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崔玉贵在珍妃死后活了二十六年。出宫后还做了件大好事。但最后却突然得病死了。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紫荆城东华门。慈禧太后大为惶恐。便开始打包行李准备逃走。
第二天。慈禧太后换上了老百姓的衣服。一行人聚集在宁寿宫后殿的乐寿堂。就准备要出发了。慈禧太后突然想起珍妃。便让太监二总管崔玉贵把珍妃从景祺阁带来。
不一会儿。珍妃就来了。她穿着一身淡蓝色的旗袍。头发只是用妃子旗头板简单地盘了起来。脚上穿着花盆鞋。整个人虽然看起来十分朴素。但因为她只有二十三岁。所以看起来还是有几分姿色的。
珍妃见到慈禧太后就说了句老佛爷吉祥。慈禧太后却气不打一处来。说。洋人来了。还吉祥什么。你年轻漂亮。要是留下来肯定会丢人现眼。你说怎么办吧。珍妃知道慈禧太后这是要他去死。就说。要不咱娘们都跳井吧。
慈禧也是老江湖。她怎么可能陪珍妃跳井。就对她说。死是肯定的了。你先下去。我跟着跳。慈禧太后说完。就喊崔玉贵和宫女王德环把乐寿堂前一口井的井盖打开。然后拉着珍妃往井边走。
珍妃挣扎不开。就对崔玉贵说。你放了我吧。你也逼我死吗?崔玉贵接到的是慈禧太后的旨意。他不敢违背。就对珍妃说。你要是不下去。我就得下去。对不住了。珍妃大骂崔玉贵说。你也配?!崔玉贵有点生气。便拿来一个踏脚毡子蒙住珍妃的脑袋。然后将她倒着塞进了井中。
随着扑通一声。珍妃整个人淹入水中。不一会儿就一点动静都没有了。
珍妃死后。慈禧太后对外的说法是“珍妃年轻美貌。恐遭洋人侮辱。愧对列祖列宗”。她还曾对人强词夺理说。带走珍妃不便。留下来又惹出是非。当时很多人都觉得珍妃死得很冤枉。这是慈禧太后的报复。
事实上。根据现代学者研究。慈禧太后杀死珍妃的原因大致有三个:
第一。珍妃支持光绪皇帝变法。还推荐维新人才。对慈禧太后构成威胁;第二。珍妃受到光绪皇帝宠爱。致使慈禧太后的侄女隆裕皇后失宠;第三。珍妃违背祖宗家法。干预政治。还卖官鬻爵。收受贿赂。
但不管怎么说。珍妃即使有错。但罪不至死。慈禧太后只许官兵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做法是难以服人的。
那么。崔玉贵是个怎样的人。他的最终结局又如何?
崔玉贵出生于1860年。原名崔治世。直隶河间县人士。12岁的时候自我阉割。后来去到北京闯荡。
崔玉贵之所以对自己这么狠。其实是因为家里穷。又听说只有当太监才能出人头地。所以这才走这一步险棋。
崔玉贵来到北京之后。先是在庆王府当差。后来听说慈禧太后喜欢看戏。于是暗自苦练武功。颇有成效。在庆亲王奕劻的推荐下。小德张得以进入升平署学习京剧。因为技艺精湛。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喜爱。
说来也是巧合。后来小德张也是通过这个手段来获取慈禧太后欢心的。也许他就是跟崔玉贵学的。
不过崔玉贵可不那么简单。据说他跟李莲英是老乡。而且还带点亲戚关系。而且辈分上还比李莲英高。算起来他还是李莲英的表叔。而且后来崔玉贵还认了奕劻当干爹。所以他的背景还是挺硬的。
因为那时候李莲英是太监大总管。所以还算是照顾崔玉贵。在他20岁的时候将他带到宫中成为慈禧太后身边的内侍。因为表现出色。后来升任太监二总管。三品顶戴。权势很大。仅次于李莲英。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之后。崔玉贵在将珍妃投井之后。就跟着慈禧太后逃到西安。期间小德张因为频繁给慈禧太后献殷情。赢得了慈禧太后的好感。而崔玉贵的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勉强保住自己二把手的位置。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慈禧太后不放心立马回到北京。就派遣崔玉贵先回去打个前站。崔玉贵回到北京之后。看到四处秩序井然。而且留在宫中的嫔妃并没有遭到洋人的侮辱。便觉得当初慈禧太后让自己杀死珍妃也许是个错误。
