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传世。这是因为。散文方面。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有一点另类。他的散文主要特色是行文规范、中规中矩。适合用于公文和官样文章。而缺少意境挥洒、文采飞扬的易于传世的文学性名篇。而在诗作方面。也不是曾巩的强项。亦鲜有传世名作。不像其他几位大家。大多是全才型文学巨擘。
4、还有一个可能的因素。就是曾巩在政治上建树不高(官至中书舍人)。虽然八大家这八个人都是进士及第、学历相当。但曾巩仅官至中书舍人。是其中官职最低的之一。吕公著曾对神宗说“曾巩为人行义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故不能大用”。可见他仕途方面才能一般。综合实力不济。也让后人对他知之不多。
最后插播一个小花絮。说几句曾巩鲜为人知的诗歌。除散文之外。曾巩也写诗。现存诗400余首。但诗作被其散文上的名气所掩盖。没有多大名气。倒是近代文学大儒钱钟书先生为曾巩说了几句公道话。钱老在《宋诗选注•曾巩》里说:就八家(唐宋八大家)而论。曾巩的诗虽然比不上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但是远比苏洵、苏辙父子的诗好。其七言绝句更有王安石的风致。附录两首钟书先生所选曾巩的七绝诗《西楼》和《城南》。供您品鉴。
《西楼》
宋•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还不错。就请给我点个赞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7955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唐宋,曾巩,散文,古文,文章,欧阳修,王安石,韩愈,苏轼,政事
没想到大家都对曾巩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何有人说他不如其他几位有名?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翻阅当今的中学课本或者课外选本。唐宋八大家的名篇佳作大家都比较熟悉。比如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江雪》。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