崔玉贵将消息报告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这才收拾行李。发兵数万人保护自己。还带着三千车的行李。浩浩荡荡地返回北京。
让崔玉贵没想到的是。他的祸事也因为慈禧太后回到北京而开始。
据说。慈禧太后在返回北京前后。常常做噩梦梦到珍妃找他索命。慈禧太后因此经常失眠。所以她在回到北京之后不久。便叫人把珍妃的尸体打捞起来。埋葬在恩济庄太监公墓附近的宫女墓地。以求心安。
既然死了人。总得有个说法。更何况死的还是光绪皇帝的宠妃。慈禧太后便说珍妃是自己投井身亡的。还把她塑造成“贞烈殉节”的人物。并还大张旗鼓地追封珍妃为珍贵妃。试图以此洗脱自己的罪名。
后来。慈禧太后遭受到很大的政治压力。便开始实施新政。以洗脱人们对他守旧和无能的形象。而在珍妃之死这个问题上。也有一些大臣一直耿耿于怀。因为他们认为就是慈禧太后所为。
慈禧太后为了平息外界的猜疑。就让载沣将珍妃的死因由“投井自杀”改为“被崔玉贵投入井中淹死”。按道理来说。这个罪是死罪。但是慈禧太后不忍心杀死他。便让他再次回到庆王府当差。
等外界风声稍微平息之后。慈禧太后又让崔玉贵回到宫中。
当然了。这一切肯定是有李莲英的功劳的。毕竟亲戚一场。李莲英在慈禧太后身边吹吹风还是办得到的。就这样。崔玉贵重新获得了慈禧太后的重用。一直到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
慈禧太后去世之后不久。李莲英和崔玉贵先后离开皇宫。而时任御膳房掌案的小德张因为受到隆裕太后的赏识。被提拔为太监大总管。
李莲英出宫之后行踪十分神秘。日子过得也还不错。但是不到三年就莫名死亡了。而崔玉贵在出宫之后。虽然有点钱。但是比较平淡。做了一些好事。活了十几年才去世。
也许是因为崔玉贵家里没什么人。所以崔玉贵出宫之后。没有回家去。而是花钱买了680亩地捐给立马关帝庙。自己则带着徒弟居住在庙中。过着简单而平静的生活。
其实崔玉贵之所以这么做。跟他的为人有关。崔玉贵虽然长期是太监二把手。许多人都很怕他。但是他这个人跟很多会武功的人一样。很豪爽。不阴人。所以大家虽然怕他但是却不防着他。这也使得他在宫中的人缘还算是不错。很多人对他很忠心。就比如说那几个出宫服侍他的徒弟。
那时候当太监的都是苦命人。出宫之后大多数就无家可回。就拿恩济庄来说吧。那边不但是太监宫女的墓地。其实还住着很多无家可归的太监。他们靠庙里的香火钱和地租银子养活着。但生活依然还是很艰苦的。
崔玉贵出宫的时候不是一个人。都是一些对他很孝顺的徒子徒孙。所以他要考虑的不仅仅只是自己。还得考虑跟着他的人的身前身后事。
立马关帝庙虽然也是太监出宫生活的地方。但跟恩济庄不一样。恩济庄那儿埋葬的可都是有头有脸的大太监和大宫女。珍妃能够埋在那儿。就说明那儿的规格并不低。李莲英死后也是埋在恩济庄。按级别来说。崔玉贵也是够格的。
但前面说了。崔玉贵要考虑徒子徒孙的归宿。因为他们是不能埋在恩济庄的。所以崔玉贵就选择把地捐给关帝庙。让徒子徒孙们可以安度晚年。死后还能有个葬身之所。
在这种情况下。崔玉贵也不打算去恩济庄凑热闹也是可以理解的。跟徒子徒孙生活在立马关帝庙也挺好。当然了。崔玉贵之所以不去恩济庄。也可能因为珍妃也埋在那儿。
不过从这一点来说。崔玉贵虽然算有钱。但是跟李莲英和小德张这些当过太监大总管的人来说。那就差远了。所以他只能买点地捐给关帝庙。然后住在庙里安度晚年。
要知道李莲英光住宅就有好多处。小德张更不得了。在天津产业巨大。算得上是巨富和大地主了。崔玉贵要有那么多钱。也不至于住关帝庙了。
在住进立马关帝庙之后。崔玉贵就跟徒弟们以种植水稻为生。生活虽然贫苦一点。但是因为得罪的人少。所以活得安心。不像李莲英和小德张那样活得提心吊胆。据说。小德张在天津就差点被人给结果了。这显然是有仇家的。
崔玉贵在关帝庙安安静静地生活了十几年。我们不知道在此期间他有没有因为将珍妃投入井中而良心不安。但我们凭良心说。杀死珍妃这件事。即使崔玉贵不动手。自然有其他人动手。这是不可避免的。
1926年。崔玉贵因为发背病而去。享年66岁。根据医学书籍所述。疽发背者。多发于诸脏俞也。五脏不调则发疽。发背病这个病不好治疗。因为古代没有抗生素。时间长了会引起严重的败血症。死亡率很高。
所以说。崔玉贵很有可能就是病死的。不会是有人想害他。这么看来。崔玉贵的结局要比李莲英要好。因为坊间盛传李莲英是被人害死的。
值得一提的是。小德张曾经娶崔玉贵的养女为妻。虽然此女后来去世了。但崔玉贵在名义上毕竟是小德张的岳父。小德张自己发了大财。在北京也有很多产业。但却没有去拉崔玉贵一把。这个就有些不够意思了。
个中缘由。也许是因为小德张并不喜欢崔玉贵吧。毕竟他在宫中的时候。一二把手长期被李莲英和崔玉贵把持。小德张只能靠边站。直到慈禧太后去世之后他才上位。
其他观点: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崔玉贵?这么说吧。但凡知道慈禧的。就没有不知道这主的。当年他和李莲英堪称慈禧的哼哈二将。
慈禧走那。这二位就跟那门柱子似的杵在哪里听差伺候着。咋说呢?崔玉贵在慈禧的眼跟前那就是万年第二的角色。李莲英老大。他第二。
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踩李莲英一下。就这愿望死了都没达成。弄的比较尴尬。
估计有小伙伴要问:“这又是怎么说的呢?”
这事俺给大家伙解释一下。
话说清朝的太监下葬。他不是随随便便的找一地。挖一坑。一埋这就完事了。人家是有公共墓地的。
这地叫恩济庄。雍正年间专门划拉了这么一块几百亩的地皮给太监当墓地。就这地不仅盖了关帝庙。还有人世代居住。就是为了看护这些个墓穴。
关帝庙居中。把这恩济庄一分为二。这南边属于那没名没分的。搁过去归内务府管理。其他的太监被家里边的人拉走埋了的就不在这里边。这里边都是一些没人认领的。
没钱的挖这么一个穴位。六块板子这么一拼。弄一土堆。埋了就完事了。有钱的呢?占那么两三个穴位。就为了睡的宽敞一点。上边还能弄点石碑石桌啥的。也就那样。
那么恩济庄的北边。这就有讲究了。这都有身份。有名字的大太监。
而李莲英和崔玉贵这都有资格埋这。但埋这里边的只有李莲英。没有崔玉贵。
就李莲英那墓地老大一片。不仅有石头墙。还有院子。立着石牌坊。什么神道啦。甬路啦。这都有。
而崔玉贵瞅着就来气。就是因为这块地皮是慈禧钦赐的。他崔玉贵就没有享受到这荣誉。那石头牌坊刻的钦赐李大总管之墓就是证明。
从这里咱就能看的出来。崔玉贵是慈禧的红人。但他的分量还差那么一点。
咋说呢?按照《宫女谈往录》里边的说法。崔玉贵这人厉害是厉害。从不背地里阴人。所以宫里的太监怕他。但不防着他。
他是这么个人。
不了崔玉贵有个绰号叫小罗成。一是他这性格。二是他这身上有那么点功夫。
也许就是因为这关系。慈禧办珍妃这事。就找到了崔玉贵的身上。而没有扒拉李莲英。
既然都说道这啦。咱就把当年崔玉贵推珍妃这事说道说道。也让大家伙了解一下。
珍妃
这么说吧。珍妃这档子事不是慈禧临时起意。而是早有预谋的。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们问:“为嘛呀?”
这么说吧。珍妃这人给一般人的感觉漂亮被光绪宠爱着。但您不知道的。珍妃这人。很聪明。
后妃里边。论才智政治头脑的。这头一个就是珍妃。其他人压根就撵不了。
但珍妃这人和慈禧却不对路子。俩人之间的仇恨已经埋下了。杀死珍妃之前。慈禧已经将珍妃关到冷宫三年的时间。内务府贴门上的条都发黄了。
吃饭洗脸这都是由窗户递进去的。到个马桶这都有次数。一天两次。这要是遇到个节日。或者初一。十五的。老太监还得专门跑一趟指着鼻子申斥。你还不能还嘴。临了你还的磕头谢恩。
所以这俩人和解。根本不可能的。而慈禧要跑路了。把这么个炸弹丢在皇宫里边。她可不放心啊。这北京城有个风吹草动的。她慈禧搁西安这块那就叫鞭长莫及喽。
至于把珍妃带到身边?乱哄哄的。谁知道会出什么乱子。所以慈禧出逃之前。第一件要办的事。就是弄死珍妃。
这事说的可就有讲究了。要知道按照清宫里边的规矩。召见妃子这得是俩人的事。可慈禧指明让他一个人去。这事可就蹊跷了。而且这妃子还是珍妃。
所以这趟差事崔玉贵那是直犯嘀咕。他到是想拉派遣这差事的陈全福过去。
人家陈全福脑袋一晃悠:“不去!指明让你去。咱不掺和!”
最后这陈全福到是给崔玉贵出了个主意。既然这事在颐和轩办。你把颐和轩的管事太监拉去。名正言顺不是。
这颐和轩的管事太监没法子。这躲不了。硬着头皮一块去了。
你猜三人进了颐和轩里边看到了啥?偌大个颐和轩独独就一个人——慈禧。平时那些个伺候的宫女啥的。一个都瞅不见。
那么珍妃和慈禧之间的对话也没啥说道。
而珍妃利用祖宗压慈禧。就是不想死。不仅不想死。还想把皇帝留在宫里边。来主持大局。
按照她的话是。你们想逃就逃。皇帝作为一国之君在这种情况下是不能逃的。也不应该逃。
而且还说。皇帝让她死。她没二话。你慈禧让她去死。这又是宫里边那条规矩?
就这些个话。按照崔玉贵的说法。都到这份上了。人家珍妃说话的声音就没有一点颤颤巍巍。铿锵有力啊!压根就不像被关冷宫三年的人。
这些话。每一句都顶的慈禧接不上话。后来的话干脆就直接往慈禧心窝子上杵。本身这事慈禧就不占理。她说不过人家。
所以咱说珍妃的政治头脑真不是盖的。
这不。气的慈禧直接来硬的。就让跪在一边的崔玉贵上手丢井里头淹死。
最终上手把这事办了的是俩个人。一个是崔玉贵。另一个就是这颐和轩的管事。
一年后。珍妃的尸体才从这进里边捞了出来。那都泡的不成样子了。
后来的事
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慈禧感觉洋人进北京这事平了。崔玉贵作为先锋。由西安回来把这宫里边的事。都办好了。
等慈禧回来。慈禧一回来。三天。就三天。他崔玉贵就被慈禧给撵出了宫。
理由就是当年丢珍妃入井这事。人家慈禧那是气头上的一句话。那成想你个崔玉贵硬逞能把人家给丢了下去。看见你就来气。干脆滚出宫算了。
那么这口大黑锅可就扣到了崔玉贵的脑门上了。他不背也得背。
说道这里。估计小伙伴要问了:“慈禧为嘛要这么干呢?”
今时不同往日了。西逃之前。慈禧是个想着法的按着洋人的脑袋给她磕头的主。但西逃之后。见了洋人那就是眉开眼笑的。没有了之前的硬气。
所以后来崔玉贵说起这事的时候。总是说慈禧办这事。办的亏心。当然他没有说狠心。因为这狠心的话。当时崔玉贵就的撩地上。
那么后来崔玉贵还是进了宫。又伺候慈禧一段时间。这原因就是他俩干爹。一个是庆王。当年崔玉贵能进入宫里边。走的是庆王的路子。从庆王府。送到宫里边的。
那么庆王作为慈禧的宠臣。所以他在宫里边那也是火箭的速度坐到了二总管的位置。
再有一个就是桂祥。慈禧的弟弟。这也是崔玉贵的干爹。
那么桂祥去求情。这是顶着雷去的。因为他这人无能。慈禧没地撒气。把所有的气都撒到这位头上。这气消了。
庆王再加把火。这崔玉贵才有了二进宫的事。就这两位缺了一个。这事都不好办。
后来慈禧一死。他也就出了宫。而宫里边的人都盯着李莲英。崔玉贵到是没啥事。轻轻松松的就出了宫。
而李莲英是消财免灾。把宫里边历年的赏赐都拿出来给了隆裕。他才被放出来的。
再往后。崔玉贵被李莲英活的滋润。至少大街上溜达不担心。被人给绑架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其他观点:
崔玉贵。直隶河间府(今河北大城县)人。原名崔治世。他是仅次于李莲英的大内二号总管太监。他与李莲英是同乡。在辈分上。崔玉贵是李莲英的表叔。
崔玉贵生于贫苦之家。一家五口整日为糊口而犯难。十岁那年。崔玉贵的母亲因极度虚弱而被冻死。大哥也因罪而被处死。崔玉贵与父亲进京以讨饭度日。
两年后。在表侄李莲英的相助之下。穷困潦倒的崔玉贵净身成为太监。但最初的崔玉贵并没有进入紫禁城当差。而是被分到了奕劻的庆王府。
崔玉贵从小就巧舌如簧。很快博得了庆亲王的欢心。并将其认成干儿子。奕劻是晚清的重臣。很受慈禧的器重。为了讨慈禧欢心。奕劻决定宫中弄个戏班。
崔玉贵除了能说会道外。还打的一手精彩的八卦拳。再加上平时喜欢唱几句京戏。很快被庆亲王调到宫中戏班来演武生。有了同慈禧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自身就会武功的崔玉贵。将武生角演绎的淋漓尽致。每次都让慈禧看得入迷。凭着这项副业。崔玉贵逐渐得到了慈禧的青睐。留在宫中当差已成为定局。
光绪七年(1881年)。二十一岁的崔玉贵被提拔为大内太监二总管。授三品衔。亮蓝顶戴。至此。崔玉贵成为慈禧的红人。隔三差五的都要来上几段戏。
崔玉贵服侍慈禧的十九年。直到1900年。八国联军开始北上进攻京城。很快。洋人就已兵临北京城下。慈禧慌忙出逃。临行前。她让崔玉贵将珍妃带过来。
当时的珍妃已被慈禧幽禁在北三所寿药房中数年。按照宫中规矩。崔玉贵叫上太监王德环一起去请珍妃来见慈禧。慈禧独坐在颐和轩。一副沉稳老练之态。
随后崔玉贵将珍妃带来。珍妃先是向慈禧叩头问安。之后一直跪着低头停训。老辣的崔玉贵早闻到了死亡的气息。以下是崔玉贵回忆的慈禧与珍妃对话。
慈禧:“洋人要打进来了。外头乱糟糟。你万一受到污辱。那丢的是皇家的脸。也对不起列祖列宗。你应当明白。”
珍妃:“我明白。不会给祖宗丢人。”
慈禧:“你年轻。容易惹事!我们要出去避一避。带你走不方便。”
珍妃:“您可以避一避。但皇上要坐镇京师。维持大局。”
慈禧:“你死在临头。还敢胡说。”
珍妃:“我没有应死的罪!”
慈禧:“不管你有罪没罪。都得死!”
珍妃:“我要见皇上一面。皇上没让我死!”
慈禧:“皇上也救不了你。来人哪!把她扔到井里头去。”
崔玉贵虽然早有准备。但没想到是这样的方式。尽管他心中有些许的不愿意。但慈禧的命令就是圣旨。没有人敢公然违抗。包括红人崔玉贵和李莲英在内。
无奈的崔玉贵和王德环一起连拉带推的。把珍妃拉到贞顺门内的井跟前。珍妃一直挣扎着喊叫自己没罪。最后崔玉贵用毛毡蒙上头将珍妃倒插葱投入井中。
据崔玉贵回忆。慈禧当时早已深思熟虑过这件事。并不是突发奇想。他当时被珍妃的冷静和犀利言语所震惊。他佩服二十四的珍妃死到临头一点也不打颤。
之后崔玉贵跟随慈禧等人开始西逃。洋人开始和谈之后。崔玉贵提前回京。安排慈禧回宫事宜。慈禧回京后。为了平息舆论。便命人把珍妃尸体打捞上来。
慈禧在为珍妃厚葬的同时。将杀害珍妃的罪责推在崔玉贵身上。慈禧说。她当时并没有把珍妃推到井里的心。只是在说气话。没想到崔玉桂真给推了下去。
本来这事杀头之罪。但慈禧心里清楚是让崔玉贵背锅。因此将其二总管的职务削去。送回庆王府。不久。崔玉贵又被掉到宫中。再次回到慈禧的身边伺候。
光绪和慈禧驾崩之后。崔玉贵已看清了形势。带着大量金钱离开了皇宫。崔玉贵花巨资购买了六百多亩地捐给立马关帝庙。他与徒弟等人住在这里种地。
崔玉贵在宫中积攒下不少钱财。出宫后的生活并不差。在关帝庙居住的其他太监们都受到他的照顾。民国十五年(1926年)。崔玉贵因背疽病发而去世。
从现有资料记载来看。崔玉贵死时为66岁。但从他与李莲英的关系来推断。他死时的年龄可能在78岁以上。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7990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慈禧,珍妃,慈禧太后,关帝庙,太监,这事,宫中,的是,总管,光绪
没想到大家都对当年推珍妃投井的大太监崔玉贵,后来结局如何?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崔玉贵在珍妃死后活了二十六年。出宫后还做了件大好事。但最后却突然得病死了。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紫荆城东